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播出的陸劇口碑都不是太好,而《春色寄情人》大概是難得評價不錯的現代劇了!這部劇講述的是遺體化妝師陳麥冬和銷售菁英莊潔雙向救贖的愛情故事,不過它當初會吸引我,其實是關於「生死議題」方面的探討。
我曾在學生時期看過《送行者》和《父後七日》兩部電影,它們奠定了我對禮儀服務業的興趣,所以如今能看到遺體化妝師一職出現在電視劇裡,我還是抱有很大期待的!
不過《春色寄情人》最後呈現的效果,我覺得沒有我預期中好,當然整體質感依然很不錯,但劇情比例的著墨有些可惜,這部分最後也會來聊聊。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情人
▸ 莊潔
老樣子,我們先從女主角莊潔的故事聊起吧!莊潔國中跟父親出門時,發生過一場嚴重的車禍,父親當場死亡,她自己則右腿膝蓋以下截肢,往後餘生都必須裝上義肢,才有辦法維持自由活動。
在高中之前,莊潔對殘疾的自己是很自卑的。整天處著拐杖的她,好像和整個班級格格不入,總是承受異樣的目光上學,就連上體育課,她也只能獨自坐在角落,看著大家跑跑跳跳,自己卻什麼事都做不了。
她的人生墜入迷霧之際,是陳麥冬的一句話,給了她重生的契機。

陳麥冬並沒有因為她是身障人士就另眼相待,反倒認為她只要不強調自己殘疾,就沒人當她是個殘疾人。他認為莊潔也能和其他女孩一樣,過普通人能過的生活、做普通人能做的事,根本沒必要被那支拐杖綁住。這番話就像一道曙光,驅散了莊潔生活裡的陰影,讓她明白殘缺的自己依舊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多年之後,三十歲的莊潔明顯變得比以前開朗許多。在沒有人認識她的上海,她憑藉出眾的實力叱吒商場,成了一名銷售冠軍,自信輝煌的模樣,讓人幾乎忘了她是一名身障人士。

相較於留在南坪服務死者的陳麥冬,莊潔留在上海的理由,可能有些觀眾無法認同。可若我們試著站在她的角度看,南坪好雖好,但這裡每個人都知道她家裡的狀況,有人會因為她的腿而看輕她,有人會拿車禍的事揶揄她,不管再怎麼努力,都會有人拿這件事指指點點,又怎麼可能活得像在上海那樣自由呢?
而且更現實的是,上海和南坪還有巨大的城鄉差距,工作機會、競爭力、公司素質、周邊資源……種種落差都會影響一個人的職涯上限,她若貿然回到南坪,犧牲的可能就是自己的未來。

我這麼說,並不是要洗白莊潔後期的搖擺不定,只想強調一個人為了職涯發展、離開家鄉並沒有不對。談戀愛也好,顧父母也好,本來沒有誰該為了另一個人,犧牲自己的前途。
其實莊潔是現代陸劇中很少見、富有缺點的女主角。雖然我晚了半年才入坑,也有耳聞當初劇播時,很多觀眾不喜歡這個角色,可我追完整部劇後,反倒認為那些不討喜的缺點,顯得莊潔一角更加真實。
比如她對上海的留戀,相信很多北漂青年都有辦法共鳴,她只是不想被困在沒有資源的故鄉一輩子,能到大城市裡發光發熱,這有哪裡不對?還有害怕被異性拆下義肢的反應,也能看出這時的她即便已經釋懷身體的殘缺,仍會擔心別人無法接納她的與眾不同,這便呼應了她小時候自卑、畏縮的模樣。
她的一切光芒和脆弱,都有合理的脈絡,而不是毫無根據地為虐而虐,所以我並不覺得這個角色塑造得很失敗。相反地,我認為莊潔是劇中最有血有肉的一個人。
▸ 陳麥冬
和莊潔相比,我反倒覺得陳麥冬一角寫得有些可惜。他是一個經歷過父母失和、摯友枉死,在地獄翻滾好幾年又重新爬起來的人,這個設定明明有很多發揮空間,但電視劇有點把他寫得太完美了,導致這個角色扁平很多。
陳麥冬十七歲時,曾經目睹好友宋然死在眼前,不慎害死摯友的愧疚,讓他渾渾噩噩了好一陣子,直到遇見一名遺體化妝師,他才在對方的寬慰之下,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

