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剛接手社群團隊、或即將成為社群經營執行的你,該怎麼作內容規劃?
好的內容,源自好的洞察,要培養好的洞察,通常得花費時間去觀察社群的討論風向,同時理解擴散的動能。
該如何掌握風向、想創意、或是挖掘擴散的可能?下方都是我會使用的平台、工具。
上述工具,僅有Qsearch需要付費。
至此,我可先舉個案例,供各位參考
當時我接管某個13萬的FB粉絲團,po文觸及表現有好有壞。
先說結論,經過一年操盤後的效益如下:
任何工作都要有目標,才能知道做哪些事情才能盡可能達成目標。那麼,社群經營的目標怎麼訂定?
經營社群會有很多的數據指標,有粉絲數(追蹤者)、有互動率、有觸及率等。
而這邊想先畫重點:粉絲數或追蹤者,現今並非經營社群最重要的指標。
但並不是指粉絲數的多寡不重要,若是剛開始經營的社群,建議還是要有初步的粉絲,最好要破千以上,原因很簡單,讓網友覺得「不是詐騙集團」。因為詐騙集團的粉絲或追蹤者通常都是十位數以下的。
因此,13萬的粉絲團,對我來說首要目標,是優化觸及。
這時我做了幾件事情,冀望能提升自然觸及狀況:
因此,13萬人粉絲團的「冷知識」單元成為推動觸及的領頭羊,觸及人數相比其他類型貼文,約多個30%左右。
至於260萬觸及的貼文,可遇不可求,當時遇到新聞話題焦點,政論、政治人物、論壇、社群,通通都在討論該項議題。
基於不涉及政治風險的考量,我們不打算做爭議的事情,而是把該項議題拆解成符合我們的內容取向,用「知識教育」的內容製作圖文。
順著毛摸,順著演算法做,一傳十、十傳百,就瞬間成了一篇260萬的觸及貼文,同時被媒體報導。
這種觸及數字,大概就是台北市的人都看過的數字。就算是現今的全聯、或是蝦皮趣味型的貼文,也不是能輕易做到的。
這樣的作法,換個高大上名詞表達,就是─「趁勢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