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來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原本的規劃就是,離開熊野古道後,慢慢沿路停留,找一點可以走的地方,最後再到名古屋。

美其名是不想要一次移動太遠,但以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看來,在主要城市之間移動,不要停留在中間小站,才是最方便的。

因此真正的盤算是,不能讓自己太快進入大城市,以免淪為每天單純吃喝買行程。

 

不過,冬天不只是交通不便而已。往郊外大約都是要往山上去的意思,而山上有雪,我缺乏雪地經驗,亦沒有具雪地經驗的同伴。

 

幾番搜尋,即使是低山,冬天不會有雪的山頭還真難。除此之外,還要有大眾運輸工具能到登山口附近而且沒有運休的。再者,要走山徑,當然是希望頂上有點展望。

這三個條件下去,能走的行程想當然少之又少。

 

半放棄狀態下,看到御在所岳。

Youtube裡這座山冬天的影片不多。所以即使那幾支影片的拍攝者都說不難,也知道不能盡信。我盯著鏡頭裡那些有雪的路徑,思考著自己的能力。

然後發現有許多人其實是搭纜車上去的。

最終決定,總之就停留四日市,目標御在所岳。至於要怎麼上去,就慢慢收集資料,從嚴研判。

 

不過不管要怎麼上去,裝備一定要先有。目前已有的四爪簡易冰爪是一定不行,因此一到日本,第一站就去了montbell。當場觀察了型號並且試穿,也跟店員確認了冬天低山可用,先買起來再說。

後來發現所買的montbell十爪簡易冰爪爬冬天的御在所是可以的。當天看到所有爬山登頂的差不多都是穿這種。

 

我知道裝備是一回事,能力是一回事。

到現在我也不敢認為有那個冰爪就可以保證自己能好好登頂。

 

看到櫃檯旁的地圖區,御在所岳也在其中。

直覺想到,會特地放在地圖集中的,應該不是甚麼入門的小郊山吧。保險起見還是收在購物籃裡供參考。

結帳時問了店員,店員很驚慌的說不行不行御在所岳很難的。

看他這麼擔心,趕緊說那好我放棄,不會隨便去爬。

 

店員的表情深深烙印在心中。從那時開始大致上就決定了不會從登山口走上去。

說實在是很失望的,但安全第一,我絕對不想要紅到國外。

 

 

從四日市到到纜車站,要先搭乘近鐵「湯之山溫泉」線到「湯之山溫泉」站。

再從湯之山溫泉站轉乘巴士,到「御在所纜車站前」,換乘纜車上山。

raw-image
從電車車窗看出去,山頂的雪好像不多。

從電車車窗看出去,山頂的雪好像不多。


纜車九點開始營運,我知道自己估8:30到的話肯定也不會看到空蕩蕩的場景,但沒想到一下巴士之後,看到的根本就是人龍。無怪乎跟我一同上巴士的看起來超優雅的日本女生(化濃妝戴紅色貝雷帽穿白色紗裙喔)要趕著下車然後一個箭步搶排隊。看來是個有經驗的(也因為她的衣著很都會但是滑雪裝備袋很舊)。

光是排買票就花了好些時間。隊伍中聽到台灣口音,其中一人似乎是帶隊的。

這裡有有名到台灣團要來滑雪嗎?

後來稍晚在山頂也聽到有台灣家庭在玩雪。

所以這裡在台灣的知名度不低,確實是我寡聞。

raw-image


慢慢接近售票處,看到詳細的資訊告知大家各種上山、下山方式。

其中徒步這種方式,僅有告知平均耗時,並沒有任何提醒大家關於裝備的事情。

看著買完票在排上纜車的隊伍裡,有些人確實沒有滑雪用具,只背著背包,看來是打算上山玩玩,然後下山用走的。

我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難道是我做了做錯誤的決定嗎?難道是真的不需要甚麼裝備?難道是山徑真的不難?

但我其實知道,一個戶外文化夠成熟的國家,是不會提醒這些事情的。

自己要知道甚麼季節去哪裡該帶甚麼裝備,不是到了門口才要人家告知。


還好甚麼裝備都沒帶(簡易冰爪除外)的情況很能堅定自己「來觀光」的心態──我連搭纜車上山、走下山的選項都不能──因為登山杖連同背包都留在飯店裡。

raw-image

上山的纜車人太多,因此每個車廂都會安排到幾乎坐滿。

我的注意力還是一直放在雪量上面。山下一片雪花、一粒冰都沒有,真的那麼不能走嗎?

