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內心還是感到很空虛,『若要幸福,就別害怕承認兩件事,一是我們總感到不幸,二是我們的痛苦、悲傷、害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這些情感不是被拆開來看的。』,明明是別人所敘述的故事,但是我看著這本書時,邊看邊流淚,可能是人生遇到一些挫折,看著這些故事投射到我自身上的緣故,我之前會認為表現出陰暗面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是當我把陰暗面隱藏起來時,好像似乎過得更加悲慘,原來展現陰暗面就像展現開朗面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書中作者從小就常常聽到「我們家很窮、沒有錢」,作者說:他們一家五口住在十八坪的房子內,他們家的公寓剛好和一棟新的公寓名字相同,那棟新的公寓坪數非常大,有一次一名同學的母親問作者是住在新公寓還是我們這棟舊公寓,自此之後,我變得不喜歡談論自己住在哪裡,也羞於告訴別人住處。看完這一段,我想到的是我爸媽也很常說這句話「我們家很窮、沒有錢」,我們家是住在三合院裡,現在能看到住在三合院的應該很少了吧?我記得國小有一次上社會課的時候,都會介紹什麼三合院的、透天,然後老師就會叫小朋友舉手,問誰住什麼樣子的房子?作為課程教學,然後我發現只有我一個舉三合院,那時候我還很引以為傲,但在長大後慢慢發現,我也越來越不喜歡跟別人說我住在哪,從這邊發現其實我有很強烈的金錢匱乏感。
我自己看完這段還蠻有感觸的,想要在人際關係中獲得親密感,但又想隨時保持距離的矛盾心理,很期待渴望被認可的人,我自己會想要在外界可以量化你的成就中,想要藉由這個成就,來獲得認可。當你看到別人沒有那麼努力時,或者看起來很輕鬆、愉快的時候,會想藉由否定他,來達到自己自信的提升:但後來發現這樣做,會破壞本來很長時間所建立起來的關係,而且自己的自尊感根本沒有提升。
看到這句話,我想到<陽光普照>裡面的故事,故事中的男主角,因為承受了大量的家人期待及想要照顧家人、讓家人不擔心,他把所有好都留給別人,他像顆太陽,想要把這份溫暖給予他人,但自己卻沒有為自己留下些什麼,我之前會認為擁有黑暗面,似乎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所以即便我在不開心的情況下,別人問我有沒有很難過,我都會選擇回答『還好』,來展現我自信的那面,但經過了一些挫折後,我反而很能體會別人的難處,把話講出來的時候,我會思考一下講話的方式,來確保不傷害到對方,但又可以讓對方聽得下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