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2024/02/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2024/02/28

昨晚鄰居朋友帶著草莓來給我們母女,好久不見難得有時間聊天。她的貴賓狗去年十二月過世了,15歲的年齡是高齡狗狗了,因為她跟先生沒有孩子,她聊到照顧狗狗的心力跟金錢支出,不會想再養寵物了。


她提到我的二個小孩都很讓人喜歡,又乖,說我很幸運,我笑著說:「這世上哪有真的‘’乖‘’的小孩啦!其實父母願意付出的陪伴時間和心力,才是關鍵,人類天生是善惡相隨,包括我們成人自己,如果不能在養育孩子們的過程,同時跟著孩子們學習還有互動,等孩子們成長到青少年,會讓父母感覺有‘’叛逆期‘’就一點都不意外了…。」


養寵物也是一樣,寵物也需要陪伴和照顧,更何況是幼兒。我在孩子們出生前就開始大量閱讀相關書籍,還有選購繪本,我的幸運是擁有一位支持我的伴侶,他讓我全心在家帶孩子,並且分擔我的家事,讓我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帶著孩子們成長,雖然這樣經濟生活會很緊縮,但是孩子們的成長只有一次,我們夫妻倆的想法都是既然要生,就要全程自己養育。

因此二個孩子都是我親餵母乳到三歲,四個月大開始教寶寶手語,孩子大概八個月大就會比手語了,也因此情緒穩定,幾乎不曾哭鬧,每晚唸故事,也是從寶寶在肚子裡就開始。


每個家庭狀況和夫妻的觀念都不同,沒有哪種教養孩子的方式是絕對的好或不好,但是我自己的感觸是,父母的情緒穩定,生活品質穩定,能夠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聽孩子們說話,在孩子出錯時不是以責備的方式,而是先關心孩子的感受,再討論出錯的部份,就是以我們成人也希望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才能讓孩子們也能夠情緒穩定,遇到問題願意跟我們討論,減少父母養育子女、子女成長過程的壓力。


先生生病的時候,孩子們一個幼兒園中班,一個小學三年級,我們是一起分擔家事,一起照顧他們的爸爸,大寶會唸故事給小寶聽,幫洗好澡的小寶吹頭髮,生活自理的習慣我從不慣著孩子們,都是一歲多就慢慢訓練,幼兒園開始就教用鬧鐘叫自己起床,即使變成外出工作的人是我,我也依然花時間跟孩子們聊天說話,聽他們講一天裡學校和家裡爸爸的事。


沒有任何「人」是什麼「乖」或「好」的,我的孩子們也會有情緒起伏的時候,也會有跟我大小聲的時候,而我也曾情緒不好時責罵過他們,只是情緒過了,我們能夠靜下來思考,還有互相面對,道歉或是提出意見而已。

因為我跟先生都是被家暴長大的孩子,原生家庭的父母都有各自的情緒問題和固執的觀念,我跟先生不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跟我們一樣,對這個世界,其實沒有什麼留戀,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能夠成為他們自己喜歡的人就好。


先生在孩子高中二年級和國小五年級的時候過世,我們母子女三人一起收拾他的遺物,然後一起去旅行,默默地相互支持,等他們一個成年了,一個高中了,壓抑情緒太久的我就生病了,在他人眼裡看到的就是我有二個懂事、獨立、又乖巧的孩子。我很愛他們,更感謝他們,就像養寵物一樣,相互陪伴的愛和能夠感受到彼此的包容尊重,才是決定我們能夠擁有什麼樣的「關係」和「互動」的原因。


不小心又文長了,我的閱讀記錄怎麼都沒有這麼文長的時候呢?囧



☘️閱讀記錄📖、喜歡的書籍📚、偶爾出現生活吃喝☕️、人生感受也有一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