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願文大疏

2024/02/21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喇拉曲智仁波切/著、堪布索達吉仁波切/譯

聞法方式

頂禮上師阿彌陀佛!(譯禮)

頂禮觀世音菩薩!

以大悲心發勝菩提心,以大精進究竟二資糧,

以大智慧現前四身者,恭敬頂禮三世一切佛,

成就無量如海大願力,名號讚聲光遍世間界,

令無數眾現見殊勝剎,頂禮怙主阿彌陀佛尊,

方便大悲自性觀世音,智慧密藏之主大勢至,

獲無二金剛身蓮花生,有寂莊嚴三尊賜吉祥,

依止何者盡除諸劣意,遣除三有眾罪之黑暗,

指示稀有殊勝善道者,恭敬頂禮無等諸上師,

聖者觀音化身恰美尊,所著願文妙論如意寶,

賜予無數有情勝利樂,應如佛語百般讚頌之,

吾亦捨棄虛偽卑劣心,以引導文明示解脫道,

諸欲不退往生淨土者,當以信喜之心而諦聽!

於此宣說大成就者噶瑪恰美仁波切所造的《極樂願文》。如果同時舉行極樂法會,那麼首先應清掃講法之處及其附近的地方,並且為了不使塵土飛揚而應灑水壓塵, 就像往昔常啼菩薩與商主之女等諸人向法勝菩薩請求智慧波羅蜜多法門時,刺破身體血脈灑血壓塵一樣。如《功德藏》云:“決定行持善法者,勝師廣積二資時,彼中皆能結上緣,役使信使清掃等,極勞具果勝資道。”此外,佛經中也講述了清掃的五種功德等,因此說灑掃講法場地有極大意義。之後,在場地中懸掛極樂世界的唐卡等,陳設佛像、佛塔、經書,佈局裝飾,並盡己所能陳設不少於百數的五供等清潔美妙莊嚴的供品。吹奏海螺等召集與會者,告誡那些不瞭解(聞法規矩)的人摘帽、脫鞋、不要攜帶武器、不要佩帶裝飾品,甚至應讓他們放下念珠、轉經輪等,以寂靜調柔的威儀聽聞佛法。

 全文分二:甲一、聞法方式;甲二、所講之法。

儘管發心與行為次第種類繁多,但此次傳講往生極樂世界的四因時,應以最初發心重要、中間積資重要、最後發願重要而宣講。

甲一、聞法方式,分二:一、總說;二、分說。乙一、總說:

最初聞法時,聞法方式尤為重要。如果墮入惡趣或轉生於邊鄙地方,則數劫之中連想聞法的心也不會生起,何況說真正聞法或修法呢?尤其是以信心、恭敬心諦聽佛法極為難得。如《寶積經》云:“嗚呼以信心聞法,如此百劫亦難得。”因此,僅僅聽聞正法也是極為重要的。

然而,若不了知聞法方式,則如蕩巴桑傑所說:“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惡趣因。”有些人依靠正法獲得解脫,而有些人卻依靠正法墮入惡趣。所以說,佛法是極其嚴厲的利害對境。若了知聞法方式,則正法猶如開啟的如意寶藏一般,獲取大者得大利,獲取小者得小利。

