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引路】淡蘭中路6條適合退休族戶外踏青的經典步道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淡蘭道

回顧台灣移民開墾進程,就空間的擴展而言,是由南到北、從西而東的歷程。從18世紀末葉開始,先民循著淡水河、基隆河流域向本島內陸逐步深入,因而在淡水河支流的新店溪上游,包括南、北勢溪,以及基隆河上遊一帶,就開始出現墾山討生的族群。迨1796年吳沙率眾進墾蛤仔蘭(宜蘭),更進一步開啟了先民為了尋夢而追循前述河川流域翻山越嶺,冒險拓墾的歷史,所謂「淡蘭道」,就是在此時代背景下而逐步推展由「淡水廳」到「噶瑪蘭廳」 之間往來的綿密路網。在這張綿密的路網中,藉由古道、溪流、梯田、古橋、石碑、古厝、廟宇、土地公及老街等景觀,搭起現代與往昔連結的橋樑,而自18世紀末以來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行走其中的商旅與傳教士、疾馳其中的軍隊與「土匪」,乃至隨著漢人拓墾而遷徙的原住民,皆在淡蘭百年山徑中留下豐厚的故事與記憶,是文化底蘊深厚的百年古道。

淡蘭古道不僅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因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也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是每個台灣人此生必遊的旅程之一。一般概可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茶道)。其中淡蘭中路係以暖暖為起點,經暖東舊道至平溪(十分)後,由番子坑步道、大坑山稜線步道、上內平林步道至雙溪(柑腳),至此古道分為二線,主線由柑腳經崩山坑古道、北勢溪古道至三水潭與闊瀨支線會合,其後再經灣潭古道、烏山越嶺古道、坪溪古道,越過太和山鞍部後經石空古道到宜蘭外澳。一般山友多以柑腳為中點,分2至3次分段完成,本文即以柑腳為中心,帶大家深度造訪被喻為「山谷中的珍珠,最偏遠的後花園」的柑腳城百年風華,並介紹由此出發,6條步程在4小時以內、高度落差在400公尺以下,適合退休族戶外踏青的經典步道。

山谷中的珠珍

在雙溪西南方的長源社區,舊稱柑腳城,有柑腳溪及崩山坑溪由柑腳城後方山區流下交會於高踞在溪邊的高聳台地上,形成一個天然屏障的狹長地形。這個位置居高臨下,三面臨溪懸崖屏障難以攀登,後面靠山而形天然的城寨,故稱柑腳城,聚落分布在溪流匯流處,形成絕美的田園美景,因而被喻之為「山中小威尼斯」,昔日因山中有煤礦的發現及精煉煤窯的設立,而使山城熱鬧起來。

▲「龍門-深美線040」電塔觀景台,眺望柑腳聚落。

▲「龍門-深美線040」電塔觀景台,眺望柑腳聚落。

raw-image
▲柑腳溪

▲柑腳溪

raw-image
raw-image
▲泰發炭窯

▲泰發炭窯

漳泉械鬥史

威惠廟座落在柑腳城山下,建於(1868年),供奉主神為開漳聖王。相傳當時外平林聖王公會,位於北勢溪流域之泉州安溪人,奉保儀大夫尪公的號召,想要佔領柑腳漳庄,消息被外平林的漳人知道後向開漳聖王請示,前往援助柑腳地區之漳人。柑腳漳庄為感念開漳聖王的庇祐,建立威惠廟奉祀聖王公,目前廟宇已被更新,雖看不出百年古廟的感覺,但廟內大殿石香爐上還刻有「同治己巳年」(1869年),印證了這座廟悠久的歷史。

raw-image
▲刻有「同治己巳年」的香櫨

▲刻有「同治己巳年」的香櫨

串起兒時記憶的亭仔腳

亭仔腳為閩南式建築的特色,因為華南地區屬於季風型氣候,特徵是炎熱多雨,為配合這樣的天氣,建築就有了斜屋頂附帶「亭仔腳」的設計。台灣先民大都由大陸南方渡海而來,夏天因西南季風盛行,常下驟雨,因此也沿襲建築亭仔腳的習慣,街屋退出騎樓空間,讓行人可有一連串的避雨場所,同時商業活動可繼續進行,再者擺在店門口的貨物也可避免日曬雨淋。在柑腳城煤業頂盛的時代,應是各地小販來此販賣雜貨的地方。

