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峰會 焦點轉向中國、擴大與印太國家合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vasion of Ukraine, specifically before the invasion in full-scale, was reaffirmed by the signing of the "Joint State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ussian Federa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ntering a New Era and the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February 4, 2022, in which they emphasized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highlighting mutual support on issues concerning each other's core interests and major concerns. Following the start of the war, China's assistance to Russia's defense industry has become a basis for NATO's discussions on Indo-Pacific affairs.

China has used economic threats against NATO allies, but NATO's response to China's expansion,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a blockade or invasion of Taiwan, may not militarily. NATO's strategy is not to move into the Indo-Pacific region or incorporate Indo-Pacific countries as new members, but rather to us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eans: NATOS’s political relationships with China will be changing permanently, and economic sanctions will be more severe than those against Russia. Even without direct military intervention, NATO is active regarding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Europe and Asia. Since 2022, NATO has invited Japan, South Kore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the "Indo-Pacific Four" (IP4 or IPP)—to deepen ties within the NATO framework, creating a strategic space that merges Europe and Asia into a single theater.


中俄在親侵烏戰爭的合作,即全面入侵前俄中兩國在2022年2月4日簽署「上不封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國際關係新時代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重申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強調兩國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的相互支持;開戰後中國對於俄羅斯國防工業的協助,成為北約討論印太事務的基礎。

中國以經濟要脅北約盟國,但北約對應中國擴張,特別是封鎖或侵略台灣,北約不會聚焦於軍事回應,不是北約要走向印太、不是要納入印太國家,而是以政治、經濟的手段:政治關係會永遠改變、經濟制裁比對俄羅斯更嚴厲。

即使不直接以軍事介入,面對歐洲與亞洲的關連性卻也不是毫無作為:從2022年起,北約已經邀請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等「印太4國」(IP4 or IPP),透過北約架構加深聯繫,將歐洲與亞洲形成一種「戰略空間」—戰區合而為一。


北約焦點轉向中國?美官員:擴大與印太國家合作    太報 20240709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週二(7/9)將於美國華府登場。一名美國資深官員透露,北約計畫擴大和印太地區國家的合作。另有媒體分析指出,台灣安全、南海主權爭議和朝鮮半島核問題等都會是本屆北約峰會的主要討論議題。

 

美官員:北約將擴大與印太夥伴合作

香港英文報刊《南華早報》報導,在華府召開的第75屆年度北約峰會前,白宮國家安全會議負責歐洲事務的資深總監卡本特(Michael Carpenter)表示,印太地區國家對北約來說「無比重要」。他說:「當然,我們在印太有很多對北約聯盟來說具有重要價值的夥伴,而我們會繼續尋求在未來涵蓋更多夥伴或事件。」

卡本特指出,北約和印太夥伴「有著許多共同利益」,而彼此在駭客事務、打擊虛假訊息和建立防禦事業基礎上可共同合作。他表示,北約「並沒有擴大至印太事務上」,但「不代表我們不能加以討論」。

他接著說:「我們應該合作,盡可能的溝通,共享彼此對威脅的情報認知。當然,俄羅斯是北約盟國的主要威脅。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俄羅斯國防工業有直接協助。」卡本特直指,北京對莫斯科的援助引發北約和印太地區夥伴的憂心,「所以可想見的是,我們會(在北約峰會上)對此有相當多的討論對話」。

 

俄烏雖是峰會重點 北約同時關注台海、南海

美國之音報導,9日起舉行的為期3天北約峰會將重點討論北約盟國如何在俄烏戰爭問題上抵禦俄羅斯、對烏克蘭提供持續的援助等。但隨著中國的咄咄逼人和脅迫行為給印太地區和全球帶來的安全挑戰的增加,印太地區安全局勢也將成為峰會議程的一部分。南海主權爭議、台灣安全、北韓核問題都將成為此次北約峰會的討論議題。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英國訪問學者莫納漢(Sean Monaghan)說:「他們主要擔心的是中國對其所在地區其他國家和北約盟國的恐嚇,其快速而不透明的常規和核軍事建設,以及通過經濟壓力、網路攻擊和虛假資訊進行脅迫。」

莫納漢解釋,北約盟國高度依賴通過南海和印太地區的貿易,因此他們對一個穩定和安全的地區有著明確的利益。他說:「北約盟國並不覺得是他們要走向印太,而是覺得,是中國在向他們逼近,所以他們必須應對。」

莫納漢還表示,中國近年來對北約盟國立陶宛的「恐嚇」為該聯盟「敲響了警鐘」。立陶宛近年來支持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深化與台北的政治與經濟聯繫,並允許台灣在立陶宛以「台灣」的名義設立代表處,因此受到北京的外交和經濟報復。

 

北約如何發揮對抗中國作用?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亞洲問題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認為,北約能讓中國付出的「代價」,將以政治和經濟手段為主。他說:「我認為這具有威懾力,因為它向中國表明,如果中國試圖通過侵略行為改變台灣海峽的現狀,不僅美國會做出回應,而且它可能還必須考慮北約的經濟回應,這會增加中國領導層付出的代價。」

