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陸劇|《春色寄情人》:生死有命,事在人為

聊陸劇|《春色寄情人》:生死有命,事在人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今年播出的陸劇口碑大多不是很好,而《春色寄情人》大概是難得一部評價不錯的現代劇了!《春色寄情人》講述的是遺體化妝師陳麥冬和右腳截肢的銷售菁英莊潔雙向救贖的愛情故事。

這部作品吸引我的地方,除了李現和周雨彤兩位主演的表現以外,就是劇中關於「生死議題」的探討。我自己曾在學生時期看過《送行者》和《父後七日》,它們奠定了我對禮儀服務業的興趣,如今能看到遺體化妝師一職出現在電視劇裡,我還是抱有非常大期待的!

不過說實話,我覺得《春色寄情人》呈現的效果並沒有我預期中好,當然整體的質感依舊很優秀,但劇情比例的著墨我認為有些可惜,這部分最後也會來聊聊。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情人

▸ 莊潔

老樣子,我們先從女主角莊潔的故事聊起吧!莊潔國中跟父親出門時,曾遇上一場嚴重的車禍,父親當場死亡,莊潔自己則右腿膝蓋以下截肢,須裝上義肢才有辦法維持基本活動。

在高中之前,莊潔對殘疾的自己是自卑的。她厭惡被同情、恐懼,但現實就是她只要離開拐杖便哪裡都不能去,連體育課或其他班級活動都不能參加。

身體的殘缺使她高中時活得既安靜又陰鬱,總是獨自坐在角落看著大家跑跑跳跳,自己卻什麼都不能做,直到陳麥冬告訴她「拐杖也可以是武器」後,她的人生才有了轉變。

raw-image

陳麥冬從未因她是身心障礙者就另眼相待,反倒認為她只要不說自己殘疾,就不會有人認為她是殘疾人。

他認為莊潔也能和其他女孩一樣,過普通人能過的生活、做普通人能做的事,她根本不需要被那支拐杖侷限住。他的這番話給了被陰影籠罩的莊潔新的希望,讓她明白殘缺的自己依舊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多年之後,三十歲的莊潔明顯變得比以前更加開朗。在沒有人認識她的上海,她憑藉出眾的實力成了一名叱吒職場的女強人,用高明的交際手腕坐上銷售冠軍的寶座,讓人幾乎忘了她是一名身心障礙者。

raw-image

相較於留在南坪服務死者的陳麥冬,莊潔留在上海的理由可能有些觀眾無法理解。可若我們試著從莊潔的角度來看,南坪每個人都知道她家裡的事、身體的殘缺,無論她再怎麼努力,都一定會有人因此對她另眼相待。

反觀待在上海,她可以無懼眼光自由自在地活著,不必接受別人的憐憫和同情,也無須被人質疑自己的能力。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回到注定會被人指指點點的南坪呢?

而且別忘了,上海和南坪還有巨大的城鄉差距,工作機會、競爭力、公司素質、周邊資源……種種落差都會大幅影響一個人的職涯上限。她若貿然回到南坪,犧牲的很可能便是自己的未來。

raw-image

莊潔不想留在南坪的決定確實很自私,但也很清醒,一個人想把人生抓在自己手裡本就沒有不對,沒有人該為了別人做出犧牲。

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是要為她後期的搖擺不定洗白,不管是跨年夜的爭執,或是最後說都沒說就逕自跑回上海,這些舉動說到底都是錯的,只是不是錯在她想留在上海,而是她並沒有把陳麥冬當成伴侶在尊重

她一直用過去習慣的方式獨自規劃她的人生,總是用「為你好」當理由隱瞞陳麥冬許多事;可是在一起本來就是兩個人的課題,如果一方始終只想著自己、缺乏坦承,這段感情當然會面臨考驗。

raw-image

我覺得莊潔是現代陸劇中少見、富有缺點的女主角。雖然我自己晚了半年才入坑,卻也有耳聞劇播時有很多觀眾不喜歡莊潔這個角色。

不過我覺得,莊潔那些讓人不喜歡的缺點,反倒顯得她更真實。比如她對上海的留戀,相信很多北漂青年都有辦法得到共鳴,她只是想成為自己想要的人,而不是被困在沒有資源的故鄉一輩子;還有被異性拆下義肢的恐懼,也能看出她即便已經對身體的殘缺釋懷,卻依然害怕把傷痕展露給其他人看,害怕別人無法直面自己的不同。

