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目光都聚焦於巴黎奥運會漫天鋪地的「紫色」,但殊不知這場極具儀式感地超前布署的背後,其實肩負著首屆符合 2015 年通過的《巴黎氣候變遷協議》的一場奧運使命;巴黎整個城市也戮力為“氣候性”綠色革命展現活力標準,提供可持續的節能減碳的借鏡經驗。
選在巴黎鐵塔下舉辦的沙灘排球和盲人足球比賽,更成為素描的熱點 。至於過去為法國大革命的重要地點的協和廣場,奧運期間將在此舉辦三人籃球、滑板等賽事。巴黎奧運變身為射箭賽場,並作為公路單車計時賽起點與馬拉松終點的榮軍院,為這座古老建築重 燃活力。
巴黎奧運會承諾,比起往屆奧運相關排碳至少達成減少50%;這一切規畫還包括所有奧運規劃和營運——從能源、建築、運輸、餐飲和數位服務的配套。而首次主動計算“物質足跡”的重要関鍵;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 。
比如,從觀眾座位到帳篷、床、椅子、桌子甚至網球——每一項資產都精心規畫,分析以期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甚至更積極是,解構回收再利用; 位於巴黎附近的奧林匹克多功能場館內座椅就是由再生塑膠製成。選手村的設計也採取永續材料,與自然共生。即使包括奧運村和水上運動中心等新建的項目,使用木材、低碳水泥替代傳統水泥、混凝土和鋼材,類似的工程下,每平方公尺的碳排放量減少了 30%。
「紫色浪漫」的背後,巴黎奥運控制在 158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之內,相當於一年駕駛 37.6 萬輛汽車所產生的暖化影響的承諾,不應該是「選手村不設冷氣」所能解釋於萬一的黑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