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農村裡和城市的一樣都是要盛大普渡,舉行祭典。
中元節當天早上母親會以傳統的祭典菜,祭拜公媽祖先。下午要拜普渡公神,要犒兵(台語)和拜好兄弟,母親說不同於拜神,拜好兄弟時要在每一個貢品上插上香,好兄弟們才敢來吃貢品。
不同於其他地區,牛挑灣每年農曆七月十六日會在報恩堂祖先公廟擧行盂蘭盆節,聽父母說報恩堂原是村裡早期先民的亂葬地,約在民國四十年,村裡的人決定每戶出一個人,協助將先人的遺骨安置,並建立祠堂祭拜。記憶中也傳聞報恩堂及碧清寺原是宏仁國小用地,因故在日據時期遷校至宏仁國小現址。這些傳聞是令我好奇的部份,但尚待查證中。
早上碧清寺分靈至北部廟宇的信徒,會包車回村,參與一年一度的盂蘭盆節,北部回鄉的信徒會特別繞路至村尾進村,沿路放炮至碧清寺。此儀式增加了節慶繽紛開場。
早上同時母親會備好下午用的祭品,中午過後報恩堂會展開法師舉辦的法會,村中的人早上就會陸續帶著祭品來報恩堂展報到,跟著廟請來道教的法師做祭拜的儀式,約下午五點左右儀式的最後法師會將桌上準備的貢品,一一的撒給現場村民,村民們會圍在法師的前面準備接貢品,此時是小朋友最期待的時刻,站在法師的法桌前,直勾勾的看著法師,等著法師撒下來的貢品。而隔壁的碧清寺前會有迷你版小夜市及布袋戲及歌仔戲棚的公演,還有火熱的歌舞表演。
隨著祭典的尾聲,大家會把金紙集中由廟方人員處理。待道士宣告儀式結束,大家會以最快的速度將祭品帶回家,場面瞬間熱鬧起了,車聲四起。113年的盂蘭盆節跨過80歲的母親,因無法久站及下雨的關係,未能守在廟前,同往年一樣和村裡的朋友一起話家常。往年此時總是能在返鄉時在祖先廟前找到母親,今年是母親自我有記憶以來四十多年第一次只來拜拜,未能守在廟前,我的內心深深的感慨。
夜晚村裡多數的家庭會辦桌,請分散四方的親友及友好的朋友一起用餐。盂蘭盆節是農村少數的節日,可以吃豐盛的外食。詢問父母兒時的盂蘭盆節的情景,辦桌是經濟變好後才有的光景,他們兒時的辦桌是自家人煮的豐盛家常菜。記得自己兒時,物資缺乏吃肉吃雞吃魚是節慶才有的菜色,所以在小時候特別期待祭典,這樣的節慶,隨著人口外流,村民漸漸消失中,熱鬧的程度真的是愈發不如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