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試圖賣出手中商品時會強調是物美價廉、物超所值,但是否真的如此,則是不同立場的人各有不同的判斷,如果和需求不符,就沒有所謂物超所值。股票作為交易標的,有時候和商業上的買賣類似,大戶主力想要賣股票的時候,多半會利用各種管道釋放正面訊息,讓買家覺得未來前景可期,強化買進的動力。
在股市常見的現象是,當股價累積一定漲幅之後,就會看到各種對於企業未來的獲利預估,計算本益比與合理價格,認為可以達到某一個目標價,以當下股價來計算還有多少上漲空間,這是一種典型物美價廉、物超所值的說法,不過,是否真的如此還有些其他需要考慮的地方。
其中之一是需要辨識這是一種促銷說詞,或真的價格便宜?如果是促銷說詞,會見到股價短期拉高之後很快回跌,而在後續的籌碼資料則會看到大戶或外資趁股價拉高時減碼,很大的機率會見到股價陷入休息回跌。
另外是即使未來的目標確實合理,物美價廉、物超所值也是一種相對簡化,缺乏謹慎評估的說法,可能未來確實仍有不小的獲利成長空間,但沒有說清楚的是須要花多久時間才會見到收穫,而在這期間可能遭遇甚麼樣的風險?股票市場會合理的呈現出風險與價格,如果價格似乎具有吸引力,是否因為同時伴隨著某種程度的風險,所以大戶主力願意賣出股票而不是自己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