Claire Dederder: Monsters What Do We Do with Great Ar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經歷過metoo movement、政見分歧,再到現時流行的cancel culture,我們正處於一個任何界別的名人都會頃刻淪為過街老鼠的時代。

自問道德觀念不算嚴謹,但我近年要成為一位小粉絲之前,都會先做背景調查,再做好心理建設才敢投入支持。

因為我不想支持崩壞的人事物,而且我支持的作品不只代表著個人品味,也反映著我的人生態度與觀念,不得不謹慎呀🫡

縱然我愛得小心翼翼,無奈我喜愛的藝人還是出了事🥲面對道德觀和審美觀出現衝突,小粉絲與那些作品欲斷難斷,到底該怎樣辦?可有一把尺能衡量他們是否值得原諒?

這書的作者為此嘗試多角度分析,引用多個人物例子,如:Woody Allen、Picasso和JK Rowling等,闡述藝文界大人物曾犯下哪些「罪行」與社會迴響,從而剖析受眾的內心矛盾,並延伸討論社會、創作者、作品與受眾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意想不到,這書中涉及的議題遠比我想像更深遠而複雜。我實在無法三言兩語整理得到,唯有在此分享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一部優秀的作品既然能打破時空界限,創作者的黑歷史真有這麼強大的破壞力嗎?再説,我們純粹欣賞畫作時,根本無法窺探到Picasso的家暴歷史。得知後再放大檢視,這又是否超譯?

只怪那些劣行徹底污染了這個人,連帶他形象崩塌之前的一切都否定了,我們莫名深信他本性邪惡。

那麼作品等如創作者的自傳嗎?書中就舉出寫作個人風格非常強烈的Hemingway,以及<Lolita>的作者Nabokov作對照,反思Nabokov能細膩描述戀童癖的心理,難道Nabokov內心同樣扭曲嗎?

其實不然,因為作品與創作者並非一體,而是創作者精心設計的成品。當我們太投入作品之中,就會以為創作者敞開心扉,與自己深入交流,誤會自己了解創作者的內心世界。事實上,這都是受眾一廂情願,也是所謂的Parasocial relationship。

raw-image

正如JK Rowling的失言風波會造成這麼大的傷害,就是因為JK創作的魔法世界給我們這一代太多脫離現實的美好幻想,讓我們相信所有「怪胎」都可以在霍格華兹找到容身之所,懷著愛就能打倒一切的精神。

即使JK Rowling本人與這股精神漸行漸遠,《哈利波特》系列所展現的信念卻從未改變,大家實在無需因為創作者而強行放棄自己喜愛的作品。

不過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就算作品本質不變,但我們也應該抵制這些創作者給予經濟和社會制裁吧?

首先,所謂的「制裁」最實質的行動就是避免他們繼續從中獲利,這是資本主義的做法,並非純粹道德問題。

我們總是希望憑一己之力去推動社會,透過自己的消費模式去建立更理想與美好的社會。事實上消費者在資本市場只是處於被動狀態,只能單純接收市場給予的,根本無力去改變市場。

即使我們決定集體抵制Picasso,我們根本不可能阻止全世界觀賞,或是要求大眾懷著什麼心態去觀賞。Picasso舉世知名的作品依然會流傳後世,博物館仍會如常展覽。

吁,結果我還是忍不住寫了一大篇重點摘錄😅,因為書中每一個論點都令我大受啟發,而且深有同感。

不過我必須承認,作者比我預期更常提及女性主義。可幸作者並非煽情又激動的女權分子,所以這書不會過於強調女性受害,而是單純分享並理性分析父權當道的藝文世界,她作為女性創作者和藝術愛好者的體驗與困擾。

同時書中也會審視女性創作者Sylvia Plath、Joni Mitchell和Valerie Solanas的罪行,從而研討男女創作者面對截然不同的壓力,整體立場不算太偏頗。

