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被執行!解套看這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保單在必要時,得由執行處代債務人向保險公司終止

自從最高法院大法庭認定保單在「必要時」得由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以來,民事法院執行處已經被此類型的保單強執行案件量塞爆,瀕臨癱瘓,但如之前「什麼情況下可以強制執行人壽保險保單價值準備金」文章所述(請點這裡),最高法院的意思是必須由執行法院就個案審酌,判斷是否具有終止保險契約之理由,並非一律可由執行法院代替債務人向保險公司終止保險契約。

整理目前實務上法院判斷准否終止的事由

目前立法院或主管機關雖然刻正研擬相關配套措施,但究竟何時可以落實判斷標準,以兼顧債權人求償權利與債務人保險利益尚不可得知,茲就目前法院實務上相關判斷標準,彙整供作參考如下。(個案得否終止仍涉及個案保單內容,並非一有下列情形就一定准予或不准終止,讀者請自行洽詢專業人士)

1 債務人是否確實非資力充裕之人

法院會考量保單價值準備金是否低於應酌留供債務人維生所需金額(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3個月),不足則不准終止。

2  投保是否為避險行為

執行名義成立後才投保、持續繳保費卻不還債,也就是有經濟餘力卻藏富於保險的脫法行為,准予終止。

3  是否有就醫或長照需求

參考被保險人近5年之就醫、請領醫療保險給付紀錄及理賠金額,若有相關紀錄,可能表示未來有更高機率會使用到保險,保單對於保障被保險人未來生活確實有必要,不准終止。

4  全民健保已提供基本保障,商業保險是否為維持生活所必需

保單種類雖為壽險,但有保障相對人因發生特定事故(意外、疾病)所致身故、殘廢之變故附約險種,而若法院認為相關社會福利制度及補助尚非能完全支撐因遭逢變故之醫療、救助、長期照護等所需,則傾向不准終止。但也有法院認為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完備,商業保險並非必須,而准予終止。

5  終止契約後,是否能再次投保

依被保險人的病史及保險理賠紀錄,倘若將保單解約,依一般情形已難以再用相同條件訂立保險契約,甚或無法重新投保,且被保險人有長期醫療及看護需求,亟需保單給付提供醫療、看護及生活費用,不准終止。

6  終止導致損失的保費差額

試算保險契約之身故理賠金,並與終止契約之保單價值準備金額相比較,身故理賠金比保單價值準備金多了近一倍之數額,不准終止。

7  保單價值準備金與債權金額是否相差懸殊

終止契約後,如果債權人僅能受小額清償,債務人不僅損失已繳保險費之差額,還喪失全部保單保障,不准終止。

8  是否尚有其他保單之保障

債務人有數張保單,其中一部分保單已經足以提供債務人於全民健康保險以外之相關醫療費用保障,其他的保單則准予終止。

9  其他有助於達成執行目的之執行方式

有些保單會約定定期給付年金(或生存保險金),所以法院認為此類保單有兩種執行方式,第一種是常見的終止保險契約、以保單價值準備金向債權人清償,第二種是不終止保險契約,而就債務人定期可領取的年金為執行;第一種執行方式為一次性獲得一筆金額,第二種執行方式為定期領取一定金額,若按照國人的平均餘命計算債務人未來可以獲得的年金總額,顯然大於第一種方式時,採取第二種方式又可以讓債務人繼續享有保險的保障,所以不准終止。

