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朋友傳來一則訊息,裡面的內容如下(擷取部份)
「借鏡證嚴上人與莊朱玉阿嬤不同的地方
一個是用別人的錢做善事,做到富可敵國…
而一個花是自已的錢幫助窮人,花到傾家蕩產,連賣七棟房屋
一個是什麼事都是別人去做…
另一個是無論什麼事,再卑賤都自已做,一做50年,做到倒下為止。
所以~
一個叫上人…
一個像下人! 」
看法
看完覺得很不舒服,寫這篇文章的人心理有病,所以看法有病也就不足為奇了。你可以對慈濟的某些地方不以為然,你可以對證嚴上人的某些地方不以為然,然而對自己尊崇者給予極端美譽,對不以為然者則隨意加上幾個相反的詞彙,然後就據此斷定兩者相別很大,好像是自己站在客觀公正,道德高超的制高點,對二者做了客觀的評比和論斷。問題是這種評比,這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意見本身就是個偏執獨斷的私見。
討論
為文者的輕率從他把隔阿嬤改名了就可看出來,阿嬤名叫莊朱玉女,而不叫莊朱玉。
- 阿嬤的奉獻善舉當然令人感動和佩服,然而除了顯示她的無私和善行外,無以為繼,她的子女等都無法承繼。其他有類似善心者也都很難依照遵行。
- 使用者付費乃理所當然之事。用10元讓人吃到飽,在以往大家貧困的時期—
- 簞瓢屢空、饔飧不繼—讓人用少少的金錢就能換得一頓溫飽,確實令人敬佩,然而在經濟已然發展,只要願意努力,即能衣食無慮的情形下,特地前往用餐者不覺得慚愧嗎?因為那很明顯的是人家賠本在做善行,用餐者有沒有可能是在貪小便宜呢?政府對之的表揚是否更凸顯未照顧好貧弱呢?
- 「一個是用別人的錢做善事,做到富可敵國……」別人願意將錢交給慈濟,這表示對慈濟有信心,認為它可信賴,這有錯嗎? "富可敵國"表示它募款能力高超,也表示頗受信眾支持,這有錯嗎?慈濟沒什麼錯,然而為文的意思好像是慈濟在金錢方面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蹟似的,說的煞有介事,其實只是自己心術不正而已,不是嗎?
- 「一個是什麼事都是別人去做…」一個人能讓別人願意替他做事,這是最高超的領導能力吔,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這點又有什麼錯呢?一定要事必躬親,才叫真在做事嗎?有沒有可能這只是表示此人沒有才能去影響別人而已。
小結
莊朱玉女阿嬤的善行令人感動和佩服,所以呢?看到此事蹟,我們佩服之餘也會想著多用善心待人,對人抱持善意,讓社會更加和諧溫馨。然而為文者看不出有推廣善行的意圖,而是光靠一張嘴,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說些偏私的自以為是的看法。而且還鼓勵人多轉傳此文,這也是我說看了不舒服,覺得此人心理有病的主因。
註:看完轉文,特別去查了一下阿嬤的相關新聞,嗯,確實令人感動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