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母期待的自我掙扎:撕掉乖的標籤,追求真正的自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了,卻已經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疙瘩。
撕掉乖的標籤,但當你出去的時候卻又緊黏在自己身上

書中提到『你得記得,孩子時時刻刻都在觀察你,思量著你是否是個願意傾聽,溫暖支持、值得信任的對象:孩子對你傾訴心事時,也鬆懈不得,你得尊重他想說什麼,以及說多少:你得保證他與你接觸時,是安全的可信任的,你要不帶評價地接受他所說的一切』,我在小的時候,就會常常觀察父母的情緒,就如上面的書所說,有時候很難提出自己內心的需求,深怕會造成他們的麻煩,所以很多長輩都會說我很懂事或者乖,但我知道我非常討厭這幾個形容詞,因為我知道我犧牲我自己很多東西,但當我逐漸長大時,我發現這樣我永遠似乎都把選擇權給予別人,自己完全都沒有為自己留下些什麼,然後自己真的只剩下『乖』這個形容詞。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能由自己照顧,不然只能順著他人的安排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為了超過上一代,並創造更好生存條件,就是讓孩子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而非照顧父母的期待,而牽絆住自己追求人生的腳步,很多時候照著別人的期待走也許是一件最簡單的道路,因為不用做任何決定的感覺,但這也往往讓自己失去掌舵的機會,直到有天你發現,只有你自己才能把自己過得好。

少年話少變是德?當你不說話時,好像才能掌控一切

不知道自己說出來的話是否會被他人接受,當然要字字斟酌,若沒有保握,或觀察到互動氛圍並不友善,選擇什麼都不說是最安全的策略:從小在亞洲教育的考試制度下長大的孩子,內心認為追求什麼是正確的答案,中間的探索過程不重要或者不被重視,只要結果取得就好 ; 在青少年時期,內心所好奇的答案,只能埋在內心或者開口問的時候,會被認為讀好書就好,選擇什麼都不說,內心的想法就不會受到否決或者質疑,就像從小到大都只有考試,唯有考試才能決定你的身份地位、階級,不否認教育確實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但這樣的結果讓我們以為人生只有一種選擇,直到不用再跟別人進行比較時,才發現原來有其他更多元的選擇方式來生活,又或者已經把自己的本性壓抑到失去自我,