陳麥冬成為遺體化妝師的原因
成為遺體化妝師後,陳麥冬如今的個性雖然變得成熟,卻也相當壓抑。
長期待在殯葬產業的經歷,讓他無論社交手法、說話方式都和普通人截然不同。他們不說再見、不握手、不輕易露出笑容,因為他們的生活裡充滿生離死別,隨便幾句話都可能觸動他人的敏感神經。
在遺體化妝師的框架下,他的人生充滿了限制,總認為自己會被別人厭惡,才沒有心思追求所愛。直到莊潔返鄉後,她的幾句話才重新鼓舞了他。

很多人覺得莊潔和陳麥冬的感情,是成年人之間擦出的愛火,可我並不這麼認為。
他們都是長年活在異樣眼光中的人,身體的殘缺也好,職業的晦氣也罷,總被普羅大眾所排斥、甚至恐懼。但也正是這份與眾不同,讓他們能挖掘到彼此身上的光輝。
殘缺的肢體,顯得如今的莊潔更加耀眼;遺體化妝師的經歷,幫助陳麥冬遇事皆能處變不驚。假如今天莊潔沒有遇上車禍,陳麥冬也沒有踏入殯葬產業,或許他們也沒辦法像現在這樣,坦然接納彼此的特別。
他們的愛情從不是突如其來,而是兩個同樣淋著雨的人、互相溫暖的結果。

其實陳麥冬對莊潔的情感,也是《春色寄情人》鋪陳最可惜的地方。三十歲的陳麥冬被莊潔鼓舞,進而鼓起勇氣追求所愛,這個脈絡沒問題,但硬要設定陳麥冬早在高中就喜歡莊潔,就有點牽強了。
我覺得劇中對兩人高中時期的著墨,有點太著重於莊潔的視角,沒什麼寫到陳麥冬當初被她吸引的理由,這就顯得這份維持十多年的深情有些莫名其妙。
而且因為《春色寄情人》的另一條主線是「生死」,陳麥冬遺體化妝師的身份,也讓他在這部劇裡幾乎沒有缺點,好像不管發生什麼事,他都能處理得很好,這也多少剝奪了這段愛情故事的深度。
我想大家會覺得莊潔後期的作為不討喜,一方面也是出在陳麥冬過於完美的設定上。他的完美,會凸顯出莊潔的不成熟,即便她的掙扎很有脈絡,觀眾還是只會聚焦在陳麥冬受到的傷害,而非同理莊潔的難處,這種「不平衡感」放在一部主打雙向救贖的愛情劇裡,是很可惜的。
▌生死
前言時提過,我對這部劇最感興趣的是「生死議題」,那也不得不說,比起稍微欠缺脈絡的愛情線,《春色寄情人》在這部分下的著墨要好得多,各種生離死別的場景,總能讓人在悲痛之餘,跟著反思自己面對生死的態度。
究竟親人死後,我們該如何走出傷痛?人生在世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 存在過,就已經是意義了

莊潔的弟弟莊研目睹一名青年溺水身亡後,在驚嚇之中,不禁思考起人活著的意義。
一條年輕的生命,還沒來得及發光發熱就突然消逝,多年後除了他的父母以外,將不再有人記得他,那這些生命為何還要來到世界上呢?
「死亡是最讓人無能為力的,也是最公平的。每個人的骨灰重量都是一千八百克到三千一百克,它從不以成功或失敗論英雄。」
「只要存在過,就已經是意義了。」
生命的意義,其實不在於活得久不久,而在於「存在」。因為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會為別人帶來影響,也正是這些影響,堆積出了我們如今的世界。所以一條生命不管活得是長是短、是好是壞,都一定有他的價值。
▸ 失去的本質,是在教會我們慢慢學會接受

