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中國就是不救市?房地產泡沫、地方債、金融系統三大風險齊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11/4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商討重大財政刺激政策,市場普遍預期,規模有望上看約10兆人民幣、相當於44.9兆台幣。而在第一天的議程中,先審議調高地方政府舉債上限,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See:2224/11/05,鏡新聞,中國人大常委會開議 市場觀望「救經濟規模」)


美國大選登場,傳出中國可能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以應對美大選結果。但華爾街日報引述參與政策討論的人士指出,前述想法是一廂情願的,中國政府不會出「大招」,至少今年不會。


(See:2224/11/06,經濟日報 ,華爾街日報披露 大陸官方救市 不會再出大招)


並有分析報導指稱,方案會聚焦於透過地方政府債務互換和向銀行注資來穩定經濟,而不是市場預期會複製2008年的人民幣4兆元財政及貨幣政策。


(See:2224/11/04,中央社,中國救經濟規模將揭曉 分析:聚焦化債多於提振需求)


另外,已有經濟學者對於中國經濟如此低迷,表示悲觀。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蔡明芳認為,中國目前低迷的經濟,已不是錢可以挽救解決的,而是根本的制度出了問題,就像一部壞掉的車子,即使最後加滿了油,引擎還是發動不了。


對於中國想利用這十兆人民幣的國債搶救經濟,蔡明芳一點也不看好。他說,面對中國地方政府龐大的債務黑洞,只能維持基本運作,很難發揮其他的效果。再者,中國這幾年面臨外國直接投資的金額大幅下滑,及中國國內的資金不斷外移,在內憂外患的狀況下,這10兆人民幣恐怕真的只能塞牙縫。


(See:2224/11/05,中央廣播電臺,中國發10兆國債救經濟?學者:車子壞了加滿油也發動不了)


國際貨幣基金(IMF)早就警告:中國仍面臨低通膨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業不景氣等風險;「日經」分析指出,北京當局計畫協助地方政府收購未售出房屋,可能使已經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財政更加惡化。


(See:2224/05/30,自由時報,低通膨、地方債務、房地產不景氣 IMF示警︰中國經濟面臨三大風險)


事實上,中國經濟早就面臨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地方政府財務危機財政收入困難以及消費經濟低迷導致金融機構系統性風險等三大風險的加總疊加,非常危險。


由於根本問題乃在於中國經濟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經濟未能恢復"。因此,中國官方早該挹注資金於刺激財政措施上。然而,也因中國地方財政收入艱困,中國官方也只能先應急挽救地方危機,應再無餘力顧及及此。但,也因此可能產生上述三大風險齊爆的風險可能性。


長期以來,中國地方政府都依靠出售土地使用權為財政收入來源,而隨著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地方政府失去了出售土地使用權這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此後,地方政府債台高築、財政入不敷出,便一直是困擾中國財政經濟的最大問題。


同時,中國經濟空轉,許多製造業本應倒閉,卻因此等國家資金挹注而撐住。但,銀行的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資金便容易出現流動性的枯竭,金融經濟的系統性風險便很容易爆發。


