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注意力=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直覺得世界雖然看似只有一個,但其實每個人自己都各自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最近同事的LINE帳號遭盜用,四處發送借錢訊息。
雖然第一時間已經有使用IG發布遭盜通知與聯繫LINE客服處理,但帳號恐怕是無法取回、所有交談紀錄也不翼而飛。

當今網路世界圖片、文字冒用者到處都是,消息造假、文字造假、圖片造假之人也隨處可見,在這樣的環境下,懷疑他人造假之人、見影開槍之人四處遍布,誹謗、造謠、仇視、煽動性言論更是無所不在。標題黨、直搬文字一類的罐頭貼文四處充斥,可以理解為何說現在網路鬧得人心惶惶、不可信任,為何會有人會單純因為瀏覽網路資訊就被整的神經兮兮。

總聽周圍習慣天天滑手機的親朋好友們提及對網路世界的擔憂,這使我好奇那究竟是怎麼樣的世界、真有他們說的那麼負能量、令人不安?於是決定試著用幾周的時間天天查看社群網站,想知道實際上會看到些什麼。在執行大約一個月後還是決定不再繼續追蹤,因為發現對自己意義不大。
撇除真正有意義的新聞類文章不談,其餘討論性質的貼文有不少都是以下走向:

有人開心創作發圖,底下留言:AI圖?
有人開心分享照片、生活,底下留言:P很大、還是根本造假,是想要騙流量的吧?
連只是單純討論各種領域相關知識或分享新知的貼文底下最終也可以因為有人批評PO文者不夠專業而變成一片爭執。

當然,這些推送可能是個人的瀏覽習慣所致、並非生態全貌,但底下留言演變成戰場的機率真的高到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有人基於興趣與大家分享自己喜好相關的介紹推廣文,居然也跑出一批人指責其知識不夠專業,接著吵起來最終以原PO刪除文章收場。就連普通的新聞文章底下留言也沒蓋幾樓就開始有火花。

現今網路充斥著一堆為流量騙人的人與因為騙子無所不在所以害怕被騙的人。
無論是靠假消息謀取不當營利的人又或者是因為聽信網路而損失錢財的人都太多太多了。

消息查證固然重要,然而我感受到的是有時候過度懷疑的精神已經偏離了原本查證的意義,查證為的是要保護自己不會因為假消息而受騙遭逢損失,假若今天對方開開心心地分享一條生活心得、沒想從誰那獲得什麼實質好處,又何必出言審問對方是否造假?(明顯因實質利益而剽竊、欺瞞者則不在話下) 甚至有些人已經走火入魔,自詡為鑒定師光憑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觀去審查他人言行並從中獲得成就感還感到自豪不已。

「如果我不跳出來糾正的話,別人受騙怎麼辦?」首先要真能確定自己的認知是100%正確的,貿然出征別人的話只會無端製造更多混亂。再者我們又如何知道別人渴望從中獲得的是什麼東西?虛榮心、認同感、又或甚至根本不在意真假,只是單純殺時間的娛樂?這世間有很多不見得是真理,但確實有擁護者的東西存在。

擁有基本媒體識讀素養,是每個閱聽人自身必須具備的能力,請放下無端的正義感與深怕自己無法拯救世界的恐懼焦慮,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好,無恥之徒不會停止無恥的手段、愚昧之人也不會因為我們的阻止而免於受騙,有緣遇見協助檢舉即可、沒必要每天特地海巡當警察只為審視他人真假,問題所在往往不僅止於發佈問題訊息之人本身,所有點讚、響應、轉發的也全都是共犯之人,他們共享相同的理念與看法、抓也抓不完。
若出言提醒的行為發自善心,那麼禮貌提醒與正當檢舉已經足夠,能反省之人輕點便會反省與改正、執迷不悟之人頂多將目標轉移至其他對象,繼續為追求他們渴望的東西不擇手段。

不需花費自己分毫心力去心煩、擔憂那些看了會焦慮卻也無濟於事的訊息,專心致力於打造自己渴望見到的世界即可,我們才是自己世界的中心、最重要的唯一。
一旦有意識地管理注意力,將發現很多不幸與混亂與自己無關,而需要去知道與處理的事情,自然會來到身邊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盡自己所能提供援助。這並非逃避現實的作為,只是不再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改變不了、徒增憂鬱的事情上。

如果覺得環境髒亂就著手整理,無法整理就想辦法嘗試將自己抽離那樣的環境。想要怎麼樣的環境,首先自己要成為怎麼樣的人,莫強硬混入不適合自己的圈,否則感到格格不入的將是自己。

又或者若非想要濟世,堅持身處亂世之中當清流卻又感到痛苦不已、每日生不如死又有何意義? 別過身去再走幾步說不定會找到一條清澈的河流,在那全是正人君子,生活無須成天緊張兮兮。