塞克斯解釋說:「可以增加威懾(的做法)是,如果北約成員國公開和私下發出信號,如果中國封鎖或入侵台灣,北約成員國將對中國實施嚴厲的制裁,可能比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所遭受的制裁更嚴厲,而且中國與北約成員國的政治關係將永遠改變。因此,不僅是貿易和經濟關係,而且這些雙邊關係的基礎也將永遠改變。」

不過塞克斯也說,並不是所有北約國家都有實力和中國硬碰硬。他認為,北約峰會不會在措辭上激怒中國,也會清楚表明北約的成員國擴張不會納入印太地區國家,「如此就能先發制人反駁中國的指控,也就是美國正企圖建立亞洲版北約或讓北約擴展到亞洲」。

 

北約再次邀請日韓紐澳參加峰會 與台海有關?

此次北約峰會再次邀請了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這幾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國與會。自2022年以來,這所謂的「印太4國」(IP4)一直受邀參加北約峰會。美國領導人和分析人士說,歐洲與亞洲已經不再是各自獨立的戰區

塞克斯指出,印太國家與歐洲借由北約框架聯繫加深,顯示出亞洲與歐洲正在日益成為一個相互連接的「戰略空間」。他說:「顯然,北約成員國正在意識到,印太地區發生的事關乎歐洲安全,影響歐洲安全。因此,如果中國比如說對台灣發動侵略,它應該預期到歐洲會對此作出反應。」

歐洲對外關係協會的政策研究員巴楚爾斯卡說:「在烏克蘭戰爭的背景下,中俄合作及其對戰場局勢的影響也導致中國的行為在歐洲越來越被視為對美國領導的現有安全架構的威脅。再加上中國在自己所在地區日益咄咄逼人的行為,兩個戰區(北約東翼和印太)合而為一的看法現在正成為北約國際安全觀的主流特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雙魚鏡方格子檔案館的沙龍
12會員
5.6K內容數
2024/08/01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2024/08/01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2024/08/01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先是伊朗總統墜機身亡,選出新總統,新總統就任,然後溫和派哈尼亞在前往祝賀期間在伊朗被殺,時間也是在即將達成和平協議之際。一連串事件,會是誰做的? 就像2023/10/7「阿薩克洪水行動」一樣,時間選在即將達到和平協議簽署前(兩天?)當包括美國總統即將
2024/08/01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先是伊朗總統墜機身亡,選出新總統,新總統就任,然後溫和派哈尼亞在前往祝賀期間在伊朗被殺,時間也是在即將達成和平協議之際。一連串事件,會是誰做的? 就像2023/10/7「阿薩克洪水行動」一樣,時間選在即將達到和平協議簽署前(兩天?)當包括美國總統即將
2024/07/25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The news article is evidently a form of cognitive warfare. On January 3, 2022, the five major nuclear-armed countries signed t
2024/07/25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The news article is evidently a form of cognitive warfare. On January 3, 2022, the five major nuclear-armed countries signed t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廣州舉行的一場高層外交峰會上,烏克蘭政府公開支持中國對臺灣的主權聲索,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標誌著烏克蘭外交政策立場的重大轉變。
Thumbnail
廣州舉行的一場高層外交峰會上,烏克蘭政府公開支持中國對臺灣的主權聲索,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標誌著烏克蘭外交政策立場的重大轉變。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全面入侵烏克蘭國境。烏克蘭頑強抵抗,面對大國入侵積極捍衛自己的主權。 兩岸關係與中烏關係極為相似。大國皆欲透過各種方式統一小國。中國雖然目前沒有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也透過文攻武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全面入侵烏克蘭國境。烏克蘭頑強抵抗,面對大國入侵積極捍衛自己的主權。 兩岸關係與中烏關係極為相似。大國皆欲透過各種方式統一小國。中國雖然目前沒有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也透過文攻武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Thumbnail
2002/11/02 不經由歷史的追溯梳理,「中國」時而被感嘆為一盤散沙,時而被畏懼為霸權黃禍。其行止雖竭力仿效西方列強,卻又偶有疏離挑戰,往往令人難以理解。遂至各取所好,強加於人,真正變成偏執的霸權性話語。但是假若論者能理解概念意涵的流變,則在眾聲喧嘩的概念專斷下,或能保有幾許寬闊的澄明。
Thumbnail
2002/11/02 不經由歷史的追溯梳理,「中國」時而被感嘆為一盤散沙,時而被畏懼為霸權黃禍。其行止雖竭力仿效西方列強,卻又偶有疏離挑戰,往往令人難以理解。遂至各取所好,強加於人,真正變成偏執的霸權性話語。但是假若論者能理解概念意涵的流變,則在眾聲喧嘩的概念專斷下,或能保有幾許寬闊的澄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