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救她,是為了活著的自己,還是已昏死的她?

你救她,是為了活著的自己,還是已昏死的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社會就像是宋明理學最後:「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這般偽善。

這個學校當初學生被霸凌沒有介入,現在要募款實在是...

客人是個案的接觸者,她說這學生已經全身骨頭多處斷裂,現在這種樣子還要救回來,也像植物人一樣躺著有意義嗎?

其實客人說這些就不用急救了,這個家庭負擔不起了。

她已經躺兩個月了...

你募款350萬救她有意義嗎?她以後人生還會有多少未實現的350萬醫藥費?你是為了名聲自己與將來,還是提前葬送已老去照顧她的阿公阿嬤?

//////////// 心碎新聞搜尋:

國二妹疑遭霸凌!上課一半「絕望墜樓」 嬤淚崩:350萬醫療費付不出 編輯 陳怡伶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04

avatar-img
風動心動幡動
13會員
39內容數
文字記錄如是我聞亦如我所見,也許是風花雪月的悸動或許是你我她柴米油鹽湯湯水水人生故事,寫作文寫感觸就請不要問真假,這是世界本來就是真假難辨。你喜歡我就請按讚鼓勵,感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風動心動幡動 的其他內容
寄生上流的結論是「如果我有錢,我也可以很善良」乍聽之下有理,沈澱之後發現這言論就是放屁。 若有興趣可以去查華人音樂家江文也記錄。 他台灣去日本留學,遇到俄國恩師激勵他回祖國發展民族音樂,那是古老文化精髓,不要只會羨慕歐洲音樂。 於是他回到中國執教偏偏後來遇上文革,全家被剃頭跪在路邊像偉大領袖
老黃的夢很棒 看看那些老男人們都吹著一場又一場的夢... 人就等著最後縮到只能剩下靈魂 可能還只是道貌岸然的靈魂 其他事物等著ai取代 巴菲特還在 這是市場上另一種男人的夢 無敵鐵金鋼Ai的春夢嗎? 可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百年前預示了當代的我們,而老黃不也是指引了我們的未來嗎? 或許再下一
因為我想要維持本來面目,不在服務業裡的阿諛奉承迷失自己,可偏偏我又喜歡這行業。雖然尚不需要掏心掏肝掏肺掏我自己,但是和光同塵之餘,我也想要也需要在書堆裡結構再重構自己,如果同佛教裡所謂回歸本心、本目,才能觀自在。
Ai可以承認自己無法體會人類情感, 可是換方式問他, 他還是可以延伸,這樣的思考不但深沉而且具有哲學性,算是和成熟的思想不再是空洞的名詞與文字,真的可以作為心靈導師。 我說: 請就羅丹與卡蜜兒情慾與藝術關係說明。 Ai: 羅丹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寄生上流的結論是「如果我有錢,我也可以很善良」乍聽之下有理,沈澱之後發現這言論就是放屁。 若有興趣可以去查華人音樂家江文也記錄。 他台灣去日本留學,遇到俄國恩師激勵他回祖國發展民族音樂,那是古老文化精髓,不要只會羨慕歐洲音樂。 於是他回到中國執教偏偏後來遇上文革,全家被剃頭跪在路邊像偉大領袖
老黃的夢很棒 看看那些老男人們都吹著一場又一場的夢... 人就等著最後縮到只能剩下靈魂 可能還只是道貌岸然的靈魂 其他事物等著ai取代 巴菲特還在 這是市場上另一種男人的夢 無敵鐵金鋼Ai的春夢嗎? 可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百年前預示了當代的我們,而老黃不也是指引了我們的未來嗎? 或許再下一
因為我想要維持本來面目,不在服務業裡的阿諛奉承迷失自己,可偏偏我又喜歡這行業。雖然尚不需要掏心掏肝掏肺掏我自己,但是和光同塵之餘,我也想要也需要在書堆裡結構再重構自己,如果同佛教裡所謂回歸本心、本目,才能觀自在。
Ai可以承認自己無法體會人類情感, 可是換方式問他, 他還是可以延伸,這樣的思考不但深沉而且具有哲學性,算是和成熟的思想不再是空洞的名詞與文字,真的可以作為心靈導師。 我說: 請就羅丹與卡蜜兒情慾與藝術關係說明。 Ai: 羅丹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