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PL FY24 Q2財報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 營收:907.53億美元 (預期906.14億美元),年減4.31%
  • 毛利率:46.58% ,營業利益率:30.74%
  • EPS:1.53 美元(預期1.49美元)

地區收入

  • 美洲:372.73億美元
  • 歐洲:241.23億美元
  • 日本:163.72億美元
  • 大中華地區(含台灣):62.62億美元
  • 亞太及其他地區:67.23億美元

部門收入

  • iPhone營收:459.63億美元(預期457.35億美元),年減10.5%
  • iPad營收:55.59億美元(預期59.13億美元),年減16.7%
  • Mac營收:74.51億美元(預期67.91億美元),年增3.9%
  • 穿戴式裝置、家居和配件:79.13億美元(預期82.87億美元),年減9.6%
  • 服務:238.67億美元(預期232.81億美元),年增14.2%
raw-image
  • 服務毛利178.09億美元,佔服務營收的74.6%
  • 產品毛利244.62億美元,佔產品營收的36.6%
raw-image
  • 根據IDC的研究報告,在不考慮換新機的狀況下, AAPL在2024Q1的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為5000萬台,佔比17.3%,年減-9.6%
  • 在中國消費降級、自家國產品牌的銷售成長導致市佔下滑,手機市場龍頭被三星奪回
  • 根據各項產品這季的營收結果來看,iPhone目前仍維持雙位數的營收下滑比例,iPad、穿戴式裝置(公司在二月時推出了Apple Vision Pro)的營收也未見起色,倒是公司在三月發表搭載M3芯片的Mac book air,使得Mac的營收有出現成長的現象
raw-image


raw-image
  • 在IDC的研究報告中,PC市場在經歷了兩年的衰退之後,在本季首次迎來了正成長

總結心得與想法:

  1. CEO庫克在電話會議中提到,因COVID疫情的影響,iPhone 14 Pro 和iPhone 14 Pro Max相關的供應中斷而被壓抑的大量需求,導致去年 3 月季度的收入增加了近 50 億美元,若是扣除掉這一次性的影響,根據Kantar的數據,本季中國最暢銷的兩款智慧型手機是 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ro Max
  2. 公司提到,iPad 安裝量持續成長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本季購買 iPad 的客戶中有一半以上是該產品的新用戶,也提到 iPad 應該會達到兩位數的成長,而根據IDC的研究報告,PC市場在本季首次迎來正增長,公司的信心有可能與未來AI PC的帶動,以及即將在「Let Loose」發表搭載M4晶片、OLED裝置的iPad Pro有關
  3. 本季的財報亮點是服務業務帶來的營收貢獻,包括Apple TV+ 、App store、iCloud訂閱帶來的收入,公司預計服務業將以兩位數的速度成長
  4. 關於Mac,得益於搭載 M3 晶片的新款 MacBook Air 的強勁表現
  5. 對於Apple Vision Pro,我認為Apple確實為用戶帶來了不同於以往的空間體驗,但若想要進一步擴大消費者的青睞,在售價上恐需要更加親民
  6. 關於前景,公司預計整體成長將達到低個位數,與本財年上半年的成長速度相似
  7. 公司提到本季結束時,公司擁有 1,620 億美元的現金和有價證券,以及淨現金為 580 億美元,這顯示公司把風險看得比成長更為重要,
  8. 公司在財報會議後,宣布了破紀錄的1100億的股價回購
  9. 財報會議有提到,目前市場談到Apple時覺得不夠吸引人,我認為這與公司將風險視為首要而不是成長有關,公司認為,在確保用戶的隱私和安全的前提下,透過強大的軟硬體整合能力,與自家研發的芯片提高效能後,再將AI導入廣泛產品線來達成目標;我覺得此一策略是可行的,AAPL最強的一直都是強大的軟硬體整合實力,藉由此一能力,AAPL可以透過產品持續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以壯大自己的生態圈,就如同過去一樣

