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播出的陸劇,口碑大多不是很好,而《春色寄情人》大概是難得評價不錯的現代劇了!《春色寄情人》講述的是遺體化妝師陳麥冬和銷售菁英莊潔雙向救贖的愛情故事。
這部作品當初吸引我的,除了李現和周雨彤兩位主演以外,還有關於「生死議題」的探討。我在學生時期看過《送行者》和《父後七日》兩部電影,它們奠定了我對禮儀服務業的興趣,如今能看到遺體化妝師一職出現在電視劇裡,我還是抱有很大期待的!
不過老實說,《春色寄情人》最後呈現的效果,並沒有我預期中好,當然整體質感依舊很優秀,但劇情比例的著墨我認為有些可惜,這部分最後也會來聊聊。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情人
▸ 莊潔
老樣子,我們先從女主角莊潔的故事聊起吧!莊潔國中跟父親出門時,發生一場嚴重的車禍,父親當場死亡,莊潔則右腿膝蓋以下截肢,須裝上義肢才有辦法維持日常活動。
在高中之前,莊潔對殘疾的自己是自卑的。她厭惡被別人同情,但現實就是她只要離開拐杖,便哪裡都不能去,連體育課都不能參加。
身體的殘缺,使她高中活得既安靜又陰鬱,總是獨自坐在角落,看著大家跑跑跳跳,自己卻什麼都做不了。直到陳麥冬告訴她「拐杖也可以是武器」後,她的人生才有了轉變。

陳麥冬從未因她是身障人士就另眼相待,反倒認為她只要不說自己殘疾,就不會有人認為她是殘疾人。
他認為莊潔也能和其他女孩一樣,過普通人能過的生活、做普通人能做的事,她根本不需要被那支拐杖綁住。他的這番話,驅散了莊潔人生中的陰影,讓她明白殘缺的自己依舊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多年之後,三十歲的莊潔明顯變得比以前更加開朗。在沒有人認識她的上海,她憑藉出眾的實力,成了一名叱吒職場的女強人,用高明的交際手腕坐上銷售冠軍的寶座,讓人幾乎忘了她是一名身障人士。

相較於留在南坪服務死者的陳麥冬,莊潔留在上海的理由,可能有些觀眾無法理解。可若我們試著站在她的角度看,南坪每個人都知道她家裡出過事、她的腿有殘缺,只要待在這裡,就必須接受別人的憐憫和同情,又如何能像在上海一樣,自由自在地做她想做的事呢?
而且別忘了,上海和南坪還有巨大的城鄉差距,工作機會、競爭力、公司素質、周邊資源……種種落差都會影響一個人的職涯上限。她若貿然回到南坪,犧牲的可能便是自己的未來。
莊潔不想留在南坪確實自私,但她想把人生抓在手裡,又有哪裡不對?憑什麼要因為談了戀愛,就犧牲自己的職涯發展呢?

我這麼說,並不是要為莊潔的搖擺不定洗白,不管是跨年夜的爭執,還是最後逕自跑回上海,這些舉動說到底都是錯的,只是不是錯在她想留在上海,而是她沒有給陳麥冬應有的尊重。
莊潔一直用過去習慣的方式、獨自規劃她的人生,總是用「為你好」當理由,隱瞞陳麥冬許多決定,可是在一起本來就是兩個人的課題,如果一方只想著自己,感情當然會面臨考驗。

我覺得莊潔是現代陸劇中少見、富有缺點的女主角,雖然我自己晚了半年才入坑,卻也有耳聞劇播時,很多觀眾不喜歡莊潔這個角色。
不過我覺得,莊潔那些不討喜的缺點,反倒顯得她更真實。比如她對上海的留戀,相信很多北漂青年都有辦法共鳴,她只是不想被困在沒有資源的故鄉一輩子,能到大城市大展鴻圖。
還有她害怕被異性拆下義肢的反應,也能看出她即便已對身體的殘缺釋懷,仍會害怕別人無法接納她的傷口、直面自己的不同。
她對未來的堅持,是因著她對自己的自信;她的自信,來源於她曾經的自卑;而她的自卑,又說明了她為何對拆除義肢有這麼大的反應。
莊潔的一切光芒和脆弱,都有合理的脈絡在,並不是毫無根據地為虐而虐,所以我並不覺得這個角色塑造得很失敗。相反地,我認為莊潔是劇中最有血有肉的一個人。
▸ 陳麥冬
跟莊潔相比,陳麥冬一角我反倒覺得有些可惜。
他是一個經歷過父母失和、摯友枉死,在地獄翻滾好幾年又重新爬起來的人。明明這個設定本身有很多發揮空間,但電視劇把他寫得太完美了,導致看起來扁平很多。
陳麥冬十七歲時,曾經目睹好友宋然死在眼前,極度的傷痛和愧疚,使他渾渾噩噩了好一陣子,直到遇見另一位遺體化妝師後,他的生活才有了改變。
這位遺體化妝師替他洗掉腳上的血跡、寬慰他「該離開的總會離開」,種種教誨幫助陳麥冬走出陰影,也帶他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

