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3/19在京都三週,說是我2024年最充實的日子也不為過。
也是這趟旅程,我大量增加對自己認識的面向。
我喜歡蒐集,出發京都前一週,我花大把時間將有興趣的京都景點地圖,裝進我的記憶宮殿(Heptabase);我不愛早決定行程,人已經在京都的我,時常喜歡前一晚才正式決定明早想去哪、當天中午才想下午去哪。
當遇到景點要預約,我才暗自慶幸自己在京都待三週,就算是下週後再去也約得到。
我預約庭園參觀的時間若很早,我不止早起還會提早至少半小時到現場。
我樂意獨自在一個景點待非常久,一天跑兩個行程,通常是我的極限。
我有時會將午餐時間擠掉,改買超商食物止飢,為了最大化下午的活動時間。
夜幕快降臨,常能看見肚子餓的我走在回家路上,或在人擠人的公車上搖晃。
京都三週的頭兩週,我會獨自出門玩個三天,就在家休息一天。
冬末春初的京都,有時會碰到灰色的天、冷冽的雨。我會待在家,查隔天行程的歷史資料來加深體驗,或與剛好也在家的黃子一起度過日常生活,她會帶我去唱卡拉OK或是吃溫馨小料理。
有時,獨自去附近超大間無印良品逛街,也能是我的一天。我花很多時間欣賞台灣沒有展出的美麗服飾與生活用品,結帳時,籃子卻只有一條小浴巾和兩本B6隨身塗鴉本。
這些平凡的快樂,不亞於大景點給我的感動,就好像我在京都不在旅遊,而是生活。
直到最後一週,我才卯起來每天出門探險,下小雨也無法阻擋。因為感受到旅程即將結束,隨性指數有收起來很多(笑)。
原來我喜歡泡湯。除了黃子家的浴缸,我也出門泡湯。京都錢湯密度很高,我在下午泡過、也在傍晚泡過,讚嘆便宜的價錢和眾多的選擇,好像台灣的連鎖小吃一樣很方便。
我其實很興奮自己的喜好,與當地人的日常活動、甚至與與京都地圖有所重疊。
我面對自己在“不是自助式結帳的餐廳”吃飯,感到有些恐懼。人已經在京都的我,曾花很多時間,在家先查好那間店要吃什麼、餐點怎麼唸、價錢多少、怎麼配最推薦,我會為此煩惱一小時以上,忙完連我自己都覺得累。
從上述畫面回放,我的理性規劃能力,和旅遊達人的稱號可謂八竿子打不著。有幾次靠著黃子的神救援,我才能有這趟近乎美滿的旅遊體驗。
從京都去關西其他城市很方便,當天回可以,要住個一夜當然更有餘裕,但我從沒打算要去外面兩天一夜。我覺得黃子家好舒服,好有安全感,我願意每天都在京都的大街小巷走跳。
我也有去奈良、宇治、大阪、滋賀,但我都選擇當天來回。雖累了些,但能回到黃子家休息,就是當天滿足的收尾。
在京都的我,愛上賞花。
我曾走在只有枯枝的櫻木庭園,仰望二條城天空,期待著櫻花們的綻放。
若遇雨後的京都街道,枯樹枝頭高掛許多水珠,我會想像他們是另種盛開的花朵。
當我在晴天,手拿花圖鑑地圖漫遊在城南宮時,青苔、鮮紅色落椿與枝垂梅,三者會交織出美麗的畫面。
我也曾在陰天巧遇充滿陰陽色彩一條戻橋,橋邊一棵粗壯且滿開的河津櫻讓我很驚喜。
但最讓我驚訝的,是當我發現我能與好友一同賞花、在連綿的櫻花樹下彼此暢談,當時得到的滿足感,比獨自賞花還豐盛。
有黃子陪伴的幾趟旅程:淀水路的河津櫻、琵琶湖畔的chalet水之濱、 藤森照信的草根屋——La Collina甜點工廠......快樂指數可說藏也藏不住。
我如此幸運,在一趟京都之旅,既能按自己腳步獨自探險、也有好友相伴的時光!
我在外出門時,很愛拍照、錄影,尤其酷愛觀察街邊角落和自然景色。每當有有趣的發現,我就會用手機打字下來、打開小本本開始寫字或畫風景。這也是我一個景點會逛很久的原因,記錄心得,常花我至少半小時!
備註:在打這篇「京都之旅的自我認識」時,流暢、快速,思緒清晰,寫得愉快!
難用一張風景概述我這趟旅途。在那個冬末春初的季節,讓我用溫暖的紅豆泥烤麻糬湯來回應吧!|2024.03.11拍攝於 虎屋菓寮 京都一條店
後記:還在草稿夾的喜好步調——日式庭園、建築與展覽
這三種行程,是貫穿我旅途的重要元素(在我尚未從旅程中發現我愛賞花之前)。
但當我發現,整理這篇文章時,唯獨這段落,我打又改,改了又調,我開始承認這些空間帶給我的想法,是龐大且難以三言兩語陳述的。我似乎不想,或還做不到,在這篇文章中,一次將對建築師、園丁和畫家的作品,做出等價的精煉評論。
勇於把這段原內容刪掉,移至文末並改寫下現在這段,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