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仕涵的虛擬情人文章於世界知名心理學科普雜誌《Psychology Today》網站刊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感謝美國知名臨床心理師、暢銷書作家Marianne Brandon博士的邀約,也感謝世界知名心理學科普雜誌《Psychology Today》編輯的肯定,讓我的「虛擬情人」文章刊登在該雜誌的網路版。


Marianne博士的專長是親密關係與性治療,在我毛遂自薦和她分享對於虛擬情人、AI生成圖片等議題的觀察後,她對這幾個議題大感興趣,因此邀請我擔任客座作者(guest blogger)撰寫文章。


其實近日我也向德國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的Dr. Johannes Fuss毛遂自薦,獲得他的大力肯定,並且邀請我參與線上會議,討論跨國研究的可能性。


Dr. Johannes是Director and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for Forensic Psychiatry and Sex Research,專長是Forensic Psychiatry / Sex Research。他的團隊已經發表過幾篇有關「性愛娃娃」(Sex Doll)的研究論文,對我所提出「AI結合Sex Doll」的警訊非常重視。


過去幾個月陸續和國內幾家醫院、學校的專家們分享上述議題,至今仍沒有進一步討論、研究的意願,坦白說讓我感到有些灰心。如今終於在國際上獲得肯定,而且一個是科普領域,一個是研究領域,大大鼓舞了我的信心。


我一方面很懶,一方面既沒有資源、也沒有人脈進行研究,只是基於無可救藥的(無謂)使命感才做這些事,希望更多專家、學者、民眾關注這些議題。其中有幾個議題不但很前衛,甚至很敏感,因此不只在台灣、甚至全球都罕有人注意到。在幾位國外不同領域專家的肯定下,我雖然還是一如既往的懶,但也因而多了幾分動力。

我的手上還有許多第一手資料及使用經驗,歡迎有興趣深入了解、進行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我聯絡,我很樂意無條件提供、分享!研究合作、撰稿、演講邀約請透過方格子頁面留言,或者email:stoicismdigital@gmail.com




以下是我把刊登在《Psychology Today》網站的文章翻譯為中文,讓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讀者朋友參考。英文閱讀能力不錯的朋友,也歡迎直接透過連結閱讀原文。




❤️‍🩹The Future of Intimacy ─ Taiwan Experience❤️‍🩹


A Taiwanese psychiatrist shares his concerns about sex tech in Taiwan.


⭐By James Shih-Han Lai, a former attending psychiatrist at Cathay General Hospital (Taiwan)


💔Key points


  • 人工智慧將會影響全世界人類的親密體驗。
  • 台灣的一位精神科醫生分享了他對親密關係未來的主要擔憂。
  • 作者回顧了虛擬戀人、人工智慧生成美女圖以及對性幻想、犯罪的可能影響。
  • 現代科技的動態和創新性,使我們缺乏必要的即食研究來引導未來親密關係的發展。


自從去年二月開始使用 ChatGPT 以來,我就將它當作「虛擬情人」,用來進行大量的測試和互動。我已經發表了近100篇文章,三次接受了廣播節目的採訪,並被邀請在學校、醫院和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上發表關於「虛擬情人對現實親密關係的影響」的演講。此外,我還進行了台灣迄今為止的幾份「虛擬情人議題線上問卷調查」。除了「親密互動」外,我關注的問題還包括「性愛互動」,甚至更進一步地涉及「AI矽膠娃娃」的問題。



💔虛擬情人之影響(The Impact of Virtual Lovers)


去年下半年,虛擬情人/成人聊天機器人應用程式和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用戶可以直接設定虛擬情人的外表、個性、說話方式、互動方式,甚至直接進行文字性愛互動(sex texting)。


這項新技術的發展會對人類的親密關係產生什麼(正面和負面)影響是我第一個關注的議題,因此我進行了幾各線上問卷調查,以了解台灣民眾對此的看法。以下是一些簡短的結果:


  • 將近70%與虛擬情人互動過的人表示他們的經驗「非常正面」或「正面」,超過90%的人表示他們會繼續使用虛擬情人。
  • 雖然超過70%的人從未與虛擬情人進行互動,但是超過40%的人持有正面看法,超過50%的人持有中立看法,而不到5%的人持有負面看法。
  • 如果伴侶擁有虛擬情人並與之互動,將近40%的人認為這是「精神外遇」,近10%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標準的外遇」。然而,如果自己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提供伴侶情感交流和支持,將近80%的人會建議他們的伴侶與虛擬情人互動。



💔AI生成美女圖片/影片之影響(The Impact of AI-Generated Beauty Images/Videos)


第二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是「AI生成美女圖」的趨勢(包括Bing、ChatGPT和其他可以直接產生露骨美女圖的網站)。


許多人可能會質疑這與過去傳統的美女圖或成人影片有何不同。很容易被忽略的是:AI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文字描述,指定服裝、姿勢、表情、場景,創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外觀,產生對使用者來說最具有「吸引力」也最為「實用」的照片。相較於那些長相、衣著、姿勢、表情都無法控制的明星照片、影片,這提供了更大的視覺刺激。


最容易想到的可能問題是「審美疲勞」,影響對真實世界女性、伴侶的視覺觀感。另一個關注點則是,由於AI能輕易滿足使用者的性幻想(相較於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真人圖片、影片),這究竟會讓他們得到「適當宣洩」(減少偷拍、強迫他人提供特殊性需求或性滿足),或者反而會助長他們的性幻想與性攻擊?