那麼,如何聽聞呢?寂天菩薩說:“最初觀自心, 穩固具覺性(智慧)。”世尊也曾說:“諸法之前意先行,意者迅速意為主。一切善不善業的作者主要是心。首先,生起聞法意樂後坐在聽法行列之中時,向內反觀自心:啊!我此次是以什麼意樂前來聞法的呢?如此審察自心後,如果發現存有貪圖地位、追求名聲、競爭貪嗔之心,或僅僅以好奇娛樂之心聽聞,則是不善之發心。喀喇共穹格西說:“貪圖地位而講法,以競爭心而求學,欲得智名傲慢者,豈入正法當思也!”因此,應當斷除惡心劣意,否則,正如所謂的“正法非但無利益,依其反而墮惡趣。”尤其,對那些於正法和上師無有恭敬心、抱著得不得法都無所謂的心態之人,不可對其宣說佛法。如世間也有“若不恭敬者,不解說佛法;若不熟悉者,不能說忠言。”的諺語。如此他已斷了法緣,因而任何時候也難有以正法調伏的機會。所以,我們應當了知:第一、不能抹滅正法的價值;第二、所講之法應當對眾生有利。譬如, 雨水是安樂之因也是就其對人類有利而言的,對於餓鬼等眾生卻成了危害之因。同樣,正法也只是對具緣者有利, 對那些無有緣分、持有邪見的人,反而可能成了損害之因。諸佛出有壞往昔為眾生時,以皮作紙、以血作墨、以骨作筆而成就的佛法,完全是為了我們的利益而遺留於人間,因此,一句一字也不能浪費。本來,此證法與教法是法身,如果對此無有信心和恭敬心,那麼,現見色身又有何用呢?世尊曾說:“不敬我教法,見我有何益?”

儘管觀察法器之功德、過失有多種,但總而言之(可概括為四種):具有強烈信心與恭敬心;無諂誑嫉妒心等性情秉直;具有領悟法義之智慧;猛厲希求正法。如聖天論師說:“正直具慧希求法,必定稱其為法器。”如果, 僅僅知道前去聽法,跑去後一無所想只是直愣愣地坐在聽法的行列中,此為無記發心,應當將此心改變為信心等善心。或者,若想到:(上師三寶)以大悲觀照,佛法極為難得,所以,一定要去聽聞。這說明他具有信心,並且對法有珍貴難得之想,因此,屬於善心。

乙二、分說,分三:一、善根為方便攝持之加行發心殊勝;二、善根不為他緣所壞之正行無緣殊勝; 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結行迴向殊勝。

丙一、善根為方便攝持之加行發心殊勝:

要想令善心變得廣大,必須使善根為方便攝持,即加行發心殊勝。發心大則善根大,發心小則善根小。如《功德藏》云:“唯隨意樂善不善,不隨善惡相大小。”《入行論》中也說:“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語善縱勤,心弱難成就。”如果為自己個人的利益而聞法修法, 則是渺小之發心;若為一切眾生的利益而聞法修法,則是大乘廣大之發心。我們從無始時以來就是由於我執的原因只考慮自利,結果一無所成,導致如今仍漂泊於輪迴之中。如果現在唯一為他利而聞法修法的話,那麼自利同時便可成辦,必將成就真正利他的佛果。譬如,為生火而點柴,火點燃後雖然不求煙,但它也會自然產生。又如寂天菩薩說:“何需更繁敘,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

發心的根本需從大悲心中產生,大悲心又需要緣一切有情而生起。如是虛空無邊眾生亦無邊,眾生無邊業惑痛苦也無邊。所有眾生無一未曾作過自己的父母,只是由於不斷投生流轉,現在認不出他們是父母而已。每一眾生為每一眾生父母的邊際也無有盡頭,何況說一切眾生呢?旁生中的牛犢、羔羊等剛出生便可於牲畜群中認出各自的母親,這也說明是無始以來的習氣所致。

