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又是另一場推敲。
最近聽到了一句有趣的話:「人因有風格而成為人」,聽起來有些外顯、又好像有些哲學,仔細貼近心去感受,發現那確實是人生。
二十多的年歲,現在才在找尋自己的風格好像有些晚,想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卻不知什麼是理想、想創造喜歡的自己卻不懂什麼才是自己喜歡的樣子。
於是開始模仿,這才發現學著認識自己是縱貫一生的課題。
***
全身黑的打扮,Oversize的大學T和緊身瑜伽褲、再加上3D立體口罩,美中不足的是兩個月前整理過的小波浪捲還透著一點紅,還有腳上萬年如一、浸著城市煙塵的白色無印帆布鞋。
想著能成為社群媒體中帥女孩的模樣,看著捷運車窗的倒影才發現我還是我,或許是身高不夠帥、眼臉不夠帥、髮型不夠帥,或單純只是沒那個氣質。
風格究竟是因模仿而得,還是因創造而得?人類在世幾千幾萬年,數不盡的個人靈魂來了又去,還剩下幾種風格讓我去發掘?人生年年都在前進,時不時會認識一些新的人,而時不時會發現這些新的人並不如預想中陌生,他們的身影和記憶中的離人相重疊,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同一個人,而是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風格。
或許造物主手上有一副牌,寫了各式不同的風格,並在創造人的時候隨機分發幾張,而眾所周知、一副牌只有52張。人們又該如何知曉,自己屬於哪張牌呢?
***
除了時尚方面的風格,寫作風格的創立也是一門學問。
比起寫書人,我更認為自己是一位讀書人,因此每次下筆的時候,語法都會有點受正在讀的書影響,先前一直認為這樣的寫作方式很有趣,重新閱讀自己文字的時候總能發現驚喜,但仔細想想,才發現這樣叫做沒有自己的風格。
曾有幾次翻閱過去隨手寫下的心緒,短短幾行字卻被過去的自己震懾,那樣的文筆有著現在的自己無法重現的氣質,迂迴的時間線讓我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進步還是退步。
雖說模仿為創造之母,但那真的是好事嗎?百年之後,如若像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什麼,是一篇篇風格各異、搞不清楚作者的好文,還是作為模板傳唱獨樹一幟的名聲?
想著這些事,覺得前途迷茫、又覺得這才是人生的有趣之處。世界因多樣而美麗、人類因思考而有趣,如若有一天,所有問題都有了答案、生命有了標準的盡頭,那人生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
***
不只是穿搭和寫作,作為一個人要如何活下去、何嘗不是另一種風格的追尋。我們總是在踏出步伐的同時眺望遠方的目的地,期待能在美好的終點找到屬於自己的歸處,殊不知腳下的這一步就是我們正在創造自己的證據。
「夢裡又是另一場推敲」,這是字花第106期的開頭,在以推理小說為旨的這期刊物之中,充斥著繪出真相的智慧和快感,小說家們筆下的世界照著正確的規則前進,讀起來暢快而愜意、多麼的不實際,亦如真實世界的色彩,充斥著夢中的無畏。
***
寫於讀完張惠菁《給冥王星》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