陳麥冬成為遺體化妝師的原因
三十歲的陳麥冬,給人的感覺雖然沉穩成熟,卻也相當壓抑。
長期待在殯葬產業的經歷,使他無論社交手法、說話方式都和普通人不同。他們不說再見、不握手、不輕易露出笑容,因為他們的生活充滿生離死別,隨便幾句話、幾個表情都可能觸動他人的敏感神經。
在遺體化妝師的框架下,他的人生充滿了限制,總不認為自己能被大眾接納,才一直沒有心思追求所愛。直到莊潔返鄉後,她的幾句話才重新鼓舞了他。

莊潔和陳麥冬都是長年活在異樣眼光中的人,身體的殘缺也好,職業的晦氣也罷,他們總是被普羅大眾排斥甚至恐懼,可也正因如此,他們更能看見彼此真正的光輝。
殘缺的肢體,使如今熱情開朗的莊潔顯得更加耀眼;遺體化妝師的經歷,則使陳麥冬遭遇變故時顯得更加可靠。
如果今天莊潔沒有遇上車禍,陳麥冬也沒有踏入殯葬產業,或許他們沒有辦法像現在這樣,坦然接納彼此的特別。他們的愛情,不只是成年人間突然擦出的火花,更是兩個同樣淋著雨的人、互相溫暖的革命情誼。

其實陳麥冬對莊潔的情感,也是《春色寄情人》鋪陳最可惜的地方。三十歲的陳麥冬被莊潔鼓舞進而走向陽光,這沒有問題。但硬要設定陳麥冬早在高中就喜歡莊潔,就有點牽強了。
我覺得劇中對兩人高中時期的著墨,有點太著重於莊潔的視角,沒什麼寫到陳麥冬被莊潔吸引的理由,這就顯得陳麥冬維持十多年的深情有些莫名其妙。
而且這部劇的另一條主軸是生死,陳麥冬遺體化妝師的身份,也使他身上幾乎沒有缺點,好像發生什麼事都能處理得很好,這也多少剝奪了這段愛情故事的深度。
我想大家會覺得莊潔後期的作為不討喜,一方面也是出在陳麥冬過於完美的設定上。他的完美會凸顯出莊潔的不成熟,即便她的掙扎很有脈絡,觀眾還是只會聚焦在陳麥冬受到的傷害,這種「不平衡感」放在一部主打雙向救贖的愛情劇裡,其實是很可惜的。
▌生死
前言時提過,我對這部劇最感興趣的是「生死議題」,那也不得不說,比起稍微欠缺脈絡的愛情線,《春色寄情人》在這部分下的著墨要好得多。
劇中有非常多發人深省的片段,不管是突如其來的離別、預期已久的死亡,被留下的人該如何面對這些傷痛,《春色寄情人》都給出了不錯的解答。
▸ 存在過,就已經是意義了

莊潔的弟弟莊研目睹一名青年溺水身亡後,在驚嚇和衝擊之中,不禁思考起人活著的意義。
一條年輕的生命,還沒來得及發光發熱就隕落消逝,多年後除了父母以外,再不會有人記得他,那他們來這世上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死亡是最讓人無能為力的,也是最公平的。每個人的骨灰重量都是一千八百克到三千一百克,它從不以成功或失敗論英雄。」
「只要存在過,就已經是意義了。」
很多人在死後會用特別的棺槨、隆重的儀式去證明死者的與眾不同,但事實上,死亡就是死亡,不管這個人曾經活得多光鮮亮麗,死後都只會化為一罈骨灰。
生命的意義從不在於活得久不久、燦不燦爛,而在於「存在」。因為人只要活著,就一定會為別人帶來獨一無二的影響,不管影響是大是小、是好是壞,都有它的價值。
▸ 失去的本質,是在教會我們慢慢學會接受

