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許多長者,笑起來沒有年輕的時候燦爛了。
我們今天要從「結構生理」的角度,好好重新審視這件事情
為什麼長者常常看起來,比較不開心?
當然,其中還有心理因素,但這個我們今天不討論
我們口唇周圍有許多肌肉,這些肌肉共同作用下,使我們能夠表達各種面部表情,如微笑、悲傷、撅嘴等,並且在進食、講話和其他日常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些肌肉我們可以依照作用分成三組:
第一組:負責閉合、咀嚼及吹氣。
像是口輪匝肌 (Orbicularis oris)、頰肌 (Buccinator)
第二組:提升肌群,提升口角、上唇,創造微笑。
像是提口角肌 (Levator anguli oris)、顴大肌 (Zygomaticus major)、顴小肌 (Zygomaticus minor)、提上唇鼻翼肌 (Levator labi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 等等
第三組:下降肌群,拉下口角、下唇,創造悲傷表情。
像是降口角肌 (Depressor anguli oris)、降下唇肌 (Depressor labii inferioris)等等
這些肌肉不等程度的收縮,造就了我們豐富的表情
通常我們在提到老化的時候,想到的會是皮膚的鬆弛、筋膜的鬆弛、脂肪的位移,
卻忽略了我們臉部的肌肉。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在收縮後恢復至休息狀態的能力降低,並且無法有效地維持皮膚的休息位置。
想像你有一個特製的面具,上面有彈簧和橡皮筋來模仿臉部肌肉和皮膚的彈性。
而這個肌肉老化的表現,在剛剛提到的提升肌群,顯得更加的明顯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提升肌群 比起 下降肌群 來的強而有力,可以很好的對抗重力以及下降肌群的力量。
然而隨著年紀的增加,提升肌群漸漸地失去了彈性,使嘴角上揚的顴骨大肌和小肌越來越起不了關鍵作用,取而代之的下降肌群的降口角肌佔主導地位,形成嘴角下垂,帶給人一種悲傷與不快樂的表情。
面部瑜伽動作,是一個選擇。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團隊,招募了年齡在40至65歲之間的受試者,接受32項面部運動的正式指導,在家每天進行30分鐘的運動,持續8週,在第9至20週期間,參與者每隔一天繼續練習運動。
在研究的第8週末和第20週結束時,研究團隊拍攝了參與者的照片。這些照片被隨機排列,由兩位不同的醫師使用面部老化照片評分表(MCFAP)做評分。
根據照片評分表,顯示上頰和下頰的豐滿度明顯改善。參與者的平均估計年齡從開始時的50.8歲降至8周和20周時的48.1歲,有顯著的減少。參與者非常滿意,認為自己的面部在20個特徵中有18個明顯改善。
除了面部瑜伽動作,我們最近有了新的一個技術:Emface 菲斯波
可以省略掉每天的運動,藉由HIFES™ 和 SYNC RF 的技術,更好的增加肌肉密度,達到臉部提升和創造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