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公職三寶:職章、公文、公文時效
2
保存思想遺產,哲學博物館的必要性
3
從《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談體制內的邊緣─約僱人員
4
公務人員基礎訓練
5
從《失控夜班》談失控的醫療體系
1
公職三寶:職章、公文、公文時效
2
保存思想遺產,哲學博物館的必要性
3
從《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談體制內的邊緣─約僱人員
4
公務人員基礎訓練
5
從《失控夜班》談失控的醫療體系
文學
一場跨文化的自我探索之旅
一、前言 故事的緣起,來自今年年初時,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原本有個獎學金,四月初截止申請。申請前,我還特別去信詢問是否符合資格。在確認沒問題後,緊接著在三月初擬好動機信及提案,正準備寄推薦信的網址給指導教授時,發現系統上並沒有該獎學金的名稱。再去信詢問後,得到的答覆竟然是:「由
2025/10/09
1
Ein Besuch an meiner Alma Mater
Heute bin ich zu meiner Alma Mater gegangen. Ich habe dort vor 12 Jahren meinen Abschluss gemacht. Die Umgebung hat sich stark verändert. Früher, we
2025/10/09
Erfahrung in Deutschland und Taiwan
Ich möchte wieder Deutsch üben, deshalb will ich es mir zur Gewohnheit machen, jede Woche einen Text zu schreiben. Letztes Mal spielte ich Bowling
2025/09/30
Meine Dresdner Jahre 62-Kindertag im Zoo Leipzig
Heute war Kindertag in Deutschland. Ich habe den Zoo Leipzig besucht, weil meine Kollegin ihn empfohlen hat. Es gibt über 850 Tierarten. Er ist beka
2025/09/21
1
61-Das beste Schnitzel Dresdens und einwunderbares Museumser
Heute habe ich ein Schnitzel gegessen und das Deutsche Hygiene-Museum besucht. Der Schnitzelladen hat 2025 den Preis für das beste Schnitzel in Dres
2025/09/20
Meine Dresdner Jahre 60-Zwischen Osten und Westen
Datum: 15.09.2025 Heute fand die Kulturaktivität des Goethe-Instituts statt: ein Ausflug zum Schloss und Park Pillnitz. Im Jahr 1720 wurde das Schl
2025/09/19
Meine Dresdner Jahre 59-Tag des offenen Denkmals in Dresden
Datum: 14.09.2025 Heute war der Tag des offenen Denkmals. In Deutschland waren viele Denkmäler frei und offen zugänglich. Ich habe zwei Museen besu
2025/09/17
3
Meine Dresdner Jahre 58-Besuch im Haus Schminke
Datum: 13.09.2025 Heute habe ich nicht nur polnisches Essen aus Zgorzelec gegessen, sondern auch die Haus Schminke in Löbau besucht. Das Haus zähl
2025/09/16
1
Meine Dresdner Jahre 57-Besuch der Gedenkstätte Bautzner Str
Datum: 10.09.2025 Heute fand die Kulturaktivität des Goethe-Instituts statt: ein Besuch der Gedenkstätte „Bautzner Straße“. Es war ein Stasi-Unters
2025/09/14
Meine Dresdner Jahre 56-Ein Tag zwischen Geschichte und Film
Datum: 09.09.2025 Heute haben meine Kollegin und ich das Schloss Moritzburg besucht. Die Entfernung von Dresden bis Moritzburg beträgt etwa 15 Kilo
2025/09/12
1
查看更多
一場跨文化的自我探索之旅
一、前言 故事的緣起,來自今年年初時,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原本有個獎學金,四月初截止申請。申請前,我還特別去信詢問是否符合資格。在確認沒問題後,緊接著在三月初擬好動機信及提案,正準備寄推薦信的網址給指導教授時,發現系統上並沒有該獎學金的名稱。再去信詢問後,得到的答覆竟然是:「由
2025/10/09
1
Ein Besuch an meiner Alma Mater
Heute bin ich zu meiner Alma Mater gegangen. Ich habe dort vor 12 Jahren meinen Abschluss gemacht. Die Umgebung hat sich stark verändert. Früher, we
2025/10/09
Erfahrung in Deutschland und Taiwan
Ich möchte wieder Deutsch üben, deshalb will ich es mir zur Gewohnheit machen, jede Woche einen Text zu schreiben. Letztes Mal spielte ich Bowling
2025/09/30
Meine Dresdner Jahre 62-Kindertag im Zoo Leipzig
Heute war Kindertag in Deutschland. Ich habe den Zoo Leipzig besucht, weil meine Kollegin ihn empfohlen hat. Es gibt über 850 Tierarten. Er ist beka
2025/09/21
1
61-Das beste Schnitzel Dresdens und einwunderbares Museumser
Heute habe ich ein Schnitzel gegessen und das Deutsche Hygiene-Museum besucht. Der Schnitzelladen hat 2025 den Preis für das beste Schnitzel in Dres
2025/09/20
Meine Dresdner Jahre 60-Zwischen Osten und Westen
Datum: 15.09.2025 Heute fand die Kulturaktivität des Goethe-Instituts statt: ein Ausflug zum Schloss und Park Pillnitz. Im Jahr 1720 wurde das Schl
2025/09/19
Meine Dresdner Jahre 59-Tag des offenen Denkmals in Dresden
Datum: 14.09.2025 Heute war der Tag des offenen Denkmals. In Deutschland waren viele Denkmäler frei und offen zugänglich. Ich habe zwei Museen besu
2025/09/17
3
Meine Dresdner Jahre 58-Besuch im Haus Schminke
Datum: 13.09.2025 Heute habe ich nicht nur polnisches Essen aus Zgorzelec gegessen, sondern auch die Haus Schminke in Löbau besucht. Das Haus zähl
2025/09/16
1
Meine Dresdner Jahre 57-Besuch der Gedenkstätte Bautzner Str
Datum: 10.09.2025 Heute fand die Kulturaktivität des Goethe-Instituts statt: ein Besuch der Gedenkstätte „Bautzner Straße“. Es war ein Stasi-Unters
2025/09/14
Meine Dresdner Jahre 56-Ein Tag zwischen Geschichte und Film
Datum: 09.09.2025 Heute haben meine Kollegin und ich das Schloss Moritzburg besucht. Die Entfernung von Dresden bis Moritzburg beträgt etwa 15 Kilo
2025/09/12
1
查看更多
哲學
一場跨文化的自我探索之旅
一、前言 故事的緣起,來自今年年初時,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原本有個獎學金,四月初截止申請。申請前,我還特別去信詢問是否符合資格。在確認沒問題後,緊接著在三月初擬好動機信及提案,正準備寄推薦信的網址給指導教授時,發現系統上並沒有該獎學金的名稱。再去信詢問後,得到的答覆竟然是:「由
2025/10/09
1
反思普克勒的景觀哲學
以下引幾段自1834 年普克勒的《景觀園藝筆記》(Andeutungen über Landschaftsgärtnerei): 「如果說公園是簡約而理想化的自然,那麼花園就是延伸的住所。」 首先,為何穆斯考爾公園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文化」遺產而非「自然」遺產?因為公園是人為規劃的
2025/07/26
民主,其實不簡單
講者: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 時間:2025.05.06 1. 人性具有「利己」與「群性」兩面。透過群性,被他人肯定、尊重、關懷和愛,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 2. 柏拉圖《理想國》分析五種政治,最差的是獨裁,其特點為暴君;次差的是民主,其特點是暴民。蘇格拉底便是在民主政治下被判
2025/05/06
4
從「世界末日時鐘」反思永久和平的真諦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2025/02/09
2
從《無限旅程》談活出無限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2024/12/20
2
沒有時間的建築設計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2024/12/09
14
從《為何讀歷史?》談建築史的研究與教學內容即建築歷史哲學
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吳密察老師,談何謂歷史?此題目乍看之下很「哲學」;即一種歷史哲學談論歷史的形式。果不其然,吳密察老師在談到何謂歷史學者時,認為歷史學者就是反高潮主義者、反英雄、反對既成歷史;即透過論證、批判既有歷史,以創造新歷史。對比義務教育考試的歷史、有標準答案的歷
2024/12/08
29
從《駭客任務》談治療Brain Rot在於活用哲學
《駭客任務》(The Matrix)於1999年6月在台上映(921之前),本片獲2000年第7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影片剪輯、最佳音效和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大獎。 本片描述在遙遠的未來,隨著AI發展出意識,反客為主的控制人類。多數人類活在被AI控制的「矩陣」(母體)世界中;即電
2024/12/08
21
同學,上課囉!
