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鳥踟躕的霧中風景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沒有感覺到下雨,但整個圈谷裡濕氣很重。整頂帳篷只有內帳裡面沒濕,兩天前地布鋪下去之前乾燥的灰白色砂石地,此時呈現飽含水分的深灰色。

 

盡量拿抹布多擦了幾次,決定還是不等了──短時間內太陽不會出來。雖然下山的車票沒有指定班次,但前一天有對過時間表,還是不能大意。

raw-image


往上爬到岔路口,前前後後的人都繼續往劍御前方向去,看了半天沒有人要跟我同路,心想算了就這樣吧(不然咧),檢查一下地圖,往別山頂上方向走去。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往別山方向約是500公尺上升240的陡坡,有幾處石頭很碎,要適時左右看看,才能找出比較穩的Z字形路徑。若因很陡只往上看的話,就會不小心自己開出捷徑──能走是能走,超碎超滑就是了。

往後看看,劍岳和圈谷在霧中時隱時現,但往上看則是甚麼都沒有:沒有天空、沒有稜線,只有一片白。幸好手機裡的定位點有在動,我還能知道自己在哪裡。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又可以看到劍御前小舍了

又可以看到劍御前小舍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快要接近稜線時,終於看到前面有一個人。太好了,其實我只是要確認自己沒有選到莫名其妙大家都不會選的路徑而已。

在岔路口(從劍御前來的那條)他指了指前面問我別山是不是往那個方向,還好地圖就開在手邊,回答問題時順便確認自己沒有走錯。

 

稜線上很寬,遠遠還看到有兩個人在前面。

趁著休息多晃兩下,順著他們的視線,看到遠方的霧似乎有漸漸開的可能──或有稍微開一下的機會。

「啊,原來那邊有山啊」,地圖上知道有跟實際上看到還真是兩回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接下來要下到鞍部,再往上爬到真砂岳。

走著,看到底下的景色開了,大驚。雖然知道那是室堂方向,但真的看到熟悉的景色,還是嚇一跳。

怎麼這麼漂亮啊。

明明不是沒看過,但還是很不可思議,怎麼這麼漂亮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遠遠的可以看到「內藏助山莊」。對這個名稱和路線相當陌生。

遠遠的可以看到「內藏助山莊」。對這個名稱和路線相當陌生。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走著,突然間看到前方有大隊人馬在休息。這就對了嘛,立山明明就是很菜市場的路線,出發那當頭都沒人是怎麼樣。(還是說大家都是住劍御前小舍走過來,所以我沒有遇到也是正常?)

習慣性腰繞錯過山頭症候群患者如我(真是有病但沒有這種病),這次沒有錯過真砂岳的岔路!

雖然這麼明顯還錯過的話實在太瞎,但我的話可不好說。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真砂岳,真的很砂。

沿著稜線上上下下,右邊是斷續的綠色草坡,可以看到地獄谷、雷鳥澤、室堂平,左邊則完全雪溪風光──理論上是黑部峽谷方向,但我也不知道天氣好的時候遠方可以看到甚麼。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走著,平實的砂土路徑不知道何時又變成好多大小石頭。雖然沒有到手腳並用的程度,但毫無防備突然變陡,讓身體有些難以適應。

抬頭望,到富士折立還要爬到那一堆石頭上喔,好吧。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要從這邊直接切下雷鳥澤也可以

要從這邊直接切下雷鳥澤也可以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來到了富士折立山頂底下的小平台,把大包放下,只帶著胸前包、抓著小水豚和相機出發。

沒有甚麼路徑指示,只知道「山頂在那邊」,大致上就是踏得上去的地方就是路,邊走邊找接下來要走哪裡,找不著就等等看哪邊有人正在上去或正要下來。

我很幸運,站在大石頭頂端,正感覺似乎是要先翻過那一面才往前時,就有人從後頭冒出來,跟我說這邊這邊。

丟包小平台

丟包小平台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從這裡看富士折立的山頭

從這裡看富士折立的山頭

來時路在霧中

來時路在霧中

要從長得像螃蟹鉗子的石頭另一邊翻過來

要從長得像螃蟹鉗子的石頭另一邊翻過來

raw-image


山頭沒有其他人,於是有點餘裕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自拍的方法。而且因為霧又起來了,也不用管背景如何,就是有看到人和山名就可以交代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下去的途中,換我跟石頭彼端冒出來的人說這邊這邊,下到一半的時候也看到正左右為難的人很開心的從我站的位置找到他們可以上來的路。如果從遠方看,或許很像很多小螞蟻正爬在一顆水滴巧克力上那樣吧。

 

在大霧裡重新背起背包,下到主要路徑,往大汝山前進。

眼前的路重回平緩,雖沒有展望,但涼涼的也著實不錯。

 

走著,前面有人正對著霧裡看得出神。

不對,不會有人做這種事情──隨即轉念,啊!