歡迎轉貼分享,未經授權,請勿擅自援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客氣,您的文章也很實用
非常實用,感謝大律師分享。
avatar-img
粘毅群律師的沙龍
34會員
38內容數
財產、遺產、不動產
2024/10/30
剛出爐了113年憲判字第11號判決,就被繼承人生前贈與特定人而將贈與價值加計入遺產總額後核定課徵遺產稅額,在發生致未受贈與的繼承人應負擔的遺產稅稅金大於繼承所取得的遺產,該繼承人將無須繳納因為生前贈與所衍生增加之稅額。
2024/10/30
剛出爐了113年憲判字第11號判決,就被繼承人生前贈與特定人而將贈與價值加計入遺產總額後核定課徵遺產稅額,在發生致未受贈與的繼承人應負擔的遺產稅稅金大於繼承所取得的遺產,該繼承人將無須繳納因為生前贈與所衍生增加之稅額。
2024/10/30
預告登記僅適用在對於不動產登記名義人也就是所有權人有請求權的時候,網傳父母為子女買房時,用預告登記以避免子女敗壞家產,但因為父母為子女買房就是贈與給子女了,原則上父母有對子女並沒有請求權的存在,這樣的預告登記恐怕有被法院撤銷的可能,還是要徵詢專業人士意見並搭配合法的法律制度設計,才是可行。  
Thumbnail
2024/10/30
預告登記僅適用在對於不動產登記名義人也就是所有權人有請求權的時候,網傳父母為子女買房時,用預告登記以避免子女敗壞家產,但因為父母為子女買房就是贈與給子女了,原則上父母有對子女並沒有請求權的存在,這樣的預告登記恐怕有被法院撤銷的可能,還是要徵詢專業人士意見並搭配合法的法律制度設計,才是可行。  
Thumbnail
2024/04/07
以遺囑(死後)信託將遺產移轉受託人,仍然可能侵害繼承人之特留分,繼承人雖不能撤銷整個信託,但對於繼承人因此不足的部分,繼承人仍然可以請求扣減及返還。
2024/04/07
以遺囑(死後)信託將遺產移轉受託人,仍然可能侵害繼承人之特留分,繼承人雖不能撤銷整個信託,但對於繼承人因此不足的部分,繼承人仍然可以請求扣減及返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聲請本票裁定後,需等待裁定確定,拿到本票裁定正本和確定證明書後,可進行財產調查並聲請強制執行。若無財產可執行,可請求法院調查其勞保或保險,進行薪資或保單價值準備金的扣押。
Thumbnail
聲請本票裁定後,需等待裁定確定,拿到本票裁定正本和確定證明書後,可進行財產調查並聲請強制執行。若無財產可執行,可請求法院調查其勞保或保險,進行薪資或保單價值準備金的扣押。
Thumbnail
撤銷詐害債權及債權人之代位權,應該算是民法債編保全章節中,最重要的兩個法條了。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統一見解認為「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於上述大法庭裁定統一見解後,在保險專業學習上,更不能忽略上開兩個法條之運用。
Thumbnail
撤銷詐害債權及債權人之代位權,應該算是民法債編保全章節中,最重要的兩個法條了。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統一見解認為「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於上述大法庭裁定統一見解後,在保險專業學習上,更不能忽略上開兩個法條之運用。
Thumbnail
金管會近日對保險法提出修正草案,起因在於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明確肯定「保單價值準備金」得為強制執行標的,導致不少債務人的人壽保險契約遭受法院終止。來看看這號裁定為何引起重視?
Thumbnail
金管會近日對保險法提出修正草案,起因在於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明確肯定「保單價值準備金」得為強制執行標的,導致不少債務人的人壽保險契約遭受法院終止。來看看這號裁定為何引起重視?
Thumbnail
保險金請求權時效具有高度重要性,但在保險實務的學習上常常會被忽略,其中蘊含民法的概念,在學習上會較為複雜,僅利用簡單的篇幅提醒讀者常見的判斷爭議,未來會再透過其他文章說明其他關於請求權時效的相關爭議,讓學習更為全面。
Thumbnail
保險金請求權時效具有高度重要性,但在保險實務的學習上常常會被忽略,其中蘊含民法的概念,在學習上會較為複雜,僅利用簡單的篇幅提醒讀者常見的判斷爭議,未來會再透過其他文章說明其他關於請求權時效的相關爭議,讓學習更為全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112年的司法考試中有關保險法的問題。文章指出,根據最高法院的裁定,保單價值準備金被認為是可以強制執行的財產權,並且執行法院有權終止保險契約以實現執行目的。接著討論了比例原則的適用,並提出了可能違反比例原則的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112年的司法考試中有關保險法的問題。文章指出,根據最高法院的裁定,保單價值準備金被認為是可以強制執行的財產權,並且執行法院有權終止保險契約以實現執行目的。接著討論了比例原則的適用,並提出了可能違反比例原則的情況。
Thumbnail
有學生問我:家中長輩保單因為欠債被法院終止與強制執行,可是長輩需要那張保單,可以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嗎?先來說這個問題背後的實務見解,即是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
Thumbnail
有學生問我:家中長輩保單因為欠債被法院終止與強制執行,可是長輩需要那張保單,可以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嗎?先來說這個問題背後的實務見解,即是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
Thumbnail
剛好最近在處理這一題,就紀錄也分享一下吧 #甚麼是法院強制扣薪? 簡單來說,就是當公司員工外面的債務無法正常還款,被債權人(可能是銀行、民間借貸等)提告法院,要求公司每月固定從薪資獎金之中扣薪做為債務償還。之前也有一些是健保費沒有繳納,或是一些交通違規罰單等等,也有可能因此收到。
Thumbnail
剛好最近在處理這一題,就紀錄也分享一下吧 #甚麼是法院強制扣薪? 簡單來說,就是當公司員工外面的債務無法正常還款,被債權人(可能是銀行、民間借貸等)提告法院,要求公司每月固定從薪資獎金之中扣薪做為債務償還。之前也有一些是健保費沒有繳納,或是一些交通違規罰單等等,也有可能因此收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