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與現代學習之價值
公元前兩千七百七十五年,至聖先師孔子面對學徒的提問:「何必讀書?」孔子不禁回答:「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進一步教導:「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這番話深刻地傳達了在古代,閱讀與學習所具有的不容小覷之價值。
到了二零二四年,一位現代教育者面對學生提出的質疑:「為什麼要念書?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即使我們認真念書、考上好大學、進入好公司,這些似乎都缺乏實質的意義,只是滿足社會的期待與眼光而已。」老師深思熟慮回應:「念書不該只是為應對升學考試,而應是一種你們『想要或渴望』追求的事物。在這個社會中,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職場上,你們會遇到各種未知的事物、美好的體驗、奇異的現象、有趣的探索……當你們遇到這些時,自然而然地會追求更深入的了解,學習更多更廣。沒有好奇心、缺乏動力探索的人難以稱為真正的人類,如同猴子般。」倘若一個人連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心的動力都喪失,那麼未來的可能性將受限。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帶來無限的潛力,而當一個人失去好奇心的那一刻,便失去了作為人的資格。
吉田隼人的成長故事 出自書籍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吉田隼人,當他在中學二年級考上東京的升學名校時,原本以為這將是他光鮮亮麗人生的開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儘管內心渴望學業的挑戰,他的身體卻抗拒上學,從此成為了一位拒絕上學的人。在一本書的啟發下,他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並尋找自己生命的方向。雖然他在學業的書海中迷失,但同時也在書籍的啟發下重新振作,展開嶄新的人生。如果選擇不涉足書海,亦可沐浴在簡樸而快樂的生活中。然而,當你達到一定的學習程度後,看到的境界會完全不同。倘若你還處在中間階段,越讀越困惑時,不必痛苦,因為這正代表你正在朝著更高的層次邁進。人生猶如一朵花,在擁有足夠養分、時機和周遭環境時,你的內心將渴望著善與美,同時也綻放出愛的花朵。
為什麼要工作?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工作呢?作為一個住在學校宿舍的大學生,每天清晨醒來,看到高掛的吊扇和天花板在光線中泛著柔和的光。身體躺在舒適的木製床上,伸展後輕輕走下鐵製扶梯。打開書桌上溫暖的燈光,手持洗漱用品走向整潔的廁所,開始一天的日常梳洗。回到房間,在書桌上擺滿昨天在便利商店精心挑選的美味又營養的早餐,享用完後,收拾好書包,準備開啟在學校的一天。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動作實際上牽涉到眾多在不同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士。堅固的天花板與吊扇,需要機械工程師、物流和供應鏈專業人員、建築師、土木工程師、室內設計師、施工隊伍、品質控制與檢測人員的共同努力;舒適的木製床與鐵製扶梯,需要木工師傅、設計師、材料工程師、油漆工、焊接技師的專業技能;方便且溫暖的燈光,需要電器工程師、能源專家、安裝師傅的協同工作;整潔的廁所,要感謝每日辛勤打掃與收垃圾的清潔阿姨;美味又營養的早餐,需要便利商店員工、物流專家、麵包師傅或烘焙師傅、食品安全專家、原物料供應者的努力;如果使用手機支付或刷載具,還需軟體開發人員、支付系統開發者的支持。這些日常活動僅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更別說整整一天的繁忙範疇。
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助人、融入這個互助合作的社會。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皆深深受惠於他人的辛苦付出。在生活的種種需求中,我們能仰賴他人的努力成果,完成那些自己難以承擔、缺乏時間或體力的任務。在這過程中,我們與國內外的勤奮工作者建立了深厚的連結。有時候,你的工作可能透過種種途徑,讓地球另一端的人感受到幸福。這樣的連結甚至超越了時空的限制,讓未來的人感念當下的奉獻,正如那句古訓所言:「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彰顯了持續付出的深遠價值。因此,我們努力工作,不僅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共同建構一個共融共榮的社會。至於付錢則是為了表達對他人的感謝之意,認為那項工作值得那個金額。例如,我們所繳納的稅款,將被用於支付那些致力保護我們免受犯罪威脅的警察、培育下一代的公立學校教師,以及在緊急情況中奮不顧身的救護隊員。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工作對於「時間」、「場所」及「心情」均有深遠的影響,宛如生活品質(QOL,Quality Of Life)的體現。唯有在工作與生活間取得巧妙平衡,方能真切感受到幸福。使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有五大要點,包括冒險、毅力、樂觀、靈活思考,以及和閱讀相似的好奇心。
在歷史長河中,學習、閱讀以及工作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從孔子時代所強調的教育價值,延伸至現代教育者對此的回應,再到吉田隼人主角的成長歷程,這些範例都生動地凸顯了知識的價值以及學習所能帶來的深遠影響。在我們看似簡單的日常動作之背後,實則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合作,形成社會互助與協作的美好體現。或許在這個繁忙而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都能深入反思自己的生活態度。無論是在追求簡樸快樂的同時,還是在追求知識和成長的旅途中,都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都應該被視為成長的養分,而非只是成為一位順應潮流的「繭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