輕輕走近,果然,又見雷鳥一家子在那裡踱來踱去。

明明看得很實在,但鏡頭一拿起來框住了就找不到主角到底在哪裡。用錄影的方法勉強因為雷鳥有在動的關係還能知道,但拍照就真的無法了。

這裡無法傳影片,霧濛濛又因為拉近拍攝粒子變得很粗的照片只能當作示意圖。好羨慕能清楚拍到雷鳥的人啊。

這趟兩次看到雷鳥,都是在這樣典型的天氣中,而且牠們都離路徑很遠無法靠近,沒有好技術又只有基本設備的我實在束手無策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這裡是人家家,總不可能等牠們走了我才甘願離開,得要自己踏出腳步。

 

欸可是,我以為路就這樣了。變陡是沒有,但為什麼又要跳石頭呀?

發覺自己明明還沒有完成行程,卻整個是下山的心情,開始放鬆大意了,不應該。利用跳石頭慢下來的節奏,好好調整一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見到大汝休憩所,覺得陌生卻又莫名親切。

陌生的是跟大部分山屋長得不一樣,親切的是我一定有在哪裡看過它。尋思記憶中的那個可能,在屋外把背包放下來,看到門口,真的是!

就是電影「春を背負って」的山小屋場景無誤。當時知道這部片,衝著有蒼井優,就是很想看,還特地買了Amazon prime,結果因為地區限制還是看不了。那之後有經過書店還特地去找小說原著,但目前為止都還沒找到過就是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堇小屋,啊不,大汝休憩所,不知道是季節的關係(應該不是,還有甚麼季節比夏季繁忙呢)還是年代的關係,山屋的設計讓人覺得應該有一段時間,這裡往來的人多到必須在屋簷下就設置櫃檯窗口,才能讓山屋裡不致太於擁擠的樣子。但現在這些對外的窗口都閒置封起來了,雖然可以拿飲料泡麵,但還是要進屋子裏面結帳。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有了前兩天劍澤小屋之鑑,我先看清楚外面有沒有告示。

看到了有寫說「可不用脫鞋自由入內」字樣,我才放下心來,把門拉開。

一走進去,啊。

有薰香的味道。但不完全是日本寺院的香,比較接近藏香的氣味。

定睛一看,櫃子上是藏傳佛教的法器,T-shirt和手拭的圖樣是梵字與曼陀羅,牆上有織毯。某個高處還掛著四國遍路二十一番太龍寺和八十八番結願所大窪寺的手拭。

現在突然不是很確定,但依稀記得當時耳邊還有聽到印度的音樂。

這個山小屋,跟真言宗,跟藏傳佛教的淵源到底是甚麼呢?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正思索(最好是想得出來),突然驚覺,我還沒有去大汝山!

看到山屋就忘記山頭。這腦袋。

 

趕緊先出去,抓了登頂三寶(?)胸前包、水豚、相機,往山頂走去。

剛好一起登頂的(含我)四個人,大家全身上下都是同一個牌子的衣服,也太巧。他們似乎也發現了,我們給了彼此一個意味沒有很深長的輕鬆微笑,互相拍了照,然後下山。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到底大霧天還戴著防曬頭套做甚麼?因為太陽還是偶爾會出來刷存在感,瞬間曬爆

到底大霧天還戴著防曬頭套做甚麼?因為太陽還是偶爾會出來刷存在感,瞬間曬爆

raw-image
raw-image


回到山屋,當然趕緊進去解決我的選擇困難,才打包離開。

接下來就是最後一站,也是所謂「立山」最主要的山頭,雄山。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路上看見有日本嚮導帶著西方臉孔的遊客(不是登山客),對於等等會遇見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走著,看到雄山山頂的神社在頭頂上出現。然後,聽到了「萬歲~~萬歲~~萬歲~~」的喊聲。想說這是?

