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團圓賞月-中秋節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約二十歲前記憶中小時候村裡每年中秋都有件大事要進行,就是要決定“爐主”花落誰家?年紀小時其實只記得吃,雖然一直沒有機會代表家人去“爐主”家吃辦桌大餐,但中秋節,家中就有許多祭拜的美食。過去家中曾有幸讓“朱王” 擲筊杯選中當“爐主”,“朱王”神待在家中的神桌一年的時間,期間村中的人會來家中祭拜。民國八十七年建代天宮後,“朱王公”終有固定的祭拜處。終結其每年更換行宮的傳統。

父母都默默的傳承著長輩教給他們的儀式,靠著口耳相傳。母親在我小候總是默默的走完全部的儀式,長大後懂得陪母親準備祭品和到廟裡上香。終於了解媽媽在忙錄什麼。早上 媽媽會先準備家中神桌上的祭拜品,先拜家中的觀音、土地公、三太子再放上大張的神明金紙,中秋節媽媽要準備大廟碧清寺的祭品,如水果籃,然後另外再準備“朱王”的祭品,如月餅、水果籃、三牲(雞、豬、三絲捲)、酒、飯,之後再到灣西的“保安宮”土地公廟拜拜,保安宮有三個爐,放在最後的一個爐是村中有人將土地公神像請回家祭拜,每年再請回廟裡。

