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的教育》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回到「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知道這社會上,有多少比例的好人?有多少比例的壞人?」


  片中認為社會上只有10%是好人,10%是壞人,80%則是不好也不壞。多數人都是那80%不好也不壞的人;即偶爾闖紅燈、違停、不禮讓行人,遊走法律邊緣,卻不至於十惡不赦的人。


  黑的教育(Bad Education)相對於白的教育,即好的教育與壞的教育的區別。本片描述畢業當晚,三位高中死黨交換秘密的故事;從白的教育、學校教育轉向黑的教育、社會教育的故事。前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張春興(1927-2014)認為:「社會問題根源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該論點與本片皆預設了教育的線性發展歷程;即學校教育後才是社會教育。然而,教育三環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在這之間扮演怎樣的角色,及教育是否是線性發展歷程的關係?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分類依據為何?是以場所分?學習的目標分?內容分?還是不同人生階段的重要性分?若以場所分的話,學校與家庭之外便是社會,從家裡走到學校,在之中就可能有家庭、社會與學校教育。然而,假日不去學校就沒有學校教育了嗎?請老師到家補習的家教是一種家庭教育嗎?在家自學的學生就沒有學校教育嗎?由此可知以場所區分並不適當。


  若以學習的目標分,教育有著同一的目標,即教育的目的皆是為了培養、成為「人」。透過學習適當的倫理關係,在家庭中是與父母、夫妻、兄弟,在學校中是與同學、師長,在社會中則是與同事、老闆等學習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扮演好自我的人生腳色。此目標是如同德性、幸福般一生不斷追尋的。一般認為要成為某個「專業人」,必須先成為「人」,然而,未說的是,成為「專業人」後又需返回「人」,非只停留在「專業人」的階段。如:先成為「人」再成為「建築人」,「建築人」透過從事建築,再賦予「人」意義與價值。


  若以學習的內容分,學校教育又分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是有系統、有組織的主流教育,偏向言教、有標準答案、被動學習(單向)與如何做(HOW)的理論教育。家庭教育偏向身教、沒有標準答案、主動學習(雙向)與做什麼(WHAT)的實踐教育。社會教育,若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則偏向學校教育的內容;若是老鳥或主管,則偏向家庭教育的內容。然而,理論與實踐是一種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若無理論則無實踐,反之在然。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學習的內容並不因出社會與否而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學習獨立思考與自我學習的能力,才能將一連串符號組成的「資料」,透過分析後成為「資訊」,再與經驗結合成為「知識」,最後產生具有創造性、價值意義的「智慧」。


  若以人生階段的重要性分,即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視為一個整體。人生的不同階段:入學前、入學後、出社會,不過是某教育比重、程度的不同,而非質的不同。彼此不是線性發展的關係,而同樣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即學校教育依賴於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反之亦然。


  綜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分類非以場所區分,且非線性發展的關係,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目的、內容是一種整體無法切分且互為表裡的辯證關係。如:我們永遠是父母的小孩,某人的長輩或晚輩,該關係結構的位置,並不因入學或出社會而有所不同。反映的是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根源與最小意義單位的秩序(倫理)關係。


  回到本片,社會當然不是只有黑的、壞的教育,然而,卻有出社會、隨著人生歷練增長後才能習得、體驗、實踐的黑的、壞的教育。不同社群,如本片的黑白道掛鉤,便有不同的潛規則、秩序與倫理關係。平常井水不犯河水,只要不做「錯事」,就不至於破壞秩序、佔錯位置。一般人眼中的黑的、壞的教育,在不同社群間可能就是白的、好的教育,故黑白、好壞取決於社群的秩序,而非主觀判斷,故在多元文化的時代,正義並非誰的正義,而是相互尊重、包容、讓彼此保有自由空間的價值。