隨著高度的急速升高,一開始是腳底林間地上有些許殘雪,很快就看到地面都被雪覆蓋。彼時我依然對這樣的路徑可能有多難走無感,還固著在「我沒有走上山」的情緒裡面。

raw-image
raw-image


下了纜車,看到大家都塞在某個出口,我以為那是要排隊買滑雪場的票或要排隊進滑雪場,但另一邊要往山頂的lift站則完全沒人,讓我整個呆住了。

後來下山時發現,那是可以往滑雪場的沒錯,但如果要從纜車站走上山也是那邊。只是功課沒做好的我當時不知道。

如果當時知道,我應該會選擇走上山(記得好像只有一公里,而且是很大條的鋪裝平緩道路,即使雪厚也不會看不到路徑,路況也絕對是我的冰爪能應付的),然後搭lift下來。

畢竟我很喜歡搭lift,有的話多少會想搭一下。

 

但不知道的話就沒辦法了。

於是買了lift的來回票。好險滿喜歡搭lift的,不然我會被自己氣死。

 

說不定我是今天第一個搭lift的。

工作人員認真的把椅子上的雪拍掉,好讓我坐上去。

記得夏天搭lift去白馬大池之前,工作人員再三提醒我們把東西背好拿好,想說這邊也是,所以慌慌張張的在整理身邊的袋子、把相機手機綁好才坐上去。

坐上去之後還不敢亂動。

但一兩分鐘之後,發現好像沒這麼嚴重,就開始左顧右盼前看後看,自在的拿手機相機出來拍照了。

raw-image
raw-image


但我的輕鬆愉悅維持不了多久。

剛剛讓我驚呆的,除了lift搭乘處沒有人而另一邊人很多,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地方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

從建築物裡面往lift站看出去外面,是另一個世界!

是一個全白的世界:天地白、周圍白、空氣也白。

有點像突然打開巨型冷凍庫那樣,門的那頭是異世界。

 

我怎麼會以為山上沒甚麼雪!

 

Lift前進不到一分鐘,感覺體溫迅速往四面八方被吸走,夾著冰的霧氣打在臉上,睫毛很快就結霜了,心裡大喊不妙。

我今天沒有把化纖外套穿出來,羊毛250外面只有比Power Houdi還稍微薄一點的厚刷毛,然後就是Tsurugi雨衣。這樣。

毛帽是有,但手套我忘在飯店裡了。

把刷毛外套的帽兜罩在毛帽的外面,再把刷毛外套的袖子拉長、拇指套套上,是不感覺冷了,可是山頂更高怎麼辦?

現在看一下溫度計,零度。


raw-image
raw-image


Lift越爬越高,但再高都沒有我自己的愚蠢指數高。

 

到了山頂站,慌張的我連出口在哪裡都搞不清楚。還好移動中的椅子速度不快、殺傷力不大,我跑錯方向又跑回來,沒有給打飛。

站務員應該覺得很好笑吧。

給自己再找一個藉口:其實出口往階梯的路被雪掩蓋了80%,我的敏銳度不足以在到達的當下立即判斷那是一條路。

raw-image


走上了階梯,馬上就看到山頂的標誌在眼前。

不費吹灰之力就到了山頂,應該要很高興才對。但一路上不斷對自己的判斷傻眼的我,又愣住了。

我有看天氣預報,今天是晴天。但我竟然忽略了山上的天氣跟平地可能不一樣。而且因為沒有要爬山,我就忘記看登山氣象了。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眼前一大片白茫茫。厚厚的雪壓在樹上、石頭上、地上,可怎麼覺得是壓在我的心頭。

最初要規劃到這邊來的時候,就有看過人家冬天搭纜車上山,單純在山頂閒晃的影片。我知道不會每一年每一天雪量都一樣,但我眼前的雪量跟影片裡看到的也差太多。

 

這應該是第一次,在沒有前人足跡(或說沒有我的能力可判斷的新鮮足跡)的情況下,自己穿越雪地,走到某個目的地的經驗。

雖然只有2、30步,也是個值得紀念(?)的第一次。

 

毫無肉眼可見的污染的雪好乾淨好漂亮。因為陽光不強,反而可以盡情欣賞。

彼時的我有認知到這一點,但還無法好好享受這短暫的美好。

 

我走到山頂的牌子前面照了相,但隨即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要做甚麼。

 

霧氣濃重,甚麼展望都沒有。

呆立了一下子,有兩位爬山的先生登頂了。

 

試著像影片所說的那樣到處走走,也看到了步道告示牌並上前研究了一下。

但告示牌上的路眼前完全看不到,能見度之差,連那些看起來不遠的目標物都無法鎖定。

 

就在附近繞了十分鐘,因為看不到前方,也不確定路徑,我開始感到有點絕望。

難道千里迢迢,我就要這樣回去了嗎?

