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探親之旅】(1)回到江蔭市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4年過年時,跟着我爸久違地回了一趟鄉下探望許久不見的親戚。起因是去年爸的二叔(我該叫他二叔公)因病過世,再加上過往疫情緣故,爸已有7年沒回去,今年也該回去一趟了。

  故鄉在江蘇省江陰市,位於無錫的旁邊,縣市雖小,但非常富裕。它在全國GDP總值排名第二,僅次於昆山,市內擁有大量鄉鎮企業,居民引以為豪,民風純樸,着重學術培養,讀書風氣盛行,人民安居樂業。


深圳機場的機票比香港機場便宜一半,因此由深圳出發無疑更實惠。


  2月8日,年廿九,星期五

 早上11:50,由落馬洲過關到深圳,正式離開香港,一星期的旅行發軔於此。早早到了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那機場確實大到無邊無際,單是麥當勞已經有3家。而且也有可能是當局刻意安排,美食廣場有世界各地的菜式提供,彰顯深圳是國際城市。

raw-image




  17:19 聽日候機大堂,說實話那根本不像是機場,倒不如說是專賣奢侈品的跳蚤市場更貼切⋯

raw-image



在機場吃了兩餐,中港其中一樣飲食文化差異便是:內地的餐廳寧可多餸一碟小菜(比如木耳、青瓜等)也不會配送餐飲。

raw-image




  乘坐的春秋航空屬於廉航,整趟旅程并不算舒服,說實話,坐計程車的座位比它還要舒適。


  21:18 飛機降落在蘇南碩放國際機場(無錫),叔叔駕車前來接機。



落地的第一頓宵夜

落地的第一頓宵夜


國內的餐廳是可以在室內吸煙是令我最不習慣的


  坐在後排的幾個年輕人,似乎文化水準並不高,大聲叫出「九個六!」。原來在玩骰盅,不過他們手上只有一部手機,再無其他。那會不會以後港人打麻雀也沒有麻雀?



2月9日 年三十 星期六

早早起床前往西南新村,探望姑婆大伯。



江蔭自認是國際城市(實際上從來不被承認),就連廁所都要用中、英、日、韓四種語言表達。

江蔭自認是國際城市(實際上從來不被承認),就連廁所都要用中、英、日、韓四種語言表達。



raw-image
沿途路經興國園,裡面興國塔遠遠望去確實雄偉,惟在抗日戰爭以及文革時被人為破壞,着實叫人可惜。

沿途路經興國園,裡面興國塔遠遠望去確實雄偉,惟在抗日戰爭以及文革時被人為破壞,着實叫人可惜。



  

13:51 驅車前往花山公墓拜祭先人

14:57 拜祭完畢,離開公墓


由於上一次返鄉是在2017年,足足七年前,所以親戚們特別熱情,幾乎每餐都在街外餐廳請客。


  因為地理上靠近無錫,而江南自古富庶,故江南人會於食物中加入砂糖(古時稀罕之物)以彰顯自身財力。時至今日,江蔭菜仍然偏甜,例如糖醋排骨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餚。


  不過有一說一,當地人的飲食文化在我看來是有鋪張浪費之嫌。每餐先上八個冷盤做開胃菜,再上一大堆菜,根本吃不完。而且酒足飯飽後,也沒有人願意打包剩飯剩菜,白白浪費食物。


