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楞嚴經》在講什麼?楞嚴經的重點大意
《楞嚴經》全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中國佛教經典中,《楞嚴經》可說是最為殊勝的一部經典。
此經在理論方面或是實修狀態上,都講解得非常透澈,其中說明四種清淨明誨,二十五聖各述圓通以及五十陰魔的境界。可以這麼說,只要修持了《楞嚴經》,一切的妖魔鬼怪、旁門左道都將無所遁形。
《楞嚴經》能讓眾生的佛性生發,讓眾生的心回歸到佛性,能令眾生自我覺醒。而魔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眾生的覺醒,眾生一旦覺醒,就不再受天魔的控制。《楞嚴經》開篇就講如何找心,因為找到「心」,也就等於在成佛的路上,邁出堅定的步伐。
認真學習《楞嚴經》的人,不會在學佛的路上走偏,更不會落入邪道,能夠穩妥地依循佛陀教示,穩步前進,直至成佛。所以,魔才會視《楞嚴經》為「眼中釘」,不管用什麼辦法也要滅《楞嚴經》。

《楞嚴經》的殊勝功德利益
《楞嚴經》的功德實在是無法以言語言說,但為了讓芸芸眾生有福報了解、念誦此經,略將經中功德節錄如下:
一、令眾生開悟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
二、自利利他
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能避免一切災難,乃至於救拔惡道眾生。……一切惡星並諸鬼神,於如是人不能起惡。
三、招感事呈祥,所求滿願。
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便生福德智慧男女。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國土眾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殷,兆庶安樂。
觀音山 十日楞嚴大法會
2025年5月17日~5月26日 十日楞嚴大法會


■ 法會時間:2025年5月17日~5月26日 每晚7:30(GMT+8)
■ 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
共同恭誦《楞嚴經》、〈楞嚴咒〉,敬邀全球善信法友同霑法益──法會全程提供線上經文字幕。
⟡緣起
中國佛教經典中,《楞嚴經》可說是最為殊勝的一部經典,此經在理論方面或是實修狀態上,都講解得非常透澈,其中說明四種清淨明誨,二十五聖各述圓通以及五十陰魔的境界。
憨山大師言:「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
現在是佛法的末法時代,眾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擾。為了世界和平,國家昌盛,社會和諧,人民安樂,永無戰爭、疾病,國土豐饒,佛法久住,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有情無情眾生遠離一切痛苦,速得解脫。佛弟子應以行願護持,令《楞嚴經》永住於世,若《楞嚴經》不滅,則正法可常住世間,廣利群生。
現在是佛法的末法時代,眾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擾。為了世界和平,國家昌盛,社會和諧,人民安樂,永無戰爭、疾病,國土豐饒,佛法久住,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有情無情眾生遠離一切痛苦,速得解脫。
我們應該盡一切力量弘揚《楞嚴經》,因為一旦《楞嚴經》普及,就會有更多人能清楚分辨何謂魔?進而遠離魔,甚至除魔!唯有佛陀的正法強盛,魔的勢力弱化甚至消失,我們才可能有幸福安樂之日。
觀音山 2025年5月17日~5月26日 ,舉辦「十日楞嚴大法會」,希望大家在恭誦《楞嚴經》的同時,更了解此經的殊勝,進而因誦修觀,功德必定是更加圓滿!
▰▰▰▰▰▰▰▰▰
觀音山 十日楞嚴大法會
▣ 法會日期:2025年5月17日~5月26日
▣ 法會時間:每晚7:30 (GMT+8)
▰▰▰▰▰▰▰▰▰
❶ 恭立「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
❷ 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
共同恭誦《楞嚴經》、〈楞嚴咒〉,全程提供線上經文字幕,敬邀全球善信法友同霑法益!
❸ 觀音山 與您免費結緣《大佛頂首楞嚴經》精裝版
✦免費結緣精裝版《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
本經典依照《大正新脩大藏經》正規校勘、嚴謹編排。符合十方善信法友需求:最適合誦經的大字體及經文難字注音、是念誦最佳版本,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索取讀誦,獲福無量。
✦免費結緣《楞嚴經研究》

楞嚴經
太虛大師著有「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與「大佛頂首楞嚴經研究」二書,今合編為一部「楞嚴經研究」,以廣流通。
太虛大師曾開示:「《楞嚴經》對中國人的根性有甚深因緣,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文中論曰的部分源自於《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內容,文中亦附有原經文,方便讀者對照參看。
歷朝歷代以來,無數的大師們無不極力維護、弘揚《楞嚴經》。在中國佛教經典中,可說是最為殊勝的一部經典。希望大家在恭誦《楞嚴經》的同時,更了解此書的殊勝。進而因誦修觀,功德必定是更加圓滿。
點此免費索取珍貴佛經法寶,若少量索取可透過官方蝦皮。
▰▰▰▰▰▰▰▰▰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