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道】走入時空交錯的百年山徑

【淡蘭道】走入時空交錯的百年山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朝聖之路

淡蘭古道遍布於台灣東北部丘陵地域,可分為北、中、南三路,路網錯綜複雜,部分路線已為公路取代,如搭配自行車以健行及騎乘方式交替進行,可組合成百種走法,沿途需經過包含灣坑頭山、五分山等小百岳在內之10多座淺山,最終翻越雪山尾稜至蘭陽平原,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

走讀千遍也不厭倦的淡蘭道

回顧台灣移民開墾進程,就空間的擴展而言,是由南到北、從西而東的歷程。從18世紀末葉開始,先民循著淡水河、基隆河流域向本島內陸逐步深入,因而在淡水河支流的新店溪上游,包括南、北勢溪,以及基隆河上遊一帶,就開始出現墾荒闢地的族群。迨1796年吳沙率眾進墾蛤仔蘭(宜蘭),更進一步開啟了先民為了尋夢而追循前述河川流域翻山越嶺,冒險拓墾的歷史,所謂「淡蘭道」,就是在此時代背景下而逐步推展由「淡水廳」到「噶瑪蘭廳」 之間往來的綿密路網。在這張綿密的路網中,藉由古道、溪流、梯田、古橋、石碑、古厝、廟宇、土地公及老街等景觀,搭起現代與往昔連結的橋樑,而自18世紀末以來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行走其中的商旅與傳教士、疾馳其中的軍隊與「土匪」,乃至隨著漢人拓墾而遷徙的原住民,皆在淡蘭百年山徑中留下豐厚的故事與記憶,是文化底蘊深厚的百年古道,就算走讀千遍也不會厭倦。

繁華落盡見真純的淘金聚落

淡蘭官道燦光寮古徑由瑞芳經九份至牡丹,其中樹梅坪古道接金瓜石的百二崁古道至樹梅坪礦場一帶曾是採金歲月最後的據點,隸屬金瓜石礦區的大粗坑與樹梅坑礦山環繞,岩壁因含有金硫砷銅而呈現獨特黑色,隨著時光的流逝,當時的茂風聚落現僅留有金礦坑與石厝遺跡,樹梅礦區則留有當年的辦公室廢墟與一層層露天開採後的裸露岩壁,見證北台灣的淘金歲月(日據時期顏雲年於1914年藤田合名會社(藤田組)放棄瑞芳礦區採礦權後,將所有管理權承租下來,揚棄藤田組的新式採礦技術,回到傳統有利於採掘旁支礦脈的「狸堀式採金法」,並採用採礦承包的方式,將礦區切割成大中小不同區塊,層級化的分區出租、分區監督,承租人只要付租金,挖到的金礦全歸承租人所有,因而使得瑞芳礦區產量大增,勝過日本人管理時之產量,可說是直銷制度的鼻祖

尋找官道上的珍貴遺跡(汛塘、鋪遞、柑仔店、石厝、梯田及埤塘)

燦光寮古道及楊廷理古道為淡蘭路網中歷史最久遠的路線之一,至少可追溯至三百年前,為噶瑪蘭廳與淡水廳之間公文往來的傳遞官道,沿途設有汛塘(清朝最基層的軍事單位)及舖遞(清朝傳送公文的郵遞站),還有在古道重要叉路口形成的柑仔店與奉茶文化。此外,因此處丘稜地形成的散村文化、古老石厝及梯田景觀等,都是必須慢下腳步、仔細觀察,才能在荒煙蔓草中發覺這些遺址。

篳路藍縷的馬偕之路

由貓村猴硐開始循金字碑古道翻越三貂嶺至牡丹,一路緩上進入山林,踏上長滿青苔的蜿蜒山徑,遙想自己是個隔著時空追隨馬偕醫師步履的旅人,神遊在馬偕往返於淡水廳與噶瑪蘭間的百轉千迴裡,途中會經過清朝台灣總兵劉明燈於北巡時所留下的金字碑,及古道最高點探幽亭所立的奉憲示禁碑(意指禁止濫墾與伐木,為台灣最早的環保碑文),為這條淡蘭古道上珍貴的歷史見證。

