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民主自由的路/《鹽水大飯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看完《鹽水大飯店》,我一直哼著〈美麗島〉這首歌,也許是大多數人的唱的版本,也許想起了唱著台語版本的巴奈

回家問母親:「欸,妳美麗島事件的時候人在哪裡?」

母親說:「在橋頭啊!」我說:「哪是!妳以前明明跟我說妳那天在大統。」

母親老了,記憶實在拼湊不全,但我若往回推到我出生那年前一點的時間,父母親可能真的還在橋頭,也許是我出生後才舉家搬進了高雄的市中心。

與我同齡的,出生在那個一年前後的孩子,應該對於「美麗島事件」、「二二八事件」、「白色恐佈時期」⋯⋯都沒有什麼太多的「常識」,甚或在我們懂事、成年後,也跟許許多多年輕人一樣,看著別人討論這些事時會問:「為什麼要把日子過得那麼悲情?」

的確,這是我們那一代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了一些台灣的歷史教育,以及許多充滿著激憤情緒的故事,不斷提醒我們「台灣發生這種事,你怎麼可以不知道?」

看《鹽水大飯店》時,不曉得是年紀大了?還是自己看了不少與過去歷史相關的內容?或者因為終於有人意識到「呈現勇敢、堅毅、堅定」與「訴諸悲情與那些激情憤怒」,也許選擇表現出那那樣直挺挺地站著成為一個台灣人的方式,更能深入人心?

我想上述的因素都有吧!隨著社會能談論「那些年」到底發生什麼事,而讓人討論時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好好說「那時候到底發生什麼事?」或也因為在年紀漸長後看著台灣的變化、閱讀台灣的過去,而使人更能好好靜下心裡被歷史傷痕激起的不安,願意直視、正視!

比起其他關乎台灣民主歷史的影視作品,有些說得太隱晦也太自我設限(你若是不了解,你只會當它只是個故事,看不見內裡);有些過於激烈、激情,經常讓人不敢也不願好好地坐在那裡閱讀、聆聽、觀看;有些又蜻蜓點水、粉飾太平⋯⋯《鹽水大飯店》可能是這些之中,調性最和緩又恰到好處的在心裡激起一點點小漣漪:嘿!那年那時那刻,那些人曾經經歷過那樣的事!

(我的父親十五年前就不在了。否則我想問他:欸,你那時在幹嘛?我不確定他的政治立場,但我想知道。)

其中讓我驚豔的是方文琳這個角色!

方文琳幾乎讓我想不起她年少青春偶像的樣貌,扎扎實實地飾演好這個「其實大多數台灣女性很強韌」的母親!但不單單只是「照顧孩子」或「持家」的母性;絕大多數這樣的劇情裡,很少提到女性也跟男性一樣都會對社會、對自我有著強烈的自主意識,她們也會想要發聲、會有行動反抗,她們或者還會是所有事件裡,最後支撐起大局的人!

或者我會說《鹽水大飯店》是這類說著台灣民主歷史故事中,拍得也講得非常好的一部電視劇了。雖然它看起來沒有什麼太過顯著對於當時政府的批判(對比起來,它很少了。)也沒有對於當時那些被打壓的、被審判的、被處死的有著很激情想要討點公道或激起一點什麼憐憫的情節,只是平舖直敘地話當年:日子還是要過,人生總還是要繼續下去,信仰與堅持也會一直跟著自己往前進!

也當然,如同劇末那個地方代表依然穩穩、爽爽地坐進他的黑頭車,錢莊老大依然擺橫地笑著阿德傻,也是現實的借鏡!

是啊!那條民主自由的路,從美麗島事件至今將滿四十五年的現在,依然如此布滿荊棘!只要你一不留心,黑頭車裡的人,總是會冷不防地,從你身後將你推落!

記,二〇二四,〇五一七!

