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字多+碎唸,請慎入
「無用前言」
看到某家臉書直播 (彩妝教學),但看了5分鐘後就關掉,因為講的實在頗空虛(對我來說)
例如,裡面學員說 有染髮要用染眉膏,然後講師也說對… 一副沒用染眉膏就是錯的感覺
拜託,這個是「不一定的」,畫眉的用品取決於你用的順不順手~
因為台灣市面上的染眉膏顏色大多不會太淺~ 都還是基本的咖啡色系
如果頭髮染很淺,不如直接在染髮時,順帶一起染淺眉毛還比較省事
所以看到不如預期的彩妝講座直播後,這讓我燃起很久以前就想講的事情
「搞懂彩妝/保養品的本質功能,就不會被阿莎不魯的東西唬爛」
清楚產品的「本質」,那些花俏文案什馬都是浮雲
熟悉彩妝/保養品裡會出現的產品功能,並知道在哪一個步驟會出現
有了這基礎,再鍛練一下忽視花言巧語文案的能力
被唬得一楞一楞的狀況就會降低很多~
保養品的使用步驟和對應產品就是那幾類~
彩妝品近年花樣百出,很多都是掛著「華麗麗的小名」而己
但本質上並沒有脫離基本概念
例如: 素顏霜/美白霜/無瑕霜,其實跟隔離霜/飾底乳差不多(在我看來),就是修飾膚色
至於某咖說加了什麼保養成份、不用卸妝的,這話還是聽聽就好
而且就我看到影音部落客的實測
素顏霜的修飾效果最多比有潤色的隔離霜好一點點,有的還會過白
只是很多文案把它神格化了,eg 一罐抵幾罐、擦完立刻就可以出門之類
真這麼神的話,那隔離霜、粉底、BB霜應該要被滅絕了
那些所謂含保養成份,有修飾膚色效果的XXX霜/乳之類,它的本質還是「彩妝」
就 是 要 卸 掉
彩妝類要卸掉
保養品類要被皮膚吸收
兩者的本質是衝突的,所以二合一是件很奇怪的事
上面碎唸一堆,這邊開始解說基礎保養/彩妝架構和觀念
但願能幫助新手,別輕易被一些阿貓阿狗產品/講師唬到
在記住化妝步驟前,我覺得要先記好「質地」順序的概念,如下
薄/濕────────>厚/濃────────>乾
愈濕潤/薄透的質地產品通常愈先使用,乾燥質地產品在最後一步
把化妝想像成「塗壁(台語:勾壁)」來看,愈水/液狀的東西先用,促進保濕滑順
再來進展到濃稠類的東西遮蓋瑕疪或調色,最後用乾式的產品固定
如果順序倒過來,乾的東西先塗,後續液/乳/膏狀的塗上去,不就會結塊了嗎
有了質地概念,再來記清步驟,應該就會很清楚順序的由來
化妝步驟如下:
粉底與遮瑕 順序註解:
如果是液/霜/棒狀粉底先擦,再來遮瑕
這樣的優點是-膚色均勻較薄透;缺點是-可能遮不住嚴重瑕疪
反之,先遮瑕再粉底,優點是-遮蓋力較好; 缺點是-遮瑕部位可能有色塊,不太平滑
而如果是用 "粉餅",遮瑕要在粉餅之前
所以粉底和遮瑕的順序端看個人習慣&產品質地
剛開始學習化妝,只要記得上面順序就可以
眉毛/腮紅/眼影,三者沒有一定非要誰先,看個人習慣
眼影和眼線的部份,大多數是先眼影後眼線,有時因眼妝妝效呈現,也可將順序反過來
裡面除了隔離霜or防曬乳是必備外 (要有防曬習慣比較好)
後續的哩哩扣扣,依個人心情和需求使用
例:也可以只擦上隔離霜、遮瑕,再擦個睫毛膏就出門
特別來看一下常讓人傻傻分不清的底妝類目
顏色
質地/特性
常出現的市場別名
主功用
保濕/滑順皮膚,讓”後續粉底”更好上妝
副功用
-修飾膚色
(通常效果比粉底弱)
-防曬 (現在幾乎都有防曬系數)
我知道歐美品牌會把飾底乳、隔離霜、妝前乳視為三個不同的東西
隔離霜 - 隔離彩妝
飾底乳 - 修飾膚色
妝前乳 - 在某些品牌中,這等於保養的乳液,在妝前使用,目的讓後續的妝容可以服貼
BUT ~ 在台灣,就我的觀察,這些產品功能幾乎都雷同了~(還是廠商亂取名字?)