她對未來的堅持是因著她對自己的自信,她的自信來源於她曾經的自卑,而她的自卑又呼應了她為何會對拆除義肢有這麼大的反應。

莊潔身上的一切光芒和脆弱,都有合理的脈絡在,並不是毫無根據地為虐而虐,所以我並不覺得這個角色塑造地很失敗,相反地,我認為莊潔是劇中刻劃最有血有肉的一個角色


▸ 陳麥冬

跟莊潔相比,陳麥冬這個角色我反倒覺得有些可惜。

他是一個經歷過父母失和、摯友枉死,在地獄翻滾過好幾年又重新爬起來的人。這個設定本身是有很多發揮空間的,可是我覺得電視劇把他寫得太完美了,導致看起來扁平很多。

陳麥冬十七歲時,曾經目睹好友宋然死在自己眼前,宋然的死令陳麥冬難以走出傷痛和愧疚,渾渾噩噩了好一陣子,直到遇見另一位遺體化妝師。

他替他洗掉了腳上的血跡、寬慰他「該離開的總會離開」,種種教誨幫助陳麥冬走出摯友枉死的陰霾,也帶領他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

陳麥冬成為遺體化妝師的原因

陳麥冬成為遺體化妝師的原因

三十歲的陳麥冬,給人的感覺雖然沉穩成熟,卻也相當壓抑。

長期待在殯葬產業的經歷,使他無論社交手法、說話方式都和普通人明顯不同。他們不說再見、不握手、不輕易露出笑容,因為他們日常生活充滿生離死別,隨便幾句話、幾個表情都可能惹人厭煩。

在遺體化妝師的框架下,他的人生充滿了限制,他不認為自己能被接納,也沒有心思追求所愛。直到莊潔返鄉後,她的幾句話才重新鼓舞了他。

raw-image

莊潔和陳麥冬都是長年活在異樣眼光中的人,身體的殘缺也好,職業的晦氣也罷,他們總是被普羅大眾所排斥甚至恐懼;可也正因如此,他們更能看見彼此真正的價值。

殘缺的肢體使如今熱情開朗的莊潔顯得更加耀眼,遺體化妝師的經歷則使陳麥冬遭遇變故時顯得更加可靠。

如果今天莊潔沒有遇上車禍,陳麥冬也沒有踏入殯葬產業,或許他們沒有辦法像現在這樣坦然面對彼此的特別。他們的愛情並不只是成年人間突然擦出的火花,更是兩個同樣淋著雨的人互相溫暖的革命情誼

raw-image

其實陳麥冬對莊潔的情感也是我覺得《春色寄情人》鋪陳最可惜的地方。三十歲的陳麥冬被莊潔的熱情感染進而走向陽光,這沒有什麼問題,但非要設定陳麥冬早在高中就喜歡上莊潔,就有些牽強了。

我覺得劇中對兩人高中時期的著墨太過著重於莊潔的視角,幾乎沒有寫到陳麥冬被莊潔吸引的原因,這就導致陳麥冬維持十多年的喜歡有些莫名其妙。

而且因為這部劇的另一條主軸是生死,陳麥冬遺體化妝師的身份也連帶使他身上幾乎看不到缺點,好像發生什麼事都能處理地很好,這也多少剝奪了這段愛情故事的深度。

我想很多人會覺得莊潔後期的作為不討喜,一方面也是出在陳麥冬過於完美的設定上。他的完美會顯得莊潔的缺點更明顯,即便她的掙扎很有脈絡,觀眾還是只會把焦點放在陳麥冬受到的傷害上,而非去同理莊潔的難處,這種「不平衡感」放在一部主打雙向救贖的愛情劇裡是很可惜的。



▌生死

前言時提過,我對這部劇最感興趣的是「生死議題」,那也不得不說,跟稍微欠缺脈絡的愛情線比起來,《春色寄情人》在這部分下的著墨要好得多。

劇中有出現非常多值得觀眾省思的哲學語句,雖然有些台詞安排地稍微流於刻意,但至少該有的情感鋪墊還是有到位,不太影響觀看。


▸ 存在過,就已經是意義了

raw-image

莊潔的弟弟莊研在目睹另一名和他年紀相仿的青年溺水身亡後,在衝擊之中不禁思考起人活著的意義。

一條年輕的生命還沒來得及發光發熱就殞落消逝,多年之後除了他的父母以外,將不會再有人記得他,那他們來這世上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死亡是最讓讓人無能為力的,也是最公平的。每個人的骨灰重量都是一千八百克到三千一百克,它從不以成功或失敗論英雄。」
「只要存在過,就已經是意義了。」