2023/3/13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本片紀錄攀岩家Alex Honnold(1985-)2017年6月3日徒手攀爬酋長岩的驚險過程。成為徒手攀爬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內3000英尺(約900米)高的酋長岩(El Capitan)(世界最大單體花崗岩)之第一人。清晨5:32開始,9:
  劇名為「Breaking Bad」,源自美國南方口語,意思是:一個人不再恪守原本中規中矩的信條,轉而突破底限去做一些壞事。片頭的兩個元素Br(溴)與Ba(鋇),前者常被用做阻燃劑,後者主要用於製造焰火;一個阻燃一個燃燒,反映製毒道德邊緣的掙扎。   本劇共五季62集,於2008年至
  英文片名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Banshee意指報喪女妖,出自愛爾蘭神話,代表死亡的象徵。背景為1923年愛爾蘭內戰期間,某座小島-「伊尼舍林島」上的故事,島上不時可聽見對岸(本島)傳來此起彼落的槍炮聲。然而,島上居民的生活卻彷彿不受內戰影響,依舊過著純樸、
  「不要輸給這個世界的常識。」—井上雄彥《REAL》   《灌籃高手》2023年電影版(日本去年底上映)不同於1990~96年連載的漫畫版,在於這是在畫了《浪人劍客》及《REAL》的井上雄彥回頭再看、再反思的《灌籃高手》,也是井上雄彥不斷再問的問題-何謂強者?   只學了四個月
  「造成婚姻不幸福的並非是缺乏愛,而是缺乏友誼。」-尼采   本劇一共由五個故事組成,分別為〈聖筊〉、〈尾號1314〉、〈恭請光臨曾賈府喜事〉、〈梅莉〉、〈沙之書〉。每個故事都加入科幻元素的科技產品,〈聖筊〉中的BWEI,藉由反覆擲筊,神筊來準確算出對方心裡的想法;〈尾號1314〉中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本片紀錄攀岩家Alex Honnold(1985-)2017年6月3日徒手攀爬酋長岩的驚險過程。成為徒手攀爬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內3000英尺(約900米)高的酋長岩(El Capitan)(世界最大單體花崗岩)之第一人。清晨5:32開始,9:
  劇名為「Breaking Bad」,源自美國南方口語,意思是:一個人不再恪守原本中規中矩的信條,轉而突破底限去做一些壞事。片頭的兩個元素Br(溴)與Ba(鋇),前者常被用做阻燃劑,後者主要用於製造焰火;一個阻燃一個燃燒,反映製毒道德邊緣的掙扎。   本劇共五季62集,於2008年至
  英文片名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Banshee意指報喪女妖,出自愛爾蘭神話,代表死亡的象徵。背景為1923年愛爾蘭內戰期間,某座小島-「伊尼舍林島」上的故事,島上不時可聽見對岸(本島)傳來此起彼落的槍炮聲。然而,島上居民的生活卻彷彿不受內戰影響,依舊過著純樸、
  「不要輸給這個世界的常識。」—井上雄彥《REAL》   《灌籃高手》2023年電影版(日本去年底上映)不同於1990~96年連載的漫畫版,在於這是在畫了《浪人劍客》及《REAL》的井上雄彥回頭再看、再反思的《灌籃高手》,也是井上雄彥不斷再問的問題-何謂強者?   只學了四個月
  「造成婚姻不幸福的並非是缺乏愛,而是缺乏友誼。」-尼采   本劇一共由五個故事組成,分別為〈聖筊〉、〈尾號1314〉、〈恭請光臨曾賈府喜事〉、〈梅莉〉、〈沙之書〉。每個故事都加入科幻元素的科技產品,〈聖筊〉中的BWEI,藉由反覆擲筊,神筊來準確算出對方心裡的想法;〈尾號1314〉中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參加《書店老闆》第三季講座時,筆者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回想參與第一季史詩任務時,有一集「狼人殺」讓我思考什麼是「好人」?是溫順、聽話、沒有獨立思考、或不做壞事的人嗎?對許多人來說,「好人」可能是一個中性詞,意指不會傷害別人的人。然而,這也是人從學生轉變為成人的一個重要思維。在學校裡,好人或許是指乖乖
Thumbnail
如果正義,就是正確的付出,而沒受過教育、不會思考的人們,就連學習模仿也被認為是野蠻時,自由、平等、博愛,是怎麼在人類個體之間,不同程度的文明與野蠻中,成為普世價值?
出社會之後發現很殘忍的事 那便是很多的事學校都未指導過 灰色地帶的模糊 涉世未深的純真 當一股熱血離開校園期待一展長才 才發現對不適應的自己感到挫折 還深深的懷疑自己 是不是自己很糟糕才無法理解社會氛圍 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懂得 能夠運轉的每一個企業 都有它的好與壞 就看各方如何解
Thumbnail
作者岡本茂樹說,如果你認為「懂事」、「體貼」、「堅強勇敢」、「獨立自主」就是「好孩子」的樣貌,那麼你就該擔心這孩子將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罪犯!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大人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 沒有所謂的大愛,只有能不能「互利」的狀態。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參加《書店老闆》第三季講座時,筆者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回想參與第一季史詩任務時,有一集「狼人殺」讓我思考什麼是「好人」?是溫順、聽話、沒有獨立思考、或不做壞事的人嗎?對許多人來說,「好人」可能是一個中性詞,意指不會傷害別人的人。然而,這也是人從學生轉變為成人的一個重要思維。在學校裡,好人或許是指乖乖
Thumbnail
如果正義,就是正確的付出,而沒受過教育、不會思考的人們,就連學習模仿也被認為是野蠻時,自由、平等、博愛,是怎麼在人類個體之間,不同程度的文明與野蠻中,成為普世價值?
出社會之後發現很殘忍的事 那便是很多的事學校都未指導過 灰色地帶的模糊 涉世未深的純真 當一股熱血離開校園期待一展長才 才發現對不適應的自己感到挫折 還深深的懷疑自己 是不是自己很糟糕才無法理解社會氛圍 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懂得 能夠運轉的每一個企業 都有它的好與壞 就看各方如何解
Thumbnail
作者岡本茂樹說,如果你認為「懂事」、「體貼」、「堅強勇敢」、「獨立自主」就是「好孩子」的樣貌,那麼你就該擔心這孩子將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罪犯!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大人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 沒有所謂的大愛,只有能不能「互利」的狀態。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