eg. 都有潤色效果、防曬系數、修飾膚色、隔離彩妝/髒空氣 etc…
妝前乳也很少會掛到「保養」類別,我看到更多的是像「隔離霜」功能
所以這些東西在我看來,等於都是「隔離霜」,花名一堆,但其實功能真的大同小異
有的人會分的很清楚,但以我來說,用一罐就足夠了
沒覺得先擦了防曬乳,再擦了飾底乳/隔離霜後有特別不同 (就是覺得底比較厚吧)
要不要分的那麼清楚,看個人,只要確定這些是在粉底前使用就好
所以新手常見問題 - 隔離霜和防曬乳都要擦嗎?
我的答案是:擇一就可; 喜歡分清楚的,就是先擦防曬,再擦隔離或飾底乳
個人推直接用有防曬系數的隔離霜比較省事,可以修飾膚色也能防曬,何樂不為呢
看完了花名特多的隔離霜類,接著看粉底類別
顏色
不同深淺的膚色
∵歐美系品牌顏色最多
∵日韓系品牌貼近多數台灣人膚色
型態
型態持續創新中
質地
主功用
調整/修飾膚色與膚質
(通常效果比隔離霜好)
副功用
-增加臉部立體感 (可用深淺色粉底打亮/陰影)
-幫助後續妝容上色 (幫助眼影/腮紅顯色)
粉底類算是滿好辨別的類型,因為再怎樣就是要告訴消費者,這就是"粉底"
使用上面就是在於個人的喜好/習慣/膚質 來決定用哪一種型態的粉底
這個只能靠自己多看看評價和多試試了
其他類:BB霜/CC霜/DD霜 - 介於隔離霜與粉底之間的底妝類產品,特性如下
BB霜
CC霜
DD霜
起源請自行谷歌,這裡不多做描述
它們的功能其實貼近「粉底」,在我看來,就是另一種名字的粉底而已
早期多強調術後敏感肌使用,具有保養/遮瑕效果
現在的發展看起來 它們已經和粉底沒有太大差別
而如果擦了BB霜,再擦粉底,底妝可能會頗厚,然後皮膚覺得很悶吧
所以粉底、BB霜、CC霜挑一個用就很夠了
因為它們都在「隔離霜後使用」,使用後「都要卸妝」
【保養】
說完化妝,接著來看保養品
這裡只列出市面上最常看到的產品,依使用順序列出它們質地特性和扮演角色如下
品項
1 前導液
質地:通常為液狀,質地偏稀
功能:先行活化皮膚,幫助後續保養品成份滲透&吸收
2 化妝水
質地:液狀(多數)/凝露/噴霧
功能:保濕皮膚,先行補水
3 精華液
質地:液狀/凝露/油狀
功能:補充肌膚營養、加強保濕、美白etc…
4 眼霜
質地:乳狀/霜狀/凝膠
功能:滋潤眼周肌膚、預防乾紋、黑眼圈
5 乳液
質地:乳狀/霜狀/凝膠 etc
功能:滋潤肌膚,並鎖住先前補充水分/養分
看完應該大致清楚使用順序和每一項產品的角色,這邊再來點補充說明如下
前導液:可省略品項
如果覺得用什麼保養品都吃不進皮膚或沒效果時,可以試試用前導液(或是去去角質之類)
化妝水:一般認為是必備品項,但有別派說法是可省略 (我有遇過皮膚科醫生是省略派)
通常為保濕/收歛皮膚功效,角色算是保養流程中的「打底」
但如果只擦化妝水,後續沒有補上乳液,可能會讓皮膚乾燥
所以有皮膚科醫生跟我說過,如果真的很乾,化妝水不要用,擦乳液即可
精華液:可省略品項
通常在肌膚有特殊需求時使用,eg 保濕、美白、抗皺等,是「補品」的角色
有人認為是必備,但我覺得如果是「健康」肌膚,其實精華液真的不一定要用