此時的我真心覺得好笑,殊不知十幾分鐘過後,我也做了一樣的事情。

千金難買早知道,但不知道的事情誰知道。

raw-image
raw-image


到了雄山山腳下,一看,甚麼,要收錢才能上山頭哩。

心裡正犯嘀咕,聽得山上有神官在喊,不太清楚內容是甚麼,只知道是下一場甚麼活動只剩幾分鐘就要開始了要來要快,然後就有剛付完錢的人用跑的上階梯,神官只好連忙說不要跑不要跑。

到底是甚麼啦,但來都來了不上去好像也很怪。票亭裡面的人想我大概是猶豫我的大背包,跟我說背包可以放這邊就好。

欸不是這樣的,我沒有說出來。但總之我也就因此順順的把背包卸下放好,付了錢,開始走那個很陡的樓梯上去雄山神社。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一上去,哇,整個sop很清楚哩。

先是這一批上來的人排隊拍照,大家都拍完後,集合起來席地坐在神社前面,神官就坐在蒲團上,跟大家簡略的說明立山開山跟登山的起始與沿革。並且說今天雖然天氣不是很好,但大家可以平安登頂,就是一件很值得感謝的事情。是啊,不管在哪一國都一樣,古早時候要出遠門上山參拜,風險比現在高出太多。登山路徑開發至此,登山文化發展至此,身為一個現代人,我當然是感謝念在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接下來神官要大家脫帽,開始進行祈福的儀式。祝福大家登山安全、身體健康後,念了好些咒語和經文,然後指示大家三鞠躬,起身。

就在大家起身的時候,神官請大家向後轉面向圈谷,說要進行一個日本傳統的動作──說到這裡我就恍然大悟了。

這是我第一次做這件事情,感覺實在是好新鮮。

面向圈谷三聲萬歲

面向圈谷三聲萬歲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出了神社,進到販賣部,看到御朱印。我沒有帶本子,想想單張的御朱印一定又是印刷品,就覺得還是算了。

另外看到Montbell的上衣。雖然把御朱印穿在身上還算有意思,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後來買了這青色的登山安全守

後來買了這青色的登山安全守

raw-image
再一次欣賞夏日花卉與雪溪的演出

再一次欣賞夏日花卉與雪溪的演出


接下來唯一的任務就是要安全下山。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作為熱門觀光景點的立山,在這個連假的時間點中,對於眼前潮水ㄧ般湧上來的人,雖知實屬正常但仍然覺得震撼。從雄山到一之越之間的坡很陡,對於不習慣山徑的人來說,算是相當挑戰。

還好這種狀況一定是常態,因此這段山徑很快的就完全分割成上山下山完全不同路的單行道。在沒有困難地形的情況下,還需要闢兩條旁邊都看得到彼此的單行道,可見得這條登山/參拜路徑之熱門。

raw-image
同時可以看到Mikuri池(大)和Midori(小)池

同時可以看到Mikuri池(大)和Midori(小)池

raw-image


在這裡下山的人,即使是登山客,對自己的速度缺乏認知的人也多了起來。還好我本來就走得沒有比人快,只要讓對了人,逼車帶頭超車的事情交給他們就行了。

只是看看對面,好可怕人龍,簡直是一路排上山。人多而走走停停也罷,更因為坡度陡天氣熱,走一小段就需要休息的人佔大多數,更是讓整個步道幾乎看不到地面。

真是好險我沒有這個時候要上山,不然我會不會因此選擇撤退呢?應該不會,但這實在太崩潰了啦。

raw-image
raw-image


到了一之越山莊,進去瞧瞧,有章就蓋。

想到最初在規劃的時候,一切都只敢朝最保守的方向設計,還曾想過是不是要在一之越住一晚再下山呢。

後來是發現一之越沒有營地,又不想因此花住山屋的錢,才把結束點拉到室堂,發現根本就完全可以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然後接下來就是好走的石板路階梯了。

還好路又寬又平,遇到不管是哪一個方向的大隊伍,都可以輕易抓準時機超車,雖然也是要隨時注意背後是不是有特快車逼近得趕快讓,但整體的節奏感有出來了,覺得舒服。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回到室堂平,我按下手機裡路徑紀錄的結束按鍵。

