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來推薦古裝劇了!除了最近比較忙、沒什麼時間追長篇劇集外,近年許多古裝劇說實在也都不在我的好球帶裡(笑),自然不太能跟大家分享了。不過今天想聊的《古相思曲》,算是我近期補劇時,意外驚艷的作品!
它是由執導過《長公主在上》和《東欄雪》的知竹所拍攝,全劇只有 14 集,每集約 30 分鐘,沒有流量演員或知名 IP 加持,卻有著相當精緻的質感。古色古香的妝造、場景、畫面,搭配富有韻味和層次的劇本,讓我光看前五分鐘就愛上了這個故事!
雖然這次我同樣會以含劇透的方式書寫劇評,但我希望還沒看過《古相思曲》的觀眾先不要閱讀這篇文章!至少親自看完一遍後再回來讀。
我曉得有些朋友習慣看評論來當篩劇參考,但這部作品我認為對劇情的了解越少,追起來的體驗才會越好。不只我寫的文章,連維基百科這類介紹也先不要看,以完全未知的狀態體驗這個故事,才能最大程度享受到它的精彩。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就是很後悔查了劇情的觀眾 XD,所以誠心建議還沒看過的人可以先追完劇!)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一曲相思
魚在水中游,是尾也是頭;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 交錯的時空
《古相思曲》是個逆向時空穿越的故事。生於現代的沈不言第一次用玉珮穿越到晟國時,遇見了 36 歲的「妖后」陸鳶。而在元啟之變發生後,陸鳶為他擋箭而死,沈不言為了更改她的命運再次穿越,這次他則回到了十年之前,遇見了當時尚未成為皇后、還只是位御前掌宮的陸鳶。
也就是說,沈不言每穿越一次,就會回到更早的時代,遇見更年輕的她;而以陸鳶的角度看,她每見沈不言一面,下次再見時,他便會對她愈加陌生。

沈不言初遇陸鳶(元啟十五年,陸鳶 36 歲)

陸鳶初遇沈不言(景平三十年,陸鳶 18 歲)
她情深時,他不知;
他深情時,她不識。
這個「逆向穿越」的設定,我之後會再找時間說明,今天先簡單帶過。不過清楚遊戲規則的觀眾應該知道,這基本就是個注定悲劇的設定。自己珍視的回憶,是對方尚未經歷的未來;其中一方的初次相見,卻是另一方的此生訣別。
「我站在故事結局,你才與我初見」的宿命感,使《古相思曲》從一開始就自帶一股悲劇性,尤其當沈不言拼命想改變陸鳶的命運卻徒勞無功,陸鳶花一輩子等待沈不言,卻只見到他陌生的眼光時,那種天意弄人的遺憾,真的很令人心酸。
但是,我不認為《古相思曲》就是個徹底的悲劇故事,至少和《步步驚心》或《東宮》這類經典 BE 作品比起來,《古相思曲》給我的感覺是更釋然、更圓滿的。
兩位主角即使身處不同時空,卻依然深愛彼此一生;即使各有遺憾,卻在旅程之中收穫了許多;即使無法改變命運,卻還是達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標,對此無怨無悔。
整部看下來,除了陸時的故事是走傳統的 BE 路線以外,其他劇情給我的感覺,都是欣慰勝過悲傷。因此當我看到結局時,並沒有預期中的難受,反倒還鬆了一口氣,可能就像劇裡那塊碎裂的玉珮,在因果之環完成的瞬間回頭遙望,才發現故事已在不知不覺間圓滿了。
▸ 雖憾無悔
我之所以不覺得沈不言和陸鳶的故事是場悲劇,主要是他們即便有所遺憾,卻從未後悔過。
他們在逆向的時空裡相遇,注定陌路即是終局,可他們並不後悔遇見彼此,也不後悔自己成為如今的模樣。
沈不言是為了改變陸鳶的命運才不停穿越時空,但陸鳶會入宮成為掌宮、執鳳牌成為皇后,都是她自己的選擇。她想帶來一個和平的世局,成就一個有公理、循法治的社會,所以即便要與愛人錯過一生、須被冠以妖后之名死去,她也甘之如飴。
對她來說,能在此生遇見開闊她視野的沈不言,得以在他的啟蒙下,為萬千百姓帶來和平,就已經很幸運了。