百年前的入蘭孔道

由舊草嶺隧道口沿著水泥產道往嶐嶺古道方向前進,經過七星堆(相傳為凱達格蘭族的祭壇)及內隆林街土地公廟後,接著進入嶐嶺古道循稜緩步而上,約莫20分鐘即爬上雪山尾稜稜線,來到古道越嶺點水頭土地公,海岸線近在咫尺,由此再循稜往石城山方向前進,不到30分鐘可抵達一處面東的展望點,可遠眺龜山島及蘇澳海岸線,並俯瞰石城漁港和舊草嶺隧道南口,這裡也是台灣鐵道的最東端,可眺望古道與鐵道的交會點,再往上走一小段,即為石城山,擁有360度的極佳展望,可以眺望雪山尾稜的優美稜線,及淡蘭北路最精華的牡丹山、燦光寮山稜線,在時空交錯下,滿足的慢慢由石城端入蘭,在石城漁港欣賞夕陽餘暉灑在龜山島海面,結束穿越時空的淡蘭之旅。

山谷中的珠珍

在雙溪西南方的長源社區,舊稱柑腳城,有柑腳溪及崩山坑溪由柑腳城後方山區流下交會於高踞在溪邊的高聳台地上,形成一個天然屏障的狹長地形。這個位置居高臨下,三面臨溪懸崖屏障難以攀登,後面靠山而形天然的城寨,故稱柑腳城,聚落分布在溪流匯流處,形成絕美的田園美景,因而被喻之為「山中小威尼斯」,昔日因山中有煤礦的發現及精煉煤窯的設立,而使山城熱鬧起來。

歷盡滄桑的梯田草原

中坑古道位於新北雙溪區中坑地區,屬於淡蘭古道中路支線,為昔日茶商往來雙溪(柑腳)與盤山坑之間的捷徑,古道上除有百年福德祠、古厝等歷史遺跡外,因昔日中坑先民將柑腳溪河岸谷地闢建為層層梯田,廢耕後形成綠草如茵的梯田草原,幽靜山谷,綠草芬芳,潺潺溪流,宛若世外桃源。古道沿柑腳溪而行,分別在上、下游設有水頭及水尾土地公,保祐往來旅人出入平安。

台灣版奧之細道

北勢溪發源於雙溪與頭城交界山區,至三水潭與灣潭溪交會後向西南注入翡翠水庫。沿著瑰麗的北勢溪上游深入,蜿蜒錯落其間的古道群是聯絡坪林到雙溪間的交通要道,更是昔日往返淡水廳與噶瑪蘭廳的重要路徑。其中以三水潭為中心之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及闊瀨古道沿溪闢建,沿途多處優美深潭、綠蔭濃密,置身其中可感受北勢溪上游瑰麗的溪流景觀,媲美日本名勝奧入瀨溪流,溪邊白鷺鷥、紅面番鴨嬉戲,溪中苦花魚、溪哥悠遊其中,彷彿來到人間仙境,令人流連忘。

源遠流長的坪溪古道

淡蘭古道中路總長約50.3公里,需分2~3日才能走完全程。其中灣潭至外澳段分別由烏山越嶺古道、坪溪古道及石空古道等串連而成,步道原始優美。古道於烏山越嶺後即進入坪溪溪畔,溪水清澈,河床平緩,河道兩岸綠蔭參天,宛如一條綠色隧道,因而有許多山友選擇在夏季走水道上太和山,享受潺潺流水沁撫肌膚的清涼暢快,並聆聽淙淙流水與蟲鳴烏叫譜出的天籟之音。其後整條古道幾乎全線貼近坪溪而行,直到太和山的越嶺鞍部,再由石空古道進入蘭陽。

百年山徑一日騎走

淡蘭古道北路遍布於台灣東北部丘陵地域,路網錯綜複雜,可組合成多種走法。在分別走完淡蘭北路2條主要路線及參加古道達人吳雲天道長的私房行程後,再重新把這些路線做一次消化整理,利用現有的交通及在地資源,濃縮為可以結合鐵道、鐵馬及健行的一日淡蘭古道長程騎走行程,復刻雲天道長淡蘭古道長距離健行自行車體驗的概念,讓山行更加多元豐富。

感受生命的律動

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曾對淡蘭古道做出以下的評論「清澈的水、晴朗的天空、生物的鳴叫聲,一切一切,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律動。從彷彿曾於宮崎駿導演的電影中出現過、無特別整理過的道路直直前行,四處皆可看到數百年前於此生活者的小智慧。」我們有幸坐擁這樣一個可以里山里海的國際級綠道,讓外國人都能如此讚歎不已,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人,怎能不找時間來朝聖一下呢?