raw-image
▲廟前廣場旁的柑仔店與亭仔腳

▲廟前廣場旁的柑仔店與亭仔腳

柑腳驛站

淡蘭中路的中繼站,也是淡蘭古道10處服務據點之一,站主王澤松大哥在退休後,嚮往田園生活,回到太太的家鄉柑腳,著手以友善農耕方法種菜養雞,提供淡蘭旅人在飽覽淡蘭道的山光水色之後,可以品嚐一下在地的好味道,並以獨家配方烘焙出「柑腳特調」咖啡,更深刻的的演繹這個被青山綠野所環繞的紓壓好所在。此外,為了協助淡蘭道友解決交通及住宿不便的問題,王大哥還提供叫車及簡易輕旅住宿的服務,讓道友們能夠更從容的悠遊淡蘭中路各個特色步道。

raw-image
raw-image
▲柑腳驛站

▲柑腳驛站

中坑古道

中坑古道位於新北雙溪區中坑地區,屬於淡蘭古道中路支線,為昔日茶商往來雙溪(柑腳)與盤山坑之間的捷徑,古道上除有百年福德祠、古厝等歷史遺跡外,因昔日中坑先民將柑腳溪河岸谷地闢建為層層梯田,廢耕後形成綠草如茵的梯田草原,幽靜山谷,綠草芬芳,潺潺溪流,宛若世外桃源。古道沿柑腳溪而行,分別在上、下游設有水頭及水尾土地公,保祐往來旅人出入平安。 古道有二處越溪處,大雨過後要小心溪水暴漲,注意安全,前段水尾土地公至古厝前均平緩好走,迨古厝之後始有顥著之爬升,整體而言,是適合闔家前往的親子路線。

▲「水尾土地公」,修建於明治38年(1905),位於中坑古道的起點,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水尾土地公」,修建於明治38年(1905),位於中坑古道的起點,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越過柑腳溪

▲越過柑腳溪

▲中坑古道石柱(文字為國寶級書法家周良敦揮毫撰寫)

▲中坑古道石柱(文字為國寶級書法家周良敦揮毫撰寫)

青蛙石

青蛙石

raw-image
raw-image
▲質樸的古早厝地

▲質樸的古早厝地

崩山坑古道

崩山坑古道,又名「柑腳泰平古道」、「柑泰古道」或「泰平古道」,在公路還未開闢前,是新北市雙溪區柑腳與泰平居民採買物資、採煤礦、嫁聚迎親的往來道路,也是淡蘭古道中路重要的一段。其登山口位於崩山一號橋右側小徑,沿著崩山坑溪步入古道,伴著潺潺溪水聲,及綠草青青的梯田,風光十分明媚,爾後進入幽幽的原始森林之中,一片翠綠蒼鬱,林相十分優美。 

據傳民國60年(1971)暑假時, 有三位台北師專畢業生被分發至雙溪泰平村的泰平國小任教,當時還沒有雙泰產業道路,他們只能由雙溪步行前往泰平。報到當天,他們走到大樟嶺時,已是汗流浹背,氣喘呼呼,深感在此偏遠地區任教極為辛苦且前途茫茫, 於是心灰意冷,次日便返回縣政府教育局提出辭呈,於是大樟嶺就被當地人戲稱為「辭職嶺」。

但依山友探訪當地耆老考證,民國60雙溪至柑腳已有公車行駛,當時老師要到泰平國小,通常是由雙溪坐公車至柑腳,再由柑腳走崩山坑古道至泰平,所以真正的辭職嶺應該是這個風口鞍部才對。

