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有人,第一次看到小兒的房子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怎麼那麼便宜?(地坪約台灣的七十坪,建坪約五十坪,大約1300萬元。有四個房間,一個廚房,一個餐廳連客廳,一間玻璃屋,一個車庫,房子四周都是草地和綠蔭)。聽到利息都覺得不可思議(約7%,台灣則不到2%).(我原先認為這樣的房子才適合人居,住段時間後,則認為不見得,因為回家就能舒適的待在家,不必也不想出外去跟人家哈啦,所以鄰居關係是淡淡的,不相來往的。這樣子是好是壞呢?我想應該是見仁見智,也就是說房子沒有一定的好,或者一定的不好,我們與美國有不同,但不見得能冠上誰對誰錯或誰好誰壞。)
- 社區房子大概都類似格式,每個家庭都是前庭後院,都是一層樓(全社區沒有一戶是兩層樓的,更別說是兩層以上的了;我們是一直到朱庇特等海濱地區,奧蘭多等較熱鬧的市區才看到較高樓層的旅館),草坪都有在整理(聽說放任不管是會受罰的,不聽勸不受罰,嚴重的話是會被逐出社區的。)車子很少開進車庫,都放置在車道上,每戶都有兩輛以上的車,其中大多有皮卡車,因為近海,假日可拖載艇去海邊玩。
- 你知道嗎?小兒的房子剛住進去就有兩個不大能適應的點,一個是廁所,一個是浴室的蓮蓬頭。家裡的廁所都是免治馬桶,坐上去暖暖的,衛生紙是拿來擦水漬的;美國竟然沒有免治馬桶,一坐上去就覺得冰涼,還得擦屁股,衛生紙又很薄,要拿多少紙擦多遍都無法估算,且衛生紙是直接丟入馬桶的;我原本以為只有小兒的房子如此而已,沒有想到旅館、民宿也都如此……;再來是蓮蓬頭,在家裡蓮蓬頭出來的水一定是密密麻麻的熱水噴在身上,嗯,爽快,可是在美國不管是小兒家、民宿或旅館,全都一個樣,蓮蓬頭噴出來的水是稀稀疏疏的,那種感覺很難形容,連洗去一身疲憊都得生悶氣,質問水怎麼不能密集一些,總好像有地方沒洗到似的……


- 美國的吃就更不用說了,再怎麼煮也是那幾樣,皮薩,漢堡,炸雞腿或雞翅(還分有骨、沒骨)沙拉(那根本就是沒煮過,沒川燙過,沒炒過的生菜而已),最難以下口的是連花椰菜和香菇都是生的。小兒還特地為我們找當地或網上著名的,例如什麼全美排名第二的炸雞腿之類的,在我看來,除了沾料不一樣外,大概都差不多。剛吃覺得新奇,三天後大概就開始想念家鄉那多采多姿的菜色味道了,這也是為什麼一回家就趕快煮一餐家鄉味(二女兒)煮一道滷肉(大女兒)等兩個小時也要吃頓家鄉味(小兒),回國第一頓早餐就特地去吃中式的有飯有湯有小菜的早餐(我和內子。)
- 美國道路確實是四通八達,是二戰後,一次全國性的基建成果,迄今仍發揮其作用。在此基礎上,是否需要高鐵,老實說我存疑。但是也可以從公路上看到一些待解的謎題,例如時或出現一大片待修的路面已經高低不平,表面粗糙不堪,甚至有小凹洞的地方,不知是沒錢修,還是治理出問題?
