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出指數的漲跌規律後,
幾個特點如下:
一、尾數3、4、6、7、9為上漲年。
二、尾數8為下跌年,特別是崩盤年。
三、在漲漲跌跌的過程中,指數不斷墊高,符合指數投資人的設想。
重大紀事快速回顧:
1990年:十年大週期統計期開始。
1993~1994:上漲。
1996~1997:上漲。
1998年:自1997年下半年開始金融風暴,1998年指數大跌21%。
1999年:上漲。
2000年:※網路泡沫。
2003~2004:上漲。
2006~2007:上漲。
2008:金融海嘯,眾所皆知。
2009:上漲。
2013~2014:上漲。
2016~2017:上漲。
2018:下跌,諸多原因。
2019:上漲。
2020:※新冠疫情,指數先崩盤後大漲。
2021:無限QE。
2022:暴力升息。
2023:指數上漲。
雖然近3年發生過去30年來從未曾發生的事,
也還未超出這十年週期大框架。
那麼,該如何操作呢?
第一,上漲年度佈局多單,
既然知道3、4、6、7、9會上漲,那麼就在這5年的開年進場指數多單,
放到年底必定獲利,而且能吃到整個大波段,
不會抓龜走鱉,做到錯誤的區間操作。
如同每年的績效統計一樣,
2023年正2的績效是56%,
若你胡亂操作,今年正2的績效未達56%,
那你就是在瞎忙。
第二,尾數8的年初多單出場,甚至反手放空。
很奇怪,1998、2008、2018的年度,
指數都是跌的,特別是2008的金融海嘯,
稍微有些年紀的人,必定記得那年的恐怖。
而尾數8的年度,正好銜接尾數9的多頭年,
因此尾數8的年度多單出場,甚至反手放空,
等尾數9的年度多單再進場。
如此能做到成功的「多空轉折」或「區間操作」。
試演如下:
2007年多頭年漲完,指數在8506,先行出場,
會放空的,就放空,不會放空的,空手。
2008年指數跌到4591,已經很低,
此時再進場,成功做到區間操作,
或空單出場,2009年再反手作多,雙頭賺。
2017年多頭年,年底指數在10642,多單先行出場,
2018年跌到9727,等2019年初再進場,成功抄底。
或是2018放空,2019反手做多也行。
如此,會很順利嗎?且看下集分曉。
圖片來源:GOODINFO
正2雜談文章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