往昔,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及眷屬行至途中時, 路旁的一位老婦人看到佛陀後無比歡喜,一邊喊著“我的兒!我的兒!”一邊奔跑過來準備摟住佛的頸項。這時, 諸比丘進行阻攔。世尊說:“她往昔曾連續五百世做過我的母親,這是她往昔的習氣,你們不要阻攔她。”(此公案於百業經中有廣述。)龍樹菩薩說:“摶土成棗核丸雖可數,然為母之邊際不可盡。”如此了知眾生作過母親後必須意念其恩德:一切有情當自己父母時,無一不是以大恩養育。甚至看到那些鷂鷹、狼(等兇惡的眾生)也是極為慈愛自己的孩子,何況是人的父母親呢?最初在母胎中滋養;中間出生後以衣食精心哺育成長;最後為其安家立業,而且希望他們快樂、擔心他們受苦,為子女的痛苦安樂,父母也是常生憂喜之心,為了子孫後代而不斷積累貪嗔之惡業,以致現在仍處於六道之中感受痛苦,所有的這些父母有情多麼可憐啊!如果有辦法能使他們擺脫一切痛苦該多好啊!如此悲心修至淚水橫溢,這是所謂的悲無量。僅僅如是思惟,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如《普賢行願品》中說:“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龍樹菩薩說:“有情界無量,欲利亦復然。”

僅有這樣的悲心還不夠,必須報答恩德。只有獲證佛果才能使一切有情得到安樂而真正報答恩德。因此應觀想:我今日聽聞佛法並如理修持,將來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將一切父母眾生安置於佛地。為了獲得這一能力,祈禱上師三寶明知,如是發心也會實現意願。所以,聞法修法一切時分若念念不忘(此理),則善根已為方便攝持即加行發心殊勝,這一點至關重要。其不可思議的功德於《華嚴經》等諸經部及《入行論》等論典中有廣述。 

丙二、善根不為他緣所壞之正行無緣殊勝

聞法時應當像野獸聞聲一般,修行時應如饑牛吃草一樣。自始至終必須斷除東張西望、胡言亂語、心不在焉、放逸散漫的行為。尤其是求法時應聚精會神、洗耳恭聽。否則,必將猶如於覆器上注水一樣,任何法義也無法銘記於心。如果此時說綺語,則成為自他聞法的障礙。經中說此為捨法罪業,將轉生為鸚鵡。

聞法時,由於魔王波旬製造障礙及(自身)惡業之風擾亂,會出現極為昏聵、睡眠等現象,因此,應當神識清醒,否則會誤解、顛倒法義。從前,一位富嫗衰敗了。晚上,她睡在空無所有的房屋中。一盜賊前來盜竊,到處摸索,手碰到一瓦罐發出響聲。老婦說:“噢!好傢伙!我白天尋找也是一無所得,你深更半夜在屋裡摸摸索索肯定得不到什麼。”與此比喻相同,具有清晰敏銳智慧的人刻苦專研也難以懂得佛語法義,那麼,處於睡眠昏昧的狀態怎麼能聽得懂呢?因此,我們應當全神貫注地聽聞佛法。佛在經中說:“當專心聽聞,銘記於心中,(吾為汝宣說)。”宣講了應當斷除法器的三過。

本來,即便是一句世間的語言也需要注意傾聽,更何況說佛法呢?我們只有偶爾聽法的機緣,不可能有反覆聽聞的機會。譬如,兩天中只有一餐,則必定會認真食用。同樣,千載難逢的聞法機緣是得失之關鍵,因此,必須鄭重地聞受。所以說,聞法時一心專注聽聞,修法時安住於正見等持中不外散,稱為正行無緣殊勝。否則,雖然最初有聞法修法之心,但中間將會被分別念惡緣所毀壞。可見,聽聞甚深正法有何等功德啊!自己的罪障又是多麼深重啊!即使終生為輪迴世間的瑣事忙碌,如何辛苦勞累也無有絲毫疲憊的感覺。(而聽聞佛法時)雖然只聽一堂課,卻備感辛苦,覺得無法忍受。因此,我們應當避免此類現象發生,以歡喜心諦聽佛法。

據佛經說,昔日的諸佛也僅為了三句法義而越過刀山與火海,捨身赴死求正法;獲得八地果位的菩薩也是為了求得一句正法而付出生身性命,如此精進。那麼,像我們這些愚昧無知的輪迴眾生,難道不需精進求法嗎?