M2 iPad Air 跟 M4 iPad Pro

  • M4芯片相較於M2,搭載了Apple第二代3nm的製程晶片,CPU表現提升了50%(4個效能核心、6個節能核心),GPU的圖形處理速度則提升了4倍,支援光線追蹤
  • 負責機器學習的神經引擎配有16核心,在AI算力上是初代的60倍
  • 最大螢幕尺寸升級至13吋,採用雙層OLED技術,iPad Pro 11吋機身5.3mm,13吋則是5.1mm,不論是iPad air還是Pro都搭載OLED螢幕
  • Apple Pencil Pro加入了壓力感測、震動回饋馬達和陀螺儀,售價與Apple Pencil 2相同
  • iPad Pro鍵盤和鉛筆與舊款的iPad Pro無法相容,記憶體則有256GB、512GB、1TB、2TB
  • iPad air則是更新到M2芯片,CPU較前一代快了15%,GPU快了25%,搭配更快的記憶體頻寬後,整體表現快了50%
  • iPad air的鍵盤支援前代,但鉛筆不支援,記憶體則有128GB、256GB、512GB和1TB

raw-image
raw-image
  • 在財報公布之後,股價雖然跳空大漲,但經歷幾天後的盤整才突破下降趨勢,來到前波高點
  • 截至5/17來看,若是無法突破前高,那MA200年線應該會是重要的支撐,倘若跌破,短期股價可能會呈現弱勢
  • 依個人目前的操作習慣原則是不追高,所以突破也不會加碼,但若是跌破年線,就要觀察股價是否會將之前的跳空缺口補齊,或是否站穩週K線(167),若會則可適度加碼,若不會就繼續蹲,不需要賣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主席的沙龍
2會員
5內容數
自行紀錄用,我是韭菜,也是窮人,如果這樣還能影響您,那我衷心佩服您對我的勇氣^_^
主席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27
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 260 億美元,較第四季成長 18%,較去年同期成長 262%  十換一遠期股票分割於 2024 年 6 月 7 日生效 分拆後季度現金股利提高 150% 至每股 0.01 美元 GAAP EPS為 5.98 美元,季增 21%,年增 629%,non-GAAP EPS
Thumbnail
2024/05/27
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 260 億美元,較第四季成長 18%,較去年同期成長 262%  十換一遠期股票分割於 2024 年 6 月 7 日生效 分拆後季度現金股利提高 150% 至每股 0.01 美元 GAAP EPS為 5.98 美元,季增 21%,年增 629%,non-GAAP EPS
Thumbnail
2024/05/15
營收213.01億美元,年減約9%,低於預期的221.5億 毛利率約37億美元,降至17.35%,淨利11.3億,淨利率降至5% 營業利益11.7億,營業利潤率下降至5.5%,自由現金流-25.31億美元 EPS $0.45,低於預期的$0.51(分析師預期2024年全年EPS:$2.73)
Thumbnail
2024/05/15
營收213.01億美元,年減約9%,低於預期的221.5億 毛利率約37億美元,降至17.35%,淨利11.3億,淨利率降至5% 營業利益11.7億,營業利潤率下降至5.5%,自由現金流-25.31億美元 EPS $0.45,低於預期的$0.51(分析師預期2024年全年EPS:$2.73)
Thumbnail
2024/05/10
24Q1的財報業績公布: 營收年增 21%,季增 4%,達到 6.34 億美元 商業收入年增 27%,季增 5%,達到 2.99 億美元 政府營收年增 16%,季增 3%,達到 3.35 億美元 GAAP 營運收入為 8,100 萬美元,利潤率為 13%,調整後營運收入則為 2.26 億美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4/05/10
24Q1的財報業績公布: 營收年增 21%,季增 4%,達到 6.34 億美元 商業收入年增 27%,季增 5%,達到 2.99 億美元 政府營收年增 16%,季增 3%,達到 3.35 億美元 GAAP 營運收入為 8,100 萬美元,利潤率為 13%,調整後營運收入則為 2.26 億美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2023年7月美國ISM製造業PMI指數下降至46.8的情況,低於市場預期及前月數據。我們深入分析了影響生產力循環的因素,並強調不要將短期指標誤解為長期趨勢。此外,文章呼籲投資者需保持耐心,並避免受到不正確訊息的影響,期待未來指標回升以助於美國經濟復甦。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2023年7月美國ISM製造業PMI指數下降至46.8的情況,低於市場預期及前月數據。我們深入分析了影響生產力循環的因素,並強調不要將短期指標誤解為長期趨勢。此外,文章呼籲投資者需保持耐心,並避免受到不正確訊息的影響,期待未來指標回升以助於美國經濟復甦。
