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9 上午10:11 台灣 3 銀 2 銅
- 台灣2024年巴黎帕運的表現亮眼,總計獲得3銀2銅。
- 桌球選手陳柏諺、程銘志、田曉雯及林姿妤均有獎牌入袋。
- 跆拳道好手蕭翔文在男子K44 58公斤級獲得銅牌,為台灣代表隊首面獎牌,備受關注與讚譽。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簡稱帕運,是專為身心障礙者舉辦的全球頂級國際體育賽事。此名稱來自希臘語Prefix“Para”(平行)加“Olympic”,象徵與奧運並行的崇高地位,以展現障礙者毅力及平權為宗旨。
帕運不僅是運動競技的殿堂,更是一個展現人類超凡毅力與勇氣的舞台,讓身心障礙運動員得以盡情揮灑汗水,展現其卓越的運動才華。

帕運精神(永不言敗、平權、專注努力)
帕運的起源可追溯至1948年為二戰傷兵舉辦的「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Stoke Mandeville Games)。1960年,第一屆正式的帕運於羅馬舉行,此後每四年舉辦一次。2024年巴黎帕運於8月28日至9月8日登場,這也是巴黎首次主辦夏季帕運會。
帕運項目一覽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設有田徑、游泳、輪椅籃球、羽球、桌球、射箭、射擊、健力、坐式排球、柔道、跆拳道等多元改良項目與分級(classification)制度,美國及台灣帕運官方/主流資料均有詳細介紹,每個項目都經過調整以適應不同障礙類別的運動員。以下是部分主要競賽大項的簡介:
- 田徑 (Athletics): 包含輪椅競速、跳遠、標槍、鉛球等,是帕運最具代表性的項目之一。
- 游泳 (Swimming): 選手依據其肢體、視覺或智能障礙程度,在水中展現速度與耐力。
- 輪椅籃球 (Wheelchair Basketball): 節奏明快、充滿戰術碰撞,是極具觀賞性的團隊項目。
- 輪椅網球 (Wheelchair Tennis): 規則與一般網球相似,但允許球落地兩次,考驗選手的控球與移位技巧。
- 羽球 (Para Badminton): 依選手的肢體障礙分為站姿與輪椅組,展現了驚人的反應速度與策略。
- 桌球 (Para Table Tennis): 同樣分為站姿與輪椅組,選手們以精準的球技一較高下。
- 射箭 (Para Archery): 考驗選手的穩定性與專注力,可使用輔助器材進行比賽。
- 射擊 (Shooting Para Sport): 選手需展現極致的精準度,分為手槍與步槍項目。
- 健力 (Para Powerlifting): 選手進行臥推舉重,是純粹力量的展現。
- 坐式排球 (Sitting Volleyball): 擊球點更低,節奏更快,團隊合作至關重要。
- 柔道 (Para Judo): 專為視障運動員設計,選手在開賽前即會抓住彼此的柔道服。
- 跆拳道 (Para Taekwondo): 主要為肢體障礙選手參加,比賽重點在上肢的攻擊技巧。

運動員分級(Classification)速看FAQ
為了確保公平競爭,帕運的核心是「運動員分級」制度。以下是幾個常見問題:
- Q1:什麼是「分級」?
- A: 分級是根據運動員的障礙類型與程度,將其分配到特定競賽級別的過程。這能確保場上競爭的是運動功能相近的選手,而非障礙程度的差異。
- Q2:田徑場上的 T / F 是什麼意思?
- A: 「T」代表徑賽(Track),如跑步和跳躍;「F」代表田賽(Field),如投擲項目。後面的數字則代表障礙類型與程度,例如 T11/F11 級別代表完全失明的視障選手。
- Q3:視力障礙如何分級?
- A: 視覺障礙主要分為 B1、B2、B3 三個級別(B來自法語Besoin,意為需要)。B1 為全盲或近全盲,比賽時常需引導員協助;B2 和 B3 則為不同程度的嚴重視障。
2024 巴黎帕運如何觀看/轉播
本屆巴黎帕運,台灣觀眾可以透過多個平台收看精彩賽事轉播。主要轉播單位包括公視(CH 13台)、華視(CH 52台)以及中華電信MOD愛爾達體育台(CH 200-203)。若想透過線上平台觀看,則可利用中華電信Hami Video的奧運專區。由於巴黎與台灣存在時差,建議觀眾可多加留意各平台的重播資訊,以免錯過任何精彩時刻。
美國觀眾則可透過NBC、Peacock、USA Network等平台觀看。
台灣代表隊:參賽選手與亮眼表現
2024年巴黎帕運,台灣共有13位選手出征7項運動,展現堅韌不拔的拚搏精神。
參賽項目與選手名單:
- 桌球: 林姿妤、田曉雯、陳柏諺、程銘志
- 羽球: 方振宇、胡光秋、楊伊宸、蔡奕琳
- 射箭: 曾隆煇
- 田徑: 劉雅婷
- 柔道: 張少豪
- 健力: 林資惠
- 跆拳道: 蕭翔文
選手焦點故事: 蕭翔文於跆拳道K44級58公斤級奪下台灣本屆帕運首面銅牌

來源:體育署
台灣選手持續在帕運舞台上發光發熱。其中,跆拳道好手蕭翔文為中華隊奪下本屆首面獎牌,意義非凡。蕭翔文自國小五年級起接觸跆拳道,卻在一次重大車禍後幾乎斷送選手生涯。然而,在家人的鼓勵下,他憑藉不屈的意志重返賽場,不僅在2022年杭州亞帕運摘金,更在本次巴黎帕運的K44級58公斤量級賽事中勇奪銅牌,他的故事完美體現了帕運精神。
關於帕運的常見三問
- 帕運幾年一次?
- 夏季與冬季帕運皆為每四年舉辦一次,通常在對應的奧運會結束後不久於同地舉行。
- 帕運和奧運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 賽事與奧運最大差異為參賽選手資格及能力分類。運動員需經醫學認證及國際積分賽達標。帕運是專為符合特定障礙資格的身心障礙運動員所舉辦的頂級國際賽事。
- 如何成為帕運運動選手?
- 選手必須先通過醫學與功能評估,取得官方的運動分級認證,接著在指定的國際賽事中累積積分、爭取排名,最終達到帕運的參賽標準,了解如何參加的完整流程相當嚴謹。
帕運的歷史、精神與運動員的故事,為世界帶來了深刻的啟示。賽場上的激烈競爭與選手們背後的奮鬥歷程,都在向我們展示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
參考新聞:帕運 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