今年夏天的日本健行,平安的完成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謝謝一切好運氣。合十。

 

洗了洗鞋子,託人幫忙拍了照片,看看時間,還可以梳洗一下再去搭車。

下樓進了車站建築,想著要吃點甚麼,看到店裡滿滿的人和背包,決定還是一支冰淇淋就好。

就用它幫我撐到立山,再去食堂好好吃碗麵吧!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到處都是跟電氣巴士說再見的訊息

到處都是跟電氣巴士說再見的訊息

這一程看得到神木,但到了瀑布就又是大霧。司機到了瀑布前停下車,介紹完景點後說「但現在甚麼都看不到就是了,那就開車囉」。笑。

這一程看得到神木,但到了瀑布就又是大霧。司機到了瀑布前停下車,介紹完景點後說「但現在甚麼都看不到就是了,那就開車囉」。笑。

 

下午餐吃的是立山名物──白蝦做成的天婦羅烏龍麵。

吃完後,再去賣店隨意逛逛。

不能再亂買了,萬一要寄宅急便到松本的置物袋塞不下,那就麻煩大。

趕緊選了要寄的明信片,問了郵票哪裡買,直接回住處。雖然還不能check in,但在咖啡廳裡消費總是可以的。而且我確實想要一杯真的咖啡。

raw-image
raw-image
買了山羊的文件夾並不會就跟山羊一樣能走。拍照就好。

買了山羊的文件夾並不會就跟山羊一樣能走。拍照就好。

raw-image
木頭熊熊可愛

木頭熊熊可愛

很掙扎到底要不要買泡麵回去吃。

很掙扎到底要不要買泡麵回去吃。

現在看到都很後悔沒有買

現在看到都很後悔沒有買

調味鹽不是很好用嗎?

調味鹽不是很好用嗎?

最不知道該不該後悔的是這三隻。

最不知道該不該後悔的是這三隻。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晚餐訂的是「冰見烏龍」,據說是當地特有的製作方式的烏龍麵。

烏龍麵派的我,覺得連續兩餐吃到口味完全不同的烏龍麵,是個很好的ending。

raw-image
光吃那碗麵是不會飽的啦,哈哈哈

光吃那碗麵是不會飽的啦,哈哈哈

raw-image


當天,當時,雖然很開心,但因接下來有重要任務要進行,腦子很快就切換成另一種模式運轉。

直到現在,意識「明天沒得寫了」的這當下,才真正有了「結束」的感覺,而相當不捨。這也延遲得太誇張,但我心知其來有自。

 

紀錄將記憶定型,同時也屏除、捨棄了沒書寫到的其他部分。

然而書寫有讓記憶因此更加接近發生過的事情、更加清晰嗎?常常覺得,反倒是沒寫到的部分,像是漫天大霧縈繞在時空之中,永遠不會散去。

 

想到安哲羅普洛斯《霧中風景》的尾聲。

經過了這麼些旅程,最終在白茫茫大地中搖搖晃晃走著,所找尋、擁抱到的,究竟是甚麼呢?

 

