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開心

窮開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法師跟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佛陀時代,有一位貧婆,每到黃昏就會看到許多人捧著油燈供養佛,心中很是羨慕,她只能雙手合十,讚嘆別人供燈的隨喜功德。這位貧婆一身破爛,身無分文,但是貧婆決定剪掉留了數十年的長髮跟老闆換一點點油來供佛,老闆換給她一點點的油,她滿心歡喜。


貧婆在人群中捧著油燈,突然來了一陣風,將眾人手上的油燈都給滅了,唯獨貧婆手中的那盞燈還亮著,在黑暗中像一把熊熊火炬照亮四周。佛說,貧窮不在金錢財物上,而在心,貧婆儘管身無分文,但是奉獻的心超越所有富人,所以她的功德就像風中這盞油燈,再大再強的阻力也無法使它熄滅。


有一個男孩從小家境貧困,每一期的註冊費都讓母親費盡心力才能湊齊。小男孩看見別人玩新奇的玩具很是羨慕,母親看出男孩的心事便對他說,「別人玩新的,我們拆壞掉的來玩看看。」窮則變、變則通,男孩的母親並不因為家境貧困而滅了孩子的志氣,反而鼓勵孩子動動腦,用創意玩新奇。


男孩在母親的鼓勵下,越發愛動腦筋,對壞掉的電器和家電拆拆組組,不亦樂乎。男孩長大後成了專利發明家,在國際間得到無數的殊榮和頭銜,他也利用自身發明利益不同國家社會和人民。男人早已擁有自己的公司,生活再富裕,他都不會忘記童年貧困但是心靈富足的日子,他積極造福鄉里,利益人群,為失學的孩子提供就學和就業,一切所作所為皆是不忘初衷。


也有一種媽媽,因為家貧孩子沒有玩具,於是動了歪心思,帶孩子到大賣場偷竊,孩子在一旁看,看進心裡去,長大後也跟著偷拐搶騙,忘了做人的底線。還有一種媽媽,因為家貧孩子沒有玩具,他便帶著孩子要求別人對他們施捨,別人若拒絕,她就瞋恨心大發,責怪別人無情又吝嗇、責怪老天爺不公平,孩子在一旁看,看進心裡去,長大後自然而然用勒索滿足自己,舉凡情緒、行為、言語恐嚇,各式各樣。


貧窮不是起惡念做壞事的理由,在貧窮的境界裡也能活出正確的價值觀,活出心靈富足。如果一個人因為貧窮而一時行為偏差,但是很快就修正,那是因為他的心端正而能降伏心中的惡,如果一個人因貧窮而終生行為偏差,那是因為他的心被惡所控制,因無法自救而日漸沉淪墮落。