法國哲學家德希達、西蒙.波娃、沙特、梅洛龐蒂等都曾於高中教哲學,且共通點為,皆畢業於法國最菁英的學校-巴黎高等師範學校(ENS Paris,簡稱巴黎高師),該校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教師(大學、預科班、高中)、研究人員及公務員等工作,反映了法國重視哲學教育的傳統。另從歷屆法國哲學會考的考題亦可
2024/11/22
從《傅柯逝世四十週年研討會》談「後傅柯」哲學
今年適逢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逝世40週年,上個月底(4/25-26)中央大學舉行了《域外與拓路:傅柯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圓桌暨學術研討會》,除了研究傅柯的專家學者出席,談論傅柯的哲學思想外,亦安排了從事傅柯著作翻譯的譯者及出版社主編,談論為何翻
2024/05/08
4
查看更多
一場跨文化的自我探索之旅
一、前言 故事的緣起,來自今年年初時,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原本有個獎學金,四月初截止申請。申請前,我還特別去信詢問是否符合資格。在確認沒問題後,緊接著在三月初擬好動機信及提案,正準備寄推薦信的網址給指導教授時,發現系統上並沒有該獎學金的名稱。再去信詢問後,得到的答覆竟然是:「由
2025/10/09
1
反思普克勒的景觀哲學
以下引幾段自1834 年普克勒的《景觀園藝筆記》(Andeutungen über Landschaftsgärtnerei): 「如果說公園是簡約而理想化的自然,那麼花園就是延伸的住所。」 首先,為何穆斯考爾公園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文化」遺產而非「自然」遺產?因為公園是人為規劃的
2025/07/26
民主,其實不簡單
講者: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 時間:2025.05.06 1. 人性具有「利己」與「群性」兩面。透過群性,被他人肯定、尊重、關懷和愛,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 2. 柏拉圖《理想國》分析五種政治,最差的是獨裁,其特點為暴君;次差的是民主,其特點是暴民。蘇格拉底便是在民主政治下被判
2025/05/06
4
從「世界末日時鐘」反思永久和平的真諦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2025/02/09
2
從《無限旅程》談活出無限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2024/12/20
2
沒有時間的建築設計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2024/12/09
14
從《為何讀歷史?》談建築史的研究與教學內容即建築歷史哲學
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吳密察老師,談何謂歷史?此題目乍看之下很「哲學」;即一種歷史哲學談論歷史的形式。果不其然,吳密察老師在談到何謂歷史學者時,認為歷史學者就是反高潮主義者、反英雄、反對既成歷史;即透過論證、批判既有歷史,以創造新歷史。對比義務教育考試的歷史、有標準答案的歷
2024/12/08
29
從《駭客任務》談治療Brain Rot在於活用哲學
《駭客任務》(The Matrix)於1999年6月在台上映(921之前),本片獲2000年第7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影片剪輯、最佳音效和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大獎。 本片描述在遙遠的未來,隨著AI發展出意識,反客為主的控制人類。多數人類活在被AI控制的「矩陣」(母體)世界中;即電
2024/12/08
21
同學,上課囉!
法國哲學家德希達、西蒙.波娃、沙特、梅洛龐蒂等都曾於高中教哲學,且共通點為,皆畢業於法國最菁英的學校-巴黎高等師範學校(ENS Paris,簡稱巴黎高師),該校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教師(大學、預科班、高中)、研究人員及公務員等工作,反映了法國重視哲學教育的傳統。另從歷屆法國哲學會考的考題亦可
2024/11/22
從《傅柯逝世四十週年研討會》談「後傅柯」哲學
今年適逢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逝世40週年,上個月底(4/25-26)中央大學舉行了《域外與拓路:傅柯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圓桌暨學術研討會》,除了研究傅柯的專家學者出席,談論傅柯的哲學思想外,亦安排了從事傅柯著作翻譯的譯者及出版社主編,談論為何翻
2024/05/08
4
查看更多
建築
從《做設計就像是說故事:敘事建築這樣做》談奠基於想像力的建築
閱讀完鄭二哥老師的新書,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哈來瑞(Yuval Noah Harari)在《人類大歷史》中提到,人類所創造的三大想像,分別是:金錢、帝國與宗教。金錢雖然不能吃也不能用,卻不只是一張紙,因爲我們相信金錢具有交易的能力。帝國的建立與維繫也有賴想像的法律規範、政府體制與
2025/10/05
1
Meine Dresdner Jahre 58-Besuch im Haus Schminke
Datum: 13.09.2025 Heute habe ich nicht nur polnisches Essen aus Zgorzelec gegessen, sondern auch die Haus Schminke in Löbau besucht. Das Haus zähl
2025/09/16
1
永續世界遺產介紹-非洲篇:世界義築
講者:李承翰(大林組營造工程師) 時間:2025.6.19 1. 2010年至柬埔寨吳哥窟的貧民窟蓋教室,感受到當地居民的友善與建築實踐的成就。 2. 回台後參與台東達魯瑪克部落(每年七月小米收穫祭暨鞦韆祭為該部落年度盛會)戶外教室,及新竹內灣因颱風導致損毀之房屋修繕,2012-2013畢
2025/06/19
從《黑潮:流變中的臺灣建築》談臺灣建築的文化主體性與對話
「到哈佛學的時間很短,見到一些當時所謂的大師,感覺我學不到什麼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態度。無論多大了不起的人物的東西,他的學問都在課堂上被學生批判、被別的老師批判。人人都可以懷疑別人的價值,所以學習到一種思想方法、判斷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原來大學的目
2025/04/05
3
從《粗獷派建築師》談移民的文化衝突與對話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2025/02/28
6
從《另一種現場:修澤蘭》談建築藝術的本質就是「讀不懂」
「外國人來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人家看?故宮?博物館?孔廟?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讓人家看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修澤蘭 看完展後,意猶未盡的上網搜尋了修澤蘭(1925—2016)的相關資料,意外發現前年(2022)「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曾舉辦「修澤蘭建
2024/12/17
3
沒有時間的建築設計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2024/12/09
14
從《為何讀歷史?》談建築史的研究與教學內容即建築歷史哲學
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吳密察老師,談何謂歷史?此題目乍看之下很「哲學」;即一種歷史哲學談論歷史的形式。果不其然,吳密察老師在談到何謂歷史學者時,認為歷史學者就是反高潮主義者、反英雄、反對既成歷史;即透過論證、批判既有歷史,以創造新歷史。對比義務教育考試的歷史、有標準答案的歷
2024/12/08
29
同學,上課囉!
法國哲學家德希達、西蒙.波娃、沙特、梅洛龐蒂等都曾於高中教哲學,且共通點為,皆畢業於法國最菁英的學校-巴黎高等師範學校(ENS Paris,簡稱巴黎高師),該校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教師(大學、預科班、高中)、研究人員及公務員等工作,反映了法國重視哲學教育的傳統。另從歷屆法國哲學會考的考題亦可
2024/11/22
從《第一本建築故事書》談遺忘形上學的建築
恭喜鄭晃二老師出新書!!本書內容如同封面寫道,「這書是寫給對建築有興趣的人,當作接觸建築的第一本故事書。」適合作為認識建築的啟蒙書。 然而,要將建築知識濃縮、提煉為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啟蒙書,是最困難的。如同哲學系或建築系,教最基礎的哲學概論、建築概論課程多為系上的資深大老(筆者建築
2024/10/19
2
查看更多
從《做設計就像是說故事:敘事建築這樣做》談奠基於想像力的建築
閱讀完鄭二哥老師的新書,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哈來瑞(Yuval Noah Harari)在《人類大歷史》中提到,人類所創造的三大想像,分別是:金錢、帝國與宗教。金錢雖然不能吃也不能用,卻不只是一張紙,因爲我們相信金錢具有交易的能力。帝國的建立與維繫也有賴想像的法律規範、政府體制與
2025/10/05
1
Meine Dresdner Jahre 58-Besuch im Haus Schminke
Datum: 13.09.2025 Heute habe ich nicht nur polnisches Essen aus Zgorzelec gegessen, sondern auch die Haus Schminke in Löbau besucht. Das Haus zähl
2025/09/16
1
永續世界遺產介紹-非洲篇:世界義築
講者:李承翰(大林組營造工程師) 時間:2025.6.19 1. 2010年至柬埔寨吳哥窟的貧民窟蓋教室,感受到當地居民的友善與建築實踐的成就。 2. 回台後參與台東達魯瑪克部落(每年七月小米收穫祭暨鞦韆祭為該部落年度盛會)戶外教室,及新竹內灣因颱風導致損毀之房屋修繕,2012-2013畢
2025/06/19
從《黑潮:流變中的臺灣建築》談臺灣建築的文化主體性與對話
「到哈佛學的時間很短,見到一些當時所謂的大師,感覺我學不到什麼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態度。無論多大了不起的人物的東西,他的學問都在課堂上被學生批判、被別的老師批判。人人都可以懷疑別人的價值,所以學習到一種思想方法、判斷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原來大學的目
2025/04/05
3
從《粗獷派建築師》談移民的文化衝突與對話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2025/02/28
6
從《另一種現場:修澤蘭》談建築藝術的本質就是「讀不懂」
「外國人來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人家看?故宮?博物館?孔廟?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讓人家看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修澤蘭 看完展後,意猶未盡的上網搜尋了修澤蘭(1925—2016)的相關資料,意外發現前年(2022)「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曾舉辦「修澤蘭建
2024/12/17
3
沒有時間的建築設計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2024/12/09
14
從《為何讀歷史?》談建築史的研究與教學內容即建築歷史哲學
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吳密察老師,談何謂歷史?此題目乍看之下很「哲學」;即一種歷史哲學談論歷史的形式。果不其然,吳密察老師在談到何謂歷史學者時,認為歷史學者就是反高潮主義者、反英雄、反對既成歷史;即透過論證、批判既有歷史,以創造新歷史。對比義務教育考試的歷史、有標準答案的歷
2024/12/08
29
同學,上課囉!
