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紀錄片】:美國夢碎:綁架羅生門(American Nightmare)

【Netflix 紀錄片】:美國夢碎:綁架羅生門
引言:多視角羅生門與真相的迷霧
- 【Netflix 紀錄片】:美國夢碎:綁架羅生門 (American Nightmare)
- 這起發生在加州瓦列霍市的綁架案,因其離奇與反轉,被戲稱為「綁架羅生門」。這部紀錄片共有三集,分別從男主角亞倫、女主角丹尼絲,以及最終第三方的視角,逐步呈現事件真相的複雜與誤導性。
- 紀錄片的核心衝擊力在於:警方和媒體對「真相」的輕易認定,如何造成了兩位受害者巨大的二次傷害。
輿論的二次傷害與《控制》(Gone Girl)效應
- 紀錄片中最令人憤怒的環節,是輿論對受害者丹尼絲的攻擊。
- 《控制》的刻板印象: 在丹尼絲奇蹟般平安返家後,她立刻被媒體和警方視為電影《控制》(Gone Girl)中的女主角,被懷疑是設局陷害男友的騙子,因此遭到公眾的撻伐與社群的謾罵。
- 更令人心寒的是,連承擔調查責任的警方都先入為主地認定了「這就是一場騙局」,將他們本應保護的受害者,視為惡意欺騙社會的說謊者。這種對女性受害者的刻板印象與不信任,幾乎將丹尼絲推向崩潰。
司法怠惰:「警察只想做輕鬆的事」
- 紀錄片後半段,亞倫的一句話直指核心:「警察只想做輕鬆的事。」
- 「輕鬆」的誘惑: 相比於複雜的、涉及多名嫌犯的綁架案,將這起事件定調為「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顯然是最輕鬆、最不消耗司法資源的做法。
- 正直的光芒: 幸運的是,當第三集的女警官看到泳鏡上的金髮這個微小、但至關重要的線索時,她沒有視而不見,反而選擇重視看待,最終讓真相得以水落石出。正是這份不願「做輕鬆的事」的正直,才讓前面觀眾對警察的反感平復了一點,最終還給亞倫和丹尼絲一個公道。
結語:人性選擇,正直與輕鬆的拉鋸
- 儘管最後還給了受害者公道,但事件並未完全結束。當局最終仍選擇相信馬修是「獨自犯案」的說法,這再次驗證了「做輕鬆的事」這份惰性,讓正義的伸張仍留有遺憾。
- 這部紀錄片讓我們看到,這世界本來就存在各式各樣的人:有像其他案件中選擇做正確的事的法官,也有像本片中選擇做輕鬆的事的警察。
- 人性的選擇: 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都有各自的推崇者,但這起案件提醒我們,最可怕的不是惡意,而是不作為的懶惰。
- 你們呢?你相信什麼?你認為在懶惰與正直之間,是什麼驅使人們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更難走的那條路?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深度思考。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