avatar-img
Straybirds的沙龍
39會員
62內容數
這是一個中年大叔的登山日誌。作家詹偉雄曾說:生命邊界之外自有奇特的壯麗與深邃,值得人們勇敢追尋,不問年紀。個人雖然沒有過人的登山技能及體力,但希望在登山安全自己負責的前題下,安步當車的浪跡台灣的美麗山林,站在脊樑山脈上,俯瞰這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traybird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北港溪峽谷步道位於南投縣惠蓀林場附近,是枯水期限定的路線,沿途峽谷景觀壯麗,值得一遊。步道入口位於惠蓀林場山林巷13K附近,沿途經過一線天峽谷、數個飛瀑以及北港溪溫泉露頭,最後抵達能高大圳工作站。能高大圳是一條長達15530公尺的地底灌溉水道,建造歷史悠久,工程浩大。
塔塔加六山,包含東埔山、麟趾山、鹿林山、鹿林前山、石水山主峰、石水山基點峰等六座中級山,是眺望玉山群峰的絕佳地點,沿途景觀壯麗,輕鬆飽覽百嶽美景。本文詳細介紹前往鹿林前山及石水山的路線,並分享元旦寒流過後追雪的登山體驗,以及在玉山眺望臺上欣賞玉山群峰的壯觀景象。
淡蘭道是臺灣移民開墾歷史的重要見證,貫穿北部的自然美景和豐富的人文故事。自18世紀末以來,淡蘭道不僅是先民探索與拓墾的路線,更是每位臺灣人不可錯過的朝聖之路。本文主要在介紹淡蘭中路,以柑腳為中心,帶大家深度造訪被喻為「最偏遠的後花園」的柑腳城百年風華,並介紹由此出發6條適合退休族戶外踏青的經典步道。
北港溪峽谷步道位於南投縣惠蓀林場附近,是枯水期限定的路線,沿途峽谷景觀壯麗,值得一遊。步道入口位於惠蓀林場山林巷13K附近,沿途經過一線天峽谷、數個飛瀑以及北港溪溫泉露頭,最後抵達能高大圳工作站。能高大圳是一條長達15530公尺的地底灌溉水道,建造歷史悠久,工程浩大。
塔塔加六山,包含東埔山、麟趾山、鹿林山、鹿林前山、石水山主峰、石水山基點峰等六座中級山,是眺望玉山群峰的絕佳地點,沿途景觀壯麗,輕鬆飽覽百嶽美景。本文詳細介紹前往鹿林前山及石水山的路線,並分享元旦寒流過後追雪的登山體驗,以及在玉山眺望臺上欣賞玉山群峰的壯觀景象。
淡蘭道是臺灣移民開墾歷史的重要見證,貫穿北部的自然美景和豐富的人文故事。自18世紀末以來,淡蘭道不僅是先民探索與拓墾的路線,更是每位臺灣人不可錯過的朝聖之路。本文主要在介紹淡蘭中路,以柑腳為中心,帶大家深度造訪被喻為「最偏遠的後花園」的柑腳城百年風華,並介紹由此出發6條適合退休族戶外踏青的經典步道。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加里山,以其酷似富士山的外型聞名,被譽為「臺版富士山」,是臺灣小百嶽之一,也是苗栗縣的主要河川中港溪和後龍溪的發源地。本文詳細介紹加里山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登山步道資訊(包含初級、進階和挑戰路線),以及春季賞花(一葉蘭、杜鵑花)的最佳時節。
含 AI 應用內容
#中級山#步道#春天
大崎棟步道是一條集自然美景和美食於一身的理想登山徑。樹木、遮陰、眺望景致,以及路邊的採買點,都讓每位登山者在運動中感受大自然的恩賜,並在結束行程後品味當地的美食,享受一場充實而愉悅的登山之旅。
想起小時候一大清早坐著復興號,在火車上邊吃早餐邊打盹,想起兒子小時候我們去武荖坑、去宜蘭童玩節看各式有趣的表演,孩子玩水玩到被我們拖著不肯走的時光...為了預約下一回親子約會,我決定以散步的心情先搭火車,再坐船,出發去宜蘭冬山鄉。
加里山,以其酷似富士山的外型聞名,被譽為「臺版富士山」,是臺灣小百嶽之一,也是苗栗縣的主要河川中港溪和後龍溪的發源地。本文詳細介紹加里山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登山步道資訊(包含初級、進階和挑戰路線),以及春季賞花(一葉蘭、杜鵑花)的最佳時節。
含 AI 應用內容
#中級山#步道#春天
大崎棟步道是一條集自然美景和美食於一身的理想登山徑。樹木、遮陰、眺望景致,以及路邊的採買點,都讓每位登山者在運動中感受大自然的恩賜,並在結束行程後品味當地的美食,享受一場充實而愉悅的登山之旅。
想起小時候一大清早坐著復興號,在火車上邊吃早餐邊打盹,想起兒子小時候我們去武荖坑、去宜蘭童玩節看各式有趣的表演,孩子玩水玩到被我們拖著不肯走的時光...為了預約下一回親子約會,我決定以散步的心情先搭火車,再坐船,出發去宜蘭冬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