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市面上的股票分析師,不外乎都會提到技術面其中最為廣泛應用的就是K線圖表中的均線,本文要來討論一下技術分析的概要,以及知名的葛蘭碧八大法則最終是靠著技術分析致富呢還是致負呢?
首先要先知道什麼是K線圖與移動平均線!
K線的繪製方法為找到當日最高和最低價,垂直地連成一條直線,然後再找開盤價和收盤價,將此二個價位連接成一條狹長的長方柱體。
若收盤價高於開盤價時,也就是股價上漲時,以紅色來表示,稱為陽線。
反之收盤價低於開盤價時,股價下跌時,以綠色來表示,稱為陰線。
圖表來源 oanda
移動平均線是透過計算近期收盤價的平均值來反映價格趨勢的技術指標。
圖表來源 股感資訊
台灣投資人常用的均線週期包括5日、10日、20日和60日。
範例 日K線圖的MA5就是5日,月K線圖的MA5就是5個月以此類推
圖表來源 Mr.Market市場先生
型態學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根據歷史資料透過大量統計彙整而來。
利用K線所組合成的圖形樣態來判讀市場趨勢方向,因為許多人相信歷史會重演,所以可以從歷史走勢圖中找出趨勢發展的脈絡。
圖表來源 mpfunds
圖表來源 mpfunds
葛蘭碧八大法則是均線派投資人最經典的實務交易上的交易買賣訊號,根據均線的方向來辨別趨勢,並提供順勢與逆勢的交易機會。
圖表來源 股感資訊
【買進訊號】:
【賣出訊號】:
Joseph E. Granville 是美國投資專家,移動平均線及葛蘭碧八大法則的創立者,並且是第一個提出量價理論的人。他的代表作品包括《New Key to Stock Market Profits》。
葛蘭碧於1960年所著的《每日股票市場獲最大利益之戰略》一書中,發表了八種法則(即葛蘭碧八大法則)以判定股價買賣的時機。這些法則基於艾略特波浪理論的“股價循環法則”,通過觀察美國股價的結構,以200日為週期,預測股價未來的走勢,作為買賣的參考。
葛蘭碧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量價理論」的人。
他在《股票市場指標》一書中提出,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氣與動力,成交量的變動直接表現股市交易是否活躍,體現市場運作過程中的供給與需求。
成交量的增加或萎縮都表現出一定的股價趨勢。
股價在長期寂靜的行情中突然出現大成交量,表示大戶、作手因炒作材料已經形成,先行進場買進,但股價不一定立即上漲。
葛蘭碧他發展這套理論時,是在華爾街的某大證券商工作,他在自傳中表示靈感來自於廁所磁磚上的花紋。
不過最初市場不如他的預測,他一度破產、離婚、睡在朋友辦公室的地板上,然而在1970年代末期,他的理論逐漸受到重視,他的預測準確開始應驗,成為大眾媒體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
葛蘭碧在美國各地旅行演講,他曉得如何包裝自己,成為大眾媒體最受歡迎的人物,他的聲望甚至足以撼動股市。
然而股票市場在1982年開始翻升,但他繼續看空行情不斷鼓勵信徒放空,最終市場一路攀升,葛蘭碧被迫認輸,開始建議買進。
但當時道瓊斯指數已經上漲一倍,他的時代已經結束。
葛蘭碧生平敘述中的1970年以前1968年進入熊市如圖,所以在那之前的投資行為會失敗話那段確定做多至少下跌了兩年,然而開始走紅的是1970年開始走了4年到1974年,一個葛蘭碧法則的循環,因此應驗他的理論。(圖表均線MA為200日)
再來葛蘭碧在1982年看空,1980年進入熊市跌到1982年8月開始底部翻揚,快速的在一個月內反彈並且直接吃掉4個月以來的跌幅,甚至3個月直接吃掉2年的跌幅,因此可以看到看空的投資人瞬間發生巨大的虧損。
這樣的拉抬方式直接打破葛蘭碧八大法則的線圖,因此股市仍然是不可預測的,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長期往上,記住長期是指10年以上!
葛蘭碧八大法則雖然在某些市場條件下表現出色,但也存在許多限制和不可靠性。技術分析高度依賴於過去數據,未必能夠準確預測未來市場走勢。
以下是技術分析的不可靠性:
技術分析有很多指標,手機軟體上也都有許多複雜的專有名詞像是黃金交叉、死亡交叉、型態學、KD指標、MACD指標、RSI指標、乖離率等等。
技術分析只是「股票買賣過程中,資金所留下的足跡」,也就是說技術分析是根據歷史的統計數字統計而成的,作為投資決策的一部分並不是個100%神準的指標,依然是個不可靠的工具。
過去不代表未來,多達90%的人都只想學技術分析,看起來簡單又可以快速賺到錢,然而許多技術指標其實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了,這些指標雖然至今仍然被廣泛使用,怎能確定獨厚自身使用就能夠賺錢呢?
重要的是投資者要理解其背後的原理,並且不依賴單一指標做出投資決策,並且理解長期投資的計畫,設置好資產配置控制風險,才能不殺進殺出實現自己的理財目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