 

但奇怪的是冷竟然不太冷。大概是我有點習慣這個溫度了吧。

 

登頂的那兩位先生拍了幾張登頂照,坐下來吃點東西就離開了。

瞬間可見的範圍內又只剩我一個人。

 

山頂附近好多指標,但指標就只是指標。

鈴鹿山脈、伊勢灣、伊吹山、琵琶湖、通通指向不同方向但看起來絕無二致的白牆。

raw-image
這是找資料時第一個想要去爬的山。百名山呢。

這是找資料時第一個想要去爬的山。百名山呢。

raw-image
raw-image


在安全處站定,給自己心裡緩一下。多眨幾次眼,認真觀察一下附近的地勢。

終於找到看起來確定是路的地方,去走看看吧。


raw-image
raw-image


即使如此,也是往濃霧裡走去。

反正現在就是時間多,我把小黑熊拿出來,讓它在雪地裡拍幾張照,再往前走。

raw-image


走著,前方的林子裡冒出幾個人。

看起來他們是唯三在我之前到山頂的人,而且可能早很多,我來這邊的時候他們已經從下面拍完照要上來了。

 

於是我從他們的位置開始進行判斷,一點一點的往前推進。

像在開驚喜包一樣,要走到很靠近了,才知道我正在往甚麼目標前進。


不知不覺摸到了長者池、看到了神社、看到了往纜車站的大馬路。

也看到了其他的登山道,有標示牌寫著有點熟悉的文字:「前方是登山道路,請確定身上的裝備齊全並小心前方路況。」

不同的是,去年夏天我是想了想笑了笑,開心往前走,這次的我只能往前走五分鐘,摸摸鼻子回頭。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再次回到山頂,發現人變多了。從登山口爬山上來的、從纜車站走上來的、搭lift上來的,都看裝備就知道。

啊,原來是我太早了。

是不是,明明是星期天,這樣還算有名氣的山上怎麼會沒有甚麼人!


等其他登頂的人拍完照,我感覺自己不如初登頂時狼狽,想說再來自拍一下。

一位很好心的先生主動要幫我拍,然後拍完主要標示牌,想說另一邊的標示牌不要再麻煩人家,又在雪地裡插手機時,那位先生又過來了。

我很不好意思,他卻說:「難得都來了……」說中了我的心情呢。

raw-image
raw-image

這天穿了:

Smartwool 250 1/4 zip base layer,Tierra Sta Fleece Hood,Teton Bros. Tsurugi,Klättermusen Misty 2.0 pants,Teton Bros. Teton Bros. Cozy Tbea

氣溫應該低於零度一點點,在平緩的路徑有走動,不會冷。

 

決定往爬山上來的那條路往下山方向看看,聊以消解「走山徑」的心情。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站在路徑上,看著lift上載運著不少人正要上山頂,看著一片迷濛的前方,看著腳下淹沒小腿肚的厚雪(好吧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厚但對我來說很算),看著漂亮的黑色巨岩,看著各展姿態的樹,心情慢慢緩下來,連不時零星掉進短筒登山鞋裡的雪都不覺得怎麼在意了。

 

慢慢再走上山頂,發現天色似乎亮了許多。

決定把剛剛走的路再走一次,看看能不能再往前方多推進一點。

 

人多了,足跡多了,雖然沒有最初那種無造作的原始美,但變得很好走很多,走來有開心的感覺。

 

而且走一走,霧真的開了!