法國哲學家德希達、西蒙.波娃、沙特、梅洛龐蒂等都曾於高中教哲學,且共通點為,皆畢業於法國最菁英的學校-巴黎高等師範學校(ENS Paris,簡稱巴黎高師),該校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教師(大學、預科班、高中)、研究人員及公務員等工作,反映了法國重視哲學教育的傳統。另從歷屆法國哲學會考的考題亦可
2024/11/22
從《第一本建築故事書》談遺忘形上學的建築
恭喜鄭晃二老師出新書!!本書內容如同封面寫道,「這書是寫給對建築有興趣的人,當作接觸建築的第一本故事書。」適合作為認識建築的啟蒙書。 然而,要將建築知識濃縮、提煉為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啟蒙書,是最困難的。如同哲學系或建築系,教最基礎的哲學概論、建築概論課程多為系上的資深大老(筆者建築
2024/10/19
2
查看更多
社會科學
從大腦看領導,決策與溝通
講者: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科學神經研究所榮譽教授暨創所所長) 時間:2025.6.10 1. 大腦有語言中心沒有閱讀中心:相較於語言的幾十萬年歷史,閱讀只有幾千年的歷史。大腦並沒有為閱讀演化出新的專屬區域。大腦「借用」視覺處理區中的一部分來進行閱讀處理(視覺詞形區:原本用來辨識物體與面孔,後來
2025/06/10
1
探索未來大學
講者:管中閔(管爺、中研院院士、前台大校長) 時間:2025.5.13 1. 大學的問題百百種,每個念過大學的都可以說上幾句。管校長從休退學海嘯、4成大學生坦誠「不會再選原科系」、5成5大學生自認唸錯科系等著手,探討大學還剩什麼價值。 2. 台大「休退學」與「轉系」高比例(108~111學
2025/05/13
1
民主,其實不簡單
講者: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 時間:2025.05.06 1. 人性具有「利己」與「群性」兩面。透過群性,被他人肯定、尊重、關懷和愛,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 2. 柏拉圖《理想國》分析五種政治,最差的是獨裁,其特點為暴君;次差的是民主,其特點是暴民。蘇格拉底便是在民主政治下被判
2025/05/06
4
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談感覺是自己選擇的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2024/04/08
3
一日碩班考試監考員看高教現況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
2024/03/18
從《底層邏輯》談世界的邏輯並非競爭而是互利共生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2024/03/17
4
從《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談如何活得像個人?
宮崎駿最新動畫《蒼鷺與少年》即將於下個月六號在台上映,該動畫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1899—1981)1937年出版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本文所談的是2017年出版、由羽賀昭一改編的漫畫版。 本書描述為被稱為「小哥白尼」的15歲少年本田潤一,在父親過世後,與母親和舅舅相依
2024/03/17
1
從《登一座人文的山》談走向文化資產的山(下)
自然如何成為倫理體系的一環?自然並不僅止於山,還有海洋、河流、地景(地形、地質現象)等,以筆者過去從事的文化資產業務為例,多數文化資產之中央主管機關為文化部,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規定之九種有形文化資產中,其中一種「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中央主管機關
2024/03/16
從《登一座人文的山》談走向文化資產的山(上)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2024/03/16
從《戈巴契夫冷戰回憶錄》談世界的蘇聯
戈巴契夫(1931-2022)於上個月過世,這本由戈巴契夫本人所撰寫的回憶錄,甫於今年五月出版。第一時間即購入,只是一直沒時間看,直到上個月戈巴契夫去世(8/30),才驚覺這位歷史課本上的人物,真真正正的成為了「歷史」。 本書的副標題為「蛻變中的世界,從舊冷戰到新世紀的危機。」
2024/03/16
查看更多
從大腦看領導,決策與溝通
講者: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科學神經研究所榮譽教授暨創所所長) 時間:2025.6.10 1. 大腦有語言中心沒有閱讀中心:相較於語言的幾十萬年歷史,閱讀只有幾千年的歷史。大腦並沒有為閱讀演化出新的專屬區域。大腦「借用」視覺處理區中的一部分來進行閱讀處理(視覺詞形區:原本用來辨識物體與面孔,後來
2025/06/10
1
探索未來大學
講者:管中閔(管爺、中研院院士、前台大校長) 時間:2025.5.13 1. 大學的問題百百種,每個念過大學的都可以說上幾句。管校長從休退學海嘯、4成大學生坦誠「不會再選原科系」、5成5大學生自認唸錯科系等著手,探討大學還剩什麼價值。 2. 台大「休退學」與「轉系」高比例(108~111學
2025/05/13
1
民主,其實不簡單
講者: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 時間:2025.05.06 1. 人性具有「利己」與「群性」兩面。透過群性,被他人肯定、尊重、關懷和愛,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 2. 柏拉圖《理想國》分析五種政治,最差的是獨裁,其特點為暴君;次差的是民主,其特點是暴民。蘇格拉底便是在民主政治下被判
2025/05/06
4
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談感覺是自己選擇的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2024/04/08
3
一日碩班考試監考員看高教現況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
2024/03/18
從《底層邏輯》談世界的邏輯並非競爭而是互利共生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2024/03/17
4
從《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談如何活得像個人?
