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的可愛

老人家的可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以前一直覺得大人都是討厭的、對立的

而我逐漸長大之後

那些所謂的大人也轉變為老人了

可能接觸的範圍比以前廣

所以覺得那些老人可以相處

但我仍舊討厭他們的思維想灌入我腦中

所以很常轉個身~

不帶走任何一片雲彩的方式

維持我心中的美好

當然,排除我生存的主管和上司啦

畢竟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領薪水的代價就是要用一些不情願去交換

這點基本生存常識我是明明白白的

哈哈哈~

今天就來說點跟我生存無關係的老人

某位友人長輩指責我給家人的醫療

怎能讓家人自己任性而為呢

我不打算辯駁

畢竟這是我的家務事

只是簡單的回應:

「阿姨,活下去卻沒有尊嚴

這樣的痛苦妳願意嗎?」

對方的反應很明顯陷入了兩難

可能第一時間的難以抉擇

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

便由”長輩觀念”的價值觀來苛責我

尊重生者的選擇

好好支持與陪伴他最後一段路

我覺得才是彼此都能和平相伴的過程

最後做這樣的決定

其實難免還是會懷疑自己

只是這幾年陪伴下來

我越來越清楚

也能越來越肯定

尊重生者選擇的我很棒

要能排除外界的各種聲音真的不容易

但卻能越來越理解生者為何如此選擇

而我自己~也將不會後悔

再來說說家裡的老人

因為我到成年的年紀就自己打工賺學費

所以不依賴那些大人

原本的態度就是我的事情我負責

你們大人不要插手的排斥

尤其是想將陳舊的傳統思維套在我身上時

大戰就會一觸即發

這樣緊張的關係在老人生病時終止了

我告訴自己不能用慣性去回應他們

只是在忍無可忍的時候偶爾還是會破口而出

我一方面知道陪伴他們的時日不多

ㄧ方面又因價值觀的不同而衝突著

其實這樣的自我矛盾很痛苦

同時伴隨悲傷和憤怒

後來發現我們關係比較輕鬆和平穩定的時候

話題都是伴隨那些流浪貓

嗯~除了緩解磨合外

我還能看到他們更多的可愛

老人家竟然對貓貓說疊字

「要抱抱呀!我散步回來再抱抱啦」

我對他們的老固執的偏見已鬆化不少

有天我生氣的說我晾在外面的雨衣

好幾次都被貓咪抓破了

老人家開口~

「妳都不知道牠們玩得多開心

像在玩布袋戲一樣呢」

這可愛的形容詞

我一時半刻也無法憤怒

再說說老人家養的貓

隻隻都胖的不像是流浪的浪貓了

我覺得這樣會影響到浪浪的生存本領

所以我會拿捏餵食的次數和時間

但老人家ㄧ看見貓來撒嬌

不管牠是不是餓了

就會開口「阿彌陀佛,趕快吃飯吧」

我的天呀~

對貓開口阿彌陀佛是蠻特別的溫柔

但說不定牠們只想要摸摸

不需要叫牠們一直吃好嗎

整個就是又好氣又好笑

每個人都說我們家有愛心願意喂浪浪

我則說其實是浪浪幫助我們化解衝突與僵局


看見:

可愛的動物

真的可以治癒每個人

甚至緊張破裂的關係


avatar-img
沐浴在陽光下的朩朩的沙龍
5會員
14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話說~車禍後續呢 我覺得我的幸運 就是遇到的人都是好的 對方多次來電關懷 誠懇的態度是無可挑剔 事故初判表出來後 雙方都有錯 我在小巷裡騎乘的速度過快 對方則是酒駕 可能深知自己理虧 在調解的當下沒有找任何藉口撇責 只是詢問我需要多少費用願意和解 我將車禍所有的花費都列出來
跟一群人出去的時候過夜的時候 我內心既期待又擔憂 期待的是和大家聚會開心的心情 擔憂若沒共鳴會不會陷入某種尷尬 畢竟我無法去主宰話題和氣氛 我不知道是否是內心總有這層疑慮 所以宇宙總會幫我巧妙的安排 某次,我家裡發生一些狀況 自己都還沒有整理好 很擔心一上車就被同事問東問西 剛好
一路上我們總會遇到不少人 有的人會在生命中停留 有些人只是短暫的停駐 那些一直聯絡的友誼真的好珍貴 雖無法常常相聚 但一年安排兩次見面就很滿足 而且周遭的人來來去去 生活裡的大小事重複不斷出現 仍然願意抽空出來聚會 現在覺得一切都珍惜 我原本以為我會以自己生活為重心 孤傲又不常
我想問: 規定和內在發生衝突了該如何選擇? 社會化後大家都以規定、規範而走吧 當個行屍走肉般無聊的大人 好懷念任性悠遊自在的曾經呀 這樣的抉擇真的很困難 畢竟我們不能既要、又要、還要呀 平衡的邊境 總無時無刻的在衡量 我沒有果斷的答案 總是猶豫且懷疑著 不喜歡但安全的是我的解法
不管發展到哪個年齡 坦白說~大家都是初體驗 首次18歲、初次25歲、30歲的恐懼 第一次遇到40歲的關卡 好像沒有到幾歲就不忐忑的心情吧 周遭的朋友陸續步入婚姻 有了新的家庭成員與愛的結晶 也是第一次扮演這樣的角色 誰能一次到位的能力發揮 不也是學習著、調整著嗎? 很努力融入自己
前兩年坐我隔壁的同事 我發現他排班的異樣 但他本身又是屬於行事低調的 我也不願和其他同事討論 某種程度我覺得是探究別人的隱私和八卦 我不確定我的猜測是否正確 又想默默獻上自己的心意 猶豫了好久我好還是決定有行動 某天,我站在他的旁邊 把我的心意拿出來想為他祝福 他第一個反應覺得是
話說~車禍後續呢 我覺得我的幸運 就是遇到的人都是好的 對方多次來電關懷 誠懇的態度是無可挑剔 事故初判表出來後 雙方都有錯 我在小巷裡騎乘的速度過快 對方則是酒駕 可能深知自己理虧 在調解的當下沒有找任何藉口撇責 只是詢問我需要多少費用願意和解 我將車禍所有的花費都列出來
跟一群人出去的時候過夜的時候 我內心既期待又擔憂 期待的是和大家聚會開心的心情 擔憂若沒共鳴會不會陷入某種尷尬 畢竟我無法去主宰話題和氣氛 我不知道是否是內心總有這層疑慮 所以宇宙總會幫我巧妙的安排 某次,我家裡發生一些狀況 自己都還沒有整理好 很擔心一上車就被同事問東問西 剛好
一路上我們總會遇到不少人 有的人會在生命中停留 有些人只是短暫的停駐 那些一直聯絡的友誼真的好珍貴 雖無法常常相聚 但一年安排兩次見面就很滿足 而且周遭的人來來去去 生活裡的大小事重複不斷出現 仍然願意抽空出來聚會 現在覺得一切都珍惜 我原本以為我會以自己生活為重心 孤傲又不常
我想問: 規定和內在發生衝突了該如何選擇? 社會化後大家都以規定、規範而走吧 當個行屍走肉般無聊的大人 好懷念任性悠遊自在的曾經呀 這樣的抉擇真的很困難 畢竟我們不能既要、又要、還要呀 平衡的邊境 總無時無刻的在衡量 我沒有果斷的答案 總是猶豫且懷疑著 不喜歡但安全的是我的解法
不管發展到哪個年齡 坦白說~大家都是初體驗 首次18歲、初次25歲、30歲的恐懼 第一次遇到40歲的關卡 好像沒有到幾歲就不忐忑的心情吧 周遭的朋友陸續步入婚姻 有了新的家庭成員與愛的結晶 也是第一次扮演這樣的角色 誰能一次到位的能力發揮 不也是學習著、調整著嗎? 很努力融入自己
前兩年坐我隔壁的同事 我發現他排班的異樣 但他本身又是屬於行事低調的 我也不願和其他同事討論 某種程度我覺得是探究別人的隱私和八卦 我不確定我的猜測是否正確 又想默默獻上自己的心意 猶豫了好久我好還是決定有行動 某天,我站在他的旁邊 把我的心意拿出來想為他祝福 他第一個反應覺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