中國房地產的泡沫猶待調整,如日本泡沫經濟後「失落的三十年」,可能需要三十年!但,中國金融系統性危險已然正是浮現,就怕金融經濟將與實體經濟同歸於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6會員
324內容數
EMBA研究;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2025/04/28
有「賣空之王」稱號的巴斯最近表示,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處於有利位置,最終可望勝出,原因在,中國經濟似乎更容易受到關稅的衝擊,而美國在談判中會「撐得比中國久」。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也表示,時間在美國這邊,中國將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將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北京當局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4/28
有「賣空之王」稱號的巴斯最近表示,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處於有利位置,最終可望勝出,原因在,中國經濟似乎更容易受到關稅的衝擊,而美國在談判中會「撐得比中國久」。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也表示,時間在美國這邊,中國將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將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北京當局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4/25
美中關稅貿易戰,已經戰到昏天暗地,連川普本人自己都不太知道應該怎麼打了,只剩大戰略大方向!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讓已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中國,經濟表現更不佳,社會維穩更加困難!中共要如何突圍?被美國逼急了內憂外患了,攻台當做存續籌碼?台灣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25
美中關稅貿易戰,已經戰到昏天暗地,連川普本人自己都不太知道應該怎麼打了,只剩大戰略大方向!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讓已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中國,經濟表現更不佳,社會維穩更加困難!中共要如何突圍?被美國逼急了內憂外患了,攻台當做存續籌碼?台灣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24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白宮人士透露,川普政府考慮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希望能減緩兩國間的緊張關係,稅率有可能降至50%至65%。中國人口持續老化,經濟長期低迷,造成許多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相繼退出社保基金。又傳出浙江金華蘇孟小學發生無差別衝撞人群事件,曝光畫面甚至拍到小學生被捲進車底盤,現場遍地血跡。
Thumbnail
2025/04/24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白宮人士透露,川普政府考慮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希望能減緩兩國間的緊張關係,稅率有可能降至50%至65%。中國人口持續老化,經濟長期低迷,造成許多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相繼退出社保基金。又傳出浙江金華蘇孟小學發生無差別衝撞人群事件,曝光畫面甚至拍到小學生被捲進車底盤,現場遍地血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中國8日批准10兆元經濟振興計劃,授權地方政府為不斷膨脹的債務進行再融資,這些債務已導致一些城市無法維持服務支付款項。不過,地方政府債務規模估計有百萬億元規模,已成為中國經濟運行軌道上的定時炸彈。川普回歸後,全球供應鏈將會面臨重組,可能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尤其會發動美中貿易戰,中國經濟勢必將雪上加霜。
Thumbnail
中國8日批准10兆元經濟振興計劃,授權地方政府為不斷膨脹的債務進行再融資,這些債務已導致一些城市無法維持服務支付款項。不過,地方政府債務規模估計有百萬億元規模,已成為中國經濟運行軌道上的定時炸彈。川普回歸後,全球供應鏈將會面臨重組,可能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尤其會發動美中貿易戰,中國經濟勢必將雪上加霜。
Thumbnail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11月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商討重大財政刺激政策,市場普遍預期,規模有望上看約10兆人民幣。而在第一天的議程中,先審議調高地方政府舉債上限,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華爾街日報引述參與政策討論人士指出,這種想法是一廂情願的,中國政府不會出「大招」,至少今年不會。
Thumbnail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11月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商討重大財政刺激政策,市場普遍預期,規模有望上看約10兆人民幣。而在第一天的議程中,先審議調高地方政府舉債上限,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華爾街日報引述參與政策討論人士指出,這種想法是一廂情願的,中國政府不會出「大招」,至少今年不會。
Thumbnail
中國預計推出具體財政刺激政策。最早提出人民幣10兆元刺激計畫的前官員劉世錦說,先前重點並非10兆,而是「為了穩定經濟,有必要採取短期刺激措施」,但採取刺激措施是「為改革爭取時間和空間」。 劉世錦:「只有刺激,沒有改革,解決不了面臨的需求不足問題」,但他看到一種傾向,「對刺激感興趣,對改革不感興趣」。
Thumbnail