宮崎駿最新動畫《蒼鷺與少年》即將於下個月六號在台上映,該動畫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1899—1981)1937年出版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本文所談的是2017年出版、由羽賀昭一改編的漫畫版。 本書描述為被稱為「小哥白尼」的15歲少年本田潤一,在父親過世後,與母親和舅舅相依
2024/03/17
1
從《登一座人文的山》談走向文化資產的山(下)
自然如何成為倫理體系的一環?自然並不僅止於山,還有海洋、河流、地景(地形、地質現象)等,以筆者過去從事的文化資產業務為例,多數文化資產之中央主管機關為文化部,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規定之九種有形文化資產中,其中一種「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之中央主管機關
2024/03/16
從《登一座人文的山》談走向文化資產的山(上)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2024/03/16
從《戈巴契夫冷戰回憶錄》談世界的蘇聯
戈巴契夫(1931-2022)於上個月過世,這本由戈巴契夫本人所撰寫的回憶錄,甫於今年五月出版。第一時間即購入,只是一直沒時間看,直到上個月戈巴契夫去世(8/30),才驚覺這位歷史課本上的人物,真真正正的成為了「歷史」。 本書的副標題為「蛻變中的世界,從舊冷戰到新世紀的危機。」
2024/03/16
查看更多
影劇
從《失控夜班》談失控的醫療體系
《失控夜班》(Late Shift),德文為Heldin(英雄)。本片描述一位夜班護理師的日常。主角Floria(Leonie Benesch飾)是位剛結束假期回醫院上班的護理師。當晚僅有兩名護理師輪值,要應付各種疑難雜症的病人,導致忙中有錯(給錯止痛藥導致病人過敏皮膚癢)、來不及檢查(原本
2025/08/01
5
從《放生員工請注意》談沉默不是金,是傷
《放生員工請注意》的德文片名“Wilde Maus”,直譯是「野鼠」,但以片中的脈絡,是指遊樂園的「雲霄飛車」的意思(暗指主角情緒如同雲霄飛車般起伏不定)。本片為2017 年由奧地利與德國合拍的喜劇電影,內容描述一位55歲、已在報社寫音樂評論25年的專欄作家Georg(Josef Hader
2025/07/22
從《歡迎來住我家》談以對話重構多元價值消解恐懼排外
相信大家還猶記2015年,一名敘利亞庫德族3歲兒童艾蘭·庫迪(Alan Kurdi),因偷渡遇難,陳屍在沙灘上的照片。 《歡迎來住我家》(Welcome to Germany)是一部2016年上映的喜劇電影。內容正是描述2015年的「歐洲難民危機」(European refugee cri
2025/07/13
2
從《忘了我記得》談中年危機與轉機
「沒關係,你什麼都不記得沒關係,你只要記得你女兒很愛你就好。」 本劇描述一位正在辦理離婚手續、打兩份工、不惑之年的女兒樂樂(謝盈萱 飾),與獨居、只會煮泡麵、喜歡嘗試各種新事物、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父親(秦漢 飾),女兒在蠟燭多頭燒,照顧罹患譫妄症又逐漸失智的父親的故事。「忘了我記得」所表
2025/05/29
2
從《日本人的養成》談在團體、錯誤中學習的日本教育
《日本人的養成》(The Making of a Japanese),由日本導演山崎艾瑪(Ema Ryan Yamazaki)於2023年完成的紀錄片。片中場景為2021年、疫情期間的東京世田谷區塚戶小學,拍攝該校一年級與六年級學生一年的生活。讓人一虧日本國小教育、如何養成日本人的特殊之處,
2025/05/04
2
從《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談AI時代的記憶困境
《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アンメット ―ある脳外科医の日記―)改編自同名漫畫,最大差異在於,漫畫主角是三瓶醫生(若葉龍也飾),日劇則是川內醫生(杉咲花飾)。 「盡全力度過今天,因為我只有今天。」 本劇描述兩年前發生車禍、腦外科的川內醫生,術後造成記憶力喪失。記憶
2025/03/18
1
從《米奇17號》談成為棋手而非棋子
《米奇17號》(Mickey 17)由《寄生上流》奉俊昊導演執導及改編自Edward Ashton的科幻小說《米奇7號》。內容描述:2054年,主角米奇(Robert Pattinson飾)因創業失敗躲避地下高利貸的追殺,自願成為前往外星殖民地的「消耗工」,工作內容就是「消耗」
2025/03/14
4
從《粗獷派建築師》談移民的文化衝突與對話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2025/02/28
6
從《怪奇物語》談有顛倒世界才是完整世界
《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該劇自2016年第一季首播,2022年播出第四季,預計今年(2025)播出最後的第五季。雖然劇中的時間只過了五年(一季一年),但劇中稚嫩的童星(2015年開始選角),如今都已亭亭玉立、逾弱冠之年,再拍下去可能要變《異形》系列了。 問我
2025/02/07
18
從《無限旅程》談活出無限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2024/12/20
2
查看更多
從《失控夜班》談失控的醫療體系
《失控夜班》(Late Shift),德文為Heldin(英雄)。本片描述一位夜班護理師的日常。主角Floria(Leonie Benesch飾)是位剛結束假期回醫院上班的護理師。當晚僅有兩名護理師輪值,要應付各種疑難雜症的病人,導致忙中有錯(給錯止痛藥導致病人過敏皮膚癢)、來不及檢查(原本
2025/08/01
5
從《放生員工請注意》談沉默不是金,是傷
《放生員工請注意》的德文片名“Wilde Maus”,直譯是「野鼠」,但以片中的脈絡,是指遊樂園的「雲霄飛車」的意思(暗指主角情緒如同雲霄飛車般起伏不定)。本片為2017 年由奧地利與德國合拍的喜劇電影,內容描述一位55歲、已在報社寫音樂評論25年的專欄作家Georg(Josef Hader
2025/07/22
從《歡迎來住我家》談以對話重構多元價值消解恐懼排外
相信大家還猶記2015年,一名敘利亞庫德族3歲兒童艾蘭·庫迪(Alan Kurdi),因偷渡遇難,陳屍在沙灘上的照片。 《歡迎來住我家》(Welcome to Germany)是一部2016年上映的喜劇電影。內容正是描述2015年的「歐洲難民危機」(European refugee cri
2025/07/13
2
從《忘了我記得》談中年危機與轉機
「沒關係,你什麼都不記得沒關係,你只要記得你女兒很愛你就好。」 本劇描述一位正在辦理離婚手續、打兩份工、不惑之年的女兒樂樂(謝盈萱 飾),與獨居、只會煮泡麵、喜歡嘗試各種新事物、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父親(秦漢 飾),女兒在蠟燭多頭燒,照顧罹患譫妄症又逐漸失智的父親的故事。「忘了我記得」所表
2025/05/29
2
從《日本人的養成》談在團體、錯誤中學習的日本教育
《日本人的養成》(The Making of a Japanese),由日本導演山崎艾瑪(Ema Ryan Yamazaki)於2023年完成的紀錄片。片中場景為2021年、疫情期間的東京世田谷區塚戶小學,拍攝該校一年級與六年級學生一年的生活。讓人一虧日本國小教育、如何養成日本人的特殊之處,
2025/05/04
2
從《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談AI時代的記憶困境
《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アンメット ―ある脳外科医の日記―)改編自同名漫畫,最大差異在於,漫畫主角是三瓶醫生(若葉龍也飾),日劇則是川內醫生(杉咲花飾)。 「盡全力度過今天,因為我只有今天。」 本劇描述兩年前發生車禍、腦外科的川內醫生,術後造成記憶力喪失。記憶
2025/03/18
1
從《米奇17號》談成為棋手而非棋子
《米奇17號》(Mickey 17)由《寄生上流》奉俊昊導演執導及改編自Edward Ashton的科幻小說《米奇7號》。內容描述:2054年,主角米奇(Robert Pattinson飾)因創業失敗躲避地下高利貸的追殺,自願成為前往外星殖民地的「消耗工」,工作內容就是「消耗」
2025/03/14
4
從《粗獷派建築師》談移民的文化衝突與對話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2025/02/28
6
從《怪奇物語》談有顛倒世界才是完整世界
《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該劇自2016年第一季首播,2022年播出第四季,預計今年(2025)播出最後的第五季。雖然劇中的時間只過了五年(一季一年),但劇中稚嫩的童星(2015年開始選角),如今都已亭亭玉立、逾弱冠之年,再拍下去可能要變《異形》系列了。 問我
2025/02/07
18
從《無限旅程》談活出無限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2024/12/20
2
查看更多
自然科學
從大腦看領導,決策與溝通
講者: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科學神經研究所榮譽教授暨創所所長) 時間:2025.6.10 1. 大腦有語言中心沒有閱讀中心:相較於語言的幾十萬年歷史,閱讀只有幾千年的歷史。大腦並沒有為閱讀演化出新的專屬區域。大腦「借用」視覺處理區中的一部分來進行閱讀處理(視覺詞形區:原本用來辨識物體與面孔,後來
2025/06/10
1
從《無限旅程》談活出無限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2024/12/20
2
高微筆記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2024/03/16
2
從《運動科學》談超越
「人是必須被超越的,你們做了什麼來超越呢?」─查拉圖斯特拉 運動科學,係指在運動方面應用到的任何科學方法、知識以及原理,以求提升運動者的運動表現。運動科學不僅幫助「運動員」提升身體與心理強度,突破自我;也可幫助「一般休閒運動者」,提升運動表現與效率、避免發生運動傷害。然而,在「
2024/03/16
從《為什麼要睡覺?》談睡飽睡好是基本人權
昨天有睡飽嗎?有睡滿7.5小時嗎?據研究,睡眠時間7.5小時是保護大腦和抵銷阿茲海默症發生的最佳時間。本書副標題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作者為沃克(Matthew Walker),為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暨心理學教授。本書核心所要探討或扭轉的,是我們一般對於睡
2024/03/15
地理學想像下的地球
若說環境污染與全球化是沒有國界的,那麼我們如何思考從「我們的島」跳躍到「我們的地球」?如何從當下的全球化資本主義跨時空的思考未來的經濟模式?靠得便是─地理學。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在國、高中的課程裡,地理學時常與歷史放在一起思考。因為地理是由「空間」橫向
2024/03/14
從《我們的島》談當海不再寧靜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2024/03/14
2
從《億萬年尺度的台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談像地景一樣的思考
何謂地質公園(GeoPark)?地質公園與國家公園也和不同?差別在於是否將「居民」作為保育的一環。國家公園的概念來自美國,美國是地廣人稀的國家,保育時傾向「無人荒野」的概念,當初成立國家公園時也未考慮印第安人的權益。地質公園的概念則來自歐洲,因其地狹人稠的特性,在思考保育時必定要考慮到居
2024/03/12
從《浪漫主義地理學》談渴求喪失對自我的意識
