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達利歐:中國領導人面臨「不惜一切代價」解決的關鍵時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聯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於9月30日在LinkedIn發文,將習近平的做法與2012年歐洲央行前行長德拉吉「不惜一切代價」保歐元的行動相提並論。最終德拉吉憑借這番誓詞解決了歐債危機。


達利歐表示,北京方面正處於房地產泡沫破滅、地方政府債務上升的十字路口。對於中國的未來,他說,要麼陷入與日本當年類似的經濟低迷要麼成功削減債務、避免危機


達利歐強調,中國政策制定者現在必須設計一個「漂亮的去槓桿化」,以減輕中國居民、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否則將面臨一段「低迷不振」的時期


為了實現其所謂的「漂亮的去槓桿」,中國需要重組不良資產同時發行更多貨幣,儘量在不過於刺激通膨的情況下減輕償債負擔。上周我們看到了一些大手筆的刺激措施,但還有幾件很重要的事情值得關注,包括中國會如何應對國內債務-貨幣-經濟方面的挑戰


(See:2024/10/02,Bloomberg,橋水達利歐:中國領導人面臨「不惜一切代價」的關鍵時刻、華盛頓日報,達利歐:中國現在必須解決債務問題,否則將陷入「低迷」時期)


事實上,早在年中,達利歐就已經提出嚴正警示過了。稍早,他也嚴正提醒:中國經濟形勢轉變,比起日本當年更具挑戰!


一、房地產債務問題正在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正進入持續百年的風暴!


對中國經濟向來是"樂觀派"的瑞·達利歐(Ray Dalio)已轉為"悲觀派"還指出:「中國正在進入一場將持續百年的風暴中。就像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花了數十年才迎來經濟復甦一樣,考驗或將繼續下去」(See:日本經濟新聞,2024/06/12,達利歐:美國在衰退期邊緣,中國艱難、大紀元,2024/06/16,橋水創辦人達利歐:中國經濟正在進入百年風暴)。


達利歐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時表示,房地產債務問題正在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他表示,從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經濟熱潮以來,中國債務一直在膨脹,貧富差距也在擴大。同時,伴隨著一胎化生育政策導致的人口減少也帶來了國家債務的增加。


中國正在進入一場將持續百年的風暴當中。就像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花了數十年才迎來經濟復甦一樣,考驗或將繼續下去。」他說。


中國的債務危機是達利歐覺得最危險的挑戰。他強調,「中國經濟的復甦將取決於如何完成漂亮的去槓桿化」。他也指出,關於中國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可以説與軍事戰爭相比,中美經濟戰爭的風險更高。


(See:日本經濟新聞,2024/06/12,達利歐:美國在衰退期邊緣,中國艱難、大紀元,2024/06/16,橋水創辦人達利歐:中國經濟正在進入百年風暴)


二、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提醒:中國經濟形勢轉變,比起日本當年更具挑戰!


9月18日他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環境正在發生變化,而且越來越艱難,需要重整。"他補充說道:"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過去四年發生了變化,隨着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下滑,許多中國人更願意持有現金"(See:橋水基金達利歐:中國正發生變化 越來越艱難)。


達利歐表示:"中國的環境正在發生變化,而且越來越艱難,需要重整"(Billionaire investor Ray Dalio shares his views on China's economy, saying "there are real issues" and restructuring is needed.)


他認為,"此等形勢,比起日本當年來講,更具挑戰性"(According to Dalio, "it's a situation that's more challenging than Japan in 2390.")


(See:Bloomberg Television,September 18, 2024,'There Are Real Issues in China Now,' Ray Dalio Says)


事實上,中國當前的經濟景況與日本泡沫經濟崩盤前夕的經濟情況,存在諸多相似之處:房市熱過頭、債務高築、金融信用緊縮、人口老化、經濟增長降緩、消費內需低迷等問題,甚至更為嚴重


三、林毅夫的「產業政策」更加讓中國經濟的資源更加枯竭!更難以回復元氣!