八個冷盤是開胃菜

八個冷盤是開胃菜


正菜通常吃不完,浪費了半桌佳餚

正菜通常吃不完,浪費了半桌佳餚



在這裡,找到我:方格子Matters

2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朱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下內容可能引起不安,敬請斟酌閱讀。
彷彿只是打了個盹,2024便過了一半,這半年來就在日復一日的妥協和自欺欺人中渡過。
 白光亮起,仍痴迷跳舞的大金鏈、糾纏的紅唇現了真身。保安驅趕人群,世界迎來了光明。
香港男性處於食物鏈的最底層,早已不是新鮮新聞,可憐那些十七、八歲的小男生,還未成年就要被迫看清社會現實。   
不遠處的後方那夥人正在大聲叫囂,意興盎然地拿出雙手玩猜枚,吵鬧的噪音響徹整架公交車。   
Anyway,不管Ocamp怎樣宣傳自己,只要是由學生自發舉辦的,實質上都係Exclusive「自己人」玩得最enjoy。
以下內容可能引起不安,敬請斟酌閱讀。
彷彿只是打了個盹,2024便過了一半,這半年來就在日復一日的妥協和自欺欺人中渡過。
 白光亮起,仍痴迷跳舞的大金鏈、糾纏的紅唇現了真身。保安驅趕人群,世界迎來了光明。
香港男性處於食物鏈的最底層,早已不是新鮮新聞,可憐那些十七、八歲的小男生,還未成年就要被迫看清社會現實。   
不遠處的後方那夥人正在大聲叫囂,意興盎然地拿出雙手玩猜枚,吵鬧的噪音響徹整架公交車。   
Anyway,不管Ocamp怎樣宣傳自己,只要是由學生自發舉辦的,實質上都係Exclusive「自己人」玩得最enjoy。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每次回台灣,原本黑髮烏亮的老爸老媽已髮白霜鬢,總會有濃濃不絕的懷鄉與不捨。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個家庭在臺南短暫的旅遊經歷,介紹了他們遊覽的景點和吃的美食。
因新冠肺炎疫情放緩而可以再次自由穿梭中港兩地,這一年多返回內地的次數相當頻密,包括好幾次探望太太常居內地的父母,另外我也三次探訪了我那邊的親戚,還有在廣州的朋友、居住在內地的弟兄姊妹,就是這一年間我也有一次參加在內地舉辦的馬拉松和辦理證件,粗略計算這一年多返回內地的次數超過十五次,卻看到⋯⋯
Thumbnail
想跟大家宣布一件小事情,沒什麼特別,但覺得跟大家分享一下近況也不錯^^
Thumbnail
很多時候,是回到家了,才發現旅行的意義。這段旅程累積了很多回憶,但我想先記錄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這趟旅程如何療癒了我和媽媽的關係。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近四年半不曾再來溪頭,今日再次來訪,遠望目的地,煙雲繚繞翠山頂,白雲碩大半遮天。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Thumbnail
去年聖誕節過後,因為工作出差去了中國,和當地友人聊天與生活,對於當地和臺灣不同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體驗,也解鎖一段人生十分特別的體驗!最印象深刻的事情,莫過於驗證了一些以前僅是從新聞上或是口耳相傳的事件,有些甚至是想像不到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每次回台灣,原本黑髮烏亮的老爸老媽已髮白霜鬢,總會有濃濃不絕的懷鄉與不捨。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個家庭在臺南短暫的旅遊經歷,介紹了他們遊覽的景點和吃的美食。
因新冠肺炎疫情放緩而可以再次自由穿梭中港兩地,這一年多返回內地的次數相當頻密,包括好幾次探望太太常居內地的父母,另外我也三次探訪了我那邊的親戚,還有在廣州的朋友、居住在內地的弟兄姊妹,就是這一年間我也有一次參加在內地舉辦的馬拉松和辦理證件,粗略計算這一年多返回內地的次數超過十五次,卻看到⋯⋯
Thumbnail
想跟大家宣布一件小事情,沒什麼特別,但覺得跟大家分享一下近況也不錯^^
Thumbnail
很多時候,是回到家了,才發現旅行的意義。這段旅程累積了很多回憶,但我想先記錄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這趟旅程如何療癒了我和媽媽的關係。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近四年半不曾再來溪頭,今日再次來訪,遠望目的地,煙雲繚繞翠山頂,白雲碩大半遮天。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Thumbnail
去年聖誕節過後,因為工作出差去了中國,和當地友人聊天與生活,對於當地和臺灣不同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體驗,也解鎖一段人生十分特別的體驗!最印象深刻的事情,莫過於驗證了一些以前僅是從新聞上或是口耳相傳的事件,有些甚至是想像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