遠方的山開始斷續展現姿態,太過驚喜的我三番兩次為了想要抓住看得到遠方的瞬間,忘記注意腳下,還好都只是踩到旁邊的深雪,多裝了一點水分到鞋子裡面。

raw-image


當我N度走回山頂,竟發現湛藍的天。

雖然依然很短暫,但我感動到不行,完全就是一種熬出頭的感覺。


raw-image
raw-image


既然景色有開的可能,決定要去望湖台。

望湖台離山頂不遠,是個輕易可見的距離,很難想像初來時完全看不到前方有這個東西。

如果能看見琵琶湖,就太完美了。

 

將刷毛外套的帽子再度罩上、拇指套套好、雨衣的袖子拉長束起,頂著風,決心站在那裏等。

身旁、後頭的人來來去去好幾組,大家發現沒甚麼看頭,都幾分鐘就走了。

眼前近處的霧開了又合,合了又開,但遠方的景一直都鎖在白色中。

往琵琶湖的展望最好也就這樣了

往琵琶湖的展望最好也就這樣了


我沒有等到琵琶湖。

觀察了一陣子,發現風的方向很穩定,造成雲霧會開的部分也就非常固定──再怎麼樣琵琶湖那一帶都應該不會有景開的時候。而且天氣預報隔天京都會下雪,因此滋賀方向從今天開始就持續陰雨天的話,基本上很合理。

 

覺得玩夠了,可以回到山頂下山了。


買男版外套的壞處是袖子太長。但此時超好用,可以替代手套而且隨時滑手機無礙!

買男版外套的壞處是袖子太長。但此時超好用,可以替代手套而且隨時滑手機無礙!

raw-image


此時山頂來了大批看來像是團體的登山客。

迅速觀察一下成員的樣態及裝備,跟夏天時節在山上遇到的日本登山客做比對。

如果有人可以跟,如果有團可以跟,我從登山口走上來,應該是可以的。

 

一個人不行我知道,但有人帶路、可以參考前面的人踩點的話我應該沒問題。

但最大的問題也就在這裡:這種地方我到底哪裡有團可以跟,或者哪裡找得到人要跟我一起走。

 

好吧,這種事情就以後再煩惱了。

 

甘願往lift站前進。

終於,我全然享受著搭lift的樂趣。迎面還有好多人上山,心想山頂菜市場就交給你們了,我在人少的時候已經玩夠了(?剛剛心情那麼低落的是誰?)


raw-image
raw-image


到了纜車站,往剛剛大排長龍那個出口走出去看看。

原來是這樣。

看來纜車站往山頂的路應該不難走。

raw-image


這個滑雪場可以滑雪的地方似乎有好幾個。真的有好多人在滑雪。


raw-image
raw-image


天氣很晴朗(看來海拔只差一點點也就差很多),公園隨處也都有很棒的展望。

四處是週末上山走走的年輕男女或一家老小,我有回到人間的感覺。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看到養老方向,嘿嘿,這是隔天要去的。

raw-image


繼續走,看到往見晴台的指標,知道這一定是視野最好的地方。雖然看起來有點陡而且路徑不清楚(是因為陡所以沒人走因此雪都還蓋得好好的吧),但幾個小時下來我對這邊的雪況已經有一點點掌握的能力,決定還是走下去看看。

同時看到「中登山道」的指標。

一絲絲哀愁和遺憾還是飄過心頭。

那是我原本A case的路線啊!

raw-image
raw-image


托不是很好走的福,見晴台由我一人隨便愛看多久就看多久。

對面的鎌ヶ岳好漂亮。¡Mucho gusto! 我在心裡這樣說。

又晃了許久,嗯,下山吧。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賣店和餐廳裡面人山人海,我迅速看了一下,選擇經過。

這邊戶外的溫度計顯示是零下一度。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回程因為人潮分散,因此即使還是排隊,我依然獲得一人搭乘整台纜車的福利。

raw-image


到了山下,當然是直接到Montbell報到囉!

御在所岳的T-shirt連同兒童款竟然多達四種圖案,真是太過分了。

好整以暇的逛,因為距離巴士發車還有相當一段時間。

但!

我通常有到達時會去拍回程時刻的習慣,這天因為搶著去買纜車票,來不及去拍。

稍早進店裡前也沒有想到靠近去看看,只遠遠瞄到站牌在那裏就直接去購物。

因此。

因此當我算好時間,正納悶為什麼站牌前一個人都沒有,才發現現場時刻表跟我手上官網裡的時刻表有出入。

眨眨眼,對照著手機裡的公車路線號碼、起迄站、運行季節、行駛方向……再怎麼沒錯,還是得以現場為主。

公車兩分鐘前才離站,沒有人在等是正常的。

還好我習慣把時間算早一點,還好今天晚上住名古屋,不用擔心沒有車子可以到。

不敢再踏進Montbell,只得緩慢的用了洗手間,逛了外面的賣店(如果有yamasanka的徽章的話就是我賺到了但沒有),然後在廣場旁的椅子上啃了麵包當午餐。

 

突然覺得,山上的雪好像一場夢。

我剛剛真的在那樣的地方嗎?