「浪漫主義的想像傾向於極大或極小之物,不喜觀中庸之道。浪漫主義的想像輕易地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相對於中庸之道,正因為有極端之分才有中庸的產生,如光明∕黑暗、高∕低、混亂∕形式、頭腦∕身體等這類兩極化的價值觀念。但海德格認為,沒有主客對立的問題,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世界,
2024/03/12
從《改變世界的符號》談一窺數學世界的風景
這一系列關於數學符號歷史的紀錄片,共介紹了5種符號,以一集一種符號故事性、戲劇性地方式介紹,分別是圓周率π、無限∞、未知數x、零0、虛數i。一般人都能深入淺出的了解符號背後的由來及發現的意義。趁著這兩天陰雨天在家看完,真心覺得當初若國高中數學課也是如此項是在教一種思想史的教數學,必定會更加有
2024/03/12
查看更多
從大腦看領導,決策與溝通
講者: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科學神經研究所榮譽教授暨創所所長) 時間:2025.6.10 1. 大腦有語言中心沒有閱讀中心:相較於語言的幾十萬年歷史,閱讀只有幾千年的歷史。大腦並沒有為閱讀演化出新的專屬區域。大腦「借用」視覺處理區中的一部分來進行閱讀處理(視覺詞形區:原本用來辨識物體與面孔,後來
2025/06/10
1
從《無限旅程》談活出無限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2024/12/20
2
高微筆記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2024/03/16
2
從《運動科學》談超越
「人是必須被超越的,你們做了什麼來超越呢?」─查拉圖斯特拉 運動科學,係指在運動方面應用到的任何科學方法、知識以及原理,以求提升運動者的運動表現。運動科學不僅幫助「運動員」提升身體與心理強度,突破自我;也可幫助「一般休閒運動者」,提升運動表現與效率、避免發生運動傷害。然而,在「
2024/03/16
從《為什麼要睡覺?》談睡飽睡好是基本人權
昨天有睡飽嗎?有睡滿7.5小時嗎?據研究,睡眠時間7.5小時是保護大腦和抵銷阿茲海默症發生的最佳時間。本書副標題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作者為沃克(Matthew Walker),為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暨心理學教授。本書核心所要探討或扭轉的,是我們一般對於睡
2024/03/15
地理學想像下的地球
若說環境污染與全球化是沒有國界的,那麼我們如何思考從「我們的島」跳躍到「我們的地球」?如何從當下的全球化資本主義跨時空的思考未來的經濟模式?靠得便是─地理學。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在國、高中的課程裡,地理學時常與歷史放在一起思考。因為地理是由「空間」橫向
2024/03/14
從《我們的島》談當海不再寧靜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2024/03/14
2
從《億萬年尺度的台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談像地景一樣的思考
何謂地質公園(GeoPark)?地質公園與國家公園也和不同?差別在於是否將「居民」作為保育的一環。國家公園的概念來自美國,美國是地廣人稀的國家,保育時傾向「無人荒野」的概念,當初成立國家公園時也未考慮印第安人的權益。地質公園的概念則來自歐洲,因其地狹人稠的特性,在思考保育時必定要考慮到居
2024/03/12
從《浪漫主義地理學》談渴求喪失對自我的意識
「浪漫主義的想像傾向於極大或極小之物,不喜觀中庸之道。浪漫主義的想像輕易地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相對於中庸之道,正因為有極端之分才有中庸的產生,如光明∕黑暗、高∕低、混亂∕形式、頭腦∕身體等這類兩極化的價值觀念。但海德格認為,沒有主客對立的問題,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世界,
2024/03/12
從《改變世界的符號》談一窺數學世界的風景
這一系列關於數學符號歷史的紀錄片,共介紹了5種符號,以一集一種符號故事性、戲劇性地方式介紹,分別是圓周率π、無限∞、未知數x、零0、虛數i。一般人都能深入淺出的了解符號背後的由來及發現的意義。趁著這兩天陰雨天在家看完,真心覺得當初若國高中數學課也是如此項是在教一種思想史的教數學,必定會更加有
2024/03/12
查看更多
時事
保存思想遺產,哲學博物館的必要性
恭喜桃園文學館於本月三日正式啟用(2022年4月辦理動土施工儀式)! 根據國立臺灣文學館今年七月的新聞稿,全臺已有38間文學家族館舍。另根據文化部統計,截至去年底,全臺共有29所歷史及人文的博物館,其中與歷史、考古相關的至少有11所。然而,哲學身為人文學科「文史哲」中的一員,我國何
2025/10/07
3
零容忍政策的五大盲點
當政治人物高喊性騷、酒駕、虐兒「零」容忍時,現實是,去年職場性騷擾的案件949件成立,酒駕事故死傷人數為9243人,兒虐事件2425件。「零容忍」已淪為口號,本文將反思何謂零容忍,及其難以落實的原因。 首先,何謂零容忍?「零容忍政策」起源於犯罪學,其衍伸自198
2025/06/08
1
轉型正義應追求和解而非對立
近日針對中正路、經國路改名一事,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轉型正義其實是一個人權的問題。」然而,轉型正義是誰的人權?其目的為何?改路名是否可達到其目的?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下稱《促轉條例》)於2017年通過,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下稱促轉會)於2018年成立。依據《促轉條例》,轉型正義的
2025/06/02
3
4
從《大學的脊梁》談做個頂天立地的人
先喚起大家對拔管案的背景:2018年(狗年),總統蔡英文,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賴清德,那年,基本工資每小時為140元、發生0206花蓮地震(17人罹難)、普悠瑪號列車出軌事故(18人死亡)、年底縣市長選舉,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與中華民國斷交(邦交國剩17國)。在眾多國事下,唯一貫
2025/05/15
1
從世博看逐漸消失的中華民國
「2025年世界博覽會」於昨日盛大開幕,是繼五十五年前「1970年世界博覽會」後,再次回到日本大阪舉辦。不同的是,當時中華民國還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有自己的「中華民國館」(由貝聿銘建築師設計),及六十八個邦交國。隔年退出聯合國,日本則於1972年與我國斷交。 如今,我國因非國際
2025/04/14
1
超越是非的言論自由
近期,不管是陸配「亞亞」、「小微」和「恩綺」遭令離境,或區桂芝老師被調查,起因皆為「不當言論」。然而,何謂恰當或不當?言論有一套標準嗎?言論自由應該是有限制的,還是鄭南榕主張的「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當言論自由不再是百分之百時,是否連帶著思想也不再是百分之百的自由(寒蟬效應、自我審查)?
2025/04/01
從「世界末日時鐘」反思永久和平的真諦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2025/02/09
2
十八年前學測上大學後告訴自己這輩子不再為了考試而唸書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2025/01/21
1
不義遺址應納入文資法
行政院於上周通過《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下稱該條例),規範不義遺址之保存目的、審定程序及罰則等。然而,國際上,不義遺址已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世界遺產」與「世界記憶」計畫,對應我國之體系即為《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推動的文資保存及,《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作業要點》推動
2024/07/23
29
環境部應從人類中心走向生態中心思維
報載環境部近日公告十五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理由是會釋放大量的異戊二烯,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建議避免選擇種植。另近年來移樹或砍樹種電的新聞所在多有,如年初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於國道服務區移除樹木,設置光電板。甚至為補足核三場退役的發電缺口,延役排碳量極高的火力發電廠,在在顯示能
2024/06/29
查看更多
保存思想遺產,哲學博物館的必要性
恭喜桃園文學館於本月三日正式啟用(2022年4月辦理動土施工儀式)! 根據國立臺灣文學館今年七月的新聞稿,全臺已有38間文學家族館舍。另根據文化部統計,截至去年底,全臺共有29所歷史及人文的博物館,其中與歷史、考古相關的至少有11所。然而,哲學身為人文學科「文史哲」中的一員,我國何
2025/10/07
3
零容忍政策的五大盲點
當政治人物高喊性騷、酒駕、虐兒「零」容忍時,現實是,去年職場性騷擾的案件949件成立,酒駕事故死傷人數為9243人,兒虐事件2425件。「零容忍」已淪為口號,本文將反思何謂零容忍,及其難以落實的原因。 首先,何謂零容忍?「零容忍政策」起源於犯罪學,其衍伸自198
2025/06/08
1
轉型正義應追求和解而非對立
近日針對中正路、經國路改名一事,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轉型正義其實是一個人權的問題。」然而,轉型正義是誰的人權?其目的為何?改路名是否可達到其目的?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下稱《促轉條例》)於2017年通過,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下稱促轉會)於2018年成立。依據《促轉條例》,轉型正義的
2025/06/02
3
4
從《大學的脊梁》談做個頂天立地的人
先喚起大家對拔管案的背景:2018年(狗年),總統蔡英文,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賴清德,那年,基本工資每小時為140元、發生0206花蓮地震(17人罹難)、普悠瑪號列車出軌事故(18人死亡)、年底縣市長選舉,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與中華民國斷交(邦交國剩17國)。在眾多國事下,唯一貫
2025/05/15
1
從世博看逐漸消失的中華民國
「2025年世界博覽會」於昨日盛大開幕,是繼五十五年前「1970年世界博覽會」後,再次回到日本大阪舉辦。不同的是,當時中華民國還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有自己的「中華民國館」(由貝聿銘建築師設計),及六十八個邦交國。隔年退出聯合國,日本則於1972年與我國斷交。 如今,我國因非國際
2025/04/14
1
超越是非的言論自由
近期,不管是陸配「亞亞」、「小微」和「恩綺」遭令離境,或區桂芝老師被調查,起因皆為「不當言論」。然而,何謂恰當或不當?言論有一套標準嗎?言論自由應該是有限制的,還是鄭南榕主張的「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當言論自由不再是百分之百時,是否連帶著思想也不再是百分之百的自由(寒蟬效應、自我審查)?
