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與紀錄片展演活動有關的音頻,對其中之一印象深刻(好玩的是想確定到底是什麼節目時,竟然不知它分在那一類別上了,當然也就找不著了。)主持人提了一個假設題:「如果有一部落因故遷移,如何訴說其過往在故土上的歷史和文化?」(當然這個部落也可以是族群,也可以是一個離鄉背井的人,一個建築,一個古城等等)大部分的做法是找到後代子孫,然後訪視,詢問,加上器物的展覽和說明。
展演活動上有一紀錄片紀錄的是加拿大某部落因建水庫的關係,全族被強迫遷離故土,然後原來的部落,居所,作物全部被淹沒在水庫下。紀錄者將相機固定在原先部落的某間房屋處,然後透過鏡頭,紀錄著夜間的一片黑暗,以及日間水面上投下的微光中隱約看到的水的流動,樹枝樹葉的漂動,看似仍然堅固的屋宇……一句旁白都沒有,近二十分鐘的時間,你就靜默的看著紀錄片呈現的水庫下的部落……主持人特別提到此展,因為帶給他極大的震撼,我當時沒什麼感觸,然而,睡前腦中忽浮起整個影像…
想起清邁的那座傾頽殘缺的古城牆,以及前面的廣場。坐在那裡看著遊客來來往往,看著鴿子群起群落,看著拍攝鴿群中迎面而來的那位遊客的商業攝影…看著閒坐的當地人,看著角落偶或出現的遊民……然而,最能引發感觸的還是那座古城牆,它靜靜不動的看著自己的興建,看著自己的傾頽,看著日升日落,看著雲來雲往,看著自己成為了清邁的盛景之後看著人群,看著鴿群,看著遊客,看著遊民……它,什麼都沒說,什麼都不想說……
想起台灣許多的古街,古廟,古屋,後人在其上添加了許多東西,給人的感覺除了不搭外,什麼感觸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