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推薦|陪你上下班不孤單的「台灣通勤第一品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開始會接觸到「台通」是經由朋友推薦,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聽Podcast的習慣,只知道是一種最新流行的廣播類節目,很少接觸廣播和只愛聽音樂的我也提不起什麼興趣去嘗試,直到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聊天時,我才正式開啟我的Podcast之路。

至於我到底是怎麼被說服的呢?他沒有洋洋灑灑的論述這個頻道的過人之處,也沒有列出五點非聽不可的理由,他只是說:「這就是三個直男在打嘴砲」看似無聊的評語,不知為何的,反倒勾起了我的興趣。在某次上學的路上,我一如往常地戴上耳機,習慣性的點了歌單的第二首歌,在終於聽膩了副歌後,我點開了台通的頻道。

應該是第181集吧,它的標題是:「黑的立可帶不就是麥克筆嗎!」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台通,具體內容已經記不太清楚,反正就是在討論吸管是一個洞還是兩個洞、黑色的立可帶算不算一種麥克筆的問題。這算是台通的一個經典大主題,他們會用很認真的態度討論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並且透過某種哲學式的辯論,最後在三個個性迥異的人之間達成共識,這就是有趣的地方了。

而這三個人分別是鬼靈精怪的何ㄟ;擔任主持角色的逞誠;還有理性務實的家倫。

何ㄟ像是你身邊那個很吵、分享欲爆棚的朋友,在台通裡通常是開啟話題,或是把話題導向「小故事」的人,雖然他的故事多到讓人懷疑有「捏造」的成分,因為只要給他一個詞,他就能馬上講出一個相關的小故事,但這些故事卻都還是可以很完美的連接到他的「何ㄟ宇宙」;而逞誠會是那個有點北爛但又蠻中肯的朋友,主要負責跟何ㄟ爭論,常常一針見血的點出爭論的核心,也很善於幫話題總結,順暢的讓大家轉移到下個話題;家倫則是那種聲音低沉,口頭禪是「沒差吧」的木頭朋友,在台通裡主要是中和的作用,比起其他兩位,會更多用理性的角度分析事情,個性也較為嚴謹。

雖然上面講得這好像是一個很嚴肅的談話節目,但以上這些都是放在「直男打嘴砲」的前提下。台通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多了三個好朋友,透過這樣每集一小時左右的閒聊,我漸漸的認識、熟悉他們,他們自顧自地聊天,有時會跟著思考撥下來的蒜頭皮算不算一種垃圾?有時會喜歡上他們推薦的歌曲,有時會跟著他們捧腹大笑;沒有正常社交裡聊天的種種壓力,只有純粹的放鬆與快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佳璇的沙龍
2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中午聽了田單復國的故事,就是那個火牛陣的故事,不知為何整個下午這兩個音樂就一直在腦海裡迴繞?難以明白的邏輯,聽聽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bzWiJLVh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EA-MIYY1bg
Thumbnail
中午聽了田單復國的故事,就是那個火牛陣的故事,不知為何整個下午這兩個音樂就一直在腦海裡迴繞?難以明白的邏輯,聽聽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bzWiJLVh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EA-MIYY1bg
Thumbnail
因為朋友推薦的podcast聽到這本書的介紹,才知道這本書是我很喜歡的日本樂團YOASOBI將小說音樂化的「小說」,有一陣子我很喜歡YOASOBI輕快又奇妙的旋律,加上電音的快感,雖然聽不懂日文,但音樂把我帶進一個超現實世界,以前從來沒想過要把書找來看,因為podcast的介紹更加深了我的好奇。
Thumbnail
因為朋友推薦的podcast聽到這本書的介紹,才知道這本書是我很喜歡的日本樂團YOASOBI將小說音樂化的「小說」,有一陣子我很喜歡YOASOBI輕快又奇妙的旋律,加上電音的快感,雖然聽不懂日文,但音樂把我帶進一個超現實世界,以前從來沒想過要把書找來看,因為podcast的介紹更加深了我的好奇。
Thumbnail
這些創作,也不一定要竄上流行榜的前列位置,也不用從每一輛貨車的喇叭上播放,才算上是有意義;哪怕只有一個人聽,哪怕只有一個人看這些文字,也是願意跟自己同在一次,哪管在何時何地,在哪個時空。
Thumbnail
這些創作,也不一定要竄上流行榜的前列位置,也不用從每一輛貨車的喇叭上播放,才算上是有意義;哪怕只有一個人聽,哪怕只有一個人看這些文字,也是願意跟自己同在一次,哪管在何時何地,在哪個時空。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聽過我YT說話聲音是女聲沒錯 在聽這首張學友的1993年發行的粵語 〔祇想一生跟你走 (粵)〕 我是女聲也可以唱男聲的音域😂 本來不想嚇格友 但,直覺心靈-直覺占星大師 在留言提及要求想聽瘋愛唱歌 那就獻醜啊~😁😁😁 希望聽完,還是要繼續支持瘋愛 因為我是格友塔羅師不是
Thumbnail
聽過我YT說話聲音是女聲沒錯 在聽這首張學友的1993年發行的粵語 〔祇想一生跟你走 (粵)〕 我是女聲也可以唱男聲的音域😂 本來不想嚇格友 但,直覺心靈-直覺占星大師 在留言提及要求想聽瘋愛唱歌 那就獻醜啊~😁😁😁 希望聽完,還是要繼續支持瘋愛 因為我是格友塔羅師不是
Thumbnail
不知道其他人是比較喜歡聽流行歌曲,還是古典音樂、輕音樂? 以前十幾二十歲時喜歡看連續劇,片頭片尾曲常是當紅女歌手主唱,自然帶動專輯銷售量,我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喜歡某些歌手和歌曲。 但不知從甚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聽沒有歌詞的輕音樂,古典音樂還未必聽的來,要看有沒有耳緣,所以我也沒有對音樂家有甚麼研
Thumbnail
不知道其他人是比較喜歡聽流行歌曲,還是古典音樂、輕音樂? 以前十幾二十歲時喜歡看連續劇,片頭片尾曲常是當紅女歌手主唱,自然帶動專輯銷售量,我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喜歡某些歌手和歌曲。 但不知從甚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聽沒有歌詞的輕音樂,古典音樂還未必聽的來,要看有沒有耳緣,所以我也沒有對音樂家有甚麼研
Thumbnail
後來開始喜歡聽Podcast,起源或許要追溯至過往國高中聽廣播的習慣,不管做任何事情,旁邊總有個聲音陪伴,即使陌生素不相識,卻又近在眼前── 這種距離的美感。 《一個路人經過》是兩位音樂人-宇宙人小玉 ╳ 白安聯手打造的Podcast節目,其實不怎麼聊音樂,反而生活居多,個人也較偏好雜談類型的
Thumbnail
後來開始喜歡聽Podcast,起源或許要追溯至過往國高中聽廣播的習慣,不管做任何事情,旁邊總有個聲音陪伴,即使陌生素不相識,卻又近在眼前── 這種距離的美感。 《一個路人經過》是兩位音樂人-宇宙人小玉 ╳ 白安聯手打造的Podcast節目,其實不怎麼聊音樂,反而生活居多,個人也較偏好雜談類型的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