眼霜:25歲後/眼周容易乾燥者必備品項
這是個年紀愈大愈需要它的品項,但隨著我們重度使用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基本上使用年紀有下修的趨勢
乳液:必備品項
乾性肌一定要用; 少數油田肌是避之危恐不及,但真的建議要用
如果覺得乳液太油,可以用「凝膠」類產品
因為化妝水、精華液用完後,如果沒用乳液鎖水 (怕油可以用凝膠狀產品)
皮膚可能會變得乾燥
『保養品使用變化方案』
接著保養品步驟大概變化的4種方案如下
依個人狀況和需求來選擇,沒有哪個方案是完美答案
只要適合你,就是對的
簡配版:化妝水-->乳液
可能條件:新鮮健康皮膚適用,本身養份足夠,所以基礎二步就可以做好防護與保養
可能出現時間點:國高中時期
其他可能條件:天生麗質or新陳代謝良好
標配版:化妝水-->眼霜-->乳液
可能條件:皮膚狀況大致良好,新陳代謝維持不錯,但因為趕報告、跑趴等,所以需要開始照顧眼部肌膚
可能出現時間點:高中/大學/上班族時期
完配版:化妝水-->精華液-->眼霜-->乳液
可能條件:新陳代謝下降,營養流失速度快,生活壓力大時,皮膚需要完整的營養
可能出現時間點:大學/上班族時期
VIP版:前導液-->化妝水-->精華液-->眼霜-->乳液
可能條件:營養不易吸收,卻又需要大量營養補充來維持皮膚狀態
可能出現時間點:大學/上班族時期
以上四種方案,依自己狀況調整,前導液可依需求增加,不一定要按照VIP版方案使用(也可以省掉精華液)
其他類保養產品,有面膜和晚安凍膜
面膜 - 通常建議擦完化妝水後使用,使用後可以直接擦乳液
(至少我是這樣作,因為面膜等同於精華液的功效了)
晚安面凍膜 - 顧名思義就是睡前使用,使用順序是在所有保養品擦完吸收後
功效通常是增加皮膚保濕度
上述二項是額外補充品項,請考量自己皮膚狀況,沒有一定要天天作
碼了一堆字的基礎化妝/保養品項步驟&介紹到這裡告一段落
希望能給化妝/保養新手一點基本概念,然後不要那麼容易被花名/文案唬爛
我們雖然在一個什麼都能谷歌的時代
但同時有很多混淆視聽的花樣出現,要懂的知識是愈來愈多
番外回憶錄:
這裡插題說一個小故事
專科時期,A學姐因為快畢業,準備工作面試,所以和B學姐學保養和化妝
B學姐教完她保養和化妝步驟後,讓A學姐復誦一次
然後我聽到讓內心激動起來的答案:"先化妝水,然後…蜜粉~"
A學姐,你是認真的還是開玩笑嗎?! 保養品和彩妝品傻傻分不清??
分不清隔離霜、粉底、遮瑕之類我都能理解
但先擦化妝水,然後再蜜粉…這是怎樣的邏輯?
當時我臉上微微的驚訝挑眉,努力保持平靜,然而內心是崩潰的
很想大叫說怎麼有女生分不清這二個東西的類別!!!???
我只能說A學姐人正皮膚好,所以人家不太煩惱要怎麼保養和化妝來美化自己吧
最後,不管今天化不化妝或是要不要保養,基礎的概念還是要具備
至少,避免被人牽著走,也不會有六神無主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