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子女買房後怕敗家,辦理預告登記?小心被撤銷!

為子女買房後怕敗家,辦理預告登記?小心被撤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甲名下的台北市仁愛路的房子因為想資產傳承給兒子,但又怕兒子變賣取得現金花費享樂,於是聽聞可以用預告登記方式,讓房子不會被因為變賣而移轉他人,便要兒子出具同意書,之後甲向地政機關辦理不動產預告登記,不料兒子經商失敗欠債,欲變賣房子還債,因此起訴主張塗銷預告登記,是否有理?

問題

父母將房子給小孩後,可以用預告登記來防止小孩出售房子嗎? 

解析

土地法第79-1條規定:「

聲請保全左列請求權之預告登記,應由請求權人檢附登記名義人之同意書為之:

一、關於土地權利移轉或使其消滅之請求權。

二、土地權利內容或次序變更之請求權。

三、附條件或期限之請求權。」

意思是說預告登記制度所要保護的是「請求權」,也就是可以請求登記名義人(就是指所有權人)作一定行為的權利,例如請求所有權人移轉所有權的權利,只是在沒有行使請求權前,登記名義人當然還是所有權人,因此沒有請求權的話,自然就沒有利用預告登記來保護請求權的可能。

法院實務見解也認為預告登記旨既在保全債權請求權之行使,如該債權請求權已消滅或確定不發生時,該預告登記亦已失其依據,應予塗銷(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608號判決參照),簡單書就是如果沒有請求權或雖有請求權但之後請求權消滅了,這樣的預告登記根本不合法土地法的規定,是可以塗銷的。

案例中的甲為了保護財產不讓小孩隨意變賣而辦理預告登記,實際上並沒有買賣關係存在,僅是甲為保障房子不被任意處分,甲既未向兒子買受系爭房地,則無從依買賣契約向兒子請求交付、移轉登記房子所有權之債權(請求權),是可以塗銷預告登記的。

案經上訴,法院說得更清楚了,即使當初雖以預約出賣房子給甲為由,辦理預告登記,惟至甲死亡時,歷經6年多,兒子與甲未就系爭房子成立買賣契約,更證預告登記不是為成立買賣契約而設定,可見就系爭房地並沒有預為成立買賣契約之意思,仍然維持判決塗銷的結果。

結論

預告登記僅適用在對於所有權人有請求權的時候,因此網路上流傳父母為子女買房可以用預告登記避免子女敗壞家產,恐怕是有所誤解,因為父母為子女買房就是贈與,所有權人已經是子女,父母有對子女並沒有請求權的存在,真正應該利用的是信託的制度,否則單憑土地法第79-1條規定了三款請求權的態樣,辦理預告登記,若沒有徵詢專業人士意見,恐怕淪為案例相同的結果。

avatar-img
粘毅群律師的沙龍
33會員
36內容數
財產、遺產、不動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粘毅群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剛出爐了113年憲判字第11號判決,就被繼承人生前贈與特定人而將贈與價值加計入遺產總額後核定課徵遺產稅額,在發生致未受贈與的繼承人應負擔的遺產稅稅金大於繼承所取得的遺產,該繼承人將無須繳納因為生前贈與所衍生增加之稅額。
自從最高法院大法庭認定保單在「必要時」得由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以來,民事法院執行處已經被此類型的保單強執行案件量塞爆,但最高法院的意思是必須由執行法院就個案審酌,判斷是否具有終止保險契約之理由,並非一律可由執行法院代替債務人向保險公司終止保險契約,茲就目前法院實務上相關判斷標準,彙整供作參考。
以遺囑(死後)信託將遺產移轉受託人,仍然可能侵害繼承人之特留分,繼承人雖不能撤銷整個信託,但對於繼承人因此不足的部分,繼承人仍然可以請求扣減及返還。
剛出爐了113年憲判字第11號判決,就被繼承人生前贈與特定人而將贈與價值加計入遺產總額後核定課徵遺產稅額,在發生致未受贈與的繼承人應負擔的遺產稅稅金大於繼承所取得的遺產,該繼承人將無須繳納因為生前贈與所衍生增加之稅額。
自從最高法院大法庭認定保單在「必要時」得由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以來,民事法院執行處已經被此類型的保單強執行案件量塞爆,但最高法院的意思是必須由執行法院就個案審酌,判斷是否具有終止保險契約之理由,並非一律可由執行法院代替債務人向保險公司終止保險契約,茲就目前法院實務上相關判斷標準,彙整供作參考。
以遺囑(死後)信託將遺產移轉受託人,仍然可能侵害繼承人之特留分,繼承人雖不能撤銷整個信託,但對於繼承人因此不足的部分,繼承人仍然可以請求扣減及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