▲辭職嶺-風口鞍部

▲辭職嶺-風口鞍部

▲布滿青苔的石階步道

▲布滿青苔的石階步道

▲古厝遺址

▲古厝遺址

raw-image
▲梯田草原

▲梯田草原

raw-image

闊瀨古道

「闊瀨古道」屬於「雙坪古道」其中的一段,與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相接。從闊瀨吊橋出發,沿著北勢溪谷而行,林木蓊鬱,美麗的溪畔風光,盡收眼底,終點至黑龍潭,位於北勢溪的一段曲流,附近有露營地,可戲水、游泳、烤肉、抓蝦,有如深山秘境,看著碧綠的潭水,令人忘卻煩憂。步道由闊瀨吊橋端進入前段路徑較為狹窄,旁邊即為落差極大的溪谷,要注意小心通過,途中有一支流匯流處,岸邊綠樹成蔭,形成翠綠深潭,景色優美,令人流連忘返。

raw-image
▲清澈溪流。

▲清澈溪流。

灣潭古道

沿著清麗的北勢溪上游深入,蜿蜒錯落其間的古道群是聯絡坪林到雙溪間的交通要道,更是昔日往返淡水廳與噶瑪蘭廳的重要路徑。古道沿溪闢建,沿途綠蔭遮蔽,溪水聲一路相伴,轉個彎,碧綠清澈的潭水就在一旁,溪邊白鷺鷥、紅面番鴨嬉戲,溪中苦花魚、溪哥悠遊其中,彷彿來到人間仙境,令人流連忘返。這也難怪灣潭古道被譽為北台灣最美百年山徑之一,一點也不為過。

▲南勢坑溪和彎潭溪交匯處

▲南勢坑溪和彎潭溪交匯處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夢潭

▲夢潭

▲雙溪口福德宮

▲雙溪口福德宮

北勢溪古道

探訪淡蘭古道中路的北勢溪古道,青潭祕徑,別有洞天,跟其他古道相比,地貌原始、多樣,卻不難上手,冒險又療癒。回程停留雙溪,在淡蘭往昔的中繼站,體驗小鎮時光漫漫的魅力。有別於台灣其他山區,河流上游大多險峻難行,北勢溪是翡翠水庫的上游源頭,山徑時高時低,但疏落有致,沿途不時穿插小水潭與小瀑布,溪水潺潺、清澈見底。天氣晴朗時,陽光灑下,樹影婆娑與青潭相互輝映,讓人看得目眩神迷。

▲媲美日本名勝奧入瀨溪流的北勢溪

▲媲美日本名勝奧入瀨溪流的北勢溪

raw-image
▲療癒身心的碧綠青潭

▲療癒身心的碧綠青潭

坪溪古道

淡蘭中路後半段串連北勢溪、灣潭溪及坪溪等流域,其中坪溪發源於宜蘭頭城的鶯仔嶺東麓,一路蜿蜒曲折流至新北雙溪的坪溪頭匯入灣潭溪,淡蘭中路於烏山越嶺後即進入坪溪溪畔,其後整條古道幾乎全線貼近坪溪而行,直到太和山的越嶺鞍部,再由石空古道進入蘭陽。

坪溪位在新北巿雙溪區泰平里南端,與宜蘭頭城僅一山之隔,溪水清澈,河床平緩,河道兩岸綠蔭參天,宛如一條綠色隧道,因而有許多山友選擇在枯水期走水道上太和山,享受潺潺流水沁撫肌膚的清涼暢快,並聆聽淙淙流水與蟲鳴烏叫譜出的天籟之音。

▲看見蘭陽~觀景平台眺望龜山島及蔚藍的太平洋

▲看見蘭陽~觀景平台眺望龜山島及蔚藍的太平洋

感受生命的律動~代結語

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曾對淡蘭古道做出以下的評論「清澈的水、晴朗的天空、生物的鳴叫聲,一切一切,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律動。從彷彿曾於宮崎駿導演的電影中出現過、無特別整理過的道路直直前行,四處皆可看到數百年前於此生活者的小智慧。」我們有幸坐擁這樣一個可以里山里海的國際級綠道,讓外國人都能如此讚歎不已,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人,怎能不找時間來朝聖一下呢?