Thumbnail
ASML 2Q24營運優於預期,3Q24展望略低於預期 2Q24營收6.2bn歐元落在展望上緣,EPS 4.01元,也優於分析師預期的3.73元,然3Q24營收展望區間中緣為7.0bn歐元,低於預期的7.5bn歐元,使財報公布後隔日股價下跌13%。但2Q24訂單56億元優於預期的44億元。
Thumbnail
ASML 2Q24營運優於預期,3Q24展望略低於預期 2Q24營收6.2bn歐元落在展望上緣,EPS 4.01元,也優於分析師預期的3.73元,然3Q24營收展望區間中緣為7.0bn歐元,低於預期的7.5bn歐元,使財報公布後隔日股價下跌13%。但2Q24訂單56億元優於預期的44億元。
Thumbnail
美股四大指數DJ週K線下跌0.08%月K線上漲1.12%,S&P500指數週K線下跌0.08%月K線上揚3.47%,NQ週K線上漲0.24%月K線大漲5.96%,SOX週K線下跌1.2%月K線同樣大漲6.81%,回顧2024上半年,拜AI瘋狗浪所賜,美國科技股帶動的漲勢也推升台灣及日本股市...
Thumbnail
美股四大指數DJ週K線下跌0.08%月K線上漲1.12%,S&P500指數週K線下跌0.08%月K線上揚3.47%,NQ週K線上漲0.24%月K線大漲5.96%,SOX週K線下跌1.2%月K線同樣大漲6.81%,回顧2024上半年,拜AI瘋狗浪所賜,美國科技股帶動的漲勢也推升台灣及日本股市...
Thumbnail
營收:907.53億美元 (預期906.14億美元),年減4.31% 毛利率:46.58% ,營業利益率:30.74% EPS:1.53 美元(預期1.49美元) 地區收入 美洲:372.73億美元 歐洲:241.23億美元 日本:163.72億美元 大中華地區(含台灣):62.62
Thumbnail
營收:907.53億美元 (預期906.14億美元),年減4.31% 毛利率:46.58% ,營業利益率:30.74% EPS:1.53 美元(預期1.49美元) 地區收入 美洲:372.73億美元 歐洲:241.23億美元 日本:163.72億美元 大中華地區(含台灣):62.62
Thumbnail
Part One 市場指標數據統計與盤勢發展觀察 Part Two 產業族群、波段技術與籌碼教學以及最新營收數據整理
Thumbnail
Part One 市場指標數據統計與盤勢發展觀察 Part Two 產業族群、波段技術與籌碼教學以及最新營收數據整理
Thumbnail
蘋果公布第一季財報毛利率上升,營運管理穩健,產品呈現新品週期,體股市仍有落後補漲、高收債領先股市表現。
Thumbnail
蘋果公布第一季財報毛利率上升,營運管理穩健,產品呈現新品週期,體股市仍有落後補漲、高收債領先股市表現。
Thumbnail
統計02/05/2024~02/13/2024 美國科技巨頭漲跌幅如下,所有數據皆以02/02/2024收盤價進行統計:
Thumbnail
統計02/05/2024~02/13/2024 美國科技巨頭漲跌幅如下,所有數據皆以02/02/2024收盤價進行統計: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安謀在8日公佈財報,單季營收達82.4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76.1億美元,且單季每股稅後純益為0.29美元,也優於市場預期的0.25美元。而安謀也透露,由於價格將調漲,預料本季每股稅後純益美股將達0.28-0.32美元,也高於之前市場所預期的0.21美元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安謀在8日公佈財報,單季營收達82.4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76.1億美元,且單季每股稅後純益為0.29美元,也優於市場預期的0.25美元。而安謀也透露,由於價格將調漲,預料本季每股稅後純益美股將達0.28-0.32美元,也高於之前市場所預期的0.21美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