 

在等電車時,看到有打扮亮麗的可愛女孩們正要搭巴士上山。

「會有雪嗎?」

「嗯,不知道耶。」

「啊,你看山頂上有一點。」

(短暫的沉默)

「對啊就只有一點點。」

(眾失望貌)

 

呵呵,我以為只有我亞熱帶人看不出來,原來日本人也是啊。

傻孩子,山上的雪很多的。

但我相信有雪沒雪他們都會玩(拍)得非常開心。

 

今天稍晚就要真正進入大城市了。

鄉下真的好不方便,但是鄉下真的,好可愛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とヤマ的沙龍
3會員
62內容數
山とヤ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6
Thumbnail
2025/02/2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6
Thumbnail
2025/02/22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5
Thumbnail
2025/02/22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5
Thumbnail
2025/02/1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4
Thumbnail
2025/02/1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4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上週末舉辦第二屆「北流金舞台-圓夢大歌廳」,為《2024北流金舞台PLUS》歌唱大賽前四強舉行演唱會。今年比賽擴大開放全台北市民報名,吸引近400名參賽者,年齡從6歲到76歲,展現音樂無年齡、職業限制的魅力。
Thumbnail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上週末舉辦第二屆「北流金舞台-圓夢大歌廳」,為《2024北流金舞台PLUS》歌唱大賽前四強舉行演唱會。今年比賽擴大開放全台北市民報名,吸引近400名參賽者,年齡從6歲到76歲,展現音樂無年齡、職業限制的魅力。
Thumbnail
這部文章探討了祭典導向趨勢在主流電影圈中的明顯變化,分析了《死侍》系列是否屬於漫畫改編電影或超英雄電影系列,並介紹了主要角色及超能力之間的關聯性。此外,還提及了《死侍與金鋼狼》的情節及品質,以及對死侍品牌的看法。
Thumbnail
這部文章探討了祭典導向趨勢在主流電影圈中的明顯變化,分析了《死侍》系列是否屬於漫畫改編電影或超英雄電影系列,並介紹了主要角色及超能力之間的關聯性。此外,還提及了《死侍與金鋼狼》的情節及品質,以及對死侍品牌的看法。
Thumbnail
二月初,冬雪剛停,我搭近鐵山陽線經過神戶,佇立湛藍的那座大橋讓人難忘。
Thumbnail
二月初,冬雪剛停,我搭近鐵山陽線經過神戶,佇立湛藍的那座大橋讓人難忘。
Thumbnail
沿山屋舍低為矮矮的磚瓦,無意承受太廣闊的天。 更往山裡行,杳然深邃的安全感漸次包圍我,知道林蔭終將覆蓋無以名狀的孤獨。
Thumbnail
沿山屋舍低為矮矮的磚瓦,無意承受太廣闊的天。 更往山裡行,杳然深邃的安全感漸次包圍我,知道林蔭終將覆蓋無以名狀的孤獨。
Thumbnail
一到高山還有很多積雪,非常美 這次旅遊才第2天,已經覺得身心俱疲被高山這座城市徹底療癒
Thumbnail
一到高山還有很多積雪,非常美 這次旅遊才第2天,已經覺得身心俱疲被高山這座城市徹底療癒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我從以前就很想去高雄金獅湖玩! 以前每次去高雄玩! 都會看到開往金獅湖的公車! 當時我就對金獅湖充滿了好奇? 我心想既然敢叫湖! 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金獅湖的名氣不若當地的澄清湖響亮! 人比人氣死人這句諺語也可以套用在湖泊身上!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我從以前就很想去高雄金獅湖玩! 以前每次去高雄玩! 都會看到開往金獅湖的公車! 當時我就對金獅湖充滿了好奇? 我心想既然敢叫湖! 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金獅湖的名氣不若當地的澄清湖響亮! 人比人氣死人這句諺語也可以套用在湖泊身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