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9日早上十點半,這天天氣陰陰的,我從黃子(本趟旅行的大貴人)的家慢悠悠啟程,走路前往二條城,打算來個輕鬆的半日遊。
1994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將二條城列為世界遺產中的「古都京都文化財」。與二條城並列共17座建築,位於現今京都府京都市、宇治市及滋賀縣大津市。
二條城很大,我逛的景點大致分三塊(共花了快兩小時):
我穿過華麗的唐門,來到書院建築風格的二之丸御殿。
進御殿要脫鞋且不能拍照,我混在一大群團客之間,開始感官探索時光。
參觀動線都在廊道上,團客簇擁在展間旁探頭探腦,我則觀察著走廊的天頂,全是正方形格柵內崁繁複花圖騰,展開後頗有氣勢。
室內的整體空間偏昏暗,外頭也是陰天,微弱的戶外光線只能從和紙門中滲透一些些進來。
「大廣間」是二之丸御殿的主室,許多網站和二條城官網都說大廣間是當時進行大政奉還的場景。不過,近兩年陸續有報導指出,大政奉還的發生場景其實是在「黑書院」,而不是大廣間呢!(腦中的小浮球在歷史洪流中載浮載沉)
從有名的日本歷史畫畫家,邨田丹陵的作品《大政奉還圖》,便能清楚看見空間中的屏風,畫的是黑書院的一之間與二之間。屏風上的美麗白澎櫻花,讓這裡也稱櫻之間。(黑書院的一之間、二之間位置:平面圖的黃色色塊)
遊客很多,走廊上迴盪著襪子摩擦地板的咚咚聲之外,還夾雜著虛弱的啾啾聲。
這啾啾聲,被介紹為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天然警報器設計:夜鶯地板。但我回頭查資料,又見一說二條城其實並無此設計,只是地板老舊罷了......
今年本丸御殿已修復完畢,預計下個修復工程會輪到二之丸御殿,關於地板啾啾謎團,就留給未來的研究者來揭曉吧!
我在走廊上走著,觀察樑柱和木料銜接處,幾乎都有長橢圓形的金工雕刻板覆蓋著。仔細看鍍金銅的細節,刻出的是二之丸御殿正立面輪廓、風景與植物的圖騰呢。
屏風畫(又稱障壁畫),令我有印象的是被厚雪覆蓋的松樹,我心想這質地真不錯~屏風除了動植物之外也有描繪滔滔海浪,我不禁思考,這是大得像海的琵琶湖,還是是外面的海呢?(我真的好喜歡琵琶湖)
原來,二條城的屏風畫皆是來自狩野派的作品。
狩野派是日本繪畫史上最大畫派,長達400年(室町中期~江戶末期),畫家們皆是親子、兄弟等有血緣關係,他們作為幕府的繪師,在京都各寺院的屏風上都留有作品,據說對日本美術界產生很大影響。
離開二之丸御殿後,我刻意落後於前方團客,待他們魚貫離去,我右拐進入二之丸庭園。
進入庭園後,像投影一般,我的正前方出現一位園丁在馬椅上在修剪松樹,我直覺告訴我這畫面很美,因此馬上將他認真工作的畫面紀錄下來。
沿著動線逛二之丸庭園時,我發現這一趟旅程開啟我好奇心的部分,是庭院的小知識!
起因是我身旁有位嬌小的日本導遊,她領著四個外國人停在松樹旁,正細心解釋兩顆松樹的差異。導遊帶著他們用手分別輕摸兩棵樹的針葉。
我跟在他們後面默默照做:一個很軟,另個很硬!原來不同品種的松樹連針葉質地都很不同(赤松葉柔軟、黑松葉尖硬)。
二之丸庭園,在1626年由小堀遠州(被稱為日本界達文西的才子)帶領團隊修繕而成。
透過京都市都市綠化協會的文章,我發現庭園內「石頭風格的轉變」對我來說很有趣!原來江戶時代的庭園,和上個時代(室町時代)有很大的不同。
室町時代庭園:石頭通常橫放,重點石頭才豎起;江戶時代庭園,石頭開始會垂直放,營造出縱長的石頭森林。
眺望二之丸庭園,石頭樹林確實粗獷一些。
看到畫面右側有坨奇怪的立體蓑衣了嗎?熱帶植物要在高緯度國家生存可真不容易!對有「棕櫚樹天敵體質」的我而言,看此奇景我是默默嘴角上揚的。天冷了,就穿衣吧~
這年紀至少有150歲的蘇鐵先生,據說是由鍋島勝茂(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敬獻的禮物。當時將異國珍品當禮物,是有錢人的社交活動之ㄧ。除了二條城,桂離宮也有一景「蘇鐵山」,每年冬天園丁都會細心為他們穿衣。
清流園,是中根金作建造的(他是平成時代的重要園丁,被譽為昭和時代的小堀遠州,協助參與過很多經典庭園的修復)。
當時西邊的池塘正在清掃,水池被抽乾了一大半。我望向東邊,看到遠方有個園丁,正開著割草機,一遍又一遍地劃過偌大乾黃色草皮。
空氣中好像瀰漫著草被割除時的燻燒味,以及一些些青草香,我卻是過了好一會兒才稍微聞到。原帶口罩想保暖的我,將視覺、聽覺與嗅覺共譜的畫面切割開了~我脫下口罩,劇烈的味道報復性地直衝上來。
在二條城的園區內,我發現修剪樹木的工人不算少見,甚至還挺多的。
就像這位園丁,從茂密的黑松中探出來,正低頭專注地進行修剪。
我時常停下來,慢慢捕捉植物、動物以及動靜切換的辛勤園丁,觀察畫面的同時,也是我練習用鏡頭捕捉畫面的時候,我覺得很棒!
當時是二月底,再過一個月,引頸期盼的京都櫻花季就會到來。
在旅遊淡季晃悠的我,看見了大夥們正大規模地打點園區的每個角落,就為了迎接眾所期盼的櫻花盛會!
我原來是意外闖入了二條城盛會前的時空隙縫,至今回想起來,仍覺得非常有意思~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