P.S
講點小缺點:

我問我媽:欸,一九七八年你們講「再見」是怎麼說?我媽說「再見」(國語)啊!(她有點不耐煩)我說:「怎麼可能!你從小到大講台語的人,怎麼可能講國語的再見!」劇中用的「bye-bye」更不可能!(後來我媽說她去問了其他人,約莫是說:擱來!這種語句。)

張耀仁第一集在拍照時講的「一、二、三」的發音應該是有誤的。台語的一在這裡應該讀tsi̍t而不是it。

《鹽水大飯店》/2024
編劇:陳芳齊、鄭文堂
原著:陳增芝/鹽水大飯店:戴振耀的革命青春
導演:鄭文堂、林志儒
主演:張耀仁、吳子霏、黃迪揚、蔡昌憲、洪毓璟、方文琳、謝銘祐

圖片來源:《鹽水大飯店》Facebook


7.1K會員
795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那條毛毯 「睡前丟塊暖暖包進毛毯裡,可以暖到天亮喔」 那年冬天,認識超怕冷的她,網路的另一端我這麼告訴她。 「真的嗎?我來試試看,我真的好怕冷喔。」後來進到毛毯裡的不只是暖暖包。 還有臉貼著臉裸著身子抱在一起整個冬天的記憶。 一次看電影,會合時看她竟然帶著那條毛毯出現了,她羞赧地笑著「真的
Thumbnail
avatar
魏宏澤
2023-11-09
那條熟悉的小坡走進小坡,他曾經是那樣的熟悉,沿路往上,毛茸茸的狗尾巴草、割人的長草、一碰就嬌羞起來的含羞草、看起來有點刺刺能黏住衣服的種子球,這些曾經的玩伴已經成了一棟棟不可褻玩的屋,回憶的風是蔓延的,隨著熟悉又不熟悉的路徑,纏繞入心駐紮了下來。 幼稚園的我曾經稱霸這個小坡,周遭的孩子們哪個不知道我的主意多
Thumbnail
avatar
笑眼狐狸
2023-07-18
那條「珍珠項鍊」曾串連起的「汪汪隊」!你有養過寵物的經驗嗎? 躲狗變愛狗!原本看到它就躲,我曾把自己圍在寵物欄裡,害怕它的靠近!面對狗狗,本來週期到了,身體就會散發出體味,真正相處理解後,很快就發現她的可愛……
Thumbnail
avatar
姿是想要寫寫看
2023-03-02
那條始終不知道在哪裡的界線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那條從女孩跨入女人世界的界線似乎變得越來越模糊; 從依舊蹬著高跟鞋跟姊妹們約會的當下變得模糊,從週末的沙發上照樣追著愛情劇卻又不願被發現的一絲絲靦腆微笑中變得模糊, 也或許......
avatar
J W
2022-09-28
那條路上頭也不回離開這裡 不讓你們發現我
avatar
波科
2022-08-04
那條天使拉斐爾街在這個城市等簽證的日子,想移動想走開,想遠離這見鬼的杜阿拉,見鬼的天使拉斐爾街,感覺窒息,遊蕩的三個多禮拜,才知道腦子裡有一塊留給這條街了。 旅行回來的那個下午,坐在路旁吃著冰看著街道,每個轉角的紋理和氣味, 有種歸了位的安心。 回家。知道我回到了家……
Thumbnail
avatar
yanruts
2022-03-19
那條偉大的航道:《男人與他的海》《男人與他的海》由黃嘉俊導演籌製長達3年,記錄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記錄投奔海中的兩個父親──廖鴻基與金磊,如何正視海洋在生命裡的召喚。 黃嘉俊說,「不論你眼中的海洋為何,身為紀錄片導演,我希望這部電影可以帶領台灣人認識汪洋中的美麗與其豐富的生命活力,並從兩位主角的故事中啟發自己對生命的渴望,找
Thumbnail
avatar
蔡牧希
2021-11-03
那條黑暗的街我可以  若無其事穿梭那條黑暗的街 壓低嗓子 輕呼著你的名字 在最接近黎明前的那一個時刻 到那間酒吧演奏你最愛的那首曲 希望你聽到後醒過來 希望你聽到後醒過來 就是我最深切的呼喚 我隨時做好準備 想著你會離開身邊 只是沒想過 你會是這樣走遠 我最怕是我沒有準備 你又回頭看我一眼 那樣我會覺得自己最
Thumbnail
avatar
森侶
2021-07-23
那條線昨天朋友傳來訊息,內容令我吃驚。 這次我很謹慎,確認她想知道我的想法我才跟她分享,我不希望打亂她已經安定下來的心。在我看來,朋友的先生就是精神出軌了,以一種他自己也沒發現的方式進行著,以及他以為他的老婆沒有發現的方式進行著。
avatar
nanE
2021-07-19
那條漫漫返家路:《比海還深》  電影《比海還深》After the Storm(海よりもまだ深く),由導演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家庭電影。《比海還深》片名取自1987年華語女歌手鄧麗君發表的日語單曲《別離的預感》(别れの予感)中的歌詞。  
Thumbnail
avatar
蔡牧希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