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篇文章分享了四位同樣處於三十歲的法國成年人,在不同出生背景、不同職業、不同社會經歷、不同薪資收入下的真實人生故事…
只要加入法國宅媽的沙龍,可閱讀所有【公開文章】,因應專題更新為沙龍,目前將320篇並持續增加的文章分為【五個房間】,一共【十四個專題】,依不同主題設定不同的專題訂閱方案,文章也將不定時的更新增加。
在2024年5月24日前仍持續訂閱的讀者,原訂閱方案【兩根法國長棍麵包】及【法國咖啡館方案】均已關閉,但原訂閱讀者只要持續訂閱皆比照原方案內容,可閱讀所有文章,直到讀者停止訂閱為止。
請大家能不吝給我支持和鼓勵,在閱讀過的文章下方愛心處【點下愛心】。若您有任何對於專欄文章上的意見和建議,都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或私訊到粉專告訴我,謝謝。
延續上一篇「三十而立之從薪資收入看不同視野(三)」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民情文化,這些文化反映了該國的歷史、地理和社會結構、飲食習慣、節日慶典、社交禮儀…,形成豐富多樣的景觀風貌、人文風情、以及各種不同的文化差異。
之前提過法國其實有著堅固的無形階級,在高度自由的背後,也是一個非常重視學歷和名校背景的國家,這會影響在學期間的學習和之後的職業規劃。
在法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有一個特殊的「高等學校」(grande école),也稱為「大學校」,這些學校通常被認為是最頂尖的教育機構。
所以畢業於這些高等學校體系grande école的學生,特別是那些位於巴黎的頂尖grande école的畢業生,往往在找工作時擁有顯著的優勢,能夠輕鬆進入法國的大公司或跨國企業工作。
也因為這些因素,這些高等學校體系grande école的入學競爭非常激烈,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高的起薪和更穩定的職業發展路徑,詳細說明可參考「法國菁英的養成」系列文章。
即使是在grande école體系內,也存在明顯的差異,一些學校雖然名義上屬於高等學校,但它們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與頂尖的grande école相比有著不小的差距,這種差異體現在畢業生的薪資水平、職業機會以及社會地位上。
分享一位從高等計算機工程學院畢業的學生的實際故事,以下稱這位畢業生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