▲淡蘭道代表植物雙扇蕨

▲淡蘭道代表植物雙扇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raybirds的沙龍
47會員
76內容數
這是一個中年大叔的登山日誌。作家詹偉雄曾說:生命邊界之外自有奇特的壯麗與深邃,值得人們勇敢追尋,不問年紀。個人雖然沒有過人的登山技能及體力,但希望在登山安全自己負責的前題下,安步當車的浪跡台灣的美麗山林,站在脊樑山脈上,俯瞰這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
Straybirds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1
北港溪峽谷步道位於南投縣惠蓀林場附近,是枯水期限定的路線,沿途峽谷景觀壯麗,值得一遊。步道入口位於惠蓀林場山林巷13K附近,沿途經過一線天峽谷、數個飛瀑以及北港溪溫泉露頭,最後抵達能高大圳工作站。能高大圳是一條長達15530公尺的地底灌溉水道,建造歷史悠久,工程浩大。
Thumbnail
2025/02/01
北港溪峽谷步道位於南投縣惠蓀林場附近,是枯水期限定的路線,沿途峽谷景觀壯麗,值得一遊。步道入口位於惠蓀林場山林巷13K附近,沿途經過一線天峽谷、數個飛瀑以及北港溪溫泉露頭,最後抵達能高大圳工作站。能高大圳是一條長達15530公尺的地底灌溉水道,建造歷史悠久,工程浩大。
Thumbnail
2025/01/15
塔塔加六山,包含東埔山、麟趾山、鹿林山、鹿林前山、石水山主峰、石水山基點峰等六座中級山,是眺望玉山群峰的絕佳地點,沿途景觀壯麗,輕鬆飽覽百嶽美景。本文詳細介紹前往鹿林前山及石水山的路線,並分享元旦寒流過後追雪的登山體驗,以及在玉山眺望臺上欣賞玉山群峰的壯觀景象。
Thumbnail
2025/01/15
塔塔加六山,包含東埔山、麟趾山、鹿林山、鹿林前山、石水山主峰、石水山基點峰等六座中級山,是眺望玉山群峰的絕佳地點,沿途景觀壯麗,輕鬆飽覽百嶽美景。本文詳細介紹前往鹿林前山及石水山的路線,並分享元旦寒流過後追雪的登山體驗,以及在玉山眺望臺上欣賞玉山群峰的壯觀景象。
Thumbnail
2024/10/03
每年深秋草嶺古道芒花季可謂是岳界年度盛會,活動期間啞口觀景台人潮擁擠,盛況空前。我們避開人潮,選擇相對親民的陽明山賞芒,由風櫃嘴起登,至擎天崗轉向魚路古道,相當於走了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東段及南北大縱走北段,除了欣賞盛開的芒花外,還幸運的遇見難得一見的台灣翼展最的長大型猛禽—林鵰,可謂是奇幻的賞芒之旅。
Thumbnail
2024/10/03
每年深秋草嶺古道芒花季可謂是岳界年度盛會,活動期間啞口觀景台人潮擁擠,盛況空前。我們避開人潮,選擇相對親民的陽明山賞芒,由風櫃嘴起登,至擎天崗轉向魚路古道,相當於走了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東段及南北大縱走北段,除了欣賞盛開的芒花外,還幸運的遇見難得一見的台灣翼展最的長大型猛禽—林鵰,可謂是奇幻的賞芒之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淡蘭道是臺灣移民開墾歷史的重要見證,貫穿北部的自然美景和豐富的人文故事。自18世紀末以來,淡蘭道不僅是先民探索與拓墾的路線,更是每位臺灣人不可錯過的朝聖之路。本文主要在介紹淡蘭中路,以柑腳為中心,帶大家深度造訪被喻為「最偏遠的後花園」的柑腳城百年風華,並介紹由此出發6條適合退休族戶外踏青的經典步道。
Thumbnail