因習近平對於過往中國經濟「脫實向虛」—包括第三產業在內的「虛擬經濟」乃生厭惡與警惕(習認「金融業本身是一種炒作,乃貨幣幻覺,並非靠實力賺錢」)。因此,習近平強調「脫虛向實」,比較在乎「實體製造業」的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業乃採取消極保守的態度(習認「金融業做好貸款工作就好」)。然而,中國經濟空轉,許多製造業本應倒閉,卻因國家資金挹注而撐住。但是,銀行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資金便會出現流動性的枯竭。


(See:2024/07/08,看中國,中國金融體系出「凶兆」 一週內40間小銀行消失、2024/07/11,自由時報,新聞360》中國街景驚呆網友!大裁員時代爆發?經濟空轉淪殭屍化!專家曝問題比想像嚴重!)


正因習近平篤信實體經濟,因此,採取加大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甚至為此提供龐大的新補貼和信貸的措施,導致產能過剩。正是習近平受林毅夫的影響,堅持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政府可以撬動的資源有限,所以應該把有限資源配置給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種行為就是產業政策。」(See:2024/08/01,風傳媒,「中國不會犯日本的錯誤!」林毅夫談中國4大優勢: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中時新聞,林毅夫指日被美「誤導」致經濟停滯:大陸不會重蹈覆轍)。方才導致造就今日內需不足、消費不振的後果。


可是,中國經濟問題既然主要在內需不足、消費不振所需要的乃是「需求面」的政策措施,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則卻是「供給面」的政策措施,因此,其政策舉措可謂根本搞錯方向。


可以說,林毅夫的「產業政策」更加讓中國經濟的資源更加枯竭!更難以回復元氣!