最後,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那些讓我們愛恨交纏的創作者?作者發現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始終愛著這個破爛不堪的人,所以答案是視乎每個人自身蘊含的愛能否包容這一切,也視乎各人對愛的態度。唔~這個答案出奇的讓我感動😌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予讀愚見的沙龍
6會員
88內容數
From HK to UK // Instagram: yuduyujian
予讀愚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4
吁,我終於成功讀完這本書櫃萬年留級生啦啦🤡(ohnooo,連寫個讀後感都拖延症大發作🫣) 其實這本書自我中學時期已經列入待讀清單,若非我手頭剩餘的中文書有限,我絕對會繼續拖延下去🤣 正如這書的序言所説,西方文明的兩大流源就是來自希伯來的聖經和希臘的神話,所以我希望好好讀一次希臘神話,以
Thumbnail
2025/02/04
吁,我終於成功讀完這本書櫃萬年留級生啦啦🤡(ohnooo,連寫個讀後感都拖延症大發作🫣) 其實這本書自我中學時期已經列入待讀清單,若非我手頭剩餘的中文書有限,我絕對會繼續拖延下去🤣 正如這書的序言所説,西方文明的兩大流源就是來自希伯來的聖經和希臘的神話,所以我希望好好讀一次希臘神話,以
Thumbnail
2024/08/08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2024/08/08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2024/06/25
當初看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是文藝小説,讀過簡介才發現這書原來是講述澳洲一宗倫常慘案的報導文學。 由於內容稍為複雜,我就先簡介案件的背景資料: 案件被告Robert Farquharson原本與家人於澳洲生活,靠著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努力養活一家五口。 豈料,某天妻子Cindy Gambino突
Thumbnail
2024/06/25
當初看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是文藝小説,讀過簡介才發現這書原來是講述澳洲一宗倫常慘案的報導文學。 由於內容稍為複雜,我就先簡介案件的背景資料: 案件被告Robert Farquharson原本與家人於澳洲生活,靠著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努力養活一家五口。 豈料,某天妻子Cindy Gambino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你發現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選擇繼續欣賞,還是與他們徹底劃清界線? 「取消文化」真的能解決問題,還是只是一種情緒化的懲罰? 本書《大師失格》深入探討藝術與道德間互相影響的關係,探討取消文化、道德責任與個人感受之間的平衡。這場思辨的旅程,或許不會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當你發現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選擇繼續欣賞,還是與他們徹底劃清界線? 「取消文化」真的能解決問題,還是只是一種情緒化的懲罰? 本書《大師失格》深入探討藝術與道德間互相影響的關係,探討取消文化、道德責任與個人感受之間的平衡。這場思辨的旅程,或許不會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得知一位你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怎麼做? 藝術家的道德缺陷會影響作品本身的價值嗎? 支持失德藝術家,是否意味著我們也成為了共謀? 這本書帶我們深入探討「藝術能否與創作者分開」的哲學問題,挑戰我們對道德與藝術的界線。你是否準備好,在這個充滿矛盾與思辨的議題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得知一位你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怎麼做? 藝術家的道德缺陷會影響作品本身的價值嗎? 支持失德藝術家,是否意味著我們也成為了共謀? 這本書帶我們深入探討「藝術能否與創作者分開」的哲學問題,挑戰我們對道德與藝術的界線。你是否準備好,在這個充滿矛盾與思辨的議題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經歷過metoo movement、政見分歧,再到現時流行的cancel culture,我們正處於一個任何界別的名人都會頃刻淪為過街老鼠的時代。 自問道德觀念不算嚴謹,但我近年要成為一位小粉絲之前,都會先做背景調查,再做好心理建設才敢投入支持。
Thumbnail
經歷過metoo movement、政見分歧,再到現時流行的cancel culture,我們正處於一個任何界別的名人都會頃刻淪為過街老鼠的時代。 自問道德觀念不算嚴謹,但我近年要成為一位小粉絲之前,都會先做背景調查,再做好心理建設才敢投入支持。
Thumbnail
「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個近年來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和公眾討論中的詞彙,它揭示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現象。在這個現象中,個人(特別是名人或公眾人物)因其言論、行為或過去的行為被大眾認為是冒犯、不當或不正確,而遭到大量批評、抵制或「取消」。
Thumbnail
「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個近年來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和公眾討論中的詞彙,它揭示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現象。在這個現象中,個人(特別是名人或公眾人物)因其言論、行為或過去的行為被大眾認為是冒犯、不當或不正確,而遭到大量批評、抵制或「取消」。
Thumbnail
隨著民主思想的開放,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而由於體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環境教育的長期影響,少數群體因為權益受損或遭受歧視而發起抗爭的運動,在世界各地也早就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了。而在網路爆炸的現在,更有各種政治正確的運動在發生。 但也因為資訊傳播速度非常的快,潮流的變化速度幾乎快
Thumbnail
隨著民主思想的開放,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而由於體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環境教育的長期影響,少數群體因為權益受損或遭受歧視而發起抗爭的運動,在世界各地也早就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了。而在網路爆炸的現在,更有各種政治正確的運動在發生。 但也因為資訊傳播速度非常的快,潮流的變化速度幾乎快
Thumbnail
新聞的內容某種程度上是被大眾「選擇」出來的,娛樂版的關注度相對較高,近期國內娛樂圈聲名狼藉,但討論基本上聚焦在「人物」,而不是「議題」,其實真的還有好多重要的事,更值得我們花時間……。 這是嚴肅的話題,不該以八卦的角度來談論。 「改善問題」應該大於「收視率」 #事件 名人醜聞連環爆,甚至有電視節目以
Thumbnail
新聞的內容某種程度上是被大眾「選擇」出來的,娛樂版的關注度相對較高,近期國內娛樂圈聲名狼藉,但討論基本上聚焦在「人物」,而不是「議題」,其實真的還有好多重要的事,更值得我們花時間……。 這是嚴肅的話題,不該以八卦的角度來談論。 「改善問題」應該大於「收視率」 #事件 名人醜聞連環爆,甚至有電視節目以
Thumbnail
雖然媒體的商業模式,一直在轉變,先是【平面雜誌】,後來【痞客邦】和無名興起,對一個品牌廣告企劃和公關而言,其實就是把預算,從【主流媒體】移一部分到【個人部落客】,你無法相信過去老三台的上千萬預算,分到一般素人有多肥!不然也不會人人自媒體,個個開箱買房!不過,對品牌而言,部落客太多,我們多半會委託公關
Thumbnail
雖然媒體的商業模式,一直在轉變,先是【平面雜誌】,後來【痞客邦】和無名興起,對一個品牌廣告企劃和公關而言,其實就是把預算,從【主流媒體】移一部分到【個人部落客】,你無法相信過去老三台的上千萬預算,分到一般素人有多肥!不然也不會人人自媒體,個個開箱買房!不過,對品牌而言,部落客太多,我們多半會委託公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