很多人在死之後會用特別的棺槨、隆重的儀式去證明死者的與眾不同,但事實上,死亡就是死亡,不管這個人曾經活得多光鮮亮麗,離世後都只會成為一罈骨灰而已。

生命的意義其實不在於活得久不久、燦不燦爛,而在於「存在」。人只要活著,就一定會為別人、為世界帶來獨一無二的影響,不管影響是大是小、是好是壞,都有它的價值。


▸ 失去的本質,是在教會我們慢慢學會接受

raw-image

何叔的死,應該是劇中第一個令人措手不及的發展。

何叔是莊潔一家最溫和的人,總是處在莊潔母親廖濤和三個孩子之間作和事佬,平衡大家的衝突;而他的忽然離世,不僅代表家裡從此少了一個人,更象徵這個家的定心丸消失了。

「跟我們親近的人離世,有可能是老天給我們發的信號,提醒我們最可靠的那道屏障消失以後,遲早會輪到我們自己。」
「正因為生命有大限,我們才應該更努力地去生活、去創造、去愛。」

面對生離死別,每個人都會難受,難受於美好一夕破滅的衝擊、難受於被獨自拋下的痛苦,更難受於身邊盡是那人存在過的痕跡。

然而這些傷痛卻也成了我們變得堅強的積累。因為見證了死亡,才更明白活著的可貴,就像宋然的死讓陳麥冬重視起死亡、鼓舞他成為一名遺體化妝師一樣。

一個人的離開,能夠提醒我們珍惜如今還在身邊的人,把握未來的每分每秒好好活著。正因生命有著終點,過程才有意義。

「一旦死亡,人和人之間就沒有任何差別了,只有盡全力地活著,才能證明我們獨一無二。」

▸ 受傷、歷劫,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raw-image

和突逢意外的何叔不同,罹患腦瘤的林奶奶很早就做好了迎接死亡的準備,她這一生雖然沒有嫁人、沒有兒女送終,卻活得毫無遺憾,只擔心多年好友陳奶奶會沉浸在痛苦之中無法釋懷。

「喪親之痛總會讓人在某一刻無比絕望,覺得未來只剩下無比的孤獨和悲傷在等著你,但這不是真的,時間會治癒一切。」

林奶奶寫給陳奶奶的信,或許也是很多年事已高的老人家面對死亡的想法。他們走過了太漫長的歲月,嘗盡了悲歡離合,所以面對死亡是釋然的,不會有太多恐懼。

只是他們終究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孫子或者老友,會對自己的離開難以釋懷。

為親人之死哀痛,是所有人注定會經歷的劫難,不過再怎麼疼痛的傷口,終究會隨著時間癒合。絕望悲傷的時候放聲痛哭,哭累了好好休息,休息之後重新站起身繼續向前,這便是人生的縮影。

林奶奶最後,希望陳奶奶能肯定自己這一生的價值,對她說一句:「妳這輩子幹得漂亮」。我想這也是她希望陳奶奶盡早從悲痛之中打起精神的期許吧!


▸ 人老了,要學會順應

raw-image
「該離開的總會離開,留不住的,生而為人,只能節哀。」

《春色寄情人》用了很多篇幅描寫人面對死亡的無力和崩潰,也透過許多故事傳達「順應天命」的觀念。既然人離開了,被留下的人就只能試著減緩傷痛;既然生命到了終點,就只能抬頭挺胸坦然面對。

順應天命並不是消極躺平,而是一種在面對注定會發生的改變時,讓自己釋懷,跟自己和解的方式。

生活注定會充滿各種我們無能為力的事,與其逃避,不如學著順應。坦然承受生命裡每個跌跌撞撞,從容面對終有盡頭的人生旅途。

「生死有命」和「事在人為」不見得是反義詞,正因為生死有命,所以我們更應該在有限的歲月裡,活得燦爛輝煌、沒有遺憾,這樣即使到了生命盡頭,也不會後悔自己曾來這世間走過一回。