照這樣子下去,中國經濟真的很可能就捲進入百年風暴當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6會員
277內容數
EMBA研究;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2025/04/30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政府已悄悄針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豁免報復性關稅。這些商品都是中方無法迅速從其他來源獲得的重要項目,凸顯中國經濟在某些關鍵領域的脆弱性。 呂宗耀總監在《數字台灣》節目中分析,美國國債對川普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而川普祭出關稅戰等手段,背後只有一個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真正目的。
Thumbnail
2025/04/30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政府已悄悄針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豁免報復性關稅。這些商品都是中方無法迅速從其他來源獲得的重要項目,凸顯中國經濟在某些關鍵領域的脆弱性。 呂宗耀總監在《數字台灣》節目中分析,美國國債對川普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而川普祭出關稅戰等手段,背後只有一個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真正目的。
Thumbnail
2025/04/28
有「賣空之王」稱號的巴斯最近表示,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處於有利位置,最終可望勝出,原因在,中國經濟似乎更容易受到關稅的衝擊,而美國在談判中會「撐得比中國久」。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也表示,時間在美國這邊,中國將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將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北京當局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4/28
有「賣空之王」稱號的巴斯最近表示,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處於有利位置,最終可望勝出,原因在,中國經濟似乎更容易受到關稅的衝擊,而美國在談判中會「撐得比中國久」。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也表示,時間在美國這邊,中國將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將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北京當局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4/25
美中關稅貿易戰,已經戰到昏天暗地,連川普本人自己都不太知道應該怎麼打了,只剩大戰略大方向!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讓已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中國,經濟表現更不佳,社會維穩更加困難!中共要如何突圍?被美國逼急了內憂外患了,攻台當做存續籌碼?台灣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25
美中關稅貿易戰,已經戰到昏天暗地,連川普本人自己都不太知道應該怎麼打了,只剩大戰略大方向!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讓已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中國,經濟表現更不佳,社會維穩更加困難!中共要如何突圍?被美國逼急了內憂外患了,攻台當做存續籌碼?台灣的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期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公司創辦人Ray Dalio再次對美國的債務問題發出警告,預測美國可能在三年內爆發嚴重的債務危機。 然而這種觀點可能過於悲觀。 本文將從反對國債破產的角度出發,分析為何Dalio的擔憂可能被誇大,並為投資者提供更全面的視角。 國家破產並非易事 首先,一個國家只要擁有土
Thumbnail
近期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公司創辦人Ray Dalio再次對美國的債務問題發出警告,預測美國可能在三年內爆發嚴重的債務危機。 然而這種觀點可能過於悲觀。 本文將從反對國債破產的角度出發,分析為何Dalio的擔憂可能被誇大,並為投資者提供更全面的視角。 國家破產並非易事 首先,一個國家只要擁有土
Thumbnail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利歐警告,美國政府面臨巨額債務,每分鐘利息高達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595.8萬元),正瀕臨「破產」危機! 中國房企龍頭萬科真的出事了!萬科總裁祝九勝傳出被公安機關帶走!萬科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早盤暴跌逾8%,債券價格也下跌!中國的房地產危機,恐怕會加劇中國經濟大蕭條程度!
Thumbnail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利歐警告,美國政府面臨巨額債務,每分鐘利息高達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595.8萬元),正瀕臨「破產」危機! 中國房企龍頭萬科真的出事了!萬科總裁祝九勝傳出被公安機關帶走!萬科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早盤暴跌逾8%,債券價格也下跌!中國的房地產危機,恐怕會加劇中國經濟大蕭條程度!
Thumbnail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11月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商討重大財政刺激政策,市場普遍預期,規模有望上看約10兆人民幣。而在第一天的議程中,先審議調高地方政府舉債上限,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華爾街日報引述參與政策討論人士指出,這種想法是一廂情願的,中國政府不會出「大招」,至少今年不會。
Thumbnail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11月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商討重大財政刺激政策,市場普遍預期,規模有望上看約10兆人民幣。而在第一天的議程中,先審議調高地方政府舉債上限,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華爾街日報引述參與政策討論人士指出,這種想法是一廂情願的,中國政府不會出「大招」,至少今年不會。
Thumbnail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9月30日在LinkedIn發文表示,北京正處於房地產泡沫破滅、地方政府債務上升的十字路口。對中國的未來,他說,要麼陷入與日本當年類似的經濟低迷,要麼成功削減債務避免危機。中國領導人面臨「不惜一切代價」解決債務的關鍵時刻,否則將陷入「低迷」時期!
Thumbnail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9月30日在LinkedIn發文表示,北京正處於房地產泡沫破滅、地方政府債務上升的十字路口。對中國的未來,他說,要麼陷入與日本當年類似的經濟低迷,要麼成功削減債務避免危機。中國領導人面臨「不惜一切代價」解決債務的關鍵時刻,否則將陷入「低迷」時期!
Thumbnail
知名對沖基金橋水聯合(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利歐(Raymond Thomas Dalio)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環境正在發生變化,且越來越艱難,需要重整。"他補充說道,"此等形勢,比起日本當年來講,更具挑戰性"。中國經濟步履蹣跚,對外貿易緊張局勢將加劇。
Thumbnail
知名對沖基金橋水聯合(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利歐(Raymond Thomas Dalio)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環境正在發生變化,且越來越艱難,需要重整。"他補充說道,"此等形勢,比起日本當年來講,更具挑戰性"。中國經濟步履蹣跚,對外貿易緊張局勢將加劇。
Thumbnail
過往長期看好中國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如今開始對中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也表示,中國目前面臨需求不足問題,導致民眾、企業對經濟成長缺乏信心;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早就指出:中國理應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需求以促進經濟,但卻不願意,真奇怪!
Thumbnail
過往長期看好中國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如今開始對中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也表示,中國目前面臨需求不足問題,導致民眾、企業對經濟成長缺乏信心;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早就指出:中國理應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需求以促進經濟,但卻不願意,真奇怪!
Thumbnail
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橋水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對於中國經濟,達利歐由樂觀派轉為悲觀派。達利歐指出,房地產債務問題正在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中國的債務危機是達利歐覺得最危險的挑戰。 達利歐深刻指出,中國正在進入一場將持續百年的風暴中。就像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花了數十年才迎來經濟復甦一樣,考驗或將繼續下去。
Thumbnail
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橋水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對於中國經濟,達利歐由樂觀派轉為悲觀派。達利歐指出,房地產債務問題正在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中國的債務危機是達利歐覺得最危險的挑戰。 達利歐深刻指出,中國正在進入一場將持續百年的風暴中。就像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花了數十年才迎來經濟復甦一樣,考驗或將繼續下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