中國預計推出具體財政刺激政策。最早提出人民幣10兆元刺激計畫的前官員劉世錦說,先前重點並非10兆,而是「為了穩定經濟,有必要採取短期刺激措施」,但採取刺激措施是「為改革爭取時間和空間」。 劉世錦:「只有刺激,沒有改革,解決不了面臨的需求不足問題」,但他看到一種傾向,「對刺激感興趣,對改革不感興趣」。
Thumbnail
美國經濟有望軟著陸或不著陸! 華爾街日報調查報導指出:對習近平來說,近期目標不是大規模刺激需求,而是要抵禦一場不斷發酵的金融危機—官方說法是「去風險」。房市崩盤及地方政府因資金短缺而承受的財政壓力正在形成一場不斷惡化的流動性危機。「地方政府出現嚴重的現金流問題」,「必須採取措施避免危機全面爆發。」
Thumbnail
美國經濟有望軟著陸或不著陸! 華爾街日報調查報導指出:對習近平來說,近期目標不是大規模刺激需求,而是要抵禦一場不斷發酵的金融危機—官方說法是「去風險」。房市崩盤及地方政府因資金短缺而承受的財政壓力正在形成一場不斷惡化的流動性危機。「地方政府出現嚴重的現金流問題」,「必須採取措施避免危機全面爆發。」
Thumbnail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時說,要抓緊落實好近期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對正在研究的政策盡快拿出具體方案。 經濟學家表示,中共確實是拿不出任何辦法。李強要求再儘快出台細節,恐怕也是虛晃一槍,不太可能有東西。現在他們希望把百姓的錢從儲蓄中給弄出來,只能說明經濟形勢非常嚴峻。
Thumbnail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時說,要抓緊落實好近期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對正在研究的政策盡快拿出具體方案。 經濟學家表示,中共確實是拿不出任何辦法。李強要求再儘快出台細節,恐怕也是虛晃一槍,不太可能有東西。現在他們希望把百姓的錢從儲蓄中給弄出來,只能說明經濟形勢非常嚴峻。
Thumbnail
中國金融主管機關三巨頭24日宣布17項救市政策,包括降準0.5個百分點及降存量房貸利率等。分析:現需一個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應對當前經濟復甦不盡人意的狀況。 寬鬆貨幣政策固然也是需要,但如經濟學者所言:當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時,"貨幣寬鬆政策"不會那麼有效,終究仍然需要"財政政策"方面更有力的支持。
Thumbnail
中國金融主管機關三巨頭24日宣布17項救市政策,包括降準0.5個百分點及降存量房貸利率等。分析:現需一個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應對當前經濟復甦不盡人意的狀況。 寬鬆貨幣政策固然也是需要,但如經濟學者所言:當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時,"貨幣寬鬆政策"不會那麼有效,終究仍然需要"財政政策"方面更有力的支持。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不景氣,其問題已經蔓延到各種市場、行業薪資,乃至於青年就業等各層面。那麼,中國經濟到底應該怎麼救?國務院前官員:舉債10兆!經濟學家:應加大住房救助的力度!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經濟未能恢復"。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不景氣,其問題已經蔓延到各種市場、行業薪資,乃至於青年就業等各層面。那麼,中國經濟到底應該怎麼救?國務院前官員:舉債10兆!經濟學家:應加大住房救助的力度!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經濟未能恢復"。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Thumbnail
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各地電車不敷營運成本,面臨停擺、拆除命運!中國中央政府總負債金額「突破300兆大關」,經濟風險繼續升溫! 中國經濟前景黯淡,房地產崩盤、股市積弱、消費市場疲軟接連發生,下一個問題可能是汽車產業。中國經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認為,最核心的原因是「錢潮不見了」。
Thumbnail
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各地電車不敷營運成本,面臨停擺、拆除命運!中國中央政府總負債金額「突破300兆大關」,經濟風險繼續升溫! 中國經濟前景黯淡,房地產崩盤、股市積弱、消費市場疲軟接連發生,下一個問題可能是汽車產業。中國經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認為,最核心的原因是「錢潮不見了」。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中,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估計累積達7至11兆美元。雖然市場擔心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導致金融危機,但文章分析認為這種情況在中國不會發生。即使地方政府面臨還款壓力,借新還舊的策略和政府擁有資產等因素也能降低風險。此外,要瞭解中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中,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估計累積達7至11兆美元。雖然市場擔心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導致金融危機,但文章分析認為這種情況在中國不會發生。即使地方政府面臨還款壓力,借新還舊的策略和政府擁有資產等因素也能降低風險。此外,要瞭解中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Thumbnail
中國經濟成長面臨瓶頸,在清零政策和房市崩潰雙雙影響之下,彭博預測到,中國未來10年的平均成長率將會低於5%。而針對中國房市景氣低迷的狀況,當地許多政府已親自下場或鼓勵國企收購滯銷房。以蘇州市政府為例,已擬買下1萬套新屋,希望能藉此減緩建商壓力,也提振購屋者信心。
Thumbnail
中國經濟成長面臨瓶頸,在清零政策和房市崩潰雙雙影響之下,彭博預測到,中國未來10年的平均成長率將會低於5%。而針對中國房市景氣低迷的狀況,當地許多政府已親自下場或鼓勵國企收購滯銷房。以蘇州市政府為例,已擬買下1萬套新屋,希望能藉此減緩建商壓力,也提振購屋者信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