現實生活沒有這麼詩意。

或許,我就只是需要走路,需要寫字;正如需要把喜歡的東西放進收藏,在山屋營地需要喝到啤酒(生啤尤佳),如此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とヤマ的沙龍
3會員
67內容數
山とヤ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6
Thumbnail
2025/02/2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6
Thumbnail
2025/02/22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5
Thumbnail
2025/02/22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5
Thumbnail
2025/02/1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4
Thumbnail
2025/02/1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4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這次我們訂了小雨棚,所以很輕裝帶個睡帳而已😆搭帳篷、整理空間也非常快速👍🏻 高海拔+雨棚+杉林系營區,真的超級涼爽很舒服😌搭收帳也不用怕曬傷或中暑😁
Thumbnail
這次我們訂了小雨棚,所以很輕裝帶個睡帳而已😆搭帳篷、整理空間也非常快速👍🏻 高海拔+雨棚+杉林系營區,真的超級涼爽很舒服😌搭收帳也不用怕曬傷或中暑😁
Thumbnail
走過數量多到只想大喊碎石坡不要再來了!總算摸到火石山。爬呀爬的看著參天玉山圓柏純林,經過下翠池蕩漾漣漪,爬呀爬的數著隨便都年歲過百的圓柏,趕到翠池山屋,卻因天候因素無緣賞到金色北稜角。最後一天的風雨交加中,不知不覺走完據說很陡的翠池陡坡,在殘雪寒冷的霧雨及白牆中上到"雪"山,呼~雪西之行要完結啦!
Thumbnail
走過數量多到只想大喊碎石坡不要再來了!總算摸到火石山。爬呀爬的看著參天玉山圓柏純林,經過下翠池蕩漾漣漪,爬呀爬的數著隨便都年歲過百的圓柏,趕到翠池山屋,卻因天候因素無緣賞到金色北稜角。最後一天的風雨交加中,不知不覺走完據說很陡的翠池陡坡,在殘雪寒冷的霧雨及白牆中上到"雪"山,呼~雪西之行要完結啦!
Thumbnail
在匹匹達草原乘著陽光睡覺,看著水池中美麗的大雪山倒影,懶散的下午,終於老天看不下了,隔天一早馬上來個突然下點小冰刨,喜迎(?)白忙大雪山,果真如原住民形容的:含淚泣別大雪山啊~(誤)。恍如走不完的石瀑上坡下坡與橫渡,奇之奇峻山,無鷹也沒藍天的頭鷹山,總算可以安睡在大南山西鞍。
Thumbnail
在匹匹達草原乘著陽光睡覺,看著水池中美麗的大雪山倒影,懶散的下午,終於老天看不下了,隔天一早馬上來個突然下點小冰刨,喜迎(?)白忙大雪山,果真如原住民形容的:含淚泣別大雪山啊~(誤)。恍如走不完的石瀑上坡下坡與橫渡,奇之奇峻山,無鷹也沒藍天的頭鷹山,總算可以安睡在大南山西鞍。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今天的天氣預報看起來比昨天更好,就再用兩日pass去山中湖吧!
Thumbnail
今天的天氣預報看起來比昨天更好,就再用兩日pass去山中湖吧!
Thumbnail
前一晚整裡露營裝備時,彷彿感覺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出門露營了,特別是離炎炎夏天還有好長的時間,距離上次露營超過50多天了。這回六帳包區,一半是以前的鄰居,另一半是鄰居的朋友,還好先前詢問意願,不然三月份沒有單飛行程,就會和二月份一樣的情況「零露」;新的露營景點、新的團露夥伴,2024首發春露,甚是期待!
Thumbnail
前一晚整裡露營裝備時,彷彿感覺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出門露營了,特別是離炎炎夏天還有好長的時間,距離上次露營超過50多天了。這回六帳包區,一半是以前的鄰居,另一半是鄰居的朋友,還好先前詢問意願,不然三月份沒有單飛行程,就會和二月份一樣的情況「零露」;新的露營景點、新的團露夥伴,2024首發春露,甚是期待!
Thumbnail
為了抓住櫻花的尾巴,期待看到3月底開的白色櫻花,結果第一天一直下雨☔️而且越晚雨越大🥲 經過一夜的大雨 雨慢慢停了,終於看到前方的山景,但盛開的櫻花只剩沒幾顆🥹
Thumbnail
為了抓住櫻花的尾巴,期待看到3月底開的白色櫻花,結果第一天一直下雨☔️而且越晚雨越大🥲 經過一夜的大雨 雨慢慢停了,終於看到前方的山景,但盛開的櫻花只剩沒幾顆🥹
Thumbnail
在4135公尺的山屋,半夜藉著積雪的反光,不用戴頭燈就可以摸黑外出上廁所。 5點多天微亮,第1道陽光已悄悄灑在後方的安娜普納群峰,慢慢地露出柔和、聖潔的山尖!
Thumbnail
在4135公尺的山屋,半夜藉著積雪的反光,不用戴頭燈就可以摸黑外出上廁所。 5點多天微亮,第1道陽光已悄悄灑在後方的安娜普納群峰,慢慢地露出柔和、聖潔的山尖!
Thumbnail
午後的天空,晴朗無雲,金陽燦亮如水,落葉堆積蜿蜒坡道兩側,散發秋天獨具的颯爽氣息
Thumbnail
午後的天空,晴朗無雲,金陽燦亮如水,落葉堆積蜿蜒坡道兩側,散發秋天獨具的颯爽氣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