「我這一生,雖憾無悔。不悔與你相遇、不悔為大晟付出一生,因為這樣的命運,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至於沈不言,他是一名鑽研歷史的作家,講究證據、就事論事。可在穿越後,他才發現妖后陸鳶、賢相李擁、元啟之變這些記載全是錯的,因而決定花畢生精力替他們正名,給後人一個最真實的九國時代。
起初幾次穿越,他一直想去改變陸鳶的命運,從告知真相、刺殺李擁,到阻止她進宮,他總是拼命阻攔她踏上那條慘死的不歸路。
然而直到陸鳶進宮的前一刻,他才明白這段命運是她心甘情願的選擇,他最該做的不是阻止她,而是尊重她。所以遇見十八歲的陸鳶時,他才會閉口不提未來的一切,只教會她生活的本領、為她帶來廣袤的知識。
其實沈不言是個很理性、現實的人。他無父無母成長於孤兒院,對情感的體悟是匱乏的,但在與陸鳶等人生活的過程中,他卻意外找到了一個「家」。
因為他們,他開始重視自己原本沒興趣的過節習俗,不再認為秉柳拂露、掛牌許願毫無意義;他也開始有了生活的藍圖,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故事的結局,陸鳶完成了守護大晟的使命、沈不言洗刷了後人對九國時期的誤解,當兩人了結所願、邁入暮年之時,皆許了「再見對方一面」的心願。
於是陸鳶在她生命結束的那一刻,見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沈不言,帶著那塊玉珮墜樓而下,開啟了這段因果之緣。
而沈不言在博物館吹奏〈相思曲〉後,見到了尚未長大的陸鳶,將她名字的意涵說給她聽,揭開了這段鳶飛戾天的序幕。
▌歷史真相
▸ 從未改變的歷史
方才有說到,沈不言前幾次穿越,都想試著改變陸鳶的命運,甚至願意犧牲自己來扭轉陸時的結局。而這變與不變之間,便有許多觀眾議論:「如果沈不言沒有穿越,真正的歷史該是如何?」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那麼複雜,因為劇中這段故事就是真正的歷史。
打從故事一開始,就沒有沈不言未穿越的世界線。陸鳶之所以被冠以妖后之名除去、陸時之所以被記載為萬箭穿心而死、李擁之所以被譽為千古賢相,一切紀錄歸根究柢,都是沈不言穿越後得到的果。
李擁背叛晟國的起因,是他聽到新皇決意任命沈不言為丞相,才心灰意冷與北烈勾結;元啟皇帝會迷失心智,是由於沈不言救了瀕死的他,才不至於被暗殺致死。這兩件事促成了陸鳶的入宮,也導致李擁猜忌陸氏姊弟,進而決定殺死陸時。
至於《南晟遺事》會記載陸時死於萬箭穿心,是因為李擁替他捏造了「戰死沙場」的假象;

李擁會被譽為千古賢相,是因為城防圖計畫破局後,他用命換來「寧死不屈」的名聲;

陸鳶願意承受「妖后」罵名死去,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真正的功績,有沈不言這個後人替她洗雪。

《南晟遺事》的紀錄看似與真相相差甚遠,但只是百姓的想法與事實有所出入而已,並不是沈不言穿越後改變了歷史。
真正的歷史從未改變過。沈不言注定會回到晟國六次、注定會成為李擁背叛晟國的導火線、注定會讓陸鳶成為那名帶來和平的皇后娘娘。這場因果之緣是宿命,這個結果卻是他們的選擇。
《古相思曲》看似是個天意難違的故事,不過看完後,我反倒覺得這份「天意」正是他們自己走出來的,是即便抱憾一生、也不會後悔的決定。
▸ 謀事不謀名
可能有人會疑惑,難道就因為沈不言會替她正名,陸鳶就甘願被稱作「妖后」,遺臭千年嗎?
與其說是因為沈不言,不如說陸鳶原本就願意承受這些是非,沈不言只是讓她更放心承擔而已。
陸鳶會要楚同裳除掉自己,主要還是為了大晟的未來。她知道百姓根本不會相信大晟的安寧是她這位深宮婦人謀劃而來,比起費力洗刷誤解,倒不如一肩擔起所有罵名,將光明與希望全數留給楚同裳這位明君,這樣他的一統九國之路也會走得更順遂。

所以就算陸鳶沒有遇上沈不言,我想她還是會為了晟國、承受罵名死去。畢竟這就是陸鳶這個角色的核心,在她心裡,家國安寧始終大於私人感情,不然她當初也不會入宮牽制李擁、執鳳牌以安撫百姓、冒著性命危險調包城防圖。
她的大愛之心,從來不比她愛家人、愛人要少。為了建立一個和平的世局,情感、名譽、性命,她都甘願為之捨棄,而這正是陸鳶身上最璀璨的地方。
▌總結
《古相思曲》可以簡單理解為陸鳶一角的人生傳記。編劇透過逆向的時空、混亂的世道將她的一生傾注其中,描繪了一位智勇雙全的奇女子佇立亂世之中的身影。
也許有些觀眾看完,會覺得陸鳶一生都在等待沈不言很不公平,但沈不言其實也一樣。
陸鳶一生見到沈不言六次,次次相隔數年;而沈不言則在幾乎同段時間裡,陪陸鳶走完了一生,這就像一塊蛋糕是分六次吃、還是一次吃完的差別,無論哪種方法,餘生都注定要在無盡思念中度過。
也由於這段故事注定有遺憾,它的結局才反倒給了我一種得償所願的感動。
北烈入侵的黃昏、元啟之變的夜晚,是命運註定的開端與終局,他們本應沒有緣分再次相遇,可這段牽掛彼此一生的相思之情,卻使他們得以在暮年之時,再次相見。
「若無相思之意,何來相思之曲?」
我必須說,《古相思曲》絕對是我近年最喜歡的一部陸劇,甚至在我心中,它是完全足以與《瑯琊榜》、《步步驚心》等經典相互比肩的存在。
美感面看,它的妝造優雅、場景古樸、鏡頭詩意;劇情面看,它的劇本紮實、細節周全、角色飽滿。
它不言情愛,卻幕幕是相思;不談忠義,卻處處是家國。
通常跟「時間」扯上邊的題材,劇本都不好寫,更何況《古相思曲》還是難度更高的「逆向穿越」,但它卻讓順流而下與逆流而上兩條故事線皆有不同的韻味,使每句台詞、每幅畫面、每個物件產生環環相扣的關係。
之後我會再花些時間整理它的細節巧思和脈絡,也再次推薦喜歡古裝劇的觀眾可以找時間追追看!無論劇本、製作、演員還是體驗,《古相思曲》幾乎每處都稱得上完美無缺,保證不會令人失望!
(雖然我還是希望看到這裡的觀眾都已經追完了就是 XD。)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