淡蘭道是臺灣移民開墾歷史的重要見證,貫穿北部的自然美景和豐富的人文故事。自18世紀末以來,淡蘭道不僅是先民探索與拓墾的路線,更是每位臺灣人不可錯過的朝聖之路。本文主要在介紹淡蘭中路,以柑腳為中心,帶大家深度造訪被喻為「最偏遠的後花園」的柑腳城百年風華,並介紹由此出發6條適合退休族戶外踏青的經典步道。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先民早年從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往來的交通路線,也是原住民聯絡各部落或狩獵的路徑。 本文介紹「淡蘭古道中路」最精華,且號稱為香格里拉的「中坑古道」聚落群。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先民早年從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往來的交通路線,也是原住民聯絡各部落或狩獵的路徑。 本文介紹「淡蘭古道中路」最精華,且號稱為香格里拉的「中坑古道」聚落群。
Thumbnail
連日以來的酷夏炎熱體感超過四十的高溫,被媒體喻為近十萬年內地球最熱的一週!!快要燃燒的城市裡每一口呼吸都如暖氣,水龍頭轉出陽光溫熱過的自來水,這一切都讓人想逃離「都市熱島」尋求一處清涼,腦海浮現「淡蘭古道」的景象,如同炎炎夏日中的一碇清涼薄荷,瞬間讓人融化。 第一次來此是在前年的初春和家人同行,當時
Thumbnail
連日以來的酷夏炎熱體感超過四十的高溫,被媒體喻為近十萬年內地球最熱的一週!!快要燃燒的城市裡每一口呼吸都如暖氣,水龍頭轉出陽光溫熱過的自來水,這一切都讓人想逃離「都市熱島」尋求一處清涼,腦海浮現「淡蘭古道」的景象,如同炎炎夏日中的一碇清涼薄荷,瞬間讓人融化。 第一次來此是在前年的初春和家人同行,當時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基隆報導】 為推廣台灣第一條國家級綠道「淡蘭百年山徑」,每年由北、北、基、宜四縣市輪流主辦淡蘭古道會師活動,今年由基隆市政府於7月15日(六)在暖暖國小舉辦「淡蘭百年山徑暖暖徒步走大會師」,號召民眾尋訪基隆山林美景,體驗百年山徑的亮點。這次活動將提供三條不同路線供選擇,讓參加者感受淡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基隆報導】 為推廣台灣第一條國家級綠道「淡蘭百年山徑」,每年由北、北、基、宜四縣市輪流主辦淡蘭古道會師活動,今年由基隆市政府於7月15日(六)在暖暖國小舉辦「淡蘭百年山徑暖暖徒步走大會師」,號召民眾尋訪基隆山林美景,體驗百年山徑的亮點。這次活動將提供三條不同路線供選擇,讓參加者感受淡
Thumbnail
因為下雨,上週沒出門健走,很想念大自然吶,今天就出發走個夠吧! 今天路線:福隆火車站 > 遠望坑親水公園 > 草嶺古道 > 大里火車站
Thumbnail
因為下雨,上週沒出門健走,很想念大自然吶,今天就出發走個夠吧! 今天路線:福隆火車站 > 遠望坑親水公園 > 草嶺古道 > 大里火車站
Thumbnail
淡蘭古道就是過去人們對淡水廳至噶瑪蘭廳間交通路線的概稱,一般通常指由萬華開始,經松山、暖暖、三貂嶺與草嶺,進入宜蘭的官道路線,隨著交通變革,古道漸被公路取代,或因交通路線改變而荒廢。淡蘭古道又分為北、中、南三路,深坑-石碇這段外垵步道及烏塗溪步道是屬於淡蘭南路,一路平緩,老少適宜輕鬆散步。
Thumbnail
淡蘭古道就是過去人們對淡水廳至噶瑪蘭廳間交通路線的概稱,一般通常指由萬華開始,經松山、暖暖、三貂嶺與草嶺,進入宜蘭的官道路線,隨著交通變革,古道漸被公路取代,或因交通路線改變而荒廢。淡蘭古道又分為北、中、南三路,深坑-石碇這段外垵步道及烏塗溪步道是屬於淡蘭南路,一路平緩,老少適宜輕鬆散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