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問題,在於「利誘」,利誘乃是蒙蔽人之良善的淵藪。
「利誘」在現今社會中,不論是以財物利益誘惑他人,或是自身以財物威脅他人,人處於窘境或危殆的時刻,往往給予一點利益或是好處,猶如在黑暗中看見一道曙光般,感動莫名。受到了「利誘」,那麼人原有的價值觀、道德觀瞬間崩塌,心中產生了糾結、掙扎,進而卻忽略了人的天性良善的一面,近期火紅韓國電影《魷魚遊戲》,一群在人生失意或不得志的人,接到神祕邀請,禁不起高額金錢的誘惑,參與一場生存遊戲,看見了社會上人性卑弱的一面,在賭注遊戲中,彷彿生命也是另一種輸或贏籌碼。
「利誘」會讓一個失意惆悵的人,產生活下去的鬥志與動力。如果成功了,就會成為人生勝利組;如果失敗了,立即成為人生黑暗組,這樣結果與先前處在事業失敗、家庭破碎等坎坷的困境,並無不同。於是,「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為,增強自己往前衝的動力。在「利誘」之下,其實人的良知仍然是存在,儘管事業失敗了,仍試圖挽回,無奈屋漏偏逢連夜雨,禍不單行,這些由「利誘」產生的惡果:正是蒙蔽人之良善的淵藪。
孟子認為人的問題來自於缺乏良善之覺醒,也是就是說能滿足大體者,正是體認到良善的心,不受外物所蒙蔽耳目,不受利益薰心所驅使,此乃成就「大人」者之必要條件;反之,則是好利,逞感官之欲求,誠如孟子所言:「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上天賜予人的思考能力,先從篤志心性,憑恃著後天的養性修身,方能達成。莊子認為「成心」,著眼於成心,執著於自己過往經驗的法則,逕自作價值判斷,當「利誘」加諸於人時,而「成心」則左右了人心之所向,而致使利益薰心,泯滅了良善覺醒的力量。
我所提出的「利誘」,是長久以來蒙蔽人之良善的淵藪,然孟莊的思想則是希望人能成為心之主人,不受外物蒙蔽耳目,拘執於過往經驗,作出悖離良知良善之行徑,一切回歸於心之覺察的能力,修養心性,不使人墮入罪惡的淵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