「人這一輩子,要能認真地受傷、認真地服輸,這輩子就沒白活。百般滋味,這才叫人生。」



▌總結

之所以前言提到這部作品不如我預期,並不是說它真的難看到哪裡去,相反地,其實這部劇的質感、演員表現、台詞安排都非常非常好,要說是今年數一數二優秀的陸劇絕對沒問題。

它不如我預期的點,主要是在劇情比例的分配上。我覺得這部劇的定位有點尷尬,不管要當作「愛情劇」還是「生命禮儀劇」來看,都有明顯的不足。

若是定位成愛情劇,劇中陳麥冬對莊潔的感情鋪陳地有些空泛,結局莊潔選擇回到南坪的理由也相當唐突,並沒有把「雙向救贖」的魅力展現地非常好。

而若將它視為生命禮儀劇,劇情中期又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提到陳麥冬的職業線,全都著重在莊潔和陳麥冬的感情線和莊家母女的衝突上,主軸不是很明確。

其實看前半段時,我對這部作品的評價是很高的,至少跟我半年前看的《愛情而已》比起來,這部劇探討的主題、呈現出的質感都是我更偏好的類型,我甚至可以完全不快轉地看完前幾集。只可惜到了中後期,這種感覺就消失了,即便我還是很喜歡林奶奶生病和莊潔母女爭執的橋段,卻依然無法掩蓋剛剛提到的幾個缺點。

不過不管怎麼說,《春色寄情人》仍是部值得一追的陸劇,特別是喜歡生死議題或親情描寫的觀眾,這部作品絕對不會讓你失望;而若是衝著愛情戲看,只要你不苛求劇情嚴謹度,單純嗑嗑 CP 的話還是很值得入坑,畢竟兩位主演的表現和 CP 火花都非常強,很大程度療癒了我剛被《度華年》爛演技摧殘的眼睛 XD。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
內容總結
春色寄情人
4
/5
avatar-img
✦ 冰陽雜談紀錄館 ✦
53會員
117內容數
聊聊我的生活點滴,也歡迎分享你的天馬行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永夜星河》是一部「穿書題材」的作品,本作主角凌妙妙看完小說《捉妖》後,意外穿越到書中的惡毒女配林虞身上。在這個人妖共存的世界裡,她不只必須完成系統任務活到最後,還需要攻略病嬌難搞的男二慕聲,才有辦法回到現實世界。 這個ㄎㄧㄤㄎㄧㄤ的設定正是《永夜星河》的第一個亮點!因為妙妙是從與我們相仿的世界穿越
4/5永夜星河
《獵罪圖鑑》是一部由檀健次和金世佳主演、於 2022 年播出的刑偵陸劇,講述模擬畫像師沈翊受警方之託,與刑警隊長杜城搭檔並一同偵破重重謎案的故事。 這部作品其實我之前就被很多人推薦過了,但因為我不太敢看懸疑恐怖的影視作品(古裝探案那種不怎麼見血的還行),所以直到現在才打開 XD。 幸好《獵罪圖鑑》的
5/5獵罪圖鑑
《度華年》是由墨書白的小說《長公主》改編而成,講述出身世家的公主李蓉和身為寒門學子的裴文宣成婚後,在朝堂算計中遇害身亡又雙雙重生的故事。 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想必就是「雙重生」這個設定了!李蓉和裴文宣前世因誤會分開了十七年,直到死前都還在互相猜忌;不想死後卻一同回到了二十年前,在這個什麼事都還沒發生
3/5度華年
《永夜星河》是一部「穿書題材」的作品,本作主角凌妙妙看完小說《捉妖》後,意外穿越到書中的惡毒女配林虞身上。在這個人妖共存的世界裡,她不只必須完成系統任務活到最後,還需要攻略病嬌難搞的男二慕聲,才有辦法回到現實世界。 這個ㄎㄧㄤㄎㄧㄤ的設定正是《永夜星河》的第一個亮點!因為妙妙是從與我們相仿的世界穿越
4/5永夜星河
《獵罪圖鑑》是一部由檀健次和金世佳主演、於 2022 年播出的刑偵陸劇,講述模擬畫像師沈翊受警方之託,與刑警隊長杜城搭檔並一同偵破重重謎案的故事。 這部作品其實我之前就被很多人推薦過了,但因為我不太敢看懸疑恐怖的影視作品(古裝探案那種不怎麼見血的還行),所以直到現在才打開 XD。 幸好《獵罪圖鑑》的
5/5獵罪圖鑑
《度華年》是由墨書白的小說《長公主》改編而成,講述出身世家的公主李蓉和身為寒門學子的裴文宣成婚後,在朝堂算計中遇害身亡又雙雙重生的故事。 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想必就是「雙重生」這個設定了!李蓉和裴文宣前世因誤會分開了十七年,直到死前都還在互相猜忌;不想死後卻一同回到了二十年前,在這個什麼事都還沒發生
3/5度華年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