2025/04/01
從「世界末日時鐘」反思永久和平的真諦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2025/02/09
2
十八年前學測上大學後告訴自己這輩子不再為了考試而唸書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2025/01/21
1
不義遺址應納入文資法
行政院於上周通過《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下稱該條例),規範不義遺址之保存目的、審定程序及罰則等。然而,國際上,不義遺址已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世界遺產」與「世界記憶」計畫,對應我國之體系即為《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推動的文資保存及,《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作業要點》推動
2024/07/23
29
環境部應從人類中心走向生態中心思維
報載環境部近日公告十五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理由是會釋放大量的異戊二烯,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建議避免選擇種植。另近年來移樹或砍樹種電的新聞所在多有,如年初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於國道服務區移除樹木,設置光電板。甚至為補足核三場退役的發電缺口,延役排碳量極高的火力發電廠,在在顯示能
2024/06/29
查看更多
音樂藝術
從《七龍珠超畫集》談鳥山明的圖像
昨天中午得知鳥山明(1955-2024)逝世時,大批網友貼出《七龍珠》的相關圖片,悼念鳥山明。筆者卻不以為意,逝世的是《七龍珠》嗎?漫畫《七龍珠超》(中文版至第二十二集)與《七龍珠SD》(中文版至第八集)皆尚在連載,年底還有劇場版《七龍珠:DAIMA 》。若是鳥山明原作的《七龍珠》,亦早
2024/03/18
1
從《維梅爾的帽子》談17世紀風靡全球的中國熱
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最為人熟知的畫作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一生皆生活於荷蘭台夫特(Delft),故又被稱為「台夫特的維梅爾」,與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同被稱為荷
2024/03/17
從《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談跟不上時代的建築展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2024/03/17
第六講:笑死大家不償命
1. 西方的「戲劇意志論」將戲劇分為三類,即(1)喜劇comedy;「喜歡」非喜感的劇,指劇情隨劇中人意志發展,最後得到完美結局、(2)鬧劇farce;熱「鬧」的劇,指劇中人沒有意志,只有一種性格,各種單一性格撞擊產生火花,創造出笑料、(3)悲劇tragedy;「悲壯感」非悲傷的劇,指劇中人
2024/03/16
第五講:打死妖怪不可以
1. 戲曲的行(ㄏㄤˊ行業)當;指腳色,只有「生旦淨丑」,生旦淨「末」丑是為了湊五言,即「生旦淨末丑,神仙老虎狗,龍套上下手,什麼我都有」。 2. 「末」(宋元)與「生」(明)皆是指男性腳色。 3. 從戲曲而來的用語,如:「黑臉白臉」戲曲中黑臉是好人(包公)、白臉則是壞人(曹操)
2024/03/16
第四講:餓死黃鳥很心疼
1. 「現代戲劇」指19世紀至20世紀初出現的戲劇形式,如寫實主義戲劇,代表人物:易卜生、契訶夫,詳《世界戲劇藝術的欣賞─世界戲劇史》(戲劇系教科書)。 2. 餓死黃鳥的故事取自1950年代出版的《茶館》,後來影響了賴聲川、李立群、李國修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3. 西方現代
2024/03/16
第三講:冤死六月天下雪
1. 中國戲曲由來,一說為起源於「南戲」與「北曲」;另一說為,從「戲」「劇」字面上,由虎頭、豆(禮器)、戈(兵器)、豕、刀等祭祀物品組合而成,來源於祭祀。 2. 最早的中國劇本,從明朝《永樂大曲》可知為北宋的南戲,而戲劇作為一種活動,早在漢代已有紀錄,惜未留下劇本。 3. 北曲(
2024/03/16
第二講:毒死自己很浪漫
1. 先讀劇才演戲(想到電影《在車上》也很重讀劇)。 2. 法蘭西學院(當時的智囊團)從亞里斯多德《詩學》研究的伊底帕斯,提出「三一律」,即: 3. 時間統一律:戲的內容、劇情應在一天(24小時)之內。 4. 空間統一律:視覺範圍在同一地點(沒有現代戲劇的暗燈、落幕等轉換場
2024/03/16
第一講:砍死爸爸做開場
1. 戲劇是語言的成就。 2. 七大藝術中,繪畫、雕塑、建築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屬當面的「表演」藝術。 3. 藝術(戲劇)的目的是培養美感。 4. 將戲劇分為四大類:西洋古典戲劇、西洋現代戲劇、中國古典戲曲(唱曲)、中國現代戲劇。 5. 古典與現代的分界線
2024/03/16
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之桃園宴
桃園宴之10大冷知識: 1. 主廚有請法國藍帶廚藝學院(美國分校)畢業的丁偉鴻廚師 2. 餐桌上的米、麵包、生菜、蜂蜜、香草、豬肉、鵝肉、鱸魚、茶、咖啡等都是MIT(Taoyan) 3. 台灣每4杯咖啡,其中1杯來自桃園平鎮的CAFEiN (源友企業) 4. 源友企業
2024/03/16
查看更多
從《七龍珠超畫集》談鳥山明的圖像
昨天中午得知鳥山明(1955-2024)逝世時,大批網友貼出《七龍珠》的相關圖片,悼念鳥山明。筆者卻不以為意,逝世的是《七龍珠》嗎?漫畫《七龍珠超》(中文版至第二十二集)與《七龍珠SD》(中文版至第八集)皆尚在連載,年底還有劇場版《七龍珠:DAIMA 》。若是鳥山明原作的《七龍珠》,亦早
2024/03/18
1
從《維梅爾的帽子》談17世紀風靡全球的中國熱
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最為人熟知的畫作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一生皆生活於荷蘭台夫特(Delft),故又被稱為「台夫特的維梅爾」,與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同被稱為荷
2024/03/17
從《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談跟不上時代的建築展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2024/03/17
第六講:笑死大家不償命
1. 西方的「戲劇意志論」將戲劇分為三類,即(1)喜劇comedy;「喜歡」非喜感的劇,指劇情隨劇中人意志發展,最後得到完美結局、(2)鬧劇farce;熱「鬧」的劇,指劇中人沒有意志,只有一種性格,各種單一性格撞擊產生火花,創造出笑料、(3)悲劇tragedy;「悲壯感」非悲傷的劇,指劇中人
2024/03/16
第五講:打死妖怪不可以
1. 戲曲的行(ㄏㄤˊ行業)當;指腳色,只有「生旦淨丑」,生旦淨「末」丑是為了湊五言,即「生旦淨末丑,神仙老虎狗,龍套上下手,什麼我都有」。 2. 「末」(宋元)與「生」(明)皆是指男性腳色。 3. 從戲曲而來的用語,如:「黑臉白臉」戲曲中黑臉是好人(包公)、白臉則是壞人(曹操)
2024/03/16
第四講:餓死黃鳥很心疼
1. 「現代戲劇」指19世紀至20世紀初出現的戲劇形式,如寫實主義戲劇,代表人物:易卜生、契訶夫,詳《世界戲劇藝術的欣賞─世界戲劇史》(戲劇系教科書)。 2. 餓死黃鳥的故事取自1950年代出版的《茶館》,後來影響了賴聲川、李立群、李國修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3. 西方現代
2024/03/16
第三講:冤死六月天下雪
1. 中國戲曲由來,一說為起源於「南戲」與「北曲」;另一說為,從「戲」「劇」字面上,由虎頭、豆(禮器)、戈(兵器)、豕、刀等祭祀物品組合而成,來源於祭祀。 2. 最早的中國劇本,從明朝《永樂大曲》可知為北宋的南戲,而戲劇作為一種活動,早在漢代已有紀錄,惜未留下劇本。 3. 北曲(
2024/03/16
第二講:毒死自己很浪漫
1. 先讀劇才演戲(想到電影《在車上》也很重讀劇)。 2. 法蘭西學院(當時的智囊團)從亞里斯多德《詩學》研究的伊底帕斯,提出「三一律」,即: 3. 時間統一律:戲的內容、劇情應在一天(24小時)之內。 4. 空間統一律:視覺範圍在同一地點(沒有現代戲劇的暗燈、落幕等轉換場
2024/03/16
第一講:砍死爸爸做開場
1. 戲劇是語言的成就。 2. 七大藝術中,繪畫、雕塑、建築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屬當面的「表演」藝術。 3. 藝術(戲劇)的目的是培養美感。 4. 將戲劇分為四大類:西洋古典戲劇、西洋現代戲劇、中國古典戲曲(唱曲)、中國現代戲劇。 5. 古典與現代的分界線
2024/03/16
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之桃園宴
桃園宴之10大冷知識: 1. 主廚有請法國藍帶廚藝學院(美國分校)畢業的丁偉鴻廚師 2. 餐桌上的米、麵包、生菜、蜂蜜、香草、豬肉、鵝肉、鱸魚、茶、咖啡等都是MIT(Taoyan) 3. 台灣每4杯咖啡,其中1杯來自桃園平鎮的CAFEiN (源友企業) 4. 源友企業
2024/03/16
查看更多
公務成長日誌
行政訴訟之高舉人民的法槌!