律藏中說:“比丘日升起,烏鴉出叫聲,農夫耕田地,猩猩皆啼哭,是故當精勤。”太陽升起是指佛出現於世間;烏鴉出叫聲是指講經說法的上師善知識宣說正法;農夫耕田地表示具有福德的施主湧現;猩猩皆啼哭意為此時諸魔不歡喜。

如今佛教趨於隱沒之時,人們十分缺乏正法甘露, 猶如遭受乾渴逼迫一般。佛在《涅槃經》中說:“阿難莫哀傷,我於未來時,化為善知識,饒益汝等眾。”此時, 我們既不需百般辛勤、花費資財,也不需患得患失,正如所謂的“佛已來到門前”。救護所化眾生的佛子殊勝上師們為利益眾生而來到你的面前(講經說法)。昔日哲革國王之王女金鬘公主夢境授記的時代真正已來臨了。因此, 我們既不應將上師看作是漂泊者(乞丐),也不能試探上師,更不要以種種理由不聞法。如諺語所說:“不應將自己的事當成別人的事一樣。”如今佛已涅槃,我們不向上師求法向誰求呢?世尊也曾說:“諸法依靠善知識,功德勝主佛所說。”因為,了知正法的人非常難得,除了虛偽狡詐者以外,若屠夫擁有一句佛法也應當向他請求,如不淨物中也可能會有如意寶。我們需要的是正法,人好與壞又有何妨呢?蜜蜂需要的是蜂蜜,花朵(美與否)又有何妨呢?往昔的諸佛,哪怕是外道仙人擁有一句正法教言也前去請求過,並對其十分恭敬。也就是所謂的“依法不依人”之義。尤其,今天能有聽受宣說往生極樂世界之因的經典及如此甚深的發願文之時機,完全是往昔承侍諸佛等善業感招的。如續中說:“當對數百劫之中,罕見正法生歡喜,欲求解脫功德者,切莫尋求世間事。”又云:“成千上萬無數劫,偶爾可遇佛出世,為使將來不後悔,諸善男子喜聞法!”《寶積經》云:“佛陀出世及住世,信仰佛教皆難得,人身亦為難得故,當於佛法備精進。”

當今時代,有些聲稱“我無有空閒聞法”之人真是將自己置於暗劫中還不知曉,實在可悲!如今獲得人身之時若無有空閒聞法,將來只有墮入惡趣,難道那時會有空閒嗎?經中說:“獲得人身不聞法,乃為第九無暇處。”

佛教之根本即是講、聞、修。因此,乃至在家男女居士,不能講法之人應當負起聞法的責任,能夠講法者應當擔負起講經說法的重任。從前,一頭獅子殺了一隻野豬, 隨後來了一隻狐狸想吃剩下的肉。獅子對牠說:“你背上豬的屍體!”因身單力薄,狐狸不願意背。暗想:如果直說了,獅子定會發怒殺死我,不行。所以不敢拒絕。但又一想:這頭獅子孤高傲慢,又是愚笨者,可以欺騙牠。便說:“我既要背屍體又要叫喊,不能同時做兩件事呀,因此你理應做一件。”因獅子愚笨不知狐狸在騙牠,又因孤高自傲不願意叫喊,於是說道:“那麼,兩件事中我背屍體吧。”獅子背上野豬的屍體(走在前面),狐狸跟在後面叫喊助威。與此相同,若有如獅子般的補特迦羅講經說法,則其他人應當聽聞,哪怕隨聲附和說一句讚歎語, 也將吉祥圓滿、成辦諸事。同樣,佛法也依賴於所有的人。我們僅僅聽聞一兩次佛法不應滿足,必須反反覆覆地聽受。世間也有“大海於水不厭足,智者於法不厭足。” 的諺語。(《格言寶藏論》云:“大海不厭江河多,國庫不厭珠寶多,欲者不厭受用多,學者不厭格言多。”)我

<待續P134>



    0會員
    20內容數
    學習解脫道的筆記與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