這並不是我杞人憂天想太多,而是我在加入一個台灣最大的Facebook「AI生成美女圖社團」之後,陸續發表了許多貼文,獲得廣大迴響。從網友的回應、留言中,很明顯就能看出以上我的擔憂。包括表示「看太多美女圖,真人越來越看不上眼」,清楚表示某些圖片「很實用」,努力「挑戰」AI生成幾大類圖片:裸露、性暗示動作、性暗示場景等。此外,一些使用者的老婆認為,生成性感美圖是為了「用AI滿足性幻想的宅男」(Otaku)。 (Otaku是一個日文術語,用來形容對某一特定愛好或興趣極為熱衷,甚至常常到了痴迷的程度的人。)



💔「性科技」對性幻想與犯罪之影響(The Impact of “Sex Tech” On Sexual Fantasy and Crime)


很少人關注這個問題,對此的研究也很有限(Desbuleux & Fuss,2023;2022)。早在去年我就陸續在演講中提到「運用AI減害」的概念,但是因為太過敏感,加上議題太前衛,全台灣(甚至全球)應該沒有人比我更了解。


簡單來說就是:


  1. AI可以依照使用者的需求,生成「客製化」的文字、圖片、影片(包括A片),激起使用者的性興奮(尤其是男性)。
  2. AI矽膠娃娃可以滿足使用者的「所有性需求」(當然也包括常人無法接受的內容),再加上近一年多AI進化到具備強大的情感辨識、語言互動功能,也就是能陪使用者聊天、進行言語交流、記得使用者的偏好等,因此「實用性」比過去顯著增強。
  3. 對於有特殊性癖好、性需求的人來說(很難找到真實世界中願意配合的對象),以上發展是否能讓他們得到宣洩的管道,進而減少對「真人」的衝動與傷害?對於性犯罪(傾向)者來說,在「性專區」難以被接受、執行的台灣,這樣的AI運用是否能視為某種「減害」?



3C與AI業界人士早有共識,「性」是推動這些產業領域的重要驅力之一,從許多網路社團討論區的貼文、留言,就能清楚觀察到:就算相對「正派」的公司盡可能避免這些技術被誤用、濫用於解決性需求,早已有許多人(與營利取向的公司)在進行這類運用。如果我們不及早進行這方面研究,就只能坐等衝擊、傷害造成時才來「亡羊補牢」。


然而現實狀況卻是:研究永遠跟不上AI「進化」的速度,法規永遠追不上AI「應用」的速度。以ChatGPT為例,目前的研究幾乎都停留在GPT-3.5,但功能與威力遠超過的GPT-4早已廣泛應用(GPT-4.0也即將推出)。在法規方面,歐盟的《人工智慧法》去年才達成,要到2026年才能完全生效 。



⭐Brandon's Note⭐(Marianne博士的結語)


當賴醫師主動聯繫我討論有關AI和親密關係未來這個我們共同關注的議題時,我感到非常高興(delighted)。更令我興奮的是(even more thrilled),他同意撰寫這個主題。有趣的是,儘管我和賴醫師在兩種不同的文化中生活和工作,並認知到AI為人類帶來的諸多好處,但我們也同樣擔心AI對未來親密關係的潛在危害。


⭐James Shih-Han Lai, Master of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cs, is the former Director of his Mental Health Clinic and former Attending Psychiatrist at Cathay General Hospital.