「法律並非寫在羊皮紙上,而是寫在有感受的人類肌膚。」—鮑爾(Fritz Bauer) 筆者這半年來親身經歷何謂法律寫在肌膚上,先說結論,「原告之訴駁回」(白話就是敗訴)。 事緣簡單說明,筆者(原告)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被告)之考績不服(79分/乙等),主張: 一、被
2024/06/28
中原營區設施群修復工程
上個月25日,中原營區終於啟用了(辦理桃園文創博覽會,展期自11/25至12/10),啟用時間整整比當初預計的晚了一年。去年正值選舉年(九合一選舉),原訂選舉完(11/26)、市長卸任前,於修復後的營區舉辦「2022桃園文創博覽會」。前年(110)更是想爭取在此舉辦「台灣文化創意博覽會」
2024/03/17
1
公務員的生活側寫
在市府生活6年多(含約僱期間),本篇將分享公務之外,筆者的生活側寫。 公務員彈性上下班時間為8~9點至17~18點,午休為12~13點(不同於中央單位午休到13:30),前年疫情二級警戒時,彈性上下班時間一度改為8~10點至17~19點,後來聽說某天局長一早到某科,一看辦公室沒幾隻小貓
2024/03/16
1
2
給公部門的留才建議
關於辭職,有些人覺得很可惜,有些人覺得很有勇氣。畢竟要培養能獨當一面的公務員需要時間與經驗慢慢累積,然而,這些經驗並不會就此消失,將不斷作為自我批判的對象。筆者在辭職原因調查表寫到(共羅列了35項原因,要在這之中最多選擇3項並排序),辭職原因依序為1.進修升學、2.其他:上班時間過長,且
2024/03/16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筆者2017年3月30日於文化局報到,已快滿6年。6年,可以念完建築系、大學念到碩士、換兩隻手機、徒步環島36圈(一圈1千公里/兩個月)、投三次票(兩年一輪選舉年)。若是公立專科以上教授,依〈公立專科以上學校教授休假研究辦法〉服務滿7年以上,得申請休假(1年為限之帶薪休假),從事學校核准
2024/03/16
公職三寶:職章、公文、公文時效
筆者在公職打滾轉眼已5個年頭,本文將串聯公職最重要的3個「東西」,即「職章」、「公文」、「公文時效」,試著思考三者的關係及基層承辦人在此之間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本文並非要探討印鑑文化保存與否的問題,雖然民法第3條第2項規定,簽名與蓋章在法律上有一樣的效力,而且是以簽名為主,蓋
2024/03/16
2
公務員如何跳脫日常性、非本真性的存在
筆者在前一篇〈從《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談人不知而不慍〉的文章寫到,「公務員追求的不是一時的名聲,而是持續穩定、有保障的未來。」公務員的穩定性是建立在未來,即穩定的退休金、穩定的薪資成長、穩定的升遷、穩定的工作環境(大多是在辦公室)、與穩定的業務程序(業務內容及或有所差異但程序是相同的,即
2024/03/16
機電實務
講者:岳吉剛(中原電機工程博士、前營建署設計隊隊長) 時間:2022.2.14 1. 問題:管理方法、及如何檢視機電是否過度設計?數量是否灌水? 2. 機電口訣(1):「From A to B」;點到點連成線(路徑)。 3. 機電口訣(2):「遮蔽與隱蔽」;管線路徑配合美
2024/03/16
如何從公部門實踐共善社會?
筆者任職於公部門,藉由《成功的反思》反思在「才德至上」下的「公」部門,是否有更「公平」、「公正」、「公益」的可能? 公務員藉由考試取才,重點在考上,至於考試與學經歷、學習成效與否(學習是一種活動,不等於考試)、貧富與否(通常想賺錢的不會想當公務員)幾乎沒有關係。不能說完全沒有關
2024/03/16
25
百日抗疫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2024/03/15
查看更多
行政訴訟之高舉人民的法槌!
「法律並非寫在羊皮紙上,而是寫在有感受的人類肌膚。」—鮑爾(Fritz Bauer) 筆者這半年來親身經歷何謂法律寫在肌膚上,先說結論,「原告之訴駁回」(白話就是敗訴)。 事緣簡單說明,筆者(原告)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被告)之考績不服(79分/乙等),主張: 一、被
2024/06/28
中原營區設施群修復工程
上個月25日,中原營區終於啟用了(辦理桃園文創博覽會,展期自11/25至12/10),啟用時間整整比當初預計的晚了一年。去年正值選舉年(九合一選舉),原訂選舉完(11/26)、市長卸任前,於修復後的營區舉辦「2022桃園文創博覽會」。前年(110)更是想爭取在此舉辦「台灣文化創意博覽會」
2024/03/17
1
公務員的生活側寫
在市府生活6年多(含約僱期間),本篇將分享公務之外,筆者的生活側寫。 公務員彈性上下班時間為8~9點至17~18點,午休為12~13點(不同於中央單位午休到13:30),前年疫情二級警戒時,彈性上下班時間一度改為8~10點至17~19點,後來聽說某天局長一早到某科,一看辦公室沒幾隻小貓
2024/03/16
1
2
給公部門的留才建議
關於辭職,有些人覺得很可惜,有些人覺得很有勇氣。畢竟要培養能獨當一面的公務員需要時間與經驗慢慢累積,然而,這些經驗並不會就此消失,將不斷作為自我批判的對象。筆者在辭職原因調查表寫到(共羅列了35項原因,要在這之中最多選擇3項並排序),辭職原因依序為1.進修升學、2.其他:上班時間過長,且
2024/03/16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筆者2017年3月30日於文化局報到,已快滿6年。6年,可以念完建築系、大學念到碩士、換兩隻手機、徒步環島36圈(一圈1千公里/兩個月)、投三次票(兩年一輪選舉年)。若是公立專科以上教授,依〈公立專科以上學校教授休假研究辦法〉服務滿7年以上,得申請休假(1年為限之帶薪休假),從事學校核准
2024/03/16
公職三寶:職章、公文、公文時效
筆者在公職打滾轉眼已5個年頭,本文將串聯公職最重要的3個「東西」,即「職章」、「公文」、「公文時效」,試著思考三者的關係及基層承辦人在此之間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本文並非要探討印鑑文化保存與否的問題,雖然民法第3條第2項規定,簽名與蓋章在法律上有一樣的效力,而且是以簽名為主,蓋
2024/03/16
2
公務員如何跳脫日常性、非本真性的存在
筆者在前一篇〈從《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談人不知而不慍〉的文章寫到,「公務員追求的不是一時的名聲,而是持續穩定、有保障的未來。」公務員的穩定性是建立在未來,即穩定的退休金、穩定的薪資成長、穩定的升遷、穩定的工作環境(大多是在辦公室)、與穩定的業務程序(業務內容及或有所差異但程序是相同的,即
2024/03/16
機電實務
講者:岳吉剛(中原電機工程博士、前營建署設計隊隊長) 時間:2022.2.14 1. 問題:管理方法、及如何檢視機電是否過度設計?數量是否灌水? 2. 機電口訣(1):「From A to B」;點到點連成線(路徑)。 3. 機電口訣(2):「遮蔽與隱蔽」;管線路徑配合美
2024/03/16
如何從公部門實踐共善社會?
