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整理照片的時候想到一個事情,就是好像剛開始接觸攝影,就是從試圖理解那些「不好看」的照片背後,到底是想要傳達什麼訊息。那些莫名抽象的感受從當時開始累積,在遇到相機的時候,慢慢流露了出來。
我記得我對攝影產生興趣是來自於日本的攝影,那些黑白難懂,不知所以的照片。我們都聽過森山大道,也知道他的黑白晃動,但這跟攝影的關係,並無法清楚說明。爾後就在文字當中遇到中平。那些街拍的視角,照片的感受,後來形塑了一整個視覺文化,到現在想還是覺得驚人,從一個創作者,到風格,甚至代表了整個時代。
當我們想到日本攝影的時候,我們就想到黑白、底片,追求精緻或手感的顆粒,從銀鹽得相紙後微微的透出來,這也深深影響著我,對黑白攝影的嚮往。
進入到數位化的現代,這種與機器的關係,要如何透過照片進行展現,有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已經回答過這題。在我的作品裡我並沒有想要討論技法的問題,而是面對世界的直觀感受,透過相機這個紀錄用具,用最直覺的方式記錄下來。所以照片在拍攝的當下就已經完成,除非現場判斷失準,才會用後期處理的方式稍微調整曝光對比。照片對我來說只是一個素材,完整的作品要透過反覆的閱讀觀看,思考,印刷尺幅材質,裝裱方式的選定,都完成之後,進行展示,才算是完成。
我認為攝影作品經過討論之後,發會的思想擾動性,是作品很重要的元素之一。這也是一直以來我透過攝影,進行創造性思考的方式。我希望透過作品來把這個方式分享出去,讓攝影能夠更有創造性。
這個筆記也是因為要準備11月的個展,所以進行的文字歸檔,如果你有讀完,感謝你的閱讀,我們11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