下午一點過後,會在家門前犒兵,用五項祭品加飯,然後再拜好兄弟,好兄弟要在每個祭品上插香,媽媽說不然好兄弟不敢上前來吃祭品。

晚上母親會放手讓小朋友去烤肉及放煙火,父親會找一到二個人陪他去吃朱王公的辦桌。可是我怎麼會只記得吃呢?母親跨過八十歲後,常常說自己很多事都無法記得了,身體也退化了很多,祭品的準備也愈來愈難自己準備了。父親的記憶也不如以往好。追著父母的儀式腳步,開始找文獻資料,來理解父母虔誠的行為。了解到村裡的大廟碧清寺拜的是分靈自台南白河關仔嶺「大仙寺」觀世音菩薩,所以每年春季,廟裡都會辦進香的活動,“朱王”的故事,爸爸用台語說的,我聽的一知半解,查了資料及看了代天府的石碑,才得知朱王信仰來自村裡的一位村民,受朱王的保佑渡過了貧困,賺到了錢,於是發心祭拜他。朱王躲過了日據時期的燒神像事件,因為村人將神像藏於村人的民宅中,至民國時期才重見於公眾。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日也是朱王的聖誔。而保安宮裡的福德正神,家裡只有每年的中秋會特此前來拜拜。保安宮裡石碑也無清楚記下其歷史,只記下土地公的香火鼎盛,和其對村民的保佑。六零及七零年代的夜晚,會和父母親在家看月亮、吃月餅,外出工作後烤肉及煙火漸成了每年的必走行程。但父母身體不佳後,不能吃柚子了。和父母一起賞月吃柚子的畫面,短期內看不到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悟的沙龍
7會員
13內容數
想用圖文記錄下台灣農消失中的文化及當代的台灣小民生活,還有促進多元的審美觀。
子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1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農村裡和城市的一樣都是要盛大普渡,舉行祭典。 中元節當天早上母親會以傳統的祭典菜,祭拜公媽祖先。下午要拜普渡公神,要犒兵(台語)和拜好兄弟,母親說不同於拜神,拜好兄弟時要在每一個貢品上插上香,好兄弟們才敢來吃貢品。 不同於其他地區,牛挑灣每年農曆七月十六日會在報恩堂祖先公
2024/09/01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農村裡和城市的一樣都是要盛大普渡,舉行祭典。 中元節當天早上母親會以傳統的祭典菜,祭拜公媽祖先。下午要拜普渡公神,要犒兵(台語)和拜好兄弟,母親說不同於拜神,拜好兄弟時要在每一個貢品上插上香,好兄弟們才敢來吃貢品。 不同於其他地區,牛挑灣每年農曆七月十六日會在報恩堂祖先公
2024/08/31
自家包粽的傳統,在都市化的社會中漸消失,只能在市場、超市的食材及成品中感受到端午節慶。 在農村端午節,多數的婦女自己包粽子,未出嫁時的母親也是不會包粽子,但在出嫁後,夫家家境小康,長金嬏婆常和母親說:「要自己學會包粽子,老一輩的人走了,你才有得吃。」 我小時候常和老媽搶著也要包粽子,小學生入不了
2024/08/31
自家包粽的傳統,在都市化的社會中漸消失,只能在市場、超市的食材及成品中感受到端午節慶。 在農村端午節,多數的婦女自己包粽子,未出嫁時的母親也是不會包粽子,但在出嫁後,夫家家境小康,長金嬏婆常和母親說:「要自己學會包粽子,老一輩的人走了,你才有得吃。」 我小時候常和老媽搶著也要包粽子,小學生入不了
2024/06/14
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對於家族來說承載著深厚的意義。戰後嬰兒潮的30年世代和60世代對傳統儀式的思潮有著十分不同的見解。祖先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古禮及敬天地的意涵給未受教育洗禮的母親,父母親充滿敬畏的承接祭祖儀式,60世代卻因現代思潮漸漸轉變了傳統儀式的樣貌。
2024/06/14
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對於家族來說承載著深厚的意義。戰後嬰兒潮的30年世代和60世代對傳統儀式的思潮有著十分不同的見解。祖先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古禮及敬天地的意涵給未受教育洗禮的母親,父母親充滿敬畏的承接祭祖儀式,60世代卻因現代思潮漸漸轉變了傳統儀式的樣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寺廟開塔門的日子,一年兩次。塔門意思為靈骨塔門,說明我們家一年只有兩次的祭拜機會。同時也代表著,我家一年兩次固定的郊遊時光,上午祭拜完,下午都會順道去走走,泡溫泉吃牛肉麵喝紅茶。
Thumbnail
寺廟開塔門的日子,一年兩次。塔門意思為靈骨塔門,說明我們家一年只有兩次的祭拜機會。同時也代表著,我家一年兩次固定的郊遊時光,上午祭拜完,下午都會順道去走走,泡溫泉吃牛肉麵喝紅茶。
Thumbnail
鳳山寺位於南投市鳳山里樟普寮,創建於雍正11年(1733),唯一有近300年歷史的古剎。該寺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皆舉辦玉皇大帝千秋遶境。本文為筆者2023年的參與紀錄。
Thumbnail
鳳山寺位於南投市鳳山里樟普寮,創建於雍正11年(1733),唯一有近300年歷史的古剎。該寺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皆舉辦玉皇大帝千秋遶境。本文為筆者2023年的參與紀錄。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上一篇提到了,除夕下午二點拜祖先的儀式後,接著繼續來記錄一下「奉阿公」的祭拜。 這裡補充一下,上一篇有讀者問我:關於在祠堂祭拜的禮俗,通常會採用較傳統的方式嗎?然後我再度請教一下我老爸:「他說把祖先請回自己家裏,當然不會像我們一群人聚在一起拜那樣麻煩瑣碎,並依照上一代留傳下的傳統。自己帶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上一篇提到了,除夕下午二點拜祖先的儀式後,接著繼續來記錄一下「奉阿公」的祭拜。 這裡補充一下,上一篇有讀者問我:關於在祠堂祭拜的禮俗,通常會採用較傳統的方式嗎?然後我再度請教一下我老爸:「他說把祖先請回自己家裏,當然不會像我們一群人聚在一起拜那樣麻煩瑣碎,並依照上一代留傳下的傳統。自己帶
Thumbnail
今年很開心能擔任鹿港學哥的小幫手,打開大門讓我體驗「鹿港人拜天公的一日」,紀錄從採買供品、供桌擺設、燒金紙、大街各戶店家觀察,寫下外地人對於祭祀文化的好奇。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鹿港人特別重視拜天公的日子,當天宛如小過年,上午市場湧入採買人潮,晚上聽見各家熱鬧的鞭炮聲,感謝上天的保佑。
Thumbnail
今年很開心能擔任鹿港學哥的小幫手,打開大門讓我體驗「鹿港人拜天公的一日」,紀錄從採買供品、供桌擺設、燒金紙、大街各戶店家觀察,寫下外地人對於祭祀文化的好奇。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鹿港人特別重視拜天公的日子,當天宛如小過年,上午市場湧入採買人潮,晚上聽見各家熱鬧的鞭炮聲,感謝上天的保佑。
Thumbnail
對於拜天公的啟蒙,其實是源自於之前跑去參加鹿港小艾團隊的茉莉人文中心所辦的拜天公習俗活動,主辦者朱朱詳細介紹這些東西,原本對台灣本地習俗不了解的我,因這次活動在回去時都很關注旗津本地的拜天公是如何拜的,所以這次來和平島也想跟著拜。 其實這次看普羅大眾並沒有看多少,因為在初八這日剛好是
Thumbnail
對於拜天公的啟蒙,其實是源自於之前跑去參加鹿港小艾團隊的茉莉人文中心所辦的拜天公習俗活動,主辦者朱朱詳細介紹這些東西,原本對台灣本地習俗不了解的我,因這次活動在回去時都很關注旗津本地的拜天公是如何拜的,所以這次來和平島也想跟著拜。 其實這次看普羅大眾並沒有看多少,因為在初八這日剛好是
Thumbnail
你知道屏東東港有三寶嗎? 黑鮪魚、龜苓膏和燒王船,前兩個當下愉悅卻無法延續,最後一個當下勞累卻能讓你一再回味。
Thumbnail
你知道屏東東港有三寶嗎? 黑鮪魚、龜苓膏和燒王船,前兩個當下愉悅卻無法延續,最後一個當下勞累卻能讓你一再回味。
Thumbnail
在台灣,三山國王被認為是客家人的信仰,在許多客庄都能見到三山國王廟,竹東惠昌宮就是這樣一座在地人的大廟;位於五指山上的灶君堂,是極為少見主祀灶君的廟宇;曾經存在的竹東神社與員崠山神社,見證了日本殖民文化的移入。雖然是客庄,竹東也擁有多元的歷史文化與族群,豐富了這個客家大鎮的內涵。
Thumbnail
在台灣,三山國王被認為是客家人的信仰,在許多客庄都能見到三山國王廟,竹東惠昌宮就是這樣一座在地人的大廟;位於五指山上的灶君堂,是極為少見主祀灶君的廟宇;曾經存在的竹東神社與員崠山神社,見證了日本殖民文化的移入。雖然是客庄,竹東也擁有多元的歷史文化與族群,豐富了這個客家大鎮的內涵。
Thumbnail
2020年的元宵,我全程跟拍台東重陽宮陣頭繞境 一段五到十分鐘的表演,背後是幾個人的夜間練習、十幾個人的行動支持、幾十個人的投入合作,才能從凌晨的準備,拚到深夜的結尾。
Thumbnail
2020年的元宵,我全程跟拍台東重陽宮陣頭繞境 一段五到十分鐘的表演,背後是幾個人的夜間練習、十幾個人的行動支持、幾十個人的投入合作,才能從凌晨的準備,拚到深夜的結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