4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ri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5/5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
為什麼明明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內心還是感到很空虛,『若要幸福,就別害怕承認兩件事,一是我們總感到不幸,二是我們的痛苦、悲傷、害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這些情感不是被拆開來看的。』,明明是別人所敘述的故事,但是我看著這本書時,邊看邊流淚,可能是人生遇到一些挫折,看著這些故事投射到我自身上的緣故,我之前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不管怎麼努力,始終看不到別人的車尾燈的那種感覺,我知道我的資質不是特別好的那種學生,從小我就被教育,努力認真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一直不停地追逐爸媽所期望的自己,又在不適合自己的那條路一直堅持,以為堅持到最後就會成功,然後發現不管怎麼努力,始終無法符合別人的期待,然後又一遍遍的對自己所
5/5過度努力
到底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依據每個人的背景或者生長環境答案會有所不同,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大概都是已經歷經人生許多故事,我現在也還在尋找到底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剛從大學畢業的我,並沒有看著大家升學而跟者一起去,我選擇了先工作,想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要繼續往下走,我不認為這件事是錯的,
我小時候到長大常常會被問,你以後想要做什麼?尤其當問你的人,是你的父母或者長輩時,壓力就會特別大,當你的身邊又有很多優秀的人時,假如你說出一個比較不同的決定時,又會被拿來說,你怎麼會這麼沒有上進心呢?尤其現在的資訊如此的發達,訊息的流通快速,當自己選擇了某一條道路時,常常會因為別人的想法
5/5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拖延症是什麼,會如何影響生活呢?你是不是常常會有想做一件事時,但是想說今天要完成的事情,總是會拖到明天才去做呢?又或者你很想嘗試新的事物卻遲遲無法開始? 我相信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會遇到上面所敘述的問題,在現代社會中變得尤為普遍,現代生活節奏快、信息過載以及社交媒體的普及有關,不斷地被外部刺激分散注意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5/5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
為什麼明明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內心還是感到很空虛,『若要幸福,就別害怕承認兩件事,一是我們總感到不幸,二是我們的痛苦、悲傷、害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這些情感不是被拆開來看的。』,明明是別人所敘述的故事,但是我看著這本書時,邊看邊流淚,可能是人生遇到一些挫折,看著這些故事投射到我自身上的緣故,我之前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不管怎麼努力,始終看不到別人的車尾燈的那種感覺,我知道我的資質不是特別好的那種學生,從小我就被教育,努力認真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一直不停地追逐爸媽所期望的自己,又在不適合自己的那條路一直堅持,以為堅持到最後就會成功,然後發現不管怎麼努力,始終無法符合別人的期待,然後又一遍遍的對自己所
5/5過度努力
到底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依據每個人的背景或者生長環境答案會有所不同,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大概都是已經歷經人生許多故事,我現在也還在尋找到底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剛從大學畢業的我,並沒有看著大家升學而跟者一起去,我選擇了先工作,想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要繼續往下走,我不認為這件事是錯的,
我小時候到長大常常會被問,你以後想要做什麼?尤其當問你的人,是你的父母或者長輩時,壓力就會特別大,當你的身邊又有很多優秀的人時,假如你說出一個比較不同的決定時,又會被拿來說,你怎麼會這麼沒有上進心呢?尤其現在的資訊如此的發達,訊息的流通快速,當自己選擇了某一條道路時,常常會因為別人的想法
5/5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拖延症是什麼,會如何影響生活呢?你是不是常常會有想做一件事時,但是想說今天要完成的事情,總是會拖到明天才去做呢?又或者你很想嘗試新的事物卻遲遲無法開始? 我相信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會遇到上面所敘述的問題,在現代社會中變得尤為普遍,現代生活節奏快、信息過載以及社交媒體的普及有關,不斷地被外部刺激分散注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岸見一郎著 陳令嫻譯 2020 天下文化出版 ❍ ❍ ❍ ❍ ❍❍ ❍ ❍ ❍ ❍❍ ❍ 父母發現子女還需要自己時,會莫名地湧現活力。 我認為用生產力判定人生價值,是錯誤的想法。認為只有生產才有價值的人,等到年邁什麼也無法做的時候,就會因為悲傷而決心逃避現實,這正是失智的心理因素
Thumbnail
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那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不傷和氣的應對父母的關愛? 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心法讓你參考!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將影響他如何面對未來的人生。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將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信任和自由,讓他們發展出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並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夢想, 而不是追求父母的期望。這種教養方式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心,並有助
Thumbnail
面對身邊重要他人的生老病死,我們要理解會悲傷和難過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在那之前呢?我們要該如何陪伴年邁的父母或重要他人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呢?我覺得本書如同一本「勇氣之書」,作者以親身照護父母的經歷,娓娓道來該如何與年長需要照顧的父母相處?抑或是照護老年失智的家屬該具備怎麼樣的心態?
Thumbnail
小時候看爸媽都很高大 希望能夠跟他們永遠相處 一轉眼怎麼自己就長大 爸媽卻滿滿白髮,身體也挺不直了 都還來不及好好相處,似乎就準備要說再見 分離真的是一件好不容易的事情
Thumbnail
李大姐的小兒子30歲住在家中,連保費也是家裡負擔,但是這2年夫妻的收入減少,最近她跟小兒子討論,保費自己負擔。小兒子就說:他不要買保險。李大姐很煩惱。問我怎麼辦? 住在家中的小兒子,原先上班時每個月都能給李大姐5,000元的生活費。去年小兒子自己開店,李大姐也投資50萬,反而沒給生活費。
Thumbnail
面對父母老後,就跟生小孩一樣,永遠也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許多回憶會翻攪、怨啊愛的在打架,但終究還是必須面對心中害怕失去、趨樂避苦的脆弱。這份脆弱使人痛苦,卻也讓我們更能同理相同處境的人們,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人。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岸見一郎著 陳令嫻譯 2020 天下文化出版 ❍ ❍ ❍ ❍ ❍❍ ❍ ❍ ❍ ❍❍ ❍ 父母發現子女還需要自己時,會莫名地湧現活力。 我認為用生產力判定人生價值,是錯誤的想法。認為只有生產才有價值的人,等到年邁什麼也無法做的時候,就會因為悲傷而決心逃避現實,這正是失智的心理因素
Thumbnail
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那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不傷和氣的應對父母的關愛? 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心法讓你參考!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將影響他如何面對未來的人生。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將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信任和自由,讓他們發展出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並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夢想, 而不是追求父母的期望。這種教養方式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心,並有助
Thumbnail
面對身邊重要他人的生老病死,我們要理解會悲傷和難過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在那之前呢?我們要該如何陪伴年邁的父母或重要他人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呢?我覺得本書如同一本「勇氣之書」,作者以親身照護父母的經歷,娓娓道來該如何與年長需要照顧的父母相處?抑或是照護老年失智的家屬該具備怎麼樣的心態?
Thumbnail
小時候看爸媽都很高大 希望能夠跟他們永遠相處 一轉眼怎麼自己就長大 爸媽卻滿滿白髮,身體也挺不直了 都還來不及好好相處,似乎就準備要說再見 分離真的是一件好不容易的事情
Thumbnail
李大姐的小兒子30歲住在家中,連保費也是家裡負擔,但是這2年夫妻的收入減少,最近她跟小兒子討論,保費自己負擔。小兒子就說:他不要買保險。李大姐很煩惱。問我怎麼辦? 住在家中的小兒子,原先上班時每個月都能給李大姐5,000元的生活費。去年小兒子自己開店,李大姐也投資50萬,反而沒給生活費。
Thumbnail
面對父母老後,就跟生小孩一樣,永遠也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許多回憶會翻攪、怨啊愛的在打架,但終究還是必須面對心中害怕失去、趨樂避苦的脆弱。這份脆弱使人痛苦,卻也讓我們更能同理相同處境的人們,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