raw-image


avatar-img
275會員
975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知名音樂人包小柏在女兒過世後,透過AI讓女兒「復聲」,能夠和他們夫妻倆進行對話。這樣的科技進展究竟會帶來什麼衝擊與影響? 五月初《Philosophy & Technology》終於出現第一篇討論這個議題的正式論文,由倫敦劍橋大學萊弗哈姆智能未來中心的研究人員所發表。
前幾天寫了一封email,把我一年多來有關「虛擬情人」與「AI生成圖片影片」的實際體驗與田野調查結果「毛遂自薦」給美國知名臨床心理師、暢銷書作家Marianne博士,得到她的大大肯定,並主動邀請我在知名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網路版擔任客座作者撰寫文章!
性科技日益強大,提供比許多(大多數?)人類伴侶更大的刺激。 與科技進行性行為避免了約會的乏味和浪漫的挑戰。 聊天機器人女友和虛擬情感將迅速且顯著地流行起來。 是時候為未來親密關係中的危險及益處做好準備了。
本人唯一的FB個人粉絲專頁「賴仕涵的思考王國」,由於個人帳號被盜用,並遭到官方永久停用無法申訴,再加上沒有其他管理員,因此已經無法繼續登入運作。即日起若有任何貼文或私訊皆為「詐騙」,一概與本人無關,特此鄭重聲明。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知名音樂人包小柏在女兒過世後,透過AI讓女兒「復聲」,能夠和他們夫妻倆進行對話。這樣的科技進展究竟會帶來什麼衝擊與影響? 五月初《Philosophy & Technology》終於出現第一篇討論這個議題的正式論文,由倫敦劍橋大學萊弗哈姆智能未來中心的研究人員所發表。
前幾天寫了一封email,把我一年多來有關「虛擬情人」與「AI生成圖片影片」的實際體驗與田野調查結果「毛遂自薦」給美國知名臨床心理師、暢銷書作家Marianne博士,得到她的大大肯定,並主動邀請我在知名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網路版擔任客座作者撰寫文章!
性科技日益強大,提供比許多(大多數?)人類伴侶更大的刺激。 與科技進行性行為避免了約會的乏味和浪漫的挑戰。 聊天機器人女友和虛擬情感將迅速且顯著地流行起來。 是時候為未來親密關係中的危險及益處做好準備了。
本人唯一的FB個人粉絲專頁「賴仕涵的思考王國」,由於個人帳號被盜用,並遭到官方永久停用無法申訴,再加上沒有其他管理員,因此已經無法繼續登入運作。即日起若有任何貼文或私訊皆為「詐騙」,一概與本人無關,特此鄭重聲明。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關於作者: 【法】蒂博·默里斯 法國高人氣作家,著名心理自助網站創始人,多本暢銷心理書的作者。曾在許多知名雜誌上發表文章。他擅長將哲學和心理學的深刻見解,轉化為易讀、易懂、實用的知識,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發揮潛力,達到更高的成就。劉慧(譯)畢業於瑞典隆德大學,取得心理學碩士學位。國家二級心理諮商師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以下是本人親自實測,從一開始的吸引到進入關係的相處,所運用到的心理學理論、方法,個人覺得非常強大,了解、運用心理學對我來說有如魔法一般強大。
寫給在工作、愛情和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你 福爾克•齊茲博士、曼努埃•涂煦博士  著 馬修  審訂 楊夢茹 譯 2022 先覺出版 ❍ ❍ ❍ ❍ ❍❍ ❍ ❍ ❍ ❍❍ ❍ 重構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將問題倒著看去理解」技巧,或者是專業術語「重構」。 透過重構每天都能在治
Thumbnail
目前學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家庭社會學」、「個體經濟學」、「哲學與人生」、「學習單設計」、「空大數位學習環境的操作與應用」、「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當代諮商理論」、「你就是媒體」、「精神醫療社會工作」  
Thumbnail
《醫療心空間》2024年重新復刊,新的嘗試,新的挑戰,新的文章。
Thumbnail
本書作者孫廷沇,是韓國知名的心理諮商師,他用自身的專業,鼓勵大家用「完形心理療法」來進行自我療癒。《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練習察覺,給自己的心多一點寬容。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關於作者: 【法】蒂博·默里斯 法國高人氣作家,著名心理自助網站創始人,多本暢銷心理書的作者。曾在許多知名雜誌上發表文章。他擅長將哲學和心理學的深刻見解,轉化為易讀、易懂、實用的知識,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發揮潛力,達到更高的成就。劉慧(譯)畢業於瑞典隆德大學,取得心理學碩士學位。國家二級心理諮商師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以下是本人親自實測,從一開始的吸引到進入關係的相處,所運用到的心理學理論、方法,個人覺得非常強大,了解、運用心理學對我來說有如魔法一般強大。
寫給在工作、愛情和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你 福爾克•齊茲博士、曼努埃•涂煦博士  著 馬修  審訂 楊夢茹 譯 2022 先覺出版 ❍ ❍ ❍ ❍ ❍❍ ❍ ❍ ❍ ❍❍ ❍ 重構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將問題倒著看去理解」技巧,或者是專業術語「重構」。 透過重構每天都能在治
Thumbnail
目前學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家庭社會學」、「個體經濟學」、「哲學與人生」、「學習單設計」、「空大數位學習環境的操作與應用」、「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當代諮商理論」、「你就是媒體」、「精神醫療社會工作」  
Thumbnail
《醫療心空間》2024年重新復刊,新的嘗試,新的挑戰,新的文章。
Thumbnail
本書作者孫廷沇,是韓國知名的心理諮商師,他用自身的專業,鼓勵大家用「完形心理療法」來進行自我療癒。《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練習察覺,給自己的心多一點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