#窮也要開心過

#窮中長志氣

#心靈富足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7會員
1.5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三國名將張飛,生性勇猛無人能敵,他曾說自己天不怕地不怕,連死也不怕。諸葛亮就問,「若是病呢?」張飛嚇得連退好幾步,直說除了病。由這個小故事我們就知道一個連死都不怕的猛將都害怕病來拖磨,更何況是我們這般手無縛雞之力的尋常人。 有一個心理學家對一個死刑犯做了一個測驗,他將假的針頭扎進死刑犯的手肘,
因緣就是這樣,緣起緣滅,時間到了總有另外的安排,這個安排正是另一場因緣的起點,當時間到了又再往下一場因緣履行任務,如此循環不止。因緣是客觀的存在,身而為人,總是因為主觀的感受而放不開、想不開,心中無盡的痛苦憤恨與悲傷。 有一對夫妻無法生育,跟親戚抱來一名小男嬰扶養,小男嬰聰慧活潑人見人愛,更是
有一塊土地,面積非常大,價值不菲,但是土地持有人上百,所以就算有人想割愛,只要少數人不同意,也是無法成交。應該說,就算九十九人同意,只要有一個人不願意,也是要拉倒。要成就一樁好事,需要人人同心同德,明明是一樁好因緣卻偏偏差臨門一腳,也是福德不俱足的象徵。 有一位慈善家,相中偏鄉一塊土地,想要在
今生今世以前,我們不知流轉在這個世界幾百幾千次,直到今天一刻才有終於醒來的感覺,不斷咀嚼的人生,好像有那麼一點點苦的滋味。 我們自己吃苦受罪,也看別人受苦受難,那種苦是會相應的,相應之後就會產生覺,覺知、覺悟、覺人。自己在苦境中受到啟發轉念,於是急著把法介紹給別人,讓別人也受益離苦,這種行為就
有一個小學生,放學回家就把書包丟在椅子上,接著打開電視看卡通,卡通看完繼續打電動,一整個晚上玩得不亦樂乎,完全把學校的功課拋諸腦後。隔天到學校,老師又教新的進度,這位小學生前一日的功課沒寫也沒複習,因此忘得差不多,接不上新教的單元,以致於功課越來越差,最終一落千丈。 人生在世,我們是不是也跟這
考驗一個人和折磨一個人,都會從他的軟肋下手。比如說,上天要訓練提升一個人的修養和心性,就會取那個人最在乎的人或東西作為考驗,又比如說,冤親債主要報復一個人,也是同樣拿對方最在乎的人事物當墊背,為的就是達到目的。 有一個女孩,跟父親的感情很好,父親對她極盡栽培,雖寵愛卻不寵溺,培養她知書達理,又
三國名將張飛,生性勇猛無人能敵,他曾說自己天不怕地不怕,連死也不怕。諸葛亮就問,「若是病呢?」張飛嚇得連退好幾步,直說除了病。由這個小故事我們就知道一個連死都不怕的猛將都害怕病來拖磨,更何況是我們這般手無縛雞之力的尋常人。 有一個心理學家對一個死刑犯做了一個測驗,他將假的針頭扎進死刑犯的手肘,
因緣就是這樣,緣起緣滅,時間到了總有另外的安排,這個安排正是另一場因緣的起點,當時間到了又再往下一場因緣履行任務,如此循環不止。因緣是客觀的存在,身而為人,總是因為主觀的感受而放不開、想不開,心中無盡的痛苦憤恨與悲傷。 有一對夫妻無法生育,跟親戚抱來一名小男嬰扶養,小男嬰聰慧活潑人見人愛,更是
有一塊土地,面積非常大,價值不菲,但是土地持有人上百,所以就算有人想割愛,只要少數人不同意,也是無法成交。應該說,就算九十九人同意,只要有一個人不願意,也是要拉倒。要成就一樁好事,需要人人同心同德,明明是一樁好因緣卻偏偏差臨門一腳,也是福德不俱足的象徵。 有一位慈善家,相中偏鄉一塊土地,想要在
今生今世以前,我們不知流轉在這個世界幾百幾千次,直到今天一刻才有終於醒來的感覺,不斷咀嚼的人生,好像有那麼一點點苦的滋味。 我們自己吃苦受罪,也看別人受苦受難,那種苦是會相應的,相應之後就會產生覺,覺知、覺悟、覺人。自己在苦境中受到啟發轉念,於是急著把法介紹給別人,讓別人也受益離苦,這種行為就
有一個小學生,放學回家就把書包丟在椅子上,接著打開電視看卡通,卡通看完繼續打電動,一整個晚上玩得不亦樂乎,完全把學校的功課拋諸腦後。隔天到學校,老師又教新的進度,這位小學生前一日的功課沒寫也沒複習,因此忘得差不多,接不上新教的單元,以致於功課越來越差,最終一落千丈。 人生在世,我們是不是也跟這
考驗一個人和折磨一個人,都會從他的軟肋下手。比如說,上天要訓練提升一個人的修養和心性,就會取那個人最在乎的人或東西作為考驗,又比如說,冤親債主要報復一個人,也是同樣拿對方最在乎的人事物當墊背,為的就是達到目的。 有一個女孩,跟父親的感情很好,父親對她極盡栽培,雖寵愛卻不寵溺,培養她知書達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