筆者任職於公部門,藉由《成功的反思》反思在「才德至上」下的「公」部門,是否有更「公平」、「公正」、「公益」的可能? 公務員藉由考試取才,重點在考上,至於考試與學經歷、學習成效與否(學習是一種活動,不等於考試)、貧富與否(通常想賺錢的不會想當公務員)幾乎沒有關係。不能說完全沒有關
2024/03/16
25
百日抗疫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2024/03/15
查看更多
文化資產
從《成為文化知識家》談超越108課綱的文資教育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相關法令,第一次將文化資產的特定類別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之濫觴,始於2005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修法,第62條規定:「爲進行傳統藝術及民俗之傳習、研究及發展,主管機關應協調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各級學校相關課程中為之。」當時《文資法》之文資類別共七類(目前為十四類
2025/05/20
1
新科水下文化資產判釋人員報到!
繼去年拿到營造業工地主任執業證,今年年初獲古蹟修復工程工地主任資格,成為「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人才庫之人才後。今年年底再傳捷報,獲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資格,先給自己按個讚。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水下法》)作為2015年制定,2022年第一次修正之法律,相較於1982年
2024/12/21
22
從《當代保護理論》談新當代保護理論
*本文將書中「文化遺產」翻譯為「文化資產」以符合我國慣用語 《當代保護理論》(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nservation)出版於2004年,作者為西班牙文化資產理論家維尼亞斯(Salvador Muñoz-Viñas)。本書探討二戰後現代意義上的文資保護,從20
2024/09/13
3
從《修復理論》談現代修復的起源
《修復理論》(Teoria del Restauro)作者為義大利保存修復理論專家布蘭迪(Cesare Brandi, 1906-1988)。該書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發展出來,1961年成稿,1963年出版,1996年出版英文版,去年(2023)才出版繁中版。該書之所以被視為文資
2024/09/13
2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6-實習篇
8/24(六)至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實習,實習共分為三大主題,分別為參觀目前正在展覽的「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介紹出水文物之「水下文物判釋、處理、修復、保存」及「『將軍一號』之發現、文物、史料與研究」。 一、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 由文資局水下科林宏隆科長導覽
2024/09/02
1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5-海洋學篇
一、海洋地質學_葉孟宛(師大地科系教授) 1.海洋地質學:有助於考古學家解釋水下考古遺址的行程過程。 2.海底地層剖面:大陸棚→大陸斜坡→大陸隆起→深海平原→中洋脊→海底山和桌山→海溝。 3.大陸棚:水深不超過200m(台灣海峽平均水深不到50m),80%的沉船位於大陸棚,分為「被動式大陸邊緣
2024/09/01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4-淺談SASMAP作為方法是否可解決水下文資體系之問題
前言 上週(8/17、18)水下文資判釋課程舉辦兩天的工作坊,邀請Cris Underwood為現任國際水下文化遺產委員會(ICUCH)主席,工作坊中細談水下考古研究作業準則(SASMAP,Survey, Assess, Stabilize, Monitor, And Preserve
2024/08/23
1
運動精神作為普世價值,如何與文化資產融貫?
前言 為期17天的巴黎奧運結束了,緊接著是月底的帕運。然而,不管是奧運、帕運或任何大型體育賽事結束後,除了帳面上的收入、支出、觀賞人次、出席人次等,是否延續、發揚其「精神」才是根本所在。本文試圖從文化資產的角度,反思文化資產延續、發揚普世運動精神的可能;即從世界遺產與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現
2024/08/12
6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3-海洋史篇
一、海洋歷史與水下考古_李其霖(淡江歷史系系主任) 1.海洋史研究方法,從真實的船舶遺骸,思考背後由誰打造的?何時打造的?航行路線為何?航行目的為何?船具有哪些功能?船的構造為何?及背後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等 2.台灣周邊16世紀成為海上熱區,因沿著海岸線走。 3.廈門
2024/08/04
6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2-論《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與《文化資產保存法》之異同(下)
二、《水下法》與《文資法》之異同 《水下法》之文資與《文資法》之文資,兩者同為文資,有何差異?若無差異,為何水下文資未納入文資法,而是另立專法? 《水下法》於2015年公布施行;《文資法》則於1982年公布施行。兩者主要相同為,立法目的皆為保存文資;中央主管機關皆為文化部;主
2024/07/29
5
查看更多
從《成為文化知識家》談超越108課綱的文資教育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相關法令,第一次將文化資產的特定類別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之濫觴,始於2005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修法,第62條規定:「爲進行傳統藝術及民俗之傳習、研究及發展,主管機關應協調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各級學校相關課程中為之。」當時《文資法》之文資類別共七類(目前為十四類
2025/05/20
1
新科水下文化資產判釋人員報到!
繼去年拿到營造業工地主任執業證,今年年初獲古蹟修復工程工地主任資格,成為「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人才庫之人才後。今年年底再傳捷報,獲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資格,先給自己按個讚。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水下法》)作為2015年制定,2022年第一次修正之法律,相較於1982年
2024/12/21
22
從《當代保護理論》談新當代保護理論
*本文將書中「文化遺產」翻譯為「文化資產」以符合我國慣用語 《當代保護理論》(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nservation)出版於2004年,作者為西班牙文化資產理論家維尼亞斯(Salvador Muñoz-Viñas)。本書探討二戰後現代意義上的文資保護,從20
2024/09/13
3
從《修復理論》談現代修復的起源
《修復理論》(Teoria del Restauro)作者為義大利保存修復理論專家布蘭迪(Cesare Brandi, 1906-1988)。該書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發展出來,1961年成稿,1963年出版,1996年出版英文版,去年(2023)才出版繁中版。該書之所以被視為文資
2024/09/13
2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6-實習篇
8/24(六)至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實習,實習共分為三大主題,分別為參觀目前正在展覽的「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介紹出水文物之「水下文物判釋、處理、修復、保存」及「『將軍一號』之發現、文物、史料與研究」。 一、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 由文資局水下科林宏隆科長導覽
2024/09/02
1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5-海洋學篇
一、海洋地質學_葉孟宛(師大地科系教授) 1.海洋地質學:有助於考古學家解釋水下考古遺址的行程過程。 2.海底地層剖面:大陸棚→大陸斜坡→大陸隆起→深海平原→中洋脊→海底山和桌山→海溝。 3.大陸棚:水深不超過200m(台灣海峽平均水深不到50m),80%的沉船位於大陸棚,分為「被動式大陸邊緣
2024/09/01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4-淺談SASMAP作為方法是否可解決水下文資體系之問題
前言 上週(8/17、18)水下文資判釋課程舉辦兩天的工作坊,邀請Cris Underwood為現任國際水下文化遺產委員會(ICUCH)主席,工作坊中細談水下考古研究作業準則(SASMAP,Survey, Assess, Stabilize, Monitor, And Preserve
2024/08/23
1
運動精神作為普世價值,如何與文化資產融貫?
前言 為期17天的巴黎奧運結束了,緊接著是月底的帕運。然而,不管是奧運、帕運或任何大型體育賽事結束後,除了帳面上的收入、支出、觀賞人次、出席人次等,是否延續、發揚其「精神」才是根本所在。本文試圖從文化資產的角度,反思文化資產延續、發揚普世運動精神的可能;即從世界遺產與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現
2024/08/12
6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3-海洋史篇
一、海洋歷史與水下考古_李其霖(淡江歷史系系主任) 1.海洋史研究方法,從真實的船舶遺骸,思考背後由誰打造的?何時打造的?航行路線為何?航行目的為何?船具有哪些功能?船的構造為何?及背後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等 2.台灣周邊16世紀成為海上熱區,因沿著海岸線走。 3.廈門
2024/08/04
6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2-論《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與《文化資產保存法》之異同(下)
二、《水下法》與《文資法》之異同 《水下法》之文資與《文資法》之文資,兩者同為文資,有何差異?若無差異,為何水下文資未納入文資法,而是另立專法? 《水下法》於2015年公布施行;《文資法》則於1982年公布施行。兩者主要相同為,立法目的皆為保存文資;中央主管機關皆為文化部;主
2024/07/29
5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