非說哪種好或不好,但把注意力放在哪裡,那裡就是自己所相信的生活真實樣貌。

avatar-img
5會員
61內容數
為自己每天的思考框出一個小小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365天的思考空間 的其他內容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喜歡在葬送的芙莉蓮中,多次提到「魔法就是想像力」這個概念。 我覺得人生也是,人們無法活出自己所想像不到的生活。 具體應該說,無法心安理得並且長期地享受自己想像不了的生活,例如突然暴富的人多半會在不久後破產、意外爆紅的人會在不久之後沈寂。
「我只想活到50歲就好,也有認真在考慮到時候要出國去合法安樂死。」 如果你擁有一切想要的生活、所愛的人全都過得很幸福、每天覺得世界很美好,即便如此還是會想要提早結束自己的生命嗎? 或許會,但首先至少你得要真的已經幸福過。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兩者在行為上的表現都是「不去想」,但對事情發展的因應表現影響卻差異甚大。 因為不想自己的腦袋一但閒下來就會開始想些有的沒的,因此用各式各樣的娛樂填滿自己瑣碎的時間、讓自己不斷接收聲光刺激、沒有了深思人事物的餘裕。 滑貼文、手機遊戲、追劇、翻過一段又一段影片,但為何最終感覺到的還是無盡的空虛...
翻到某年看完北美館展覽的札記。 “展覽主題「旅途」的部分有一部法國影片《我的朋友》藉由訪談不同人物勾勒出一位祖母與其家人之間的相處樣貌,在訪問到祖母本人的片段時祖母提到已故丈夫的往事,丈夫在11歲時就決定要與她共度一生,並且臨終前依然深愛,說「遇見你就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事情」。”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喜歡在葬送的芙莉蓮中,多次提到「魔法就是想像力」這個概念。 我覺得人生也是,人們無法活出自己所想像不到的生活。 具體應該說,無法心安理得並且長期地享受自己想像不了的生活,例如突然暴富的人多半會在不久後破產、意外爆紅的人會在不久之後沈寂。
「我只想活到50歲就好,也有認真在考慮到時候要出國去合法安樂死。」 如果你擁有一切想要的生活、所愛的人全都過得很幸福、每天覺得世界很美好,即便如此還是會想要提早結束自己的生命嗎? 或許會,但首先至少你得要真的已經幸福過。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兩者在行為上的表現都是「不去想」,但對事情發展的因應表現影響卻差異甚大。 因為不想自己的腦袋一但閒下來就會開始想些有的沒的,因此用各式各樣的娛樂填滿自己瑣碎的時間、讓自己不斷接收聲光刺激、沒有了深思人事物的餘裕。 滑貼文、手機遊戲、追劇、翻過一段又一段影片,但為何最終感覺到的還是無盡的空虛...
翻到某年看完北美館展覽的札記。 “展覽主題「旅途」的部分有一部法國影片《我的朋友》藉由訪談不同人物勾勒出一位祖母與其家人之間的相處樣貌,在訪問到祖母本人的片段時祖母提到已故丈夫的往事,丈夫在11歲時就決定要與她共度一生,並且臨終前依然深愛,說「遇見你就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孤單,有時候我們會尋求他人的認可。
即使現實生活人際關係遇到重重困難與挑戰,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滿滿的視聽感,對方鮮活無比的憤怒,悲傷,委屈,痛恨表情,身材樣貌,慣常使用的語詞,講話神態,行為動作,衣著,透明公開的聯絡方式,將人的互動連結成為真實可感的情緒張力。即使與對方拼搏或爭戰,完全沒有消失或斷線的可能性。 只有一種可能,人與人之間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原文連結放留言處🙂 也是有許多卡友給予有幫助的建議。 我知道網路言論尤其是負面、難聽的看看就好,我相信大多人在現實生活都是一般人,因為網路匿名的自以為是的安全感,讓一部分的人肆無忌憚發言,認真要找還是能夠透過各種方式找到此人的。 起初這篇我是沒有在意,直到重看看到發文者的更新,才去細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前幾天,發生臉書跟ig全球大當機的時候, 當下瞬間有慌了一下,真的以為, 被盜帳號了,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 前陣子有細想, 如果沒有臉書、ig,能用什麼分享呢? 看到全球這兩個字,才知道波及蠻廣得🥹 思考著未來 自己的粉專是不是要移駕了, 也包括伴侶的粉專🥹 現在突然想到!
Thumbnail
社群媒體上大多只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樣子 實際上底下多的是不太會跟別人分享的挫折跟峰迴路轉 許多需要一個人作出決定的孤獨時刻...
這不只套用在現實的社會 也套用在網路的世界 從遊戲下線從平台離開 有時候只是為了再其他地方相遇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孤單,有時候我們會尋求他人的認可。
即使現實生活人際關係遇到重重困難與挑戰,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滿滿的視聽感,對方鮮活無比的憤怒,悲傷,委屈,痛恨表情,身材樣貌,慣常使用的語詞,講話神態,行為動作,衣著,透明公開的聯絡方式,將人的互動連結成為真實可感的情緒張力。即使與對方拼搏或爭戰,完全沒有消失或斷線的可能性。 只有一種可能,人與人之間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原文連結放留言處🙂 也是有許多卡友給予有幫助的建議。 我知道網路言論尤其是負面、難聽的看看就好,我相信大多人在現實生活都是一般人,因為網路匿名的自以為是的安全感,讓一部分的人肆無忌憚發言,認真要找還是能夠透過各種方式找到此人的。 起初這篇我是沒有在意,直到重看看到發文者的更新,才去細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前幾天,發生臉書跟ig全球大當機的時候, 當下瞬間有慌了一下,真的以為, 被盜帳號了,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 前陣子有細想, 如果沒有臉書、ig,能用什麼分享呢? 看到全球這兩個字,才知道波及蠻廣得🥹 思考著未來 自己的粉專是不是要移駕了, 也包括伴侶的粉專🥹 現在突然想到!
Thumbnail
社群媒體上大多只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樣子 實際上底下多的是不太會跟別人分享的挫折跟峰迴路轉 許多需要一個人作出決定的孤獨時刻...
這不只套用在現實的社會 也套用在網路的世界 從遊戲下線從平台離開 有時候只是為了再其他地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