何叔的死,應該是劇中第一個令人措手不及的發展。
何叔是莊潔一家最溫和的人,總是處在妻子和三個孩子間做和事佬,平衡大家的衝突,而他的離開,不僅代表家裡從此少了一個人,更象徵這個家的定心丸消失了。
「跟我們親近的人離世,有可能是老天給我們發的信號,提醒我們最可靠的那道屏障消失以後,遲早會輪到我們自己。」
「正因為生命有大限,我們才應該更努力地去生活、去創造、去愛。」
面對生離死別,每個人都會難受,難受於美好一夕破滅的衝擊、被獨自拋下的痛苦,還有身邊盡是那人存在過的痕跡。
然而這些傷痛,卻也幫助我們變得堅強。因為見證過死亡,才會明白活著的可貴,如同陳麥冬當初是由於見到宋然的死,才會成為一名遺體化妝師一樣。
是生命的終點,賦予了過程意義。
▸ 受傷、歷劫,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和突逢意外的何叔不同,罹患腦瘤的林奶奶很早就做好了迎接死亡的準備。她這一生雖然沒有嫁人,卻活得毫無遺憾,只擔心多年好友陳奶奶會沉浸在痛苦之中,無法釋懷。
「喪親之痛總會讓人在某一刻無比絕望,覺得未來只剩下無比的孤獨和悲傷在等著你,但這不是真的,時間會治癒一切。」
林奶奶寫給陳奶奶的信,或許也是很多年事已高的老人家的想法。他們走過了太漫長的歲月,嘗盡各種悲歡離合,所以面對死亡是釋然的,沒有太多恐懼。
只是他們終究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孫子、老友,會對自己的離開難以釋懷。
為親人之死哀痛,是所有人注定會經歷的劫難,不過再怎麼疼痛的傷口,終究會隨著時間癒合。絕望的時候放聲痛哭,哭累了好好休息,休息後重新站起來,這便是人生的縮影。
林奶奶最後,希望陳奶奶能肯定自己這一生的價值,對她說一句「妳這輩子幹得漂亮」,我想這也是她希望陳奶奶盡早打起精神的期許吧!
▸ 人老了,要學會順應

「該離開的總會離開,留不住的,生而為人,只能節哀。」
《春色寄情人》用了很多篇幅描寫人面對死亡的無力感,也透過許多故事傳達「順應天命」的觀念。
既然對方離開了,被留下的人就只能試著減緩傷痛;既然生命已經到了終點,就只能抬頭挺胸坦然面對。
順應天命並不是消極躺平,而是一種在面對注定會發生的改變時,讓自己釋懷、跟自己和解的方式。
生活充滿許多我們無能為力的事,與其痛苦、焦慮、逃避,不如坦然面對。順應生命中出現的跌跌撞撞,從容踏上終有盡頭的人生旅途。
「生死有命」和「事在人為」不見得是反義詞,正因為生死有命,所以我們更該在有限的歲月裡,活得燦爛輝煌、沒有遺憾,這樣即使到了生命盡頭,也不會後悔自己曾來世間走過一回。
「人這一輩子,要能認真地受傷、認真地服輸,這輩子就沒白活。百般滋味,這才叫人生。」
▌總結
前言有提到,其實《春色寄情人》並沒有達到我的預期,但不是說它難看到哪裡去,相反地,它的質感、演員、台詞都設計得非常好,要說是今年數一數二優秀的陸劇絕對沒問題。
它不如我預期的點,主要是在劇情比例的分配上。我覺得《春色寄情人》的定位有點尷尬,不管要當作「愛情劇」還是「生命禮儀劇」來看,都有明顯的不足。
若是定位成愛情劇,陳麥冬對莊潔的感情鋪陳得有些空泛,結局莊潔選擇回到南坪的理由也很唐突,並沒有把「雙向救贖」的魅力很好地展現出來。
而若將它視為生命禮儀劇,中期又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提到陳麥冬的職業線,全著重在 CP 線和莊家母女的衝突上,主軸不是很明確。
其實看前半段時,我對這部作品的評價是很高的,至少跟半年前看的《愛情而已》比起來,這部劇探討的主題、呈現出的質感,都是我更偏好的類型,我甚至可以不快轉地看完前幾集。只可惜到了中後期,這種感覺就消失了,即便我還是很喜歡林奶奶生病和莊潔母女爭執的橋段,卻依然無法掩蓋剛剛提到的缺點。
不過不管怎麼說,《春色寄情人》仍是部值得一追的陸劇,特別是喜歡生死議題或親情描寫的觀眾,這部作品絕對不會讓你失望。而若是衝著愛情戲看,只要不苛求劇情嚴謹度、單純嗑嗑 CP 的話,還是很值得入坑,畢竟兩位主演的表現和 CP 火花都非常強,很大程度療癒了我剛被《度華年》爛演技摧殘的眼睛 XD。
更多【聊陸劇】系列文章: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