何叔的死,是劇中第一個令人措手不及的發展。他是莊潔一家最溫和的人,總是處在妻子和三個孩子間做和事佬,平衡大家的衝突,而他的離開,不僅代表家裡從此少了一個人,更象徵這個家的定心丸從此消失了。
「跟我們親近的人離世,有可能是老天給我們發的信號,提醒我們最可靠的那道屏障消失以後,遲早會輪到我們自己。」
面對親人的離世,所有人都會覺得難受,難受於曾經的美好瞬間破滅,難受於被親人獨留於世,更難受於身邊全是那個人存在過的痕跡。然而也正是這些傷痛,教會了我們珍惜,珍惜如今還在身邊的每個人,珍惜自己短暫的一生,進而努力地去愛、去生活、去創造。
雖然生命的有限令人難受,但也因為有限,生命才有了意義。
▸ 受傷、歷劫,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和突逢意外的何叔不同,罹患腦瘤的林奶奶很早就做好了迎接死亡的準備。雖然她沒有嫁人、沒有兒女送終,卻活得毫無遺憾,只擔心多年好友陳奶奶會因她的死,久久難以釋懷。
「喪親之痛總會讓人在某一刻無比絕望,覺得未來只剩下無比的孤獨和悲傷在等著你,但這不是真的,時間會治癒一切。」
林奶奶寫給陳奶奶的信,或許也是很多年事已高的老人家的想法。由於走過了太漫長的歲月,所以他們面對死亡是很釋然的,沒有太多恐懼,只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孫子、老友,會因為自己的離開傷心難過。
因此林奶奶便告訴陳奶奶:不管再怎麼疼痛的傷口,終究會隨著時間癒合。絕望的時候放聲痛哭,哭累了好好休息,休息後重新站起來,這便是人生的縮影。她希望陳奶奶走過傷痛後,能打起精神對她說一句「妳這輩子幹得漂亮!」坦坦蕩蕩地與她告別。
▸ 人老了,要學會順應

何叔也好,林奶奶也罷,《春色寄情人》透過許多故事,傳達「順應天命」的觀念。人既然老了,就只能順應生命的流逝,面對即將迎來的終點;親人既然離開了,就只能試著減緩傷痛,慢慢從低谷爬上來。
「該離開的總會離開,留不住的,生而為人,只能節哀。」
生而為人,我們終究無法改變生離死別,那倒不如坦然接受命運,從容踏上終有盡頭的人生旅途。順應並不是躺平,只是在面對無力改變的宿命時,與自己和解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想「生死有命」和「事在人為」不見得是反義詞,正因為生死有命,所以我們更該在有限的歲月裡,活得燦爛輝煌、沒有遺憾,這樣即使到了生命盡頭,也不會後悔自己曾來世間走過一回。
「人這一輩子,要能認真地受傷、認真地服輸,這輩子就沒白活。百般滋味,這才叫人生。」
▌總結
前言有提到,其實《春色寄情人》並沒有達到我的預期,因為我覺得它的劇情比例分配得有些尷尬,好像不管要當愛情偶像劇還是生命禮儀劇來看,都不太適合。
若是定位成愛情劇,陳麥冬對莊潔的情感沒什麼說服力,結局莊潔突然選擇回到南坪、和陳麥冬在一起,理由也滿牽強的,並沒有展現出「雙向救贖」該有的魅力;而若視為生命禮儀劇,中期又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提到陳麥冬的職業線,全都著重在主角 CP 和莊家母女的衝突上,主軸不是很明確。
其實看前半段時,我對這部作品的評價是很高的,至少比起半年前看的《愛情而已》,這部劇探討的主題、呈現出的質感,都是我更偏好的類型,我甚至可以完全不快轉地看完前幾集。只可惜劇情後繼無力,只有林奶奶生病和莊潔母女爭執兩個橋段拍得不錯,其他地方都稍嫌不足。
不過還是推薦喜歡生死議題或親情戲的觀眾,能找時間看看,《春色寄情人》真的將家庭與告別的故事著墨得很好!特別是經歷過親人離世的人,更容易被各種台詞打動。
而若你是為了嗑 CP 而來,只要不苛求劇情嚴謹度,應該也能看得很開心!兩位主演的 CP 火花和演技都不錯,至少大大療癒了我剛被《度華年》摧殘的眼睛(笑)。
更多【聊陸劇】系列文章: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