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VS家庭》都是「負疚感」惹的禍?孩子想的和你不一樣

《職場VS家庭》都是「負疚感」惹的禍?孩子想的和你不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負疚感」就像是個哈哈鏡一樣,扭曲了原本事情真實的面貌。


昨天在看一則訪談影片。在節目中,兩個職業婦女交換了育兒的心得及各自的孩子們給各自媽媽的回饋。這也讓我回想起,當初自己在職涯生活中的多次選擇,和對花花的影響。

 

忙碌的職場生活無可避免地壓縮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而這樣的無奈也很容易在日積月累下,成為沉重的「負疚感」。甚至在很多的情況下,會為了孩子,犧牲或是放棄自己期盼已久的機會。

 

「我都是為了你」這句話,其實,非常傷人。


明明是大人自己,為了避免「負疚感」,而選擇的放棄,卻讓孩子承擔了自己的後悔與不甘的痛苦。最終做出選擇的是大人,不是孩子。大人應該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其實,這個議題也常常發生在我們這一代的身上,很多的親情勒索便是源於此。

 

有些「負疚感」體現在,因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已經很短了,所以更希望能更有效率更高品質的與孩子相處。具體體現就是,直接安排好孩子所有的生活和解決孩子所有的問題(翻譯讓孩子按照父母自己的想法走每一步,以避免可能的失敗或是失序)。

 

我們可以從很多獨裁的父母,看到這樣的形象。但凡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而形成的失敗或是失序,都會引發父母嚴重的焦慮感、負疚感,惡性循環,進而讓親子溝通,越來越難

 

「負疚感」就像是個哈哈鏡一樣,扭曲了原本事情真實的面貌。

avatar-img
花花家的雜貨店的沙龍
43會員
6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藥 祂治癒了我們心靈的傷口 也讓我們看見別人的傷口 在我們把愛的藥遞出去的同時 …
人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是非常排斥寫日記去記下或是回憶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因為,我天真地覺得,只要堅持三不政策「不反應」「不記憶」「不回憶」,我就可以掌控人生一切的局面。鴕鳥心態,讓我享受了許些年的太平日子。 但果然,人生功課只做一半,最後還是會被逮回去,按在書桌前,繼續思考。沒有學會的功課…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站過去,用對方的角度看世界 倒過來,用高維的角度看世界 理科畢業,自大二暑假開始就泡在班導的實驗室,跟著學長姊一起做試驗,我想應該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理性、懷疑、科學和實驗」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人生。 「尋找答案」是我在碰到人生問題,是我在不斷地鬼打牆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藥 祂治癒了我們心靈的傷口 也讓我們看見別人的傷口 在我們把愛的藥遞出去的同時 …
人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是非常排斥寫日記去記下或是回憶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因為,我天真地覺得,只要堅持三不政策「不反應」「不記憶」「不回憶」,我就可以掌控人生一切的局面。鴕鳥心態,讓我享受了許些年的太平日子。 但果然,人生功課只做一半,最後還是會被逮回去,按在書桌前,繼續思考。沒有學會的功課…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站過去,用對方的角度看世界 倒過來,用高維的角度看世界 理科畢業,自大二暑假開始就泡在班導的實驗室,跟著學長姊一起做試驗,我想應該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理性、懷疑、科學和實驗」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人生。 「尋找答案」是我在碰到人生問題,是我在不斷地鬼打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