- 天氣溫和,我們在美國期間是1.15-2.15應該算是冬季,但我整天穿的是柏克尼涼鞋,而且衣服最冷時也只是加件厚外套,熱時,只需穿短袖。(其他家人回國時路經西雅圖,攝氏五度左右,把帶來的冬衣全部穿上了。)
- 特重兒童:假日時,會看到社區的路上會有人放置”孩童在玩”的標示牌,看到牌子你就必須減慢速度小心翼翼的前進,以免傷到兒童;有回經過附近的小學,所有車輛都慢了下來,原來學校附近的速度,不能超過二十。
- 社區和郊區很少紅綠燈,但十字路口往往會有一個”STOP"的標示牌,看到牌子,每個路口的車子須依先後順序前行,例如直行車的這邊先到,那麼就他先走,橫行車的左邊先到,他第二個走……。很少碰到爭先恐後的狀況。
- 行人優先:車子會等行人,會停下來有點擔心的衡量車子動靜的只有來自台灣的我們。
- 我們沒接觸到,但隱約可以聽到或察覺到種族間的問題,例如對移民,例如黑白間。至於什麼性別平權什麼的,在我看來則是無聊人搞的無聊事兒。
- 在台灣,垃圾分類要求得很嚴格,可是在美國,你愕然發現好像沒人在做什麼垃圾分類。台灣的垃圾車音樂一響,就可看到街頭巷尾一大堆人拎著垃圾等待著,美國也不來這一套,收垃圾的時間每週兩次,你把垃圾丟進分發給你的垃圾桶(很大,到腹部的一個大桶子,拉到門口放著就可以了,下班後,垃圾已經收走了,你把桶拿回屋內就行了。清運垃圾的是私人公司,股票還上市哩。
- 台灣因為減塑,所以呢?買東西最好自己帶袋子,甚至連麵包都不提供塑膠袋,沒帶還得購買,美國根本沒有什麼限塑不限塑的,買完東西到櫃枱結賬時,塑膠袋就放置在一個圓形的可以旋轉的架子上,上面放置著五六個勾子,每個勾子上都是一疊可以打開來放置東西的塑膠袋,嗯,麵包,一個袋子,水果一個袋子,衣服一個袋子,雞腿一個袋子,日用品一個袋子,你買一次東西可以拿到好幾個袋子。
- 美國沒有車子,你動不了。小兒住的是住宅區,看不到一家店,最近的超商離小兒家1.6公里,走路要40分鐘,來回八十分鐘,只能到超商買個東西填填肚。其他的商店都在離住宅區有段距離的block。
- 古蹟很受重視,保存之餘也推廣,也教育。設立國家警察,裡面有重演當年歷史的活動,穿著當時服裝的人員,雕像,建築,衣物等都保留著,每個地方都說明得極清楚,讓你知道此前此地發生過什麼,與什麼人有著關連等等。然後呢?你想到了億載金城,除了幾支砲,也不知道做什麼用,與何人有關等等,甚至把與它有著重大關係的歷史和人物都抺煞了,只為了政治目的。
- 貧富相差極大也極嚴重。奧蘭多附近黑人的平均所得在全國算高的,只因為有兩個球星在此,籃球球員的麥可喬登,我查了下資料,身價22億美元;另一是高爾夫球的老虎伍茲嗎?身價6億元。馬凱碩—新加坡外交官—曾提到最近幾十年的科技發展,美國和中國的獲利其實相差不遠,然而美國底層的百分之五十的人口並未從中獲得任何好處,甚至富者得到了絶大多數的利益變得愈富,貧者則愈貧;中國則是將其獲利協助底層的百分之五十的人口脫困脫貧,底層人民生活大幅提升,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強國。
- 美國是消費大國,民眾沒有儲蓄習慣,也不認為儲蓄是好事。小兒提到他之前的室友,和現今的同事,有錢就花,甚至是借貸來花,一失業,或者一生病,大概就人生從此變了個樣,例如他購屋的屋主,繳不起房屋稅,只能賣大屋換小屋;前室友,沒錢還養狗,狗生病沒錢繳醫藥費,只能交回動物收容所;聽到小兒提及如何利用不同銀行信用卡的優惠,他同事有點不以為然的認為小兒活得很辛苦。
- 美國人落落大方,路上遇到前面來人,不會像日本人那樣唧唧歪歪的,而是注視著,微笑,招呼。我問路,求助等,都是落落大方的,親切的幫助你。
- 美國垃圾桶特多,什麼市集,觀光區,植物園……到處都可以看到垃圾桶。

- 美國似是歡樂國度:不管什麼時候到遊樂場所,幾乎都可以看到滿山滿谷的人流,尤其是迪士尼和環球影城,然後呢?好像人人都穿著標示著那地方的服裝,帶著微笑,邁著輕快的腳步……,好像自己就是那些經典動漫或電影裡的劇中人似的……
- 較上層階級的教育與普羅大眾不同,他們較類似"虎媽",目標遠大,要求嚴格。小兒提到他的中老板,兒子剛入選美國奧運游泳選手,當晚就要求把功課做好,不要光想著慶祝什麼的;上的學校也是學費高要求高的私校。
- 美國資本主義色彩濃厚,有錢一切好辦事,聯合航空的商務艙和經濟艙不說,迪士尼和環球影城,停車的費用有不同,費用高的,停車位置當然不同;其他像玩遊戲,你肯花錢就可以走快速通關道先玩;甚至連高速路都有不同,你願付較高費用,中間兩道就由你來開,當然不會有塞車